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那位銀髮微卷,說話中氣十足的葉先生給我上一堂詩詞的公開課。"
這是許多南開大學中文系學子的共同心聲,他們說的這位葉先生是在中國詩詞研究界久負盛名的葉嘉瑩教授,她是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是哈佛大學的客座教授。
她3歲時就開始背誦古詩,六歲開始學習論語,她在詩詞的陪伴下長大,最終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立下了不可撼動的地位,她是2018年感動中國年度候選人物,是2019年南開大學教育獎終身成就獎得主,她的一生履歷輝煌,卻也和詩詞緊緊相扣。
同樣因詩詞出彩的人還有第五季詩詞大賽熱門選手小神童王恆屹,在《挑戰不可能》當中展現過自己驚人的記憶能力;第二季詩詞大賽冠軍16歲少女武亦姝,以高考總分613分(滿分660分)被清華大學錄取;第四季詩詞大賽冠軍陳更,是北京大學在讀博士生。他們都同樣熱愛詩詞,在詩詞的陪伴下成長,他們的人生也同樣的優秀,完全是別人家的孩子。
那麼,讓詩詞陪伴孩子成長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都知道,詩詞之所以和我們平常說出來的話不同,是因為他非常講究節律,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整首押韻,工整有趣。
倘若我們的孩子們從小開始學習詩詞,那麼就能從小培養孩子們的語感能力。
詩詞和歌賦一樣,都是朗朗上口的,孩子們在一讀一背之間就養成了語感的節奏,這會讓我們小朋友在以後學習文言文的時候,不會覺得文言文生澀難懂,我們很多小孩子學不好文言文是覺得"之乎者也"如今讀起來太拗口了,但是如果小孩子從小就學習詩詞的話,長大就能很好的駕馭文言文風。
培養孩子語感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小朋友說話不要太俗,現在很多小朋友們開口閉口都是簡單粗暴的網絡流行語,朋友間相互交談還行得通,但是讓小朋友去參加什麼大場面的比賽,那就沒有底了。
通過詩詞可以讓小朋友們領悟到所謂說話的藝術。再想想,在現在的生活裡,做一個會說話的人有多重要?現在可能很多大人自己都吃過不少不會說話的虧,所以能讓孩子學會說話,在孩子的人生中能起多大的作用可想而知。
詩詞能讓小朋友們會說,還能讓小朋友們會寫,詩詞中常常包含著很多非常棒的表達方式,像對偶排比等等一系列的寫作手法在詩詞中經常能夠見到,我們說無巧不成詩,就是每一句詩都包含著詩人的巧思在裡面。
讓小朋友們學習詩詞能夠讓他們看到,聽到,然後學到詩人的巧思,然後運用到自己的寫作裡,就算學不到精髓,我們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哪怕小朋友把自己的學到古詩寫進自己的作文裡那也給自己的文章加分不少。
所以,我們說詩詞陪伴長大的孩子人生不會太差,因為詩詞教會他如何去說,如何去寫。但是詩詞的能力僅此而已嗎?當然不是,詩詞還可以教會我們的孩子們如何去解決問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詩詞之中也藏著很多人生哲理,像陸遊,蘇軾,李白,杜甫等等這些大家的詩句都有不少是有關人生哲理的,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著名小說家金庸先生就非常熱愛讀詩,他曾經說過,他的小說就是詩歌的具體化,我把我看到的,讀到的,我想要的詩都變成我的小說人物。
詩歌給了金庸靈感,同樣也給了百度CEO李彥宏靈感,他一手創立的百度就是引用辛棄疾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天才少女武亦姝把陸和李白作為自己的偶像,《詩刊》主編彭敏在失意的時候最容易在詩中找到前進的動力,詩詞裡有柳暗花明的人生哲學,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換位思考,有送別不落淚的大氣灑脫等等。
這些性情的陶冶都能夠很好的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在詩詞中成長,會明白時間的珍貴,會懂得遇到事情不逃避,會明白堅持就是勝利,詩詞陪伴下的孩子,人生不會太差,因為詩詞教會他們說,教會他們寫,教會他們做。
讓詩詞陪伴孩子成長有很多好處,但是如果家長們一味強迫孩子們去學,那麼這些好處都不會得到實現,那麼家長們可以用什麼方法讓孩子們自己去學詩詞呢?作為家長應該知道,小朋友們的願望很多,想要的東西也很多,但是大多都很容易得到滿足,有些小朋友可能只是想在吃完飯之後再吃一顆糖,有的小朋友也許想在做完作業之後玩幾局遊戲。
那麼,家長不妨抓住小朋友的這個特點,然後通過獎勵的方式去鼓勵小朋友們學詩詞,比如說先跟小朋友們約法三章,假如他今天學了幾首古詩那麼你就可以獎勵什麼東西給他,這樣小朋友有了學習的動力之後就不會對詩詞產生牴觸的心理。
但是物質的鼓勵維持的時間可能並不長久,因為小朋友們很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過去,每天獎勵一點點的方法時間久了可能就不奏效了,所以家長們要適時給給與小朋友們一些精神的鼓勵,比如說,今天讓孩子把前幾天學的詩詞背出來,然後再說一句:"哇,寶寶真棒!"
