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總有很多朋友來問我:「到底該如何提高古詩文水平?」這些朋友,有些是詩詞愛好者,這麼問是單純地出於對詩詞的喜愛;有些是孩子家長,這麼問是希望孩子在中考和高考時,能對古詩詞等文言文題目應付自如。
不管是哪類情況,筆者的回答都是:認認真真、好好地把語文書裡的古詩詞,一字一句都讀懂了、讀透了,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一:為什麼我要這樣回答
當然,這樣的回答常常不能讓對方滿意,畢竟在他們看來課本裡的古詩文實在太簡單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真實的情況,從近幾年很火的《中國詩詞大會》中選手們的錯誤率就能看出來。
詩詞大會考「但願人長久」中的「長久」何意,百人團100個人只有9個人答對;考《楓橋夜泊》,難倒了北大博士生陳更。聽起來這有些不可思議,但這就是事實。是題目出得太刁鑽了嗎?並不是。不信大家看看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道題:
宋.陸遊《遊山西村》:陸遊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山」位到現在的哪個省?
A.山西省 B.陝西省 C.浙江省
這道題的答案選C,百人團100人中有59位錯了,錯了一大半。百人團裡的選手,並不是隨機選的普通觀眾,都是各行各業精挑細選過的,有一定的品詩水平的高手。但這個錯誤率,卻著實讓人有點想不到了,要知道陸遊的這首詩是年年入選課本的名篇,全詩如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首詩寫到公元1167年春,當時陸遊被罷官賦閒在老家。陸遊是浙江紹興人,所以這個山自然是在浙江省。紹興在宋代屬于越州山陰,題目中的山西指的是浙江鏡湖的三山鄉。
對於這次錯了59個人,筆者身邊的不少語文老師都表示無奈,有人搖搖頭地說:「上課時白講了!」是的,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大多數老師上課時老師肯定是會說的。
二:對一首古詩詞,真的有必要這麼咬文嚼字嗎?
說到這,可能有朋友會問,不就是一個「山」字嗎?這個字理解錯了,又不影響對整首詩的欣賞,畢竟這首詩的千古名句明明就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會背這一句不就行了嗎?何必管那麼多!
可事實上,如果不了解這一句,就無法理解陸遊當時的心情。回到山陰老家,陸遊此時的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符離戰敗後,他在朝中倍受打擊,平生抱負無法實現。另一方面,闊別家鄉多年後,他終於難得放鬆下來體會田園生活的樂趣。家鄉人的純樸和善良,讓消沉的他感受到了溫暖,也找到了信心,不然他又如何感受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三:中考、高考都考對古詩詞的理解
從陸遊這首詩的例子我們就看得出來,很多朋友讀古詩詞完全是在死記硬背,就連詩中千古名句中的字都不一定能理解通透。這對大家來說,是一種損失,因為這樣我們就無法理解詩人真正的意思。而對即將參加中考、高考的孩子來說,損失則直接是分數。
2020年的全國高考的古詩鑑賞,考的是陸龜蒙《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詩的名氣不算大,問題卻很刁,問的是作者寫此詩的背景是什麼,為何會寫它?筆者問了一些高三學生,對於這3分的題,他們很多都是懵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背這麼多年詩又有什麼用呢?
而後在接下來6分的古詩詞填空題裡,考了《離騷》、《水調歌頭》、《琵琶行》三首名篇中的千古名句,以《琵琶行》為例,考的是:
元戲劇家馬致遠的雜劇《青衫淚》根據白居易的詩《琵琶行》改編而成,劇名來自詩中的「——,——」兩句。
這兩個空,應該填: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不少同學看到馬致遠的雜劇就慌了,這個課本上沒有的,我怎麼會知道?但事實上,只要能理解白居易詩中的「青衫」二字的意思,明白這是落魄才子的自稱,就不難答出。這個「青衫」的意思,詩詞大會也是考過的,當時一樣很多人答錯。
四:讀透古詩詞,做詩詞大會中的題目是一個捷徑
通過陸遊的詩,還有關於白居易詩這道題,我們不難發現詩詞大會上出的題是很有水平的。目前詩詞大會官方已經把5季節目涉及的詩詞,編成了《中國詩詞大會》全集。
這套書一共有8冊,價格是69元。詩詞大會的命題組,本就是領域內的眾多專家組成,出的題目都是大家的盲點。而節目中康震、蒙曼等幾位導師的精彩解讀,也都在其中。需要購買的朋友,可以點下面的連結:
對於愛好詩詞的朋友來說,讀這套書能讓大家快速地了解詩詞中的典故、一字一句的意思。而對於考生來說,則可以通過做題的方式,儘快地查漏補缺,比起拿著語文書死記硬背要強多了。背了這麼多年的古詩,不知「山重水複疑無路」中的「山」何意,不知「江州司馬青衫溼」的象徵意,怎麼也是說不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