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竹杖芒鞋」是啥

2020-12-05 老張侃詩詞

作為宋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詞人,蘇軾留下了太多經典的作品。尤其是能夠代表他曠達生活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更是流傳甚廣。

這一句宋詞出自他一首題目叫《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的宋詞作品。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宋詞大意寫的是1000年前的一個春天,蘇軾喝醉酒回歸途中被大雨澆成了落湯雞。此情此景,卻讓蘇軾來了幾分浪漫性質,非常浪漫地吟詠出了經典的「一蓑煙雨任平生」。

但是在「一蓑煙雨任平生」宋詞之前,還有一句著名的「竹杖芒鞋輕勝馬」,應該如何理解?

其實在蘇軾的詩詞當中,尤其是在黃州所寫的詩詞當中,竹杖芒鞋是經常出現的意象。當時蘇軾被貶黃州,沒有什麼公務,當然也沒有什麼收入。為了能夠吃飯還需要親身農耕。基本上和一個平民百姓沒有什麼差別。而在此時竹杖芒鞋就是蘇軾經常用的平民生活的工具。

當然,「竹杖芒鞋」其實也代表著一種生活,那就是平民生活。與之相對應的是肥馬輕裘的貴族生活。經歷了人生的坎坷與波折,回歸平淡生活之後,蘇軾越來越認同這種真真切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

所以在這一時間所寫的經典詩詞當中,竹杖芒鞋經常出現在其中,成為表達平民生活的重要意象。

《初入廬山》:「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遊。」

《東坡》:「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寓居定惠院》:「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當時蘇軾「竹杖芒鞋」走在雨後泥濘的道路上,但是他自己卻說「輕勝馬」,這是為何?雖然外在的環境並不友好,但是詞人的內心卻是從容淡泊的。更何況是喝醉了酒之後的狀態,就像是一個白日夢夢境一樣,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個隱居江湖、過著淡泊從容生活的隱士。

他雖然沒有榮華富貴地享受,但是也沒有了宦海沉浮的憂患。所以此時他的心情才如此的平靜,心境才如此的安寧,以至於酒醉之後冒著大雨,身穿芒鞋,手拿竹杖走在泥濘的道路之中,卻依然感覺到輕勝馬的那份愉悅。

所有經典、富有哲理的詩詞都是回望自己的內心世界,蘇軾的這首宋詞更是給我們樹立了典型的榜樣。無論外界的環境如何,無論個人的境遇究竟怎樣,只要一個人的內心能夠拿得起放得下,哪怕是走在泥濘的道路之中遭遇大雨,也可以處之泰然。

至於「竹杖芒鞋」,更是體現了古代的這些詩人們對於世俗生活的厭棄,而更多地把溫柔的目光投向於平靜的平民生活。在他們的眼中,這裡有最為本真的自由。雖然他們未必真的認同於平民的生活,但是在這裡畢竟融合了他們的對生活本來面目的想像。

