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詩詞背後的趣事:給王安石續詩,結果被他貶到黃州看菊花

2020-12-02 江南煙雨細如冪

蘇軾是在我們現在看來,能算的上是一位全能性的"文化巨人"了。他北宋偉大的文學家、詩人、詞人、書畫家、政治家、哲學家、佛學家還有美食家,四川眉州眉山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為"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不光成就高,一生趣事也很多,人還是個"鐵憨憨"。

亂填詞被貶黃州

話說有一次,蘇東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蘇東坡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一首詠菊詩的草稿,才寫了開頭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心想:"西風"就是秋風,"黃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敢於傲鬥秋霜,怎麼會被秋風吹落呢?說西風"吹落黃花滿地金"真真是大錯特錯了。

於是這個憨憨提起筆來,續詩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王安石回來以後,看了這兩句詩,心裡很不滿意。他為了用事實教訓一下蘇東坡,就將他貶去了黃州。我們來看看這首詩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他的填詞確實精妙,但是填的不是地方。蘇東坡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陽,這一天大風剛停,蘇東坡邀請好友陳季常到後園賞菊,只見菊花紛紛落瓣,滿地鋪金。這時他想起給王安石續詩的往事,才知道原來是自己是個憨憨。

蘇軾不光憨憨,他還是北宋"第一吃貨",被貶到那裡就吃到哪裡。他還喜歡用詩詞去"摩擦"別人,比如這首

馬夢得同歲

馬夢得與僕同歲月生,少僕八日。是歲生者,無富貴人,而僕與夢得為窮之冠。即吾二人而觀之,當推夢得為首。

用現在的話翻譯就是:馬夢得跟我同年同月生,他比我小了八天。據我的觀察,這年出生的人都很窮。我和夢得都很窮。但是相比較而言,我還是比他有錢,他比我還窮。

很多人喜歡蘇軾的詞,更喜歡他的個性,認為他灑脫,有趣。了解蘇軾生平的人應該知道,他的一生有多少磨難,他的詩寫出了最曠達的人生態度,讓人讀完心胸舒闊。比如這首《定風波》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詩寫於1082年,此時,已是他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個春天,經過一段時間的悽悽惶惶,蘇軾終於調整好心態,淡然面對這一次差點被殺頭的人生打擊。

蘇軾的一生都幾乎在奔波,奔波在被貶或者自求外調的路上。就算是已經到了晚年62歲,他也是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

蘇軾在這裡辦學堂,介學風,以致當時有許多人不遠千裡,追蘇東坡至儋州,從蘇軾學。當時蘇軾又題詞"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

1100年的時候被朝廷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1101年8月24日卒於常州,享年65歲。宋高宗即位後,追贈蘇軾為太師,諡為"文忠"。

他一生波折,但是他灑脫,曠達,豪邁,敢言。他的詩詞也被後世廣為流傳,他的《滿庭芳》更是寫盡了人生的得失成敗,世間有幾人能看透呢?

讀蘇軾的詞,嘗盡人一生的百種滋味

如果你想走進蘇軾的一生,去看看他的詩詞中到底有怎樣的人生滋味。不妨來讀讀這本《四海一生踏歌行:蘇軾詞傳》本書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這不僅僅是一本詞傳。

本書包含6冊,其它5冊分別為《許爾千山萬水:倉央嘉措詞傳》《半生言語,半世桃花:李清照詞傳》《流水落花春去也:李清照詞傳》《男兒到死心如鐵:辛棄疾詞傳》和《我是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詞傳》

這6冊書都是參考了大量史料,再現了6位詞人的傳奇一生。雖然史書中對於他們的記載已經泛黃,但是在這6冊書中卻變得越來越鮮活,真實。

讀詩詞可精心,那些存在於歷史長河中的詩詞,看起來如此清高,孤傲。可你從未真正接近她,又怎能知其中的曼妙?

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漸漸忽略了細微之處的美感,卻寄託於虛無縹緲的玄幻。如今的社會紛繁誘惑多,人們開始淪為平庸淺薄。一本本快餐式的小說,慢慢佔據我們的生活。而那大多是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少了真情實意,少了中心之理。我們的世界—正在消滅詩意!

