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貶黃州5年,年近半百的蘇軾依然從容豁達,一首古詩歌頌海棠

2020-11-24 老張侃詩詞

蘇軾的很多詩詞都是寄情山水,單純對某一項植物歌頌的詩詞不算很多,知名度整體而言也不算很高。之前我們曾經品讀過蘇軾寫梨花的一首詩歌,「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雖然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就寫出了詞人淡看人生的品格。

今天我們所分享的這一首宋詩,乃是蘇軾歌頌海棠的一首精彩詩歌。寫下這首詩歌的時候,蘇軾被貶黃州已經是第五個年頭。此時的蘇軾已經47歲,年近半百的他依然胸襟曠達,而這種情感就體現在古詩之中。

且看: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海棠》,蘇軾所描寫的是夜晚看到海棠盛開的美麗畫面。古典詩詞當中關於海棠描寫的不算很多,但是也有元好問「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李清照「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辛棄疾「海棠花下去年逢」等經典詞句。

在這首古詩的一開始,蘇軾描寫出了當時的環境,「東風嫋嫋泛崇光」,在這個春意綿綿的夜晚,柔弱的春風輕輕拂過,天上的雲彩也逐漸化開,露出了天邊的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更加襯託這平靜的夜晚。

正在這個時候,海棠花開放了,海棠的香氣和微微的月光兩相融合,形成一種霧氣蒙蒙的狀態。「香霧空濛月轉廊」,蘇軾欣賞海棠的香氣太久,不覺間月亮已經移過了庭院的走廊。

但是這海棠花開放實在是太迷人了,蘇軾甚至「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他非常害怕錯過海棠開放的美麗瞬間,所以決定「燒高燭」,用光亮的燭光映照著鮮豔的海棠花,一下看個夠。

