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聞】為了教腦癱孫子 文盲奶奶通過電腦學拼音認漢字

2020-12-08 荔枝網新聞

  家住江蘇蘇州的王奶奶,年少時家境困難,沒有接受過教育,大字不識幾個。如今67歲的她,卻因為孫子小輝,在拼命通過電腦學習認字,這是為什麼呢?

【教孫子讀書識字 文盲奶奶花甲之年學認字】

  在家裡,王奶奶用小黑板帶著孫子小輝,認一些簡單的漢字,儘管黑板上的字錯誤不少。王奶奶說,自己兩年前才開始通過電腦學習拼音和漢字,因為她學會了,要再教給孫子小輝。

  孩子的學習,一般都是由學校和父母來教育;為什麼已經年過六旬的王奶奶,要一遍又一遍自己來教呢?這事,還得從小輝小時候說起。

  王奶奶回憶,別人家的小孩在9個月大的時候都已經學會翻身了,小輝卻還不會。沒多久,小輝的父母因為感情不和離婚了,小輝跟著母親生活。但當小輝被確診為腦癱,有可能一輩子都站不起來的時候,小輝的母親將他送回了爺爺奶奶家。

  一開始,村裡人都勸她把小輝丟掉。「他們問我領回來幹嘛?可是他們扔給我,叫我扔掉我真的不捨得啊……」王奶奶說。

  就這樣,王奶奶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小輝身上。9年間,凌晨5點起床,晚上又忙到深夜入睡,她從來沒有間斷。每天,王奶奶除了照顧小輝的生活起居外,還要教小輝讀書識字。

  在王奶奶的精心照顧下,小輝學會了說話、寫字;可由於雙腳嚴重變形,走路必須要有人在一旁攙扶才行。小輝的童年就這樣被禁錮在小小的院子裡。

  面對著記者,小輝袒露心聲,自己還是很想去上學的。

【為補貼家用 79歲爺爺外出做工】

  為了能像正常孩子一樣去學校,小輝變形的腳和脊椎需要及時手術,不然很有可能導致癱瘓。而此時,小輝的爸爸又在打工時被砸斷了腿在家休養,一家人沒了經濟來源,為了小輝十幾萬的手術費用,王阿婆借遍了所有親戚。

  然而,剛經過手術,還沒來得及細細體會自由行走的喜悅,小輝又接到母親因為重病去世的噩耗。小輝說,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媽媽,聽到這件事後自己還是很難過的。

  為了儘快還清因為小輝手術欠下的債,79歲的爺爺也不顧年邁體弱,出門做木工貼補家用。得知小輝家裡的情況,蘇州市慈善總會伸出了援手,小輝和其他貧困家庭中的66名重大疾病兒童一樣,作為2018年蘇州市慈善總會慈善救助對象,得到了22755元救助金。

  對於小輝這樣的重疾兒童來說,他們以後的教育以及康復都需要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和幫忙。記者也希望小輝能夠儘快恢復健康,回到校園,接受正規教育!(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蔣嵐 周楊楊 蘇州臺)