雖然只是短短一句話,但是,會給小朋友帶去很多精神上的鼓勵,小朋友覺得詩詞會讓自己變得了不起,變得了不起是每一個小朋友最想做到的事情吧?所以有了精神鼓勵之後的小朋友同樣也會動力滿滿的去學習詩詞。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套書——《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藏在地圖裡的成語》,這套書一共八本,每套各四本,每一本都是以時光為順序,配以地圖,每套書都包含了40位名家的180首詩詞或者成語,圍繞著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必讀古詩詞進行拓展,非常適合作為孩子的課外延伸讀物。
孩子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根據書中的位置介紹,就能找到每一首古詩詞詩人、詞人寫這首詩時拜訪的地點,或者是每個成語的歷史典故,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結合地圖,了解這裡的地理知識。
比如我們熟知的著名唐朝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在《地圖裡的古詩詞》這本書裡,先是對這首詩做了簡單的賞析介紹,告訴我們這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經過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裡,作者用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之客這些景象,描寫出自己對秋夜的觀察和感受,也體現出作者的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無歸宿的顧慮,寫出了作者為國為民擔憂的孤獨愁苦。
在介紹完這首詩的創作背景之後,書中又以地圖的形式,展示了江蘇寒山寺的地理位置圖,以及寒山寺的介紹。告訴我們寒山寺名字的由來,以及該處曾有哪些風俗習慣。
除此以外,書中還有一些關於寒山寺的民間傳說,配以精美的圖畫,讓孩子對這個地方及這首古詩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這套書將詩詞與88個地點一一對應,將每一首古詩詞的內容結合創作地進行說明,不論當地的地理知識、歷史文化,還是名人古蹟、傳說故事,都有了生動有趣的介紹。
從初唐四傑的王勃開始,到清代後期高鼎作結,跨越了詩詞最鼎盛的幾個朝代,能讓孩子在了解詩詞的同時,也從側面看到歷史的交替和文化的發展。而將詩詞跟地理路線結合,是一項很創新也很有意義的設計。
而《藏在地圖裡的成語》,則是以每個朝代的戰爭為基調,比如"兵貴神速"、"背水一戰"、"破釜沉舟"、"退避三舍"等等,每一個成語都關聯著一個朝代、一次戰爭,讓孩子了解成語起源的同時,又了解了某個時期歷史上曾經發生了什麼,發生在哪裡,發生在誰與誰之間。
當然,如果孩子看書看累了,也可以用手機掃描書上的二維碼,配有專門的音頻故事,讓孩子邊聽邊學習。
一首古詩、一個成語、一個故事,都蘊含著強大的知識體系,有可能會有祖國的名山大川,也有歷史的星河浩瀚,能給孩子帶來更開闊的視野,更深厚的積澱。學習古詩詞,從小開始最好,趕緊點擊下面連結給孩子買一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