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闌珊何意?詩詞大會難倒不少高手

2020-12-06 美詩美文

一首詞,到底要寫成什麼樣,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在筆者看來,其實只要後世提到某個詞牌,首先想到的便是這首詞,無疑就是成功了。

提到《虞美人》,我們想到的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是成功的;提到《念奴嬌》,我們想到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是成功的;提到《聲聲慢》,我們想到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李清照是成功的。

那麼筆者現在問個問題,提到《青玉案》,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是不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年,王國維說辛棄疾這首詞是做學問三大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讓這首詞紅得發紫。但事實上,對於這首詞中某些字眼的意思,卻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詩詞大會曾出過這樣一道題: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燈火闌珊」指的是什麼地方?選項共有三個: A.燈火昏暗的地方 B.燈火明亮的地方 C.沒有燈火的地方

其實只要讀懂了《青玉案》這首詞,這道題就不難答對,答案是A。「闌珊」這個詞在古典詩詞中其實是經常出現的,一般來說形容春天的景色較多,意思是:悽涼、凋零。後來這個詞也有多種引申意,可用來表示消沉、窘迫等。白居易、龔自珍、納蘭性德等人,都曾在自己的詩詞中用過這個詞。那為何還是難倒了詩詞大會上不少高手呢?原因有二:

首先,闌珊這個詞看上去確實挺美的,特別是這個「珊」字怎麼看都像是個明快美麗的詞,問題就出在這個「闌」字上,這個字一直就有殘和盡的意思。其次,就是辛棄疾這個寫法確實不太符合很多人的常規思維。原詞的下闋是這樣的: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人在元夕當日,於人海茫茫中尋找心中的那個他,然後在驀然回首間,在人群中發現了他。如果在電影中,這其實是一個很美的鏡頭:此時男主眼中一切都沒有了,只有女主站在燈光下對著他淺笑,一束光打在她臉上,滿滿的仙氣。如果這樣理解,那燈火闌珊處的意思必然是燈光明亮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突出表現出詞中「他」與其它人的不同。

但這只是一般人常規思維,辛棄疾顯然不是這個意思,事實上如果辛棄疾真的把這個「他」安排在燈火通明處,整首詞的意境就減了大半。宋詞講究開與闔,詞的上闋以及下闋的首句,其實寫的都是元夕節燈火通明、熱鬧非凡的場景,這是詞境的大開之筆。但到了落筆處,卻突然詞境一收,用燈火昏暗處與前幾句形成鮮明的對比,大闔之筆。 這是辛棄疾的巧妙安排,也是這首詞精妙處之一。

只這輕輕一筆,辛棄疾就讓這首詞變得朦朧絕美,以至於對於這首詞寫得到底是什麼,如今尚無定論。如果這僅僅是一首愛情詞,雖然當時女字旁的「她」還未發明,那也完全可以用「伊」來表示。所以很多人認為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其實只是曾經的詞人自己,那個年少的渴望建功立業的辛棄疾。王國維稱這首詞是做學問的最高境界,其實說的大概就是驀然回首後又遇見那最本真的自己。

