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酒宴應酬,歌女求詩,提筆揮就一首七言絕句,誇人不著痕跡

2021-01-15 一行史書

作為極富文才、生性又狂傲之人,其在社會中的名聲,通常都不小。大家會讚賞他的才情,同時也會議論他的脾氣秉性,或喜歡,或厭惡。但是,當他的才氣遠遠高於常人的時候,大家一般只會抱著敬仰之心去崇拜他、膜拜他。

在古時候,不少文人的確是如此。其中尤為典型的,就是「蘇軾」。我們都知道蘇軾的「狂」,他的不少經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狂」而起的,尤其是年輕的時候。但因為他的才華,遠遠勝於普通人,甚至相比於同為文人的人而言,同樣魅力更勝。所以,走到哪兒都成焦點的蘇軾,也被當年不少人追著「求詩」。

每每參加酒宴時,總有不少官員、歌妓等地蜂擁求詩求詞。就好比當下遇到明星偶像是,不少人會爭著上前求籤名一般。於是,在這情況之下,蘇軾也便作成了不少詩詞,為文壇增添了不少光彩。

而在這其中,就有這樣的一首詩,尤為受人稱讚。這首詩,記錄在《春渚紀聞》中。說是當時蘇軾馬上要離開黃州了,在一次送別酒宴上,就有一位名叫李淇的歌女向他求詩。

當時,蘇軾也跟往常一樣,欣然應允,放下酒杯就在歌女的披肩上寫下了兩句詩,「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淇」。

歌女披肩上的這兩句詩,說的是:蘇軾自己在黃州已經待了五年的時間,卻從來沒有在任何詩篇中,提到過你李淇的名字。這位歌女看到了這兩句詩,當下心中就有所悟,其實並不是蘇軾沒有提到過,只不過是自己一直都沒有向他求過詩罷了。

這兩句詩寫下來,其實也沒什麼。歌女何其多,蘇軾也不大可能每一位都能夠遇上,都能夠為其作詩一首。

而在當時,蘇軾也正喝著酒,盡興著,忘了自己剛剛一首詩才寫了兩句而已。所以,這位歌女又上前求蘇軾繼續把詩作寫完。蘇軾看完,哈哈大笑,繼而就揮手又寫了兩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

在這兩句中,蘇軾將自己比作了詩聖杜甫,也即「杜工部」,將歌女李淇比作成「海棠花」。這樣寫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這海棠花在詩詞中,通常指代的,都是與「美」相關的人或事物,深受世人的喜愛。同時,在蘇軾的作品當中,海棠花也經常出現,更是他所鍾愛的花之一。

而蜀地的杜甫,在這個地方生活了良久,作詩頗多,卻也不曾在詩作中,提到過海棠花。這可是蜀地的名花。所以就寫成了這句,就像是蜀地的杜甫,覺得海棠花雖美麗,卻不曾把它寫進詩作中。

蘇軾的這首詩作,當時並沒有題寫上題目,所以後人在收錄的時候,就取了《贈李淇》為這一七絕詩作的名字。

最後的這兩句詩,這樣寫,實際上正是在誇讚這位歌女李淇,猶如海棠花一樣的美麗,富於魅力。就算自己在黃州停留了五年的時間,從來沒有給這位歌女寫過詩,但也依舊掩蓋不了她的好,她如海棠花一樣的美麗嬌豔。這樣說來,確實是一種讚美,一種頗讓人欣慰的說辭。

而最後兩句這樣寫,實際上用法特別美妙。用了「杜甫」,借了「海棠花」,而不直接寫李淇如何好,如何美麗動人。看似不言此物而言他物的蘇軾,其實是誇人不著痕跡。而且,這樣以指代,還令人讀了之後,感覺到詩句裡面所表達的情感,所包含的深意,無窮無盡。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一行史書總結:蘇軾的「才」,體現在這一首首的即興創作之中;他的「情」,同樣是在這一次次地為相識或不相識的歌女寫詩作詞當中盡顯。即使是蘇軾在一生當中,狂傲不減,但當面對的是歌女之時,流露出來的情感,更多的是讚美與感激。

