十七年文學之毛主席詩詞

2021-01-20 二水堂

一九四五年十月六日,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以一九三六年二月之舊作《沁園春·雪》重新抄錄贈給柳亞子。毛澤東返回延安後,柳亞子和尹瘦石十月二十五日舉辦為期四天的「柳詩尹畫聯展」,《沁園春·雪》的手稿在聯展公之於眾,自此輾轉傳抄,流傳開來。其時,吳祖光正接替黃苗子,鬱風主編的《新民報晚刊》「西方夜譚」副刊,他從黃苗子處得到《沁園春·雪》,幾經核校,於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刊登在《新民報晚刊》副刊「西方夜譚」上,這是毛澤東詩詞第一次公開發表。

一九五六年冬,籌辦中的《詩刊》雜誌社徵集到八首廣為傳抄的毛澤東詩詞,編委之一的徐遲提議在創刊號上發表,主編臧克家致信毛澤東徵求詩稿,並請諸編委一一籤名,一九五七年元月十二日,《詩刊》收到中央送來的毛澤東信和詩詞稿。除了編輯部寄去的八首詩詞,毛澤東作了校訂,還添了各個時期的十首詩詞作品。一九五七年年元月二十五日,一次刊登十八首毛澤東詩詞的《詩刊》創刊號以道林紙和報紙紙兩種印刷本在全國發行,這是建國後毛澤東詩詞的首次公開發表。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印行《毛主席詩詞十八首講解》,臧克家講解,周振甫注釋,四十八開本,定價二角六分,初版發行十二萬冊。這是毛澤東詩詞的第一個正式出版的版本。

這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毛主席詩詞》收錄毛澤東詩詞三十七首,首次公開發表的詩詞十首。深藍色仿古線裝,封面隸書題籤「毛主席詩詞」於土黃色宣紙上,兩層粘貼,四遍露白邊,扉頁於封面同樣字體的雙鉤隸書。內文毛邊紙印刷,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一版一印,線裝初版三萬冊,平裝五十萬冊。定價0.7元。不知為何印刷放在了中華書局上海印刷廠?工藝原因,紙張原因還是裝幀原因,我不知道……