相關焦點

  • 蘇州67歲奶奶大字不識卻發狠學拼音認漢字 背後原因太心酸
    家住蘇州的王奶奶,年少時家境困難,沒有接受過教育,大字不識一個。然而如今67歲的她,卻在拼命通過電腦學習認字,這是為什麼呢?不識字的奶奶學電腦教孫子認字眼前的老人就是67歲的王奶奶,她正用小黑板帶著孫子小輝,認一些簡單的漢字,但黑板上的字錯誤的不少。
  • 路橋「文盲」奶奶 看起線裝版小說 還學微信、學英文
    這樣活到老學到老的現象,如今還真是越來越多見了。  有很多網友辣評表示,如今老人家都這麼努力學習了,我們應該更上一層樓啊!  本來隻字不識的文盲奶奶,竟看起了小說  來自路橋橫街的一位奶奶,叫張素貞,今年72歲。  原本隻字不識的張素貞,近段時間卻在家裡看起了小說,如此稀奇的現象,讓孫女小羅著實吃驚。
  • 哭了,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為了某些文盲全世界遷就?
    看了這些拼音標註,所有90後是否都一頭霧水,怎麼,和當年學的好像不一樣?沒錯,就是不一樣,因為這些字詞的拼音,都改了。按照我們當年學的,衰在詩中原本應該讀cuī,斜在詩中原本應該讀xiá,騎在詩中原本應該讀jì。由於讀錯的人很多,現在已經修訂了拼音。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源於漢字,於是這場浩浩蕩蕩的運動開始了,譚嗣同直言「盡改漢字為拼音文字」,劉半農更是表示「漢字不滅則中國新文化無望」,有文化的人都這樣說了,沒文化的人自然也沒話可說,於是這場運動最終確實實現了初步的成功。
  • 活久見,這些漢字的拼音,悄悄被改了
    機哥特意跑去書店,買了幾本最新的字典,經過一番查證,發現上面的拼音都是正確的。前幾天有一篇叫做《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甚至還鬧上了熱搜。可以想像一個場景:一位教了幾十年書的老教師,突然被一群小學生,拿著網上的新聞來質疑,只能瞠目咋舌的尷尬……怪不得自從那篇文章刷屏之後,網上的討論一天比一天激烈。機哥經過不懈地查證,終於找到了端倪。
  • 漢字成「熟悉的陌生人」 網友:離文盲不遠了
    在不需要過於追求速度與效率的時候,我們能否拿起久違的筆,寫一封信、題幾句詩,這不僅是對中華漢字文化的一種傳承,或許更是一種獲得溫暖與真誠交流的方式。  當網友紛紛調侃:「突然覺得我的語文是體育老師在數學課上教的!」「自己離文盲不遠了!」我們不由得開始思考:漢字何以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莫言為什麼會放棄用電腦創作?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一年級小學生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變化:入學先認字再學拼音 總課量有所減少 此次部編版教材更加強調4個標準,即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和時代性。以變化較大的語文科目為例,據語文一年級上下冊、七年級上下冊主編、北大語文研究所所長溫儒敏介紹,一年級語文把拼音學習推後,先認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
  • 漢字轉成拼音的方法
    將上訪文本框的內容填寫上自已想要的漢字,可以是一個字、一個詞語也可以是一句話甚至於一段話他都是可以幫你翻譯出來相應的漢字拼音的,填寫完畢後點擊中間的[轉換]按鈕,然後漢字轉拼音軟體會在下方的文本框顯示出來相應的結果,如圖:軟體提供了很多便捷、宜人的功能設置,比如你想要比較快速的去知道某個漢字是讀第幾聲的,那你可以勾選下方的:包括聲調[數字],其結果上拼音的旁邊就會出現1-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
  • 小學一年級不教拼音是謠言 拼音教改緣何屢被「誤讀」
    但是,不集中單獨教學,絕對不等於不教。事實上,小學語文對拼音教學有著非常明確的階段要求。據記者的實地了解,在開學後兩周至一個月的學習準備期內,教師會有意識滲透發音規律的介紹,例如,提醒孩子們讀音的時候「把舌頭卷一卷」。隨後的5到6周為拼音教學強化階段,和漢字教學同步,這一階段通常在50課時左右。例如,拼音「ji」和漢字「雞」讀音相同,在老師引導下,孩子們可以自己發現讀音規律。
  • 學拼音很苦惱?用這款學拼音軟體7天搞定拼音!
    進入幼升小階段,很多家長發現,孩子的拼音學習並不像當初想像中的那麼容易,孩子經常會在拼讀或給漢字注音上栽跟頭。除了學校老師的拼音教學,很多家長都苦於自己的拼音輔導。1、孩子是否對拼音學習感到頭疼?上述的問題你都會嗎?
  • 拼音從「a、o、e」開始教 本市小一新生將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
