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元宵佳節寫下一首詞,最後一句竟成為古今治學的至高境界

2020-11-29 扁擔圈生活

元宵佳節賞花燈,作為中國重要的節日風俗之一,歷來被眾多文人墨客所歌頌。蘇軾在密州過上元佳節時,懷念故鄉吟到,「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的差異;李清照晚年避難江南,追憶故國寫下,「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的感受;李商隱來到帝王之都,天子腳下感慨「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然而,這些關於元宵節的詩詞都不足以和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相媲美。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上元佳節的花燈,一時間掛滿了整條熱鬧的大街上,好像樹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兒般美麗。煙花不絕如縷,像星雨一樣散落下來。大街上的人們都沉浸在這火樹銀花的節日狂歡中。達官顯貴乘著寶馬香車,攜家觀賞花燈,大街上一派歌舞笙簫,萬民同歡的熱鬧之景。

前來觀花燈的女人們,都穿著美麗的衣服,帶著金貴的首飾,笑語盈盈,所到之處都有一股暗香飄來。詩人苦苦尋覓著自己的意中人,對著眾多從身邊經過的美人們一一辨認,依然無果。偶然回頭,原來那個心上人正站在燈火幽暗處。

火樹銀花,寶馬香車,歌舞笙簫,好不美麗。一對意中人,一波三折在茫茫人海,燈火闌珊處巧遇,真是浪漫至極啊!

但是,細細思來,卻讓人非常不解。

詩人在上闋極力渲染上元佳節花燈會的熱鬧非凡,下闋描寫自己苦苦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卻沒想到他卻站在燈火闌珊處。這樣遺世獨立,孤芳自賞的人,讓讀者不禁懷疑,這真是詩人的心上人嗎?還是詩人自己?或者是他的知音?

若是詩人自己就很好理解了。當時,南宋正值風雨飄搖之際,強敵壓境,國勢日衰,更可氣的是靖康之難後,趙構被迫南逃,偏安江左,不僅不想著安定民生社稷,反而整日沉湎於歌舞享樂,來粉飾太平。

詩人文韜武略,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滿腔熱血,卻苦報國無門。國難當頭,南宋的統治者只顧苟且偷安,賣地求榮,不思進取的人們也都「笑語盈盈」,絲毫沒有一點國破家亡之感。正如林升的《題臨安邸》中所反映的那樣: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除了作者自己,還有誰在為這風雨飄搖的南宋憂愁呢?

那個不在火樹銀花的節日狂歡中,卻遺世獨立在燈火闌珊處,冷眼看世界的美人不正是作者自己。詩人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汙,置身在昏暗處,獨自一人把欄杆拍遍,感慨英雄無用武之地,卻也只能自甘寂寞,孤芳自賞。他借美人清高不落俗套的形象,來寄託自己理想人格的化身,體現了深受冷落而不願趨炎附勢的高士之風。

如果是知音和意中人呢?

作者大力渲染元宵佳節的盛景,華光溢彩,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如此美景卻也只是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與眾不同。都說「以樂景襯哀情」,詩人看到眾人成群結隊,當然也希望自己能有知己陪伴,不論紅顏還是藍顏,兩人談天說地,暢所欲言,一吐心中不快。

這首詞中的寄託,是詩人知音難覓。所以詩人才會一波三折,「眾裡尋他千百度」,而那個知音的品質,當然也跟作者一樣志同道合,不慕世間榮華富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是哪一種理解,都表達了詩人高尚的品質。

古往今來,這首詞的最後一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僅成了眾多有情人的愛情明志,還表現了一種崇高的理想境界。

正如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所言: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觀之辛棄疾的一生,少年立志報效國家,光復故國,為了這一理想他做出《美芹十論》以求聖上採納,不惜欄杆拍遍,也沒有被重用。好在上帝並沒有為他關盡所有的門路,武力值被埋沒,但是文採卻得到了很好的發揚。這一篇篇雄渾壯闊的黍離詞,不正是他經過了「懸思——苦索——頓悟」後,達到的超凡境界嗎?