當時蘇軾受民眾的追捧,後來受我們後世人的敬仰與崇拜,很多原因,也許都來自於他的這一份「才情」。

相關焦點

  • 高僧被歌女不斷撩撥,笑著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彰顯大師風範
    元豐二年,蘇軾調任徐州太守,道潛在杭州智果禪院,距離不算太遠。有一次,道潛懷念與蘇軾的友情,專程從杭州趕到徐州,只為與蘇軾小聚一下。作為僧人,道潛無法跟蘇軾把酒言歡,只好以茶代酒,兩人聊得很開心,有說不完的話,探討詩詞歌賦,不知不覺天色已晚。
  • 蘇軾帶歌女去寺廟,險些被打,匆忙坐了一首詞,和尚無言以對
    蘇軾從行文作賦,到寫詩作詞,再到書法繪畫,樣樣精通。記住,蘇軾是樣樣精通,而不是每一樣都會,每一方面單獨拿出來,蘇軾都足以稱雄兩宋。因此不僅僅是兩宋之後的文人對蘇軾極為推崇,就連當時眾多的文人士子對於蘇軾也是極為推崇。
  • 詩神蘇軾最厲害的一首詩:正反讀著都通順,合起來才是完整一首詩
    有著詩神之稱的蘇軾更是,寫下一首曠古絕今的神詩,正反讀著都通順,合起來才是完整一首詩。蘇軾生活在北宋神宗趙頊執政時期,是唐宋兩朝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書法、文章、詩詞、繪畫皆是一絕。蘇軾寫過這麼一首詩: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晴。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 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詩,形容人生是「應似飛鴻踏雪泥」,寫得妙
    1061年,也就是宋仁宗嘉祐六年,蘇軾與弟弟蘇轍一起參加「制科」考試,連名並中。仁宗皇帝非常高興,認為自己給子孫找了兩位好宰相。歐陽修也感嘆:「自前未有,盛事,盛事。」這一年,蘇軾被授予大理評事、鳳翔府籤判,十一月赴任。在赴任途中寫了給弟弟子由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原詩如下: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蘇軾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全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作為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蘇軾不僅詞開豪放一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還與王安石、黃庭堅等人將宋詩推向了高峰。並且一生宦海沉浮,生活閱歷極為豐富的蘇軾,還將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毫無掩飾地融入到了詩的創作中。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詞,全篇借用了別人8首詩,卻一氣呵成
    自從蘇軾開創了「隱括詞」的創作手法,他就開始了再創作之旅。並非每一首詞都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變得更加經典,他仿的那一首《浣溪沙.漁夫》雖然毫不介意地借用了張志和原作的「斜風細不須歸」的佳句,但是讀起來卻不如原作的意味深遠。
  • 蘇軾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奇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在中國古代,詩和詞都是古人用來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因為有出色的才學,所以古時候的許多詩人能夠出口成章,留下一些如今還朗朗上口的經典作品。在古詩許多的體裁中,迴文詩是一種比較獨特的體裁,簡單來說,迴文詩就是利用漢語詞序的迴環往復來作成一首詩,也稱作「回文體」。
  • 天空沒有鳥的痕跡,而我已經飛過!從一首詩看蘇東坡的人生哲學!
    蘇東坡的人生哲學,體現在他寫給弟弟蘇轍的一首詩中。這是一首充滿禪意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帶著這些感慨,蘇轍寫了一首詩送給蘇東坡。《懷澠池寄子瞻兄》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 由一首《定風波》,尋覓蘇軾的嶺南足跡!
    有些心灰的蘇軾於是寫下了一首《贈嶺上老人》:「鶴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十丈手親栽。問翁大庾嶺上住,曾見南遷幾個回?」 六年多後北歸時,蘇軾再次見到這位老人,見他生計困難,便提筆在一塊白布上寫下了《贈嶺上梅》:「梅花開盡雜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 蘇軾落魄時有一歌女仍肯善待他,他一連寫兩首詞送她,都流傳至今
    在宴席上也有一些其他的官員作陪,但是因為當時王安石新法派在朝中佔有絕對優勢,這也讓很多人和反對新法引得王安石震怒的蘇軾劃清了界限。就在蘇軾這樣落魄的時候,席上卻有一位仗義歌女,不僅沒有勢利眼對他冷眼相加,相反仍願意善待他,不忍他就此離去。這也讓被孤立的蘇軾感動不已,於是便在席上寫了首詞贈與這位歌女。
