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部編本」語文教材中,古詩文所佔篇幅以火箭速度大幅提升。小學古詩文比重劇增了87%,初中的古詩文更是會佔據全部課文的一半以上。
除了篇幅增多,難度也在升級。
所以現在有了一句話叫做:得語文者得天下,得古詩文者得語文。
既然語文要學得好,那麼背古詩自然少不了了,最近,就有一個網友分享了自家孩子背古詩時候的模樣。
孩子正在背誦清代顧貞觀的《柳梢青·花朝春分》,這首詞是這樣的,「乍展芭蕉。欲眠楊柳,微謝櫻桃。誰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但是孩子不理解詩詞意思,所以背起來就很困難,於是背誦的時候就很委屈地控訴說,「媽,你看這是啥玩意啊,!今天讓背的。第三句可好玩了,為啥,我都想問為啥,微謝櫻桃,為啥要謝謝櫻桃啊!」
孩子邊說邊哭,一眾網友看到的時候是又覺得他可憐,又覺得好笑,更是有不少網友評論說,像極了小時候的我。
很多網友都說,自己小的時候背古詩也這麼痛苦。
現在我們在讀古詩的時候會從中感覺到好很多的美好和情感,會陶醉在千百前詩人的文筆中。
但是對於很多孩子來說,背古詩就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情,像是視頻中這個孩子,就是因為將「凋謝」的謝理解成了「謝謝」的謝,所以就覺得這個詞寫得莫名其妙。
視頻中的孩子大約也就是是7、8歲,大約上二年級左右的模樣,所以也有很多網友建議說,其實清詞並不適合這年紀的孩子的背誦。
一來,這些詩詞並不通俗易懂,此刻讓孩子背,有揠苗助長的效果。二來,這些詩詞是情感大於文字的,尤其是消極頹廢比較多,不利於孩子性格的養成。
所以也有很多家長建議 孩子,在最開始背古詩的時候,還是要選擇唐宋詞,具體的意象比較多,更寫實一些,有生活氣息,像是卻宋朝辛棄疾《清平樂.村居》中的「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就是如此。
孩子很容易就理解這首詩要表達的什麼意思,最重要的是很押韻,孩子背的時候更朗朗上口,所以更適合初學古詩的孩子。
而且其實家長們不難發現,孩子的課文中,尤其是低年級的課文,更是以唐詩宋詞為主,像是《靜夜思》、《春曉》、《村居》、《絕句》、《江上漁者》、《曉出淨慈送林子方》、《回鄉偶書》等除雜唐宋時期的詩人的詩句。
而且唐朝詩人用詩詞表達自己情感的時候就是都比較隱晦,大人從一首詩中看到很多政治層次的東西,但是其實在孩子看來,這就是一首寫風景的詩。
並且在唐宋時期,詩詞的創作達到了巔峰,我們如今能夠脫口而出的大詩人,也都是唐宋時期的人物,所以在這個就階段的詩詞更有水平。
同時,唐宋詩詞的經濟、文化方面也表強盛,所以在唐宋時期的很多詩詞也是比較正向的,對孩子更有積極影響。
畢竟要求低年級孩子背古詩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要讓他們通過詩詞感受什麼政治背景,作者壯志難酬的情感,而是要讓孩子通過詩詞感受語言的美感和韻味。由3個著名爸爸聯手打造,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跟著爸爸學古詩》推薦給大家。
首先這套書的打造就是全明星陣容,央媒「金話筒獎」得主,著名主持人蘇揚為這本書中的古詩誦讀,引導孩子正確發音,感受古詩詞本身的渾厚之美。
兒童作家何爸爸為這本書古詩詞重新填寫童謠,用童謠的方式幫助孩子淺析古詩大意。
這樣孩子在誦讀古詩詞的時候同時也可以更有美感的理解詩意,感受詩詞之美。
兒童繪畫作家七一爸爸,為孩子執筆,讓孩子感受詩詞畫境之瀾。書中的精美插畫,可以幫助孩子對詩詞的意境更深刻,同時也讓孩子中增長了底蘊。
整套書分為4冊,分別讓孩子掌握山川之美、懷古之思、家國之愛、人情之暖。逐步去掌握詩詞中的壯闊與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