相關焦點

  • 過中秋朋友請客,辛棄疾寫首任性詞,無一悲字卻寫出悲的至高境界
    像重陽佳節「獨在異鄉為異客」的王維就曾寫下「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熱鬧非凡的元宵之夜歐陽修也曾戚戚然寫下「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不過在眾多節日中,要說被文人墨客描寫最多的,當屬中秋節。畢竟自古以來中秋都被視為團圓的節日,月圓人團圓,天上地下皆美滿。
  • 王國維萬字《人間詞話》12句話,無一句不美,體現人生至高境界
    王國維的「境界」是源自王昌齡的《詩格》:「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王國維的「境界說」,巧借宋代詩詞中的三個句子來比喻人生治學和事業追求的三重境界。
  • 蘇東坡雨中寫下一首詞,僅僅4句話成千古名篇,林語堂讚嘆不已
    他一生寫下的佳作無數,後世讀者更是各有喜愛。餘秋雨先生就曾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說過,他最喜歡的文學家是蘇東坡,最喜歡的作品是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寫下的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特別是最後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才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富有人生哲理的名句。從前三句儒家的境界,這是一種入世的人生態度。轉變成了蘇軾進一步的徹悟人生。
  • 辛棄疾最神的一首詞,堪稱詞中瑰寶,4句就有兩句流傳千古
    而在宋朝也有陸遊一生致力於收復中原,至死還告誡後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對於這些讀書人來說,這就是他們的堅持和抱負,他們想要憑藉自己一身所學,為國家和百姓謀福祉,當然讀書人大都有自己的風骨,所以很多詩人總是仕途多坎坷。而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所介紹的這首詞,是來自「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首詞,這首詞被譽為辛棄疾最神的一首詞,堪稱詞中瑰寶,4句就有兩句流傳千古。
  • 辛棄疾醉酒後寫下一首詞,初讀捂嘴想笑,再讀卻忍不住流淚
    辛棄疾只好去到江西的上饒隱居,在那段時間寫下了很多的優秀的詞作,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一片愛國之情,還有當時內心的苦悶;其中這首《西江月·遣興》寫得最感人,每一句都戳中淚點。《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 辛棄疾的一首高中必背情詞,王國維推為至高境界,卻被誤讀了千年
    辛棄疾是一位文武全才,這似乎已經成為公論。他的詞,時而豪放灑脫,時而溫婉多情,可謂佔斷詞壇,鮮有對手。他最著名的那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因被王國維《人間詞話》所推崇,作為人生的階段性境界,被舉國的高中學子所誦讀,這就是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蘇軾死了,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不朽的。——林語堂大家都很熟悉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是「唐宋八大作家」之一。與辛棄疾合稱「蘇辛」。他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著名考官歐陽修是主考,看了蘇軾的試卷後,他印象非常深刻。
  • 中國古代最美的一首寫元宵的詞,梁啓超贊其「傷心人別有懷抱」
    古代文人寫元宵燈節的詩詞,不計其數,但我們能夠記住的,寥寥無幾。然而這其中有一首詞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登上了元宵詩詞的巔峰,自此再沒出現過可以撼動它地位的作品。這就是辛棄疾的《青玉案 元夕》。青玉案元夕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
  • 辛棄疾悲憤的一首詞,氣勢冠絕古今,還被王傑改成歌曲傳唱
    辛棄疾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文武雙全的文人,他是中國文壇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人稱"詞中之龍"。辛棄疾擅長以文為詞,其詞藝術風格多樣,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他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既能抒寫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 詞人最後一次中秋賞月,寫下絕筆詞,卻成為北宋最好的賞月詞
    如蘇東坡的「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晏殊的「十輪霜影轉庭梧」;辛棄疾的「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等等都將中秋圓月的形態動作描寫得極為傳神。不過大多中秋詩詞中的賞月情景多是為抒情而借景,一筆帶過並不細緻描寫,因而很少出現整篇都賞月描寫月亮的詩詞。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李清照新婚不久,便寫下一首詞向丈夫撒嬌,丈夫讀完害羞到臉紅
    李清照在少女時代就在詞壇上嶄露頭角,那時就寫出了至今都很有名的千古詞作。李清照於公元1101年嫁給大學生趙明誠,當時的李清照只有18歲,趙明誠是位翩翩公子,讀書極博,酷好書畫,尤其擅長金石鑑賞。他的父親官至宰相,也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二人門當戶對,意趣相投,時常詩詞唱和,共同研究金石書畫,有著說不盡的喜悅。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全詞僅一個愁字,卻寫出了無限愁
    《滿江紅·點火櫻桃》是南宋詞宗辛棄疾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詞,該詞不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那種直抒胸臆的作品。而是假託小兒女情懷,通過對江南春景美好卻易逝的感嘆,帶出對家山的思念,政治願望落空的感嘆。以此來排遣愁懷。全詞中只用了一個「愁」,卻讓人讀出無限的愁。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最後一句被改成很多首歌
    蘇軾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蘇軾出生於書香世家,並且他本人也聰明過人,能力突出,很早就進入了仕途之中,因此行文大多慷慨激昂。只不過,蘇軾的仕途也並不是完全順心,有些時候難免也會低落之情,並留下了一些經典作品。比如蘇軾在被貶黃州之時,便感受到了人生的孤獨和無助,並因此而寫下了一首詞《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名句!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首詞送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當然蘇軾為人灑脫,擅長苦中作樂,自然不會因為這些事情鬱鬱不樂,今天要介紹的這首詞,就是蘇軾在又遭貶謫時所作,半夜三更風急雨驟,蘇軾內心愁苦就給弟弟蘇轍又寫了一封信。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為送別而作,卻極為與眾不同
    今天再向大家介紹兩首冷門的送別詞,這兩首詞都是詞中之龍辛棄疾所作,奇的是兩篇俱是為送別同一個人接連而作。兩次俱都是難得的佳作,其中一首《滿江紅》尤其與眾不同。且先一一欣賞這兩首送別詞:水調歌頭·送鄭厚卿赴衡州寒食不小住,千騎擁春衫。衡陽石鼓城下,記我舊停驂。襟以瀟湘桂嶺,帶以洞庭青草,紫蓋屹西南。文字起騷雅,刀劍化耕蠶。
  • 辛棄疾晚年牙齒掉落,他寫下一首趣詞,遇到煩心事的人可以讀一讀
    不如,今天筆者帶大家來看看我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當他面臨晚年牙齒掉落,是如何排解鬱悶,重獲快樂的! 辛棄疾,出生於1140年,是我國南宋將領,著名的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還與蘇軾合稱「蘇辛」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怎樣的?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對於每一個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生物,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不管你這輩子活得好與壞,你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無法修改的。最近網上不知怎麼開始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 納蘭性德深情的一首詞,含情脈脈,動人心弦,第一句就成千古名句
    「我願意受五百年風吹雨打,只求你從橋上走過」,這句話感動了無數人,古今痴男痴女,為了「情」字,奮不顧身,甚至搭上了自己的生命來詮釋「我愛你」,我們不得不承認,愛情的力量是巨大無比的,「我願意墜落深淵,只換你平安喜樂,萬事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