800多年前,詞中之龍用這寥寥數字,詮釋了宋詞的婉約之美,開闔之境。他當年驀然回首到底看到了什麼我們不知道,但這首詞的存在卻讓我們記住了800多年前的那個元夕之夜。一首詞定義了一個詞牌,這就是辛棄疾的筆力。這首詞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青玉案》中「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指的什麼地方?難倒不少人
    又如提及《青玉案》,我們首先想到的還是那句經典之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很多人都將這些名句熟記於心,但是知道這詞句意思的人並不多。若是不信,是否知道「燈火闌珊」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圖片來源於網絡:《虞美人》相信一時間很多人都回答不上來,在《詩詞大會》這個文化節目上,就曾出現過這個問題。「燈火闌珊」說的是哪裡?節目給出的選項一共有三個。其中A是「燈火昏暗之地」,B是「燈火明亮之地」,C是沒有燈火之地。各位,如果是你面對這道問題,你會選擇哪個答案呢?
  •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闌珊是什麼意思
    我們在初中的時候都學過一首詩,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整首詩大家可能忘記了,但是裡面有一句話大家肯定記得: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那麼問題來了,燈火闌珊處的【闌珊】指的是什麼呢?首先,我們看詞牌名,《青玉案-元夕》。
  • 如何用詩詞表達「我愛你」?學會這7句,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等你
    倘若那人已經出現,你又會怎樣去表達愛意呢?就是一句「我愛你」?這也未免有些簡單了,學學這幾句詩詞,說不定哪天就會派上用場了。1、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 龍洋用錯了一個成語,將辛棄疾原意弄反了,王國維聽到後都會生氣
    除了這個錯誤,其實在決賽中,龍洋還用錯了一個成語,將辛棄疾的原意弄反了,王國維聽到都會生氣!這個詞就是燈火闌珊,在總決賽中龍洋是這樣說的:「五年的時間,中國詩詞大會的路越走越寬,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令人感動的是,不管什麼時候,驀然回首,五位老師總在燈火闌珊處,守護我們的詩心和詩意。」
  • 詩詞大會選手答錯
    這話一點兒都不誇張,從5季詩詞大會上來看,錯得最多的一道題考的是蘇軾的「但願人長久」,百人團錯了91人。除此之外,李紳的「鋤禾日當午」,辛棄疾的「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都是難倒不少人的詩句。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大家在誦讀古詩詞中,往往覺得這些千古名句背下來了就行了,畢竟它們看上去那麼好理解。按以前老師說的話來說,就是「背詩時沒帶腦子」。
  • 1月,喜鵲叫,月老來,前任回眸,3星座與舊愛相逢燈火闌珊處!
    水瓶座水瓶座的人性格很灑脫,很清淡。他們凡事都講究順其自然。遇到困難時,他們相信自己自然能把工作做得最好。在愛情中也是如此。愛情不來的時候,他們不著急。他們只是盡力抓住自己想要的愛。但是當愛情真正到來的時候,他們的心也會撲通撲通。
  • 從走馬燈的製作想到辛棄疾的《元夕》
    正如辛棄疾《青玉案》詞中的「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從辛棄疾的詞中,可以品味古人元宵節的歡樂的場面。原詞如下:青玉案 . 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辛棄疾元宵佳節寫下一首詞,最後一句竟成為古今治學的至高境界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上元佳節的花燈,一時間掛滿了整條熱鬧的大街上,好像樹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兒般美麗。煙花不絕如縷,像星雨一樣散落下來。大街上的人們都沉浸在這火樹銀花的節日狂歡中。達官顯貴乘著寶馬香車,攜家觀賞花燈,大街上一派歌舞笙簫,萬民同歡的熱鬧之景。
  • 西安十二時辰·寅時 | 燈火闌珊,萬籟俱寂!詩意...
    西安十二時辰·寅時 | 燈火闌珊,萬籟俱寂!詩意... 本文原標題:《西安十二時辰·寅時 | 燈火闌珊
  • 辛棄疾的一首高中必背情詞,王國維推為至高境界,卻被誤讀了千年
    辛棄疾是一位文武全才,這似乎已經成為公論。他的詞,時而豪放灑脫,時而溫婉多情,可謂佔斷詞壇,鮮有對手。他最著名的那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因被王國維《人間詞話》所推崇,作為人生的階段性境界,被舉國的高中學子所誦讀,這就是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 清明上河園:月色燈意闌珊 恍然穿越時空 夢回千年大宋
    魂牽夢縈之處,亦是心安。燈影綽綽 情意闌珊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辛棄疾經典的六首詞,出神入化,堪稱千古佳作,每句都是千古絕唱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蒙。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裡,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 多系統損害,真相卻在燈火闌珊處
    當顯微鏡成為病理檢查中的常規工具,對血管炎的理解便深入到了組織和細胞之間。然而,好好分個類實在是太艱難了,所以專家們最後決定,還是簡潔一點,按照疾病累及的血管大小分吧。於是有了大血管炎、中等大小血管炎、小血管炎……深諳中庸之道的PAN沒有去招惹主動脈和她的主要分支,對小血管也不屑一顧,靜脈就更不放在眼裡了。
  • 中國詩詞大會:哪一天?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漲知識了!
    看《中國詩詞大會》,我們不但能學到和欣賞到各種詩詞名篇,我們常常還能學到很多有趣小知識點。比如在第四季第二期的最後擂主爭奪賽中,一道文字線索題,讓猜一個節日。第一個提示項就非常有意思,董卿念出的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發生在這一天」。
  • 境界|佛系青年、油膩中年、從詩詞中感悟人生三境界
    這是《古詩十九首》中的《青青陵上柏》,從內容來看,描寫的是個人的不平之感和不滿現實的心情。其作者應是一位出身社會中下層的無名士人。青青陵上柏此人本意在仕途,但在遊歷宛洛後,他發現這個甲第連雲巍峨的宮殿裡,權貴們朋比為奸、苟且度日,並非屬於他的世界。
  • 那地!那人!那裡!
    (二)那人青玉案·元夕宋 · 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一首非常出名的宋詞,由著名愛國名將、文學家辛棄疾創作。這首詞中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令無數人頂禮膜拜。詞中所說的「那人」是誰?很多人被前兩句「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誤導了,把「那人」誤解為作者的愛人,實則這並非作者初衷。很多人沒有深入了解辛棄疾其人,沒有了解「那」文化才會發生這樣的誤會。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辛棄疾悲憤的一首詞,氣勢冠絕古今,還被王傑改成歌曲傳唱
    辛棄疾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文武雙全的文人,他是中國文壇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人稱"詞中之龍"。辛棄疾擅長以文為詞,其詞藝術風格多樣,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他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既能抒寫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