本書現在只要79元就可以買到全6冊。版式舒適,印刷清晰,精良製作。賣家還很貼心的附贈了配套專用箱,物流運送過程中安全不易破損。收到的人評價也不錯。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狗的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經常看到有文章說蘇軾和王安石不合,時不時便上演文學大戰。 流傳最廣的便是關於蘇軾改字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蘇軾前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在午睡。 蘇軾不小心瞄到王安石書桌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詠菊》。
  • 被貶黃州5年,年近半百的蘇軾依然從容豁達,一首古詩歌頌海棠
    蘇軾的很多詩詞都是寄情山水,單純對某一項植物歌頌的詩詞不算很多,知名度整體而言也不算很高。之前我們曾經品讀過蘇軾寫梨花的一首詩歌,「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雖然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就寫出了詞人淡看人生的品格。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詞,全篇借用了別人8首詩,卻一氣呵成
    開「文章再創作」先河的不是別人,正是宋代豪放派詞人,著名的文學家,蘇軾。他才思泉湧,作品眾多,對於那些古人的經典詩詞喜愛有加,於是就提出來了「隱括詞」這一做法。文豪的才華在這首隱詞中表現得02八首合一首,文豪巧手改詞這一首《南鄉子·集句》,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所作
  • 蘇軾在挫折中積極生活,通俗易懂的《洗兒詩》,表達對孩子的期望
    經歷坎坷的蘇軾在挫折中積極生活,一首通俗易懂的《洗兒詩》表達出他對孩子的與眾不同的期望大才子蘇軾不僅是宋代文學的巔峰,更是後世人仰慕的楷模,他所代表的的文化意義已經超越了文學領域,而且他的影響力一直綿延到現在。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最後一句被改成很多首歌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寶藏,尤其是在詩詞領域。詩詞興盛於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便是其中之一。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為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蘇軾出生於書香世家,並且他本人也聰明過人,能力突出,很早就進入了仕途之中,因此行文大多慷慨激昂。
  • 他是行走的詩篇,活成了神一般的存在,他就是蘇軾
    但蘇軾是詩人,是當時已名滿朝野的文壇大咖,所以寫公文也不像別人那樣用八股,而是直呈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些觀點和意見激怒了正在朝廷推行新政的宰相王安石黨羽,說他愚弄朝廷,對皇帝不忠,包藏禍心。他們又從蘇軾詩歌中挑揀出描寫王安石新法給人民帶來苦難的詩句,極力要置他於死地。
  • 蘇軾謫居黃州,寫下一首《卜算子》,自譽為鳳凰,末句意境高遠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蘇軾貶官黃州,寓居定慧院時寫了一首「婉約詞」。可是有詞評家指出,當中存在「語病」,根本說不通。並且該詞的章法奇怪,看上去東一句,西一句,並不知道作者要講什麼。它究竟是為誰而作,也說不清楚。
  •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蘇軾愛寫的詞牌名《定風波》,這定風波最早來自唐代教坊曲,最初是文官和武官的對詞,也能叫互懟詞,武官寫了一首詞,主要是彰顯功夫和武器裝備精良,結尾是: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
  • 蘇軾本身已經夠慘了,那他又是怎麼給劉景文打雞血的呢?
    因為吃過了年輕時沒文化的苦,所以蘇洵對於培養下一代的問題特別上心,1056年,他帶著沒到20歲的蘇軾,和小兒子蘇轍首次出川赴京趕考。蘇軾自幼是個豪邁奔放的性格,沒成想這一上京考試竟然遇見了一個特別欣賞他詩情才華的人,這人還不是別人,也是我們熟悉的一個大詩人——歐陽修。歐陽修就是這次考試的主考官,看了蘇軾的文風大加讚賞。
  • 超級樂天派蘇軾!
