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為何學詩詞這件事上,大家一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爭議。
而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節目主持人董卿給出了自己的回答:「為什麼要學詩,因為詩詞就在那裡,生生不息千年,被詩詞養大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中華民族的文化就是以詩詞為載體,一直被一代代後人傳承,直至現在,所以詩詞一定程度上屬於中華文化的根,需要我們這一代人與自己的下一代去學習與傳承。
關於詩詞,中國臺灣著名美學家蔣勳也曾有所感悟,據他自己接受採訪時,透露說,他小時候,爸爸讓他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詩背下了,但他並不理解詩詞的意思,但覺著很酷。
他真正讀懂這首詩是在巴黎留學的時候。那時候他和家裡聯繫得很少,對家的思念卻很深。有一年春天,他在巴黎看到了一棵樹,樹的花瓣全部飄落了,《春江花月夜》的詩句忽地一下跳入了他的腦海: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那一剎那,那句話仿佛說出了他想說的話,他一下子就懂了,而且似乎沒有比這14個字更能貼切地表達他的思鄉之情的了。
這就是詩詞的魅力,用簡短的字詞,傳達了深重的感情,讓人驚嘆不已。
所以讓孩子學詩詞是件好事,能夠培養孩子的氣質與涵養,也能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對於孩子學語文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一直很火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看完就會發現會不會背詩的孩子差距很大:那些被詩詞養大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五歲的王恆屹,認字3000多,熟背詩詞580首,有著超強的記憶力,憑藉超級出色的表現,成為大家口中的「神童」、「別人家的孩子」。
在此之前還參加了央視的《挑戰不可能》,被撒貝寧稱讚「中華小詩庫」,受到很多人的喜歡。
如此看來,古詩詞不僅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和命運,還讓人自信有才華。如今,古詩文已經成為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內容之一。
去年9月新推出的部編版中小學語文教材,在整個小學6年共12冊課本中,古詩詞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而初中古詩文選篇也同樣是124篇,佔所有選篇的51.7%。
一切都在告訴家長們,學習古詩詞的重要性。
詩詞,是生命之間的對話,是心靈之間的共振。穿越千年,翻過生命的千山萬水,總有一首詩默默地滋養你的人生。
詩詞大會嘉賓蒙曼說:「詩詞三歲聽有三歲的味道,六十歲聽有六十歲的味道」。
孩子對詩詞音律有天然的感知,而隨著年齡和人生閱歷的增加,會體會到詩詞中的更多含義,獲得更深的精神慰藉與力量。
那麼,如何能夠學好詩詞呢?其實海綿媽媽最近也在尋找能讓孩子學詩詞好的書,跑了幾家書店後,才發現一本寶藏《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全套書共四本古詩詞+贈送1張中國古詩詞地圖,每本96頁左右。
第一套地圖相結合的古詩詞讀本,以地圖為點,以時間為線,帶著小朋友乘坐時光列車,穿梭在古詩詞的時光地圖上。
用文字與地圖、漫畫的形式將該地點的詳細地理特徵、歷史傳說,名人民俗等進行介紹,生動而有趣!
由詩入景,由景生情,對古詩詞能進行理解性的記憶,而且在背誦古詩詞之餘,還能對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祖國有所了解,拓展知識面。
本套系圖書選取國家教育部規定,小學生必讀古詩詞40餘首,並以傳誦度、知名度等為第一篩選要素進行全書詩詞選錄。
對3歲以上的小朋友,開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扇窗。
出版社特意邀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讀書節目主持人賀超老,進行配樂朗誦,幫助很多孩子對古詩詞的讀音、斷句,提高孩子們掌握詩詞的發音、韻律和節奏。
賀超老師用抑揚頓挫的聲音,配上恰如其分的音樂,講述名人故事、歷史傳說。
隨著語文教育制度的改革,對孩子的古詩詞要求越來越高,家長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孩子的古詩詞方面的發音、韻律方面做輔導,有了這套書籍,家長不愁教孩子時發音不準、地方口語重的問題。
要是我們也能沿著古代詩人的足跡「走一走」,來到這些詩詞的創作源頭,講一講那些典故、傳說和文化風俗。
或許下次帶孩子去桂林的時候,他會脫口而出「江似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到了西安,馬上能想到杜牧的《過華清宮》,還能給你講講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歷史,讀到王維的《渭城曲》,想到商鞅立木取信……
這樣的引經據典、情景對應,很多文科出身的媽媽都不一定做的到。而有了今天這套書,似乎一切都不是難事!
一套4本才68元,不過一頓消遣飯錢,卻可以讓孩子增強詩詞才學,增長見識,何樂而不為?
現在送一套給孩子,就是最好的禮物,還猶豫什麼?
大家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