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漢朝民歌演變而來的《古詩十九首》,雖然他們具體的作者和所作年代,我們不得而知,但這些著作卻在我們幾千年的漢文化中閃耀著耀眼的光芒。敘事質樸,抒情自然是這些詩作共同的風格;疊字的使用生動傳神,又展示了節奏感和韻律美;樸實無華的語言,不加雕飾的感情,滋養著歷代的文人騷客。
剛剛看到江蘇省2018級高中新生的「新課改」通知,新課標更注重語文,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貫穿語文課程各部分,並設置學習專題;要求誦讀革命先輩的名篇詩作;並將古詩文背誦的推薦篇目從14篇增加到72篇,這其中就有一首思念故鄉、懷念親人的《涉江採芙蓉》來自於《古詩十九首》。
第一首《行行重行行》中,看到「胡馬」,你是否會升起「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豪氣?「衣帶」二字又會有種莫名的傷感:「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下一句「浮雲蔽白日」,則不免會有世王安石的雄心壯志與噴薄勇氣:「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遊子」何人不解其意呢?古往今來,母愛就是一個久唱不衰的主題。「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早就湧上了心頭。
還有一首《東城高且長》裡,「逶迤」,毛主席在《七律·長徵》中有句詩就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如果這個有點陌生的話,說個每個人都熟悉的,那個說大美女的詞「顏如玉」,大家都知道吧!專門代指年輕貌美的女子,宋代趙恆的那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想必是童叟皆知的。最後一句裡的「雙飛燕」更是不得了,「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不光用在詩詞裡,商業上如今更成了家喻戶曉的大品牌了。看到「銜泥」的燕子,劉禹錫更是吟出了心裡話:「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再講個個人的猜測吧!《青青河畔草》一詩裡有一句「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東漢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解釋為:「倡,樂也,就是指歌舞妓。」也就是現在的文藝工作者;蕩子指的是即「遊子」,辭家遠出、羈旅忘返的男子。這個可以追溯到《列子·天瑞》:「有人去鄉土,離六親,廢家業,遊於四方而不歸者,何人哉?世必謂之為狂蕩之人矣!」「蕩子婦」原指遊子家的夫人、婦人,可如今已演變成一個婦女同志都唾棄的貶義詞了!至於其他的成語詩句,請各位有興趣時自己去發現一下吧!
《古詩十九首》寥寥數語,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只是冰山一角,卻成為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挖掘不盡的寶藏,初高中學生以後的語文功課裡,會越來越多的接觸到古詩詞,因此建議大家儘早從《古詩十九首》開始讀起、背起,對以後的學習大有裨益,也必將為自身文學修養打下寬廣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