古人都愛花,很多人愛花,是因為這一種花朵代表著詩人本人的氣質。陶淵明喜歡菊花,陸遊喜歡梅花,到了蘇軾這裡,對於海棠花也是情有獨鍾。尤其是此時的蘇軾被貶黃州已經五年多,他對於海棠花的偏愛,除了對於海棠花的魅力讚不絕口之外,顯然也注入了自得其樂的內心追求。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最後一句被改成很多首歌
    詩詞興盛於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便是其中之一。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為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
  • 蘇軾謫居黃州,寫下一首《卜算子》,自譽為鳳凰,末句意境高遠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蘇軾貶官黃州,寓居定慧院時寫了一首「婉約詞」。可是有詞評家指出,當中存在「語病」,根本說不通。並且該詞的章法奇怪,看上去東一句,西一句,並不知道作者要講什麼。它究竟是為誰而作,也說不清楚。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詞,全篇借用了別人8首詩,卻一氣呵成
    自從蘇軾開創了「隱括詞」的創作手法,他就開始了再創作之旅。並非每一首詞都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變得更加經典,他仿的那一首《浣溪沙.漁夫》雖然毫不介意地借用了張志和原作的「斜風細不須歸」的佳句,但是讀起來卻不如原作的意味深遠。
  • 蘇軾寫詩詞背後的趣事:給王安石續詩,結果被他貶到黃州看菊花
    亂填詞被貶黃州話說有一次,蘇東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蘇東坡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一首詠菊詩的草稿,才寫了開頭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陽,這一天大風剛停,蘇東坡邀請好友陳季常到後園賞菊,只見菊花紛紛落瓣,滿地鋪金。這時他想起給王安石續詩的往事,才知道原來是自己是個憨憨。蘇軾不光憨憨,他還是北宋"第一吃貨",被貶到那裡就吃到哪裡。
  • 被貶黃州第三年,蘇軾酒醉挨淋卻寫出宋詞名句,飽含人生哲理
    作為北宋文壇的領軍人物,蘇軾的文學造詣首屈一指,但是在仕途上卻是極其不順,因為「烏臺詩案」的牽連,詩人接連遭遇被貶,密州、黃州、杭州、惠州、儋州……在這之中,蘇軾在黃州的時間可以說是最長的,在這裡留下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赤壁賦》等經典詩文都寫於這一段時間。
  • 蘇軾最通透豁達的《定風波》:因為無所計較,故而所向無敵
    大家都知道蘇軾這一生並不順遂。有人曾說,蘇軾的一生,不是在被貶謫,就是在被貶謫的路上。可無論他被貶謫到哪裡,他的詩文中永恆不變的基調,是豁達。《定風波》寫於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中。詞中蘇軾描述自己冒著雨,在雨中親身體驗,直到雨停了,還感到「微冷」,然後看夕陽灑滿山頭,才興盡歸去。為我們描述了其在春雨中的體驗。
  • 由一首《定風波》,尋覓蘇軾的嶺南足跡!
    而這首被譚詠麟唱火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就是他45歲時被貶黃州時寫下。 終於,他在5月11日在藤州與弟弟蘇轍相遇,然後倆人於6月5日同行至雷州。 60歲的蘇軾依然坦然面對,「莫嫌瓊雷隔雲海,聖恩尚許遙相望」,他還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蘇軾在儋州三年多的時間裡,不遺餘力地向當地的黎族百姓傳播中原文明,同時創作了詩歌一百七十餘首,寫各類文章一百六十餘篇,續寫完成了從黃州開始動筆的《易傳》《書傳》《論語說》三部經學著作。
  • 蘇軾:「春宵一刻值千金」,下半句是啥?為什麼人們都不願意說?
    我們喜歡古詩的人都知道,這句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詩人蘇軾寫的一個古詩《春曉》,這首詩整篇都非常美,這個詩篇是這樣寫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不難看出,蘇軾的很多詩作,其實都有這種說教的成分,也正是由於詩人自身的一種人生經歷,他原本可以一帆風順,但是,由於受到了「烏臺詩案」的原因,他的人生徹底地改變了,先是被貶到了黃州,然後又是惠州,最後是儋州,此後他再也沒有回到過中原,這對於詩人來說,無疑是一重大的打擊。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提到一代文豪蘇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流傳廣泛,豪邁灑脫的詩詞。看上去他過得不錯。然而,這都是經歷了一生風雨坎坷,歷經磨難後,蘇軾在苦難中依然積極樂觀,熱愛生命。從而到達的隨緣自適,逍遙闊達的處世境界。
  • 詩詞達古今,美食濟天下,融通豁達的蘇軾把苦難過成了詩意
    1 初識蘇軾高中課本裡蘇軾的詞,與正值青春熱血的我們相遇,引發了不同凡響的共情與共鳴,開始了對蘇軾的真正認識,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3蘇軾美食蘇軾65年的人生中,任職14個州縣,位高可親側於自帝,位低則降到偏遠蠻荒官司八品,起起落落之間,絕非常人所能隱忍承受,而蘇軾卻能在任何職級、任何境遇都泰然處之,並怡然自樂,在留給後世傳世佳作的同時,送給百姓60餘款經久美食。蘇軾美食多伴隨其低谷背運而生。
  • 蘇軾雨中寫了一首詞,短短幾句,說盡人生陰晴,林語堂讚不絕口
    這首詞給人感覺寫得非常瀟灑,但當時的實際情況其實並不如意,這是蘇東坡在「烏臺詩案」之後,被貶黃州時所作。詞前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唯有蘇軾不緊張,十分從容。所以他是這樣描述當時場景的:同性皆狼狽,餘獨不覺。這首詞的深度內涵,大部分人都沒有悟到:蘇軾之所以不緊張,是因為他聯想到了自己被貶黜的人生。
  • 蘇軾的這首詞,讓你看淡人生的風風雨雨
    才華橫溢、秉性剛直的蘇軾也沒能逃出歷史的這一怪圈,一入官場不久就遭貶謫。但蘇軾並沒有像其他謫宦一般苦吟自己的失意人生,而是以一種曠達超脫的胸襟直面人生。蘇軾是宋代的大文豪,主張「詞品即人品」的創作理念,他的詞如同他本身一樣,是宋詞中傲然挺立的一棵青松。
  • 蘇軾這首中秋詞狂抄前人詩句,卻抄出千古絕唱,讀懂才知他有多牛
    夜涼如水,碧海青天,那一輪如水的明月圓了又缺,缺了又圓,千萬年來一直如此。它曾行經唐宋,路過明清;它越過塞北荒野,渡過江南水鄉。古往今來,它見證了人世間多少的悲歡離合。無數文人,曾在中秋那夜,舉杯邀明月,將無限的思念譜成千古絕唱。今天要講的這首中秋詞是蘇軾被貶黃州後所寫,瀟灑飄逸,令人不服都不行。
  • 蘇軾酒宴應酬,歌女求詩,提筆揮就一首七言絕句,誇人不著痕跡
    於是,在這情況之下,蘇軾也便作成了不少詩詞,為文壇增添了不少光彩。而在這其中,就有這樣的一首詩,尤為受人稱讚。這首詩,記錄在《春渚紀聞》中。說是當時蘇軾馬上要離開黃州了,在一次送別酒宴上,就有一位名叫李淇的歌女向他求詩。當時,蘇軾也跟往常一樣,欣然應允,放下酒杯就在歌女的披肩上寫下了兩句詩,「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淇」。
  • 蘇軾被貶黃州作勵志的詞,特別值得一讀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烏臺詩案」蘇軾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
  • 蘇軾為紀念新婚之夜,寫下一首詞,句句都誇妻子的好,讀完真肉麻
    蘇軾表達感情大多都是比較大氣、豪邁,但也有一些情感細膩的作品,就比如令人津津樂道的一首「雲雨詞」則是蘇軾特地為了紀念新婚之夜而作,句句都是誇妻子的好,讓人讀完之後只叫肉麻。《南鄉子·有感》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
  • 穿越回大宋,找蘇軾同遊會不會有趣
    那個時代文人可以盡情做「槓精」,吵不過大不了就被貶,和蘇軾一樣,大不了一路貶官一路旅遊,一路吃,最後還創造一個「東坡肘子」、「東坡肉」。蘇軾在黃州蘇軾是一個靈魂中都冒著趣味的人。他的一生幾乎踏遍了大宋的疆土河山。見過「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見過「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亦見過「大江東去」和「亂石穿空。
  • 蘇軾一首《臨江仙》,本意寄情山水,怎反倒把黃州知州急得跳腳
    可此時,黃州知州徐君猷卻急得跳腳。他奪門而出,馬不停蹄的趕往蘇軾的住處。他,是蘇軾的好友。蘇軾被貶黃州時,他對他頗多幫扶,兩人關係極好。但是,他也是黃州的知州。他肩負著監督蘇軾的職責,如果他真如百姓所說「掛冠而去,江海餘生」,那無疑是違反了朝廷對他的禁令。情節嚴重,他必須前往確認!「咚咚咚!」徐君猷急切的敲開了蘇軾家的大門。
  • 蘇軾最奇怪的一首詩,首句和尾句相同,意思卻截然不同!
    這也是蘇軾寫的一首奇詩,奇就奇在,它的頭尾兩句完全一樣,均為「廬山煙雨浙江潮」。古詩詞和文章內容最大的區別就取決於重複度,文章內容講究開頭和結尾相對應,可是作詩卻不可以重複,不然一首古詩可就廢了。難道說是蘇軾犯了這種常識問題錯誤嗎?當然是不太可能的。這也是蘇軾在臨終之時給小兒子蘇過手書的一道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