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最後一句被改成很多首歌

2020-12-06 無風卻起念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寶藏,尤其是在詩詞領域。詩詞興盛於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便是其中之一。

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為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

蘇軾出生於書香世家,並且他本人也聰明過人,能力突出,很早就進入了仕途之中,因此行文大多慷慨激昂。只不過,蘇軾的仕途也並不是完全順心,有些時候難免也會低落之情,並留下了一些經典作品。比如蘇軾在被貶黃州之時,便感受到了人生的孤獨和無助,並因此而寫下了一首詞《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對於這首詞,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彎彎月亮掛在梧桐樹梢上,沙漏走完了,而夜夜深了,世界處於安靜的狀態之下,幾乎沒有人聲。有些時候,能夠見到幽居人獨自往來,仿佛那縹緲的孤雁身影。突然之間,心中驚起一番感觸,又回過頭來,心有怨恨卻無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棲息,寧願在沙洲忍受寂寞悽冷。

根據史料記載,這首詞為蘇軾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豐六年(1083年)初作於黃州。而詩標題中的定慧院,位於今天的湖北黃岡縣東南,又作定惠院。此時的蘇軾,因為所謂的「烏臺詩案」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心中鬱悶不已,也不知道人生的未來在哪裡,因此有了孤獨無助的情感。

蘇軾是一個比較客觀曠達的人,因此他能夠在生活面臨困難之時,率領全家一起努力,從而渡過難關。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家中的主心骨,倘若就連他也被打倒了,日子就過不下去了。但是,每一個人都不是鋼鐵做的,誰都有柔弱的一面,而在夜深人靜之時,悲傷總是突如其來,就如這一天的蘇軾一般,他利用「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而在整首詞中,最為經典的當屬最後一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後世之中很多人都因為讀詞而有感,並將其改編成為了歌曲,比如比較流行的《寂寞沙洲冷》、《沙漠寂寞》等歌曲。