    記者從市教委獲悉,上海的小學新生今年確實將告別滬教版教材,使用全國統一編寫的這套新語文教材。值得關注的是,新教材將加大漢語拼音集中教學力度,讓孩子們有更充足的漢語拼音學習時間。三門學科 一年級和七年級使用全國統編教材 在教育部官網(www.moe.gov.cn)今年5月轉載的一則《中國教育部》新聞透露,國家統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門學科教材國家級培訓班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開班。
  • 孩子學拼音太難了?那是因為沒有找對學拼音的APP
    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入門課程,是打開漢語學習之門的金鑰匙。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漢語言文學系畢業,普通話水平二甲,卻還是教不好孩子的拼音,實在是懷疑人生……」不得不說,在輔導孩子拼音這件事上,全國的家長都一樣一樣的,微博上隨手一搜,也儘是各種心力交瘁:其實,孩子學不好拼音,還真不是孩子的錯。
  • 漢字拼音翻車現場:現在孩子的作業有多難?家長:我快成文盲了
    這痛苦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孩子學的我都懂,就是不會教;二是無論怎麼教,孩子就是聽不懂。其實啊,這也不怪家長們,主要現在孩子的語文與我們小時候的語文有差別,而且內容也在不停變化。今天魚sir要來分析的就是語文學習方面的變化。這個變化不是指教材的變更,內容的替換等等,而是在語文學習中,最樸素,最基本的三個內容。筆順、多音字和拼音字母的發音。
  • 全國漢字輸入大賽落幕 五筆輸入法秒殺拼音
    原標題:全國漢字輸入大賽落幕 五筆輸入法秒殺拼音 比賽現場   12月21日~22日,首屆「全國漢字輸入大賽」在信陽市平橋區公共實訓基地舉行總決賽。參賽選手所選用的輸入法為大賽預裝的「王碼大一統五筆字型」輸入軟體或搜狗拼音輸入法。   記者在現場看到,參賽選手均雙眼緊盯顯示器,十指翻飛,輸入速度較一般電腦用戶快很多。大賽公布的選手成績顯示,來自遼寧的34歲銀行職員王士輝以連續文本、離散文本、混合文本、古典文本4個單項冠軍的好成績榮登榜首,他用五筆輸入法以每分鐘輸入175個字創造了10年來全國漢字輸入大賽的最高紀錄。
  • 一年級小孩學拼音怎麼都學不會,如何解決?
    教科書為了減輕孩子們學習漢語拼音的難度,採取了下面這些措施。1.由熟悉的語言帶出拼音的學習,把漢語拼音學習安排在第二單元。一年級的孩子一入學,沒有先進行漢語拼音的學習,而是先安排了一個單元的識字學習。這第一個單元的識字學習,學習的都是最簡單的常用漢字。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孩子剛入學時的不適,而沒有增加學習難度。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啟用:一年級生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此外,增加了古詩文篇幅,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初中教材則減少課文篇目,增加了增加了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的「份量」。
  • 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老師家長怎麼辦?
    (一)審定通過的增編教材從2017年小學一年級開始使用,三至六年級使用現行教材。(二)因修訂審查工作尚未全部結束,仍沿用原選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換其他版本。語文教材三大革新1打破常規,先從漢字學起過去一年級剛入學的時候,孩子們先學會拼音,才開始識字。
  • 孩子學拼音,對幼升小和小學真那麼重要嗎?你對拼音可能存在誤解
    拼音和漢字,也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學拼音跟學漢字也不搭嘎。學齡前的孩子,可能不太認字,但生活中會經常接觸,再不濟也能混個臉熟。同樣一本書,讓孩子看拼音去讀,他寧願把書裡的文字背下來,把漢字記住,他也不願意一個音一個音的拼讀。拼音對學齡前的孩子沒啥用,孩子還必須在上學前掌握,是不是有點尷尬呢?
  • 你的孩子可能還在學「只求速度」的「假拼音」……
    「幼兒園禁止教拼音」的消息,相信爸媽們早已耳聞能詳了    在這之後,很多家長都跑來問我:  教學大綱淡化拼音後,孩子還需要學拼音嗎?  先學拼音還是先學英語音標,會混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