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在我們現在的社會裡,孩子跟著老一輩的人長大的概率近乎一半。隔代育兒似乎成了一種不言而喻的趨勢,孩子的父母將這種行為視若平常。然而,卻有越來越多的抱怨和指責的聲音圍繞著隔代教育這個育兒方式。隔代教育真的不可取嗎?
在央視的一檔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上,一個名叫王恆屹的小朋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年僅5歲的他卻可以流利地背出唐詩300首、百首宋詞,甚至還認識上千個漢字。對成年人來說都很困難的詩詞,王恆屹卻信手拈來。
這樣一個有著"行走的中華小詩庫"稱號的小天才王恆屹,也正是在被許多人嗤之以鼻的隔代教育的方式下長大的。王恆屹的奶奶雖然早就已經退休了,學歷也並不是很高,但卻有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王恆屹的出色也證明了她的這種教育方式的成功。
王恆屹的奶奶雖然是隔代教育,但也取得了可觀的效果,可有的隔代教育卻毀了孩子的一生。思想的差異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對孩子隔代教育總是會出錯。其實,教育結果的失敗並非是因為隔代,根本原因應該是教育方式的錯誤。
那麼,隔代教育哪些方式是正確的呢?
1、不溺愛孩子
因為家裡的老人與孩子的年齡之間隔了幾個輩分,因此會對孩子格外的寬容和包容。但這種所謂的愛卻成了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阻礙,這種無底線的包容也很容易令孩子變得嬌縱,逐漸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認知,慢慢的,一個"熊孩子"就誕生了。
王恆屹的奶奶雖然很疼他,但從來不會對他過度縱容,而是在底線之上儘可能地讓他感到輕鬆快樂。王恆屹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吵吵鬧鬧,在公共場所下的他禮貌端莊,完全不像一個5歲的孩子。這全都歸功於奶奶的教導。
為了孩子快樂就不顧他人的感受,怕孩子受累就讓他避開所有的困難。但孩子總歸有一天是要走進社會的,他也無法規避所有的風險,家長也不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他們會有自己的生活。
溺愛孩子是現在很多隔代教育的家庭裡普遍都會出現的問題,這也是隔代教育被許多人指責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長們應該學習一下王恆屹奶奶的做法,愛孩子但有度,對孩子的言行舉止稍加約束,將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好性格上,避免因過度的愛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2、以身作則
王恆屹的奶奶每天都會給自己的時間做規劃,讀書和娛樂的時間穿插交錯,列舉的項目安排一目了然。這也影響了王恆屹,他也會學奶奶每天規劃自己的時間。除此之外,愛好詩詞的奶奶每天都會讀上幾首,長時間的薰陶讓王恆屹也愛上了詩詞文化。
奶奶從小就教導王恆屹,如果要做一件事,那就要做好,重複無數遍也要完成它,這也是他們家"祖傳"的成功秘籍,奶奶平時也真的做到了這點。無論是什麼事情,從未輕易放棄。在學習背誦詩詞的道路上,正是奶奶的榜樣力量,為王恆屹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如果要培養孩子的興趣,則必須為孩子選擇一套合適的啟蒙書籍。在小時候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培養好了,孩子自然養成了讀詩詞的好習慣。 這是多麼讓家長高興的一件事情啊。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培養孩子古詩詞興趣的學習方法,一套書——《國學經典》4冊,每天一首詩詞朗讀解析背誦,讓孩子聽古詩,學古詩,愛上古詩詞,一年下來,孩子輕鬆記住365首詩詞不是問題。
它包含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人的數百首古詩,巧妙地對應了當前的四個季節,二十四個節氣,傳統節日等。加強兒童對古代詩歌的理解和記憶。
非常值得我們大家入手,69元,不到孩子一件玩具錢,為什麼不給孩子選擇這樣一件禮物呢?還能培養孩子一個好習慣,何樂而不為?
其實不僅是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則,家裡的長輩也要。作為家裡資歷最深的人,長輩是最容易帶動孩子的,對孩子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可觀的。平日裡的言行舉止,都有可能會成為孩子日後的某個習慣,因此要避免不良的行為和錯誤的措辭。
如果所有家庭的長輩都像王恆屹的奶奶那樣,選擇了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教導出了優異的孩子,那麼隔代教育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排斥反感了。
"隔代"不是理由,如果老人自身的人格與見識就有缺陷的話,就很難會帶出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同理,目光長遠、端莊大方的老人就更容易帶出優秀的孩子。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個人身上。
隔代教育只是一種教育方式,可能對某些家庭來說很合適,但並不適合所有的家庭。因此,家長要根據家庭裡的實際情況來謹慎選擇孩子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