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貶黃州第三年,蘇軾酒醉挨淋卻寫出宋詞名句,飽含人生哲理

2020-12-06 老張侃詩詞

雖然說唐宋時代是中國古代最發展興盛的時代,但是也並非士大夫心中最好的時代,蘇軾的遭遇就是明證。作為北宋文壇的領軍人物,蘇軾的文學造詣首屈一指,但是在仕途上卻是極其不順,因為「烏臺詩案」的牽連,詩人接連遭遇被貶,密州、黃州、杭州、惠州、儋州……

在這之中,蘇軾在黃州的時間可以說是最長的,在這裡留下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赤壁賦》等經典詩文都寫於這一段時間。而在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時候,酒醉挨淋卻寫出經典的宋詞,更值得今日的我們提及: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宋詞的題目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蘇軾曠達豪放宋詞的代表作品。其中的名句,當屬「一蓑煙雨任平生」,意思就是,即便風雨交加,但是我身著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少年成名中年失意一直到老年都沒有在受到重用,一生最好的時光都在貶謫之地度過,蘇軾卻依然有如此的人生態度,乃真豪傑也!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這是一段序詞,交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蘇軾和友人酒醉歸家,卻不料途中遇雨。沒有雨具眾人都感覺狼狽,只有蘇軾處之泰然,寫下這首宋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寫出風雨之景,卻也告誡友人不必狼狽,處之泰然在雨中照常行走即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寫雨中詩人的形象,腳踏「芒鞋」,手持「竹杖」,在雨中行走,甚至比騎馬還要舒坦,有什麼可怕的?即便是風吹雨打,只要我有這一身蓑衣,就不必懼怕。

下片一開始就寫雨過天晴,「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雨後的春風還有幾分涼意,吹醒了詩人朦朧的酒意。放眼望去,去也看到雨過天晴,斜陽露出了笑容。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詩人回望剛才走過的路,繼續前行。因為在詩人看來,這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自然界最常見的景象,無論是晴朗天氣,還是風吹雨打,又有什麼分別?

最後的詩句當中,蘇軾其實也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自然界有風雨,人生徵途中也有風雨。尤其是當時的詩人正在經歷一生中艱難的時刻,被貶到黃州遠離京城,空有報國之志才華也不得展現,如此懷才不遇之感伴隨了蘇軾的一生!