相關焦點

  • 發掘「十七年」文學理論的價值
    當代文學理論建設需要發掘和借鑑古代的文學理論資源,但同樣不能忘記1949年以來新中國文學理論實踐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今天,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對「十七年」(1949—1966)時期的文學作品進行深入思考和評價,有了許多新的研究成果,同時「十七年」文學理論也是需要我們認真梳理的思想資源,有待進一步發掘其積極意義和價值,從而為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建構提供有益的借鑑。
  • 關於「十七年文學」的評價問題
    一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幾年,有所謂「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的興起。當時,有一個叫李劍的人寫了《歌德與「缺德」》這樣的文章,對揭露傷痕、反思歷史表示了強烈的不滿。但李劍的文章立即激起批評界和廣大讀者的滿腔義憤,批評界對之進行了集體聲討。
  • 從《人民文學》看「十七年」文學政治圖譜
    從《人民文學》看「十七年」文學政治圖譜  「這就像沈從文說的,以前是『思的年代』,現在是『信的年代』。」在1957年7月號的《人民文學》雜誌上,新中國成立以來沉寂多年的帶有自由主義色彩的作家們–––––沈從文、周作人、穆旦、宗璞、汪靜之等「集體復出」,紛紛發表作品,有的還成為當期散文、詩歌欄目的「頭題」。這期雜誌被稱為「革新特大號」。  《人民文學》作為當時全國文協下屬的權威刊物,具有超乎文學範疇的意義,登上這一平臺無異重新獲得了官方的認可。
  • 平行篇 相邀毛主席 詩詞欣賞 第1部分
    古往今來,能在詩詞方面有所建樹的帝王真是屈指可數,所以毛主席才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毛主席的詩氣勢磅礴,開合天地,契合環宇。古詩詞,新含義。師出於古,但不拘泥於古。正是因為這樣的氣勢,以及這樣的形式,毛主席的詩詞可以說是獨樹一幟,閃耀詩壇。
  • 舊體詩詞綿延數千年 為何流落於文學的邊緣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不久前落下帷幕。很多觀眾在回味傳統詩詞魅力的同時,不禁心生疑問:當代舊體詩詞為何少有經典流傳?  翻開各類現當代文學史論著,很難尋覓到「舊體詩詞」的蹤影。綿延數千年的中國詩歌傳統,為何被排斥在現代文學之外?  日前,由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召開的「中國文學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論壇引發學界共鳴。
  • 毛主席詩詞:16歲寫的七絕有王者風範,最後2首適合送別2020!
    毛主席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他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和書法家。毛主席一生所作詩詞很多,在詩詞作品之中,他指點江山,氣勢豪邁,表現了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樂觀的革命精神。
  • 淺論中國十七年電影中的女性知識分子形象
    摘 要:本文以《青春之歌》《早春二月》為文本,試圖通過中國十七年電影中女性知識分子的形象,來分析知識分子這一形象在十七年大的政治文化意識形態背景中的表現。電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早春二月》中的陶嵐都是典型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形象,她們敢於衝破封建社會的束縛尋找屬於自己的道路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從而獲得女性自身的話語權力,獨立並且不受制於男性。本文通過對十七年電影女性形象的分析來認識女性在五四運動接受新思潮的影響後對自我意識的認知和自我價值的追求。
  • 從文學寶藏《古詩十九首》裡衍生出來的詩詞名句
    還有一首《東城高且長》裡,「逶迤」,毛主席在《七律·長徵》中有句詩就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如果這個有點陌生的話,說個每個人都熟悉的,那個說大美女的詞「顏如玉」,大家都知道吧!專門代指年輕貌美的女子,宋代趙恆的那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想必是童叟皆知的。最後一句裡的「雙飛燕」更是不得了,「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 58首毛主席詩詞,至情至性,大氣磅礴!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今天是12月26日,毛主席的誕辰。他既是一個政治家,還是一個風趣的詩人。他的詩詞往往在看似不經意的輕描淡寫間,展示縱橫萬裡的境界,發出吞吐山河、雷霆萬鈞的氣勢。
  • 十七年文藝學格局及其在新近十年轉換鳥瞰
    《深察名號》中說:「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於是為之立王以善之,以天意也。」《官制象天》云:「故天選四時、十二〔月〕,而人變盡矣。盡人之變,合之天,唯聖人真能之。」馮友蘭說過:「漢朝罷默百家,獨尊儒術,他(按指董仲舒)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1)固然,漢代還不象後代那樣獨尊儒術,但整個封建體制形成並完備後,用一種學說制約多種學說發展的形勢便出現了。
  • 毛主席表哥王季範:不僅幫毛主席墊付學費,還掩護毛主席躲避抓捕
    1950年10月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豐澤園,設宴隆重招待王季範等諸位親戚,並且鄭重的介紹:「這是我九哥,要是沒有他,就沒有我的今天!」為什麼毛主席對王季範這位「九哥」能有如此高的評價?且聽我一一道來。王季範是毛澤東的表哥,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所以毛澤東經常稱呼王季範為「九哥」。
  • 【文學選編033】吳志誠詩詞專欄/臨江仙《登王莽嶺》
    文/吳志誠 (文學選編) 行香子《詠蓮》 文/吳志誠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鄭州詩詞學會常務理事、原新鄭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軒轅詩詞》主編。著有《貽笑齋吟草》一部。
  • 蒼龍詩詞觀:什麼樣的詩詞是好詩詞?
    不求詩人之名,但求詩人之心!〖蒼龍詩詞觀〗一、 前言:如果一個詩詞創作者連「什麼詩(詞)是好詩(詞)?」都迷糊或不知道的話,只靠個人感受判斷,終究還是顯得很不靠譜的。而當下大多寫詩詞之人或讀詩詞之人同樣面臨上述的情況。
  • 從8歲到83歲,毛主席一生詩詞集錦,至情至性,大氣磅礴!
    在詩詞上,毛主席留下了諸多名篇
  • 中國當代文學的世界影響效果評估研究
    在中國當代文學歷史中,1949 年至 1978 年的 30 年文學階段,是一個具有鮮明特徵的文學時期。其中大體可以分為「十七年文學」和「文革」時期的兩個階段。其中對於「十七年文學」,學術界比較一致的評價是:第一,十七年文學最為突出的特點是這個時期出版的文學作品,集中體現了新中國成立後所洋溢的革命歷史主義理想。這主要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高漲的民族熱情和翻身做主人的喜悅,使整個國家都沉浸在濃鬱的理想主義氛圍中。革命理想主義作為一種具有鼓舞作用的價值觀念成為文學創作的指導思想,形成了「十七年文學」獨特的精神面貌。
  • 「十七年」科幻:從幻想到現實的中國速度
    「十七年」時期的中國科幻總是與各種既定的標籤捆綁,使得「十七年」時期的中國科幻深陷於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的泥沼中,逐漸顯現出被塵封的「孤島」感。實際上,「十七年」時期的中國科幻雖然表現形式特殊,但它們均是根植中國文化土壤、描繪中國人物、講述中國故事、傳達中國砥礪奮進精神的作品。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新中國文學...
    1945年11月14日由重慶《新民報晚刊》發表,編輯吳祖光還加了一段著名的按語:「毛潤之先生能詩詞,似鮮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園春·雪》一詞者,風格獨絕,文情並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據毛氏自稱,則遊戲之作,殊不足為青年法,尤不足為外人道也。」
  • 西媒用蹩腳中文炒涉疆話題,我使館霸氣回敬毛主席詩詞一首
    對此,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發言人27日再度提出質疑,並表示,「為了更好地幫助對方提高中文水平,特贈毛澤東詩詞一首。」中文是很優美的,但這篇文章中文水平之差,真的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你們要知道,美國朋友提供的翻譯軟體,有時挺不靠譜的。
  • 告慰毛主席:「可上九天攬月 」的夙願實現了!
    這是毛主席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膾炙人口的名句,12月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以告慰毛主席生前的夙願。 網友們今天說得最多的關鍵詞是「告慰」,大家對毛主席那種崇敬和緬懷之情既樸素又真切
  • 毛主席兩次視察黃石,有一點少有人知!
    在煉鋼廠,毛主席觀看了煉鋼爐出鋼時的情形,詢問生產情況、生產工藝,毛主席還登上小平爐爐臺,觀看工人們煉鋼的生產操作情況。在煉鐵廠,毛主席登上高爐爐臺,全面視察了煉鐵廠的生產過程,還詢問工人的家庭及生產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