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國掀起了一場國學熱潮,電視上也越來越多的出現了一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節目,像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就是一檔非常不錯的節目。
《中國詩詞大會》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重溫經典詩詞,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動全民重溫中華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
今天我就和大家說一個發生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的故事。
「但願人長久」中「長久」是啥?詩詞大會100人裡,只有9個人答對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兩句詩,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全詩如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就是這樣一首千古名作,卻成了5季詩詞大會中最難的題,因為百人團只有9個人答對了。
具體的題目是這樣的:
蘇軾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長久」指的是什麼?
A、親情長久 B、友情長久 C、生命長久
很多選手以為這是一首愛情詞,所以選了第一個選項。但事實上,中學語文老師講到這道題時,是一定會告訴大家這詞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它是一首思念家人的作品。
既然是思念家人,則顯然不可能是愛情和友情長久,而是希望家人能平安健康,所以答案應該是第三個:壽命長久。
從詞的字眼來看,它長得確實很像愛情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這樣的悽美的字眼和意象,確實很容易讓人想到愛情。
再加上最後的「千裡共嬋娟」,這嬋娟二字都是女字旁,很多人認為這是形容女生,但事實上這裡的嬋娟指的是月亮。
很多人可能會奇怪,中秋應該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為什麼蘇軾卻不在家中,而是寫信給弟弟呢?蘇軾雖然在文學上的造詣頗深,但是在仕途上卻非常的坎坷。
當年,因為「烏臺詩案」,蘇軾被貶到了黃州,與家人分隔兩地,即使在中秋佳節,也無法與親人團聚。
雖然他一生飽嘗憂患,但是好在他生性是一個樂觀豁達的人,善於苦中作樂。正是由於嘗遍了世間的人情冷暖,才能讓他活的如此通透。
世人之所以喜歡蘇軾,主要是因為敬佩他的灑脫,東坡先生在逆境之時,精神上反而獲得解脫和超越,不僅對陶淵明的詩越發愛好,就連性情也變得安詳平和。
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一種生活態度。這種生活態度,將人生的灑脫,不羈,以及處境的艱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黃州的第三個年頭,歲月給了蘇軾關於生活的答案,蘇軾寫了《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中全然不見「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孤寂之色。生活再難,也不要失去信心,你厭倦生活的那天就是生活將你拋棄的日子。
不論處境多麼艱難,蘇軾始終保持內心平靜安然,他對未來、前路總帶著一份樂觀,「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我讀的這本《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
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
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