參考資料:《宋史·蘇軾傳》、《蘇軾傳記與集評》、《東坡事類》

相關焦點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詞,全篇借用了別人8首詩,卻一氣呵成
    自從蘇軾開創了「隱括詞」的創作手法,他就開始了再創作之旅。並非每一首詞都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變得更加經典,他仿的那一首《浣溪沙.漁夫》雖然毫不介意地借用了張志和原作的「斜風細不須歸」的佳句,但是讀起來卻不如原作的意味深遠。
  • 被貶黃州5年,年近半百的蘇軾依然從容豁達,一首古詩歌頌海棠
    蘇軾的很多詩詞都是寄情山水,單純對某一項植物歌頌的詩詞不算很多,知名度整體而言也不算很高。之前我們曾經品讀過蘇軾寫梨花的一首詩歌,「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雖然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就寫出了詞人淡看人生的品格。
  • 被貶黃州第三年,蘇軾酒醉挨淋卻寫出宋詞名句,飽含人生哲理
    作為北宋文壇的領軍人物,蘇軾的文學造詣首屈一指,但是在仕途上卻是極其不順,因為「烏臺詩案」的牽連,詩人接連遭遇被貶,密州、黃州、杭州、惠州、儋州……在這之中,蘇軾在黃州的時間可以說是最長的,在這裡留下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赤壁賦》等經典詩文都寫於這一段時間。
  • 蘇軾謫居黃州,寫下一首《卜算子》,自譽為鳳凰,末句意境高遠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蘇軾貶官黃州,寓居定慧院時寫了一首「婉約詞」。可是有詞評家指出,當中存在「語病」,根本說不通。並且該詞的章法奇怪,看上去東一句,西一句,並不知道作者要講什麼。它究竟是為誰而作,也說不清楚。
  • 蘇軾這首中秋詞狂抄前人詩句,卻抄出千古絕唱,讀懂才知他有多牛
    今天要講的這首中秋詞是蘇軾被貶黃州後所寫,瀟灑飄逸,令人不服都不行。這首詞名為《念奴嬌·中秋》。這首詞寫於1082年的中秋之夜,正是他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第二年。「烏臺詩案」可以算得上是蘇軾一生的轉折點,黃州是他被貶的第一站,然而也正是在此處,他寫下了無數千古名作,例如《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念奴嬌·赤壁懷古》、《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等等。貶謫之前,他是豪放的,「西北望,射天狼」,遭逢人生劫難後,他又多了一分常人所無法企及的豁達,「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由一首《定風波》,尋覓蘇軾的嶺南足跡!
    最近,70歲的譚詠麟在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中一首國粵語歌曲《定風波》火了,網絡上難得一致的一片好評聲,成為2021年火了的第一首歌,很多人呼籲這首歌要上春晚。確實,這首歌從填詞作曲到演唱都非常棒,年過古稀的校長用粵語將這首經典宋詞演繹得恰到好處,更用一生的經歷將蘇軾的豪邁與樂觀表現得淋漓盡致。
  • 蘇軾寫詩詞背後的趣事:給王安石續詩,結果被他貶到黃州看菊花
    亂填詞被貶黃州話說有一次,蘇東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蘇東坡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一首詠菊詩的草稿,才寫了開頭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他為了用事實教訓一下蘇東坡,就將他貶去了黃州。我們來看看這首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他的填詞確實精妙,但是填的不是地方。
  • 蘇東坡雨中寫下一首詞,僅僅4句話成千古名篇,林語堂讚嘆不已
    他一生寫下的佳作無數,後世讀者更是各有喜愛。餘秋雨先生就曾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說過,他最喜歡的文學家是蘇東坡,最喜歡的作品是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寫下的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你問我這首詞有何可說?這首詞可論之處太多太多。東坡先生貶謫黃州,本是人生最為失意、沮喪的時光,可他卻能在人生最不如意的時候寫出流傳千古的詩歌,真乃是曠世奇才。
  • 蘇軾寫給妻子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多句經典名言,把妻子誇上了天
    10年後,年近40的東坡被貶任密州知州,一天晚上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大致的意思是:十年的時間,是怎樣跨越時空的距離?無盡的思念又是怎樣的刻骨銘心,難以忘懷?從那時起,你成了一座荒冢,孤居於此地,音容笑貌再難相見。無法言說的悽涼!
  •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蘇軾愛寫的詞牌名《定風波》,這定風波最早來自唐代教坊曲,最初是文官和武官的對詞,也能叫互懟詞,武官寫了一首詞,主要是彰顯功夫和武器裝備精良,結尾是: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
  • 蘇軾為紀念新婚之夜,寫下一首詞,句句都誇妻子的好,讀完真肉麻
    為什麼說這首詞是一首「雲雨詞」,讀起來讓人臉紅呢,很顯然在詞的上半闕蘇軾先是誇獎自己的妻子就像是姑射山上的仙女,甚至要比仙女還美,而且妻子的美並不是源自華麗的衣服,即使身穿樸素也是一種生活美。這首詞充分表達了蘇軾對妻子激情的愛,幾乎詞中句句都是在誇妻子的好,自己能夠與妻子成婚就像是得到什麼寶藏一般,讓人讀完之後只覺得真肉麻,但是卻有很羨慕蘇軾的妻子能夠得到丈夫全部的愛。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經常看到有文章說蘇軾和王安石不合,時不時便上演文學大戰。 流傳最廣的便是關於蘇軾改字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蘇軾前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在午睡。 蘇軾不小心瞄到王安石書桌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詠菊》。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蘇軾死了,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不朽的。——林語堂大家都很熟悉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是「唐宋八大作家」之一。與辛棄疾合稱「蘇辛」。他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著名考官歐陽修是主考,看了蘇軾的試卷後,他印象非常深刻。
  • 這首詞的開頭成為千古名句,但是,能記住全詞的人卻是很少
    詩以唐代最有名,而詞以宋代最為出名。而提起宋詞就不得不說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了。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之中寫了很多的詩詞,像《水調歌頭》裡面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念奴嬌 赤壁懷古》裡面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等等,都是我們所熟悉的。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詞,只是開篇14字便扣人心弦!
    翻開蘇軾與蘇轍的詩詞文集,有很大一部分是兩人的互答之作。蘇軾幾乎每到一處任所就要給弟弟蘇轍寄去詩詞,晚年被貶謫時更頻繁。蘇軾的經典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便是蘇軾差知密州時,思念弟弟所作。烏臺詩案發生後,蘇軾更是在獄中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的感人名句。
  • 蘇軾雨中寫了一首詞,短短幾句,說盡人生陰晴,林語堂讚不絕口
    這首詞給人感覺寫得非常瀟灑,但當時的實際情況其實並不如意,這是蘇東坡在「烏臺詩案」之後,被貶黃州時所作。詞前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唯有蘇軾不緊張,十分從容。所以他是這樣描述當時場景的:同性皆狼狽,餘獨不覺。這首詞的深度內涵,大部分人都沒有悟到:蘇軾之所以不緊張,是因為他聯想到了自己被貶黜的人生。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提到一代文豪蘇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流傳廣泛,豪邁灑脫的詩詞。看上去他過得不錯。然而,這都是經歷了一生風雨坎坷,歷經磨難後,蘇軾在苦難中依然積極樂觀,熱愛生命。從而到達的隨緣自適,逍遙闊達的處世境界。
  • 最孤獨的一首唐詩,短短的四句,寫下了最孤獨的人生境遇!
    有人說唐詩它寫的就是一種心情,可能每個詩人在創作時,由於他的心情不一樣,寫出來的作品也自然不同,可能孤獨的人,他所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詩作裡也透露出無限的孤獨,譬如柳宗元的這首《江雪》,更是被公認為唐詩裡最孤獨的一首詩。其實這首詩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非常的熟悉,它也是詩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且這首詩收錄在了《唐詩三百首》,以及我們的小學課本。
  • 蘇軾被貶期間寫下一首豪放詞,楊慎:結句雄奇,無人敢道
    蘇軾在落魄中堅守的幽獨精神,是以他內心的安然坦蕩為基礎的,而且,在他看來,人生的悲樂之故,往往不取決於其境遇和地位的好壞高低,而在於一個人內在的心境與修養,這從蘇軾被貶黃州時所作的《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便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