相關焦點

  • 八首描寫春雨的詩,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毫無睡意的我在床上翻來覆去,腦海中想著關於春雨的詩作,有「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親切,有「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清麗,有「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氣……,詩人筆下的春雨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一個載體,一種寄託,將詩人內心的情感完美的表達出來。
  • 被貶黃州第三年,蘇軾酒醉挨淋卻寫出宋詞名句,飽含人生哲理
    而在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時候,酒醉挨淋卻寫出經典的宋詞,更值得今日的我們提及: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蘇軾把詞上升到與詩同等的至高地位,而這首就是最好的見證
    古詩詞在我國文化廣宇中可以說是光芒萬丈,佔有著相當高的地位;就詩而言:天才李白,地才杜甫,人才王維是世上三大才人;那麼在詞壇最有影響力的大神之一就是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瀟灑曾被多少人所敬仰——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印象蘇軾」天生樂天派
    神宗元豐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新黨陷害入獄欲將其至於死地,獄外多方人士要求赦免蘇軾,獄中的蘇軾此時心態卻變得異常的平靜。一天晚上,蘇軾已經睡著了,忽然牢門打開,一個新犯人被送了進來,蘇軾也未加理睬,繼續睡自己的覺,不一會便鼾聲如雷。到了四更天,蘇軾被那個新來的人犯叫醒,那人連聲對蘇軾說:「賀喜學士,賀喜學士!」,蘇軾被說的莫名其妙,忙問怎麼回事?那人卻說:「您只管睡覺便是。」
  • 蘇軾的詞不愧能千古傳唱,譚詠麟翻唱,戴建業教授含淚詠讀
    尤其是後半段的原詞,粵語唱出來真的絕了,真正把蘇軾當時的雨中緩行的瀟灑、快意體現的淋漓盡致。譚校長的演唱使得這首詞煥然一新,得到了極大地推廣。但更吸引我的是《定風波》這首詞本身。《定風波》 宋代 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古詩詞英譯|蘇軾《定風波》
    在2021年第1期節目中,「永遠25歲」的譚詠麟譚校長第一次用廣東話和普通話演唱了蘇軾的經典詞作《定風波》,他的瀟灑演繹令人耳目一新。今天,小編選取了幾位名家的英譯版與大家一同欣賞,看看不同的語言是否同樣能夠傳遞出原詞的曠達灑脫。定風波〔宋〕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 蘇軾《定風波》:詩詞中的四次掙扎與選擇,卻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
    尤其是特別喜歡蘇軾,在蘇軾的詩詞中,讀懂了人生,讀懂了情懷,也讀懂了在困難面前豁達樂觀的處事態度,我想這就是詩詞的力量,蘇軾的魅力!有一次,蘇軾和朋友外出,忽然下起了暴雨,兩人被淋得甚是狼狽,朋友一肚子的怨氣,而蘇軾卻非常的樂觀,看著這大雨,突然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定風波》,這首《定風波》也一直被人所熟知,這首詩詞體現的曠達精神一直為人所稱道。
  • 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千古宋詞,雖然僅7個字,卻富有哲理
    蘇軾的文採不光在文採之上,字寫的也好,他與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並稱書法四大家。蘇軾先生還很懂得吃,真應了那句「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僅他一人就創建了有名的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餅等系列美食。總而言之,蘇軾的才華已經遠遠吃好過了朝野中的各種大臣,甚至就連後來的宋仁宗都成了他的忠實讀者。蘇軾仕途按照常理來說,在這種情況下的蘇軾,不管是官運還是財運,都能做到巔峰。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提到一代文豪蘇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流傳廣泛,豪邁灑脫的詩詞。看上去他過得不錯。然而,這都是經歷了一生風雨坎坷,歷經磨難後,蘇軾在苦難中依然積極樂觀,熱愛生命。從而到達的隨緣自適,逍遙闊達的處世境界。
  • 蘇軾的這首詞,讓你看淡人生的風風雨雨
    才華橫溢、秉性剛直的蘇軾也沒能逃出歷史的這一怪圈,一入官場不久就遭貶謫。但蘇軾並沒有像其他謫宦一般苦吟自己的失意人生,而是以一種曠達超脫的胸襟直面人生。蘇軾是宋代的大文豪,主張「詞品即人品」的創作理念,他的詞如同他本身一樣,是宋詞中傲然挺立的一棵青松。
  • 譚詠麟經典詠唱,一首《定風波》,蘇軾從宋穿越而來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大文豪蘇軾的一首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全詞體現他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意境深邃。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一個字一個字教你如何讀好蘇軾的《定風波》
    蘇軾的這首詞是此調的正體,上下闕以平韻為主,分別「聲」「行」「生」「迎」「晴」,上闕第三、四句的「馬」和「怕」,下闕第一、二,四、五句又漸入仄韻,為「醒」「冷」「處」「去」。整首詞押的下平八庚韻,這是一個矜持而悠長,清靜而淡泊聲情的韻。「馬」是 「馬」韻,「怕」是「禡mà」韻,詞可以上(三)去(四)聲通押,有率真、豪放之感。下闋的「處」和「去」,押的都是 「語」韻。宋詞大致都是這樣填出來的。
  •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蘇軾愛寫的詞牌名《定風波》,這定風波最早來自唐代教坊曲,最初是文官和武官的對詞,也能叫互懟詞,武官寫了一首詞,主要是彰顯功夫和武器裝備精良,結尾是: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
  • 蘇軾雨中寫了一首詞,短短幾句,說盡人生陰晴,林語堂讚不絕口
    當代著名學者餘秋雨喜愛蘇東坡,為其寫了《蘇東坡突圍》一文,直言最愛的文學家便是蘇東坡,在東坡的作品裡,最愛他的是《赤壁賦》,還有那首「一蓑煙雨任平生」。說到「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一句是出自蘇東坡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全文如下: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宋)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 蘇軾最通透豁達的《定風波》:因為無所計較,故而所向無敵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每當吟完這首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心中仿佛有千言萬語噴湧而出。這是我最喜歡的詞之一。大家都知道蘇軾這一生並不順遂。有人曾說,蘇軾的一生,不是在被貶謫,就是在被貶謫的路上。
  • 古詩詞中的雨,煙雨、夜雨、微雨,總有一種是你鍾情
    在古詩詞中,可謂寫盡了雨的精魂;煙雨、夜雨、微雨、好雨,等等。讓我們在古詩詞中,感受雨的美,雨的靈動,雨的精魂所在。1.煙雨定風波·三月七日 ——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 蘇軾在黃州:打不敗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李定等人奉旨查辦,立即派太常博士皇甫遵才前往湖州逮捕蘇軾。八月十八日,蘇軾被解到京城,投入御史臺獄。兩個多月的「根勘」審理,蘇軾受盡非人的折磨。御史臺嚴刑拷打,晝夜逼供,真是「詬辱通宵不忍聞」。最後,李定等人強加給蘇軾「四大罪狀」,請求宋神宗處死蘇軾,由於當時當朝多人為蘇軾求情,蘇軾終免一死,貶謫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
  • 蘇軾被老友的妻子趕出門,他憤然寫下一詩,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毫不誇張地說,蘇軾就是一個「全才、天才」。今天約三兩好友去爬山,寫出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明天親自下廚給大家做上一桌子美食,順便告訴大家「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趕緊吃起來;平日裡自己一個人時,就練練瑜伽,搞搞發明,那叫一個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