    他不僅字寫得特別好看,畫也畫得很好,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詩和詞。他所帶來的文學成就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都是無比巨大的。他至今為止都是一個無法超越的文學家,在中國這麼多年的歷史上能夠有他這麼優秀的人物還是非常難得的。他就是蘇軾。蘇軾又叫蘇東坡,他出生在美麗的小城市眉山。他是宋朝人,也是宋朝文學代表人物之一。蘇軾和他的父親,還有他的弟弟並稱「三蘇」。在當時宋朝也是名聲大震!
  • 詩詞典故:雪泥鴻爪——且行且珍惜,遠方都是詩
    蘇東坡塑像這首詩作以後,蘇東坡才真正開始了他的「雪泥鴻爪」般的人生。讀這首詩的第一感覺像是一個飽經滄桑、有豐富生活經歷的人所做。熙寧四年(1071年),因為對王安石新法提出了不同意見,被派到杭州任通判,熙寧七年又被調到密州任知州,熙寧十年去徐州任知州。元豐二年(1079年),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入獄,出獄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元豐七年(1084年)調任常州。元祐元年(1085年),司馬光重新上臺,蘇軾調任登州太守。元祐四年(1089年),蘇東坡到杭州任知州。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由一首《定風波》,尋覓蘇軾的嶺南足跡!
    但正是在這三個地方成就了他文學的巔峰,偉大的人格和超然的人生境界。而這首被譚詠麟唱火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就是他45歲時被貶黃州時寫下。 反對新法的蘇軾貶到惠州,這一年的12月2日,他以寧遠軍節度副使的身份來到惠州,時年57歲。
  • 蘇東坡與烏臺詩案,是王安石在搞鬼嗎?如果不是,是誰想搞死他?
    蘇軾曾經諷刺過王安石新提拔起來的有些小人叫「新進」,後來這個詞就成了形容王安石陣營的專有貶義詞了;司馬光曾經給王安石寫了一份長信,裡面有「生事」,其實就是指責王安石變法就是瞎折騰,於是,「生事」也就成了諷刺新法瞎折騰的代名詞了。 縱然御史臺查辦官員不需要直接證據,但在御史臺看來,蘇軾諷刺朝廷污衊新法,證據確鑿。
  • 蘇軾黃州記:一個人如何變成月亮、風與流水
    嘉佑二年,蘇軾去考試,考場作文,論用政寬簡——順便說句,這好比讓如今的高考生,寫國家刑法實施問題——蘇軾臨場杜撰了個帝堯和皋陶的典故。考官梅聖俞看卷子時,覺得這典故似模似樣,但自己沒聽過,有些犯愣,不敢擅斷,怕顯得自己沒讀過書。考試後,梅聖俞問蘇軾:這典故出於何書?蘇軾承認是編的,然後補了句「帝堯之聖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 十首冷門詩詞,見證蘇軾絕世才華
    蘇軾是宋代偉大的文學家, 他留下許多令人稱誦的詩作, 其中的許多如 《水調歌頭》、《念奴嬌》等千古流傳。
  • 蘇軾臨終給兒子的詩:世間萬物,猶如過眼雲煙
    大多數人困在第二重境界,只有少數人能夠達到第三重境界,而北宋的大文豪蘇軾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臨終時曾給小兒子蘇過留下一首詩,這首詩首尾相同,卻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蘇軾晚年參禪已登堂入室,而這首《廬山煙雨》與其說是詩,不如說是一道偈子。他這一生起起伏伏,年輕時曾得到文壇泰鬥歐陽修的盛譽,名動京師。
  • 秦觀沉迷於寫有色詩詞,老師看不下去送他一首詩,成為經典
    詩詞背後/文說到宋朝文人秦觀,我們可能都不太熟悉,但是,他的詩詞我們每個人都聽說過,比如說他寫的「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他的詩詞有人認為是婉約派的集大成者,有人說是豔詞俗曲。他的人生既坎坷又幸運,他的一生有哪些傳奇的故事與詩詞,接下來,就走進他的世界吧!
  • 被貶黃州第三年,蘇軾酒醉挨淋卻寫出宋詞名句,飽含人生哲理
    作為北宋文壇的領軍人物,蘇軾的文學造詣首屈一指,但是在仕途上卻是極其不順,因為「烏臺詩案」的牽連,詩人接連遭遇被貶,密州、黃州、杭州、惠州、儋州……在這之中,蘇軾在黃州的時間可以說是最長的,在這裡留下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赤壁賦》等經典詩文都寫於這一段時間。
  • 蘇軾一生: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悲天憫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友
    然而當時正值欲有所作為的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但是蘇軾反對變法中的一些過激措施,因而站到了王安石的對面,這使得曾經詩酒唱和的朋友,變成了敵人,終於在蘇軾移職湖州時,被變法者抓住了把柄:認為他的上表用語暗藏譏刺新政,以"莫須有"的罪名遭到彈劾,蘇軾因此被逮捕,受到陷害。這就是著名的文字獄"烏臺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