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寶藏,尤其是在詩詞領域。詩詞興盛於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便是其中之一。
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為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
蘇軾出生於書香世家,並且他本人也聰明過人,能力突出,很早就進入了仕途之中,因此行文大多慷慨激昂。只不過,蘇軾的仕途也並不是完全順心,有些時候難免也會低落之情,並留下了一些經典作品。比如蘇軾在被貶黃州之時,便感受到了人生的孤獨和無助,並因此而寫下了一首詞《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對於這首詞,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彎彎月亮掛在梧桐樹梢上,沙漏走完了,而夜夜深了,世界處於安靜的狀態之下,幾乎沒有人聲。有些時候,能夠見到幽居人獨自往來,仿佛那縹緲的孤雁身影。突然之間,心中驚起一番感觸,又回過頭來,心有怨恨卻無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棲息,寧願在沙洲忍受寂寞悽冷。
根據史料記載,這首詞為蘇軾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豐六年(1083年)初作於黃州。而詩標題中的定慧院,位於今天的湖北黃岡縣東南,又作定惠院。此時的蘇軾,因為所謂的「烏臺詩案」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心中鬱悶不已,也不知道人生的未來在哪裡,因此有了孤獨無助的情感。
蘇軾是一個比較客觀曠達的人,因此他能夠在生活面臨困難之時,率領全家一起努力,從而渡過難關。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家中的主心骨,倘若就連他也被打倒了,日子就過不下去了。但是,每一個人都不是鋼鐵做的,誰都有柔弱的一面,而在夜深人靜之時,悲傷總是突如其來,就如這一天的蘇軾一般,他利用「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而在整首詞中,最為經典的當屬最後一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後世之中很多人都因為讀詞而有感,並將其改編成為了歌曲,比如比較流行的《寂寞沙洲冷》、《沙漠寂寞》等歌曲。
參考資料:《宋史·蘇軾傳》、《蘇軾傳記與集評》、《東坡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