但是即便如此,蘇軾也逐漸在逆境中參透人生。就如同此次酒醉遭遇風雨,人生徵途又何嘗不是如此?「一蓑煙雨任平生」是蘇軾平生最曠達之語,而「也無風雨也無晴」更是充滿人生哲理,一直到今天,依然可以給予我們營養。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千古宋詞,雖然僅7個字,卻富有哲理
    但是事情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由於經常在官場上發火,蘇軾曾多次被貶,好在蘇軾心態好,就算被貶到了遙遠的海南也不忘記吃貨本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做嶺南人。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7字詩詞,富有哲理在外漂泊後深感生活不易的叔叔回到了黃州,他的忠心雖然不在讓皇上看見,但是同樣也沒有自暴自棄,在他的苦心鑽研之下他終於參透的自己的內心世界。隨後,就有了下面這句流傳千古的宋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千古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各寫同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兩宋時期,有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其中最能代表宋詞的兩大文人,那當屬蘇軾跟辛棄疾了。他們兩位的水平最能代表宋詞壇最高水準了。蘇是指來自蜀中眉山的蘇軾,辛是指濟南府的辛棄疾。兩人相差了近百歲,卻一同扛起了兩宋詞壇一片天。
  • 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竹杖芒鞋」是啥
    作為宋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詞人,蘇軾留下了太多經典的作品。尤其是能夠代表他曠達生活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更是流傳甚廣。這一句宋詞出自他一首題目叫《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的宋詞作品。宋詞大意寫的是1000年前的一個春天,蘇軾喝醉酒回歸途中被大雨澆成了落湯雞。此情此景,卻讓蘇軾來了幾分浪漫性質,非常浪漫地吟詠出了經典的「一蓑煙雨任平生」。但是在「一蓑煙雨任平生」宋詞之前,還有一句著名的「竹杖芒鞋輕勝馬」,應該如何理解?
  • 被貶黃州5年,年近半百的蘇軾依然從容豁達,一首古詩歌頌海棠
    蘇軾的很多詩詞都是寄情山水,單純對某一項植物歌頌的詩詞不算很多,知名度整體而言也不算很高。之前我們曾經品讀過蘇軾寫梨花的一首詩歌,「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雖然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就寫出了詞人淡看人生的品格。
  • 蘇軾寫詩詞背後的趣事:給王安石續詩,結果被他貶到黃州看菊花
    亂填詞被貶黃州話說有一次,蘇東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蘇東坡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一首詠菊詩的草稿,才寫了開頭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陽,這一天大風剛停,蘇東坡邀請好友陳季常到後園賞菊,只見菊花紛紛落瓣,滿地鋪金。這時他想起給王安石續詩的往事,才知道原來是自己是個憨憨。蘇軾不光憨憨,他還是北宋"第一吃貨",被貶到那裡就吃到哪裡。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最後一句被改成很多首歌
    詩詞興盛於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便是其中之一。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為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
  • 蘇軾喝醉後寫下一首詞,下片開頭太經典,道出中年男人的心酸
    蘇軾44歲時,因一件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由於太守的照顧,他得以住在黃州城南的臨皋亭。第二年,蘇軾為了養家餬口,在黃州城外開闢了一塊荒地,叫「東坡」。從此,他開始自己活自己。這件事對蘇軾的心是一個很嚴重的打擊,陰影很深,他因此案差點丟了性命!雖然被降職了,也算是劫後餘生吧!
  • 蘇軾最有哲理宋詞,「此心安處是吾鄉」,這裡的「心安」是啥意思
    「此心安處是吾鄉」,是蘇軾的一句精彩宋詞,原詞題目是《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此心安處是吾鄉」雖然出自柔奴(王定國侍女,即寓娘)之口,但是卻表達出了蘇軾內心所想的。對於這一句宋詞的翻譯,大多數都認為是「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但是卻並沒有搞清楚蘇軾所說的「心安」究竟是什麼?首先,「心安」指的是濁世之中的獨善其身。
  • 蘇軾黃州記:一個人如何變成月亮、風與流水
    歐陽修早在蘇軾中榜後,就認定他遲早要名動天下的。但因為蘇軾太聰明,所以愛出事。馮夢龍寫過《王荊公三難蘇學士》,說蘇軾不知道黃州風吹花瓣落,擅改王安石「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之句,結果被王安石一筆流配黃州。
  • 蘇軾謫居黃州,寫下一首《卜算子》,自譽為鳳凰,末句意境高遠
    然而,詞作最後那一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意境高遠,成為了千古名句。一、《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來往,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 蘇軾被貶黃州作勵志的詞,特別值得一讀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烏臺詩案」蘇軾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蘇軾看了這兩句,暗道:這老王忒糊塗了,菊花明明是枯萎的,怎麼會是落花呢? 於是提筆寫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看後但笑不語,只是找了個機會將蘇軾貶到黃州。 蘇軾在黃州呆了將近一年,到了重陽節那天,恰逢連日大風停了。
  • 這首詞的開頭成為千古名句,但是,能記住全詞的人卻是很少
    而提起宋詞就不得不說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了。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之中寫了很多的詩詞,像《水調歌頭》裡面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念奴嬌 赤壁懷古》裡面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等等,都是我們所熟悉的。通過這些詞裡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充滿豪氣,樂觀積極的蘇軾。
  • 蘇軾的這首詞,讓你看淡人生的風風雨雨
    在古代的中國,凡是正直的知識分子一般都有一段坎坷的人生經歷,在仕途上都是舉步維艱。才華橫溢、秉性剛直的蘇軾也沒能逃出歷史的這一怪圈,一入官場不久就遭貶謫。但蘇軾並沒有像其他謫宦一般苦吟自己的失意人生,而是以一種曠達超脫的胸襟直面人生。
  • 大難不死後蘇軾給妻子寫此詞,滿滿的鐵漢柔情,讀完令人會心一笑
    作為宋詞一哥,蘇軾的才華絕不僅體現在豪放詞上,他的婉約詞也一樣出彩。但頗有意思的是,蘇軾最經典的婉約詞多數是為佳人所作。最有名的是為髮妻所作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可謂句句令人斷腸。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名句!
    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林語堂說蘇軾大家都不陌生,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和辛棄疾並稱為「蘇辛」,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嘆不已。
  • 古寺今何在 流水尚能西(跟著唐詩宋詞去旅遊)
    周 猷攝(人民視覺) 浣溪沙蘇軾(宋)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昔日蘄水,今謂浠水;昔日蘭溪,今謂浠水河。而千年前蘇軾探訪的清泉寺,早已不復存在,但其所在地仍沿用舊名「清泉鎮」。
  • 蘇軾晚年被貶儋州,終等到了回朝之日,偏巧又遇上颱風
    蘇軾是我國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文學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在文學上的造詣,他還是著名的美食家,畫家,歷史上有名的治水名人。蘇軾與唐朝的李白一樣,都是在當代一展文學風尚的著名人物。如果說他們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李白的一生,都沒有踏入官場。別人看不慣他,純粹是因為他文人的狂傲。蘇軾則是因為來自同行的陷害,才使得他一直被朝廷貶黜,所貶之地也一次比一次遙遠。
  • 元曲四大家之一,一首詩詞寫晚年終歸豁達,頗有幾分人生哲理
    和唐詩宋詞相對的是,古典文學發展到了元朝呈現出另外的方式,那就是元曲。雖然說元曲的詩詞成就沒有辦法和唐詩宋詞相提並論,但是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題材和獨立朝代呈現出的文學特色,在文學史上還是很有地位的。更為重要的是,元朝的時候元曲蓬勃發展,還出現了元曲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