  • 中國史上最神奇的一首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首大文豪蘇軾的「迴文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這首詩名為《題金山寺》,通篇為「回文體」: 此詩是當年蘇軾慕名趕來金山寺,欣賞美景時喝了一點小酒,酒後微醺詩興大發,便提筆寫下了這首七言詩《題金山寺》,大致寫的是金山寺附近夜晚的景色和事物,比如「潮水、巨浪、垂釣者、月色、金山寺的小路、泉水」。
  • 蘇軾最奇怪的一首詩,首句和尾句相同,意思卻截然不同!
    這也是蘇軾寫的一首奇詩,奇就奇在,它的頭尾兩句完全一樣,均為「廬山煙雨浙江潮」。古詩詞和文章內容最大的區別就取決於重複度,文章內容講究開頭和結尾相對應,可是作詩卻不可以重複,不然一首古詩可就廢了。難道說是蘇軾犯了這種常識問題錯誤嗎?當然是不太可能的。這也是蘇軾在臨終之時給小兒子蘇過手書的一道偈子。
  • 蘇軾寫給妻子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多句經典名言,把妻子誇上了天
    蘇軾寫給妻子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多句經典名言,把妻子誇上了天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蘇東坡肯娶我的話,我一定立馬答應。他不知道,能成為世上第一個閱讀蘇東坡詩文的人,能一天到晚聽到蘇東坡談笑風生的人,該是怎樣的幸福!像蘇東坡這樣詩文書畫和人品道德都趨於完美都富於魅力者實在也是鳳毛麟角,對於蘇子詩文,用什麼樣的溢美之詞都覺得不為過。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經常看到有文章說蘇軾和王安石不合,時不時便上演文學大戰。 流傳最廣的便是關於蘇軾改字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蘇軾前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在午睡。 蘇軾不小心瞄到王安石書桌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詠菊》。
  • 歷史上很神奇的一首詩,正著讀是天亮,倒著讀是天黑
    翻看歷史書籍,品讀唐詩宋詞,我們總會對某一首詩或某一個句子感同身受,記憶猶新,即便過了很久,也能在合適的場合脫口而出。詩詞文化,的確能蘊藉我們的靈魂,洗滌我們浮躁的心靈,也會給我們很多溫暖的力量。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數不勝數,標新立異的也不在少數。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北宋雖然有很多的文人被貶過,可是蘇軾的人生之路走得最為艱辛,貶得最遠,也受到了最為沉痛的打擊,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是與眾不同,以這首《洗兒詩》來說,那就是一首看似很普通,但是充滿了哲理的精品之作,通篇用一種調侃的口吻來描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寫下了對於人生的感悟。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千古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各寫同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蘇軾與辛棄疾,一個生活在北宋,一個生活在南宋;一個科舉出身,文滿天下;一個行伍出身,壯志滿懷,卻報國無門。蘇軾在豪放中盡顯曠達,辛棄疾在豪放中傾盡悲壯。北宋的詞人作詞大多是為了應酬,消遣,還有時是逢場作戲。更多的是真性情的流露。南宋的詞作逐漸脫離音樂的羈絆,成為文人案頭的雅致文學。
  • 蘇軾被誤解最深的一首詩,「春宵一刻值千金」到底是什麼意思?
    就比如說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詩人所描寫的明明是一個普通的春天的夜晚,然而在他筆下,這個夜晚卻美的讓人沉迷、讓人陶醉,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蘇軾的這首《春宵》。《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眾所周知,蘇軾是宋朝時期最為出名的一位文學家,現在的人們都非常喜歡給人貼標籤,如果我們認真的要給他貼標籤的話,那他身上的標籤可真是五花八門,比如說詩人、詞人、書法家、畫家、美食家。很難想像他花了多長時間去寫詩,才能將詩寫得這般優美,也許當別的詩人在為寫一首詩撓頭苦想之際,他可能在家畫畫也或者是在做菜。
  • 老和尚摔了一跤悟出首詩,小和尚看見蒼蠅也寫一首,都流傳至今
    老和尚摔了一跤悟出首詩,小和尚看見蒼蠅也寫一首,都流傳至今宋代有一位老和尚,一天,老和尚騎著驢子穿過橋,但是不小心掉下來掉進了水裡。碰巧的是,就是這一跌讓他明白了佛教的真正含義,隨後寫了寫了一首著名的禪詩,全文如下:《啟蒙詩》我有一顆珍珠,被困在塵土中很久了;目前,塵土充滿了光線,穿過山脈和河流。全篇只有24個字,卻流傳了近千年。首句中的「明珠」指的是一個人的佛性,後人也經常將其引申為才華。次句「久被塵勞關鎖」是指這個佛性被世界耗盡,眾生無法擺脫,所以珍珠被覆蓋。
  • 蘇軾最具江湖氣的一首詩,看淡人生,鬱悶時讀幾遍,豁然開朗
    蘇軾最具有江湖氣的一首詩,看淡人生,鬱悶的時候讀幾遍,豁然開朗臨江仙 夜歸臨皋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