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極富文才、生性又狂傲之人,其在社會中的名聲,通常都不小。大家會讚賞他的才情,同時也會議論他的脾氣秉性,或喜歡,或厭惡。但是,當他的才氣遠遠高於常人的時候,大家一般只會抱著敬仰之心去崇拜他、膜拜他。
在古時候,不少文人的確是如此。其中尤為典型的,就是「蘇軾」。我們都知道蘇軾的「狂」,他的不少經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狂」而起的,尤其是年輕的時候。但因為他的才華,遠遠勝於普通人,甚至相比於同為文人的人而言,同樣魅力更勝。所以,走到哪兒都成焦點的蘇軾,也被當年不少人追著「求詩」。
每每參加酒宴時,總有不少官員、歌妓等地蜂擁求詩求詞。就好比當下遇到明星偶像是,不少人會爭著上前求籤名一般。於是,在這情況之下,蘇軾也便作成了不少詩詞,為文壇增添了不少光彩。
而在這其中,就有這樣的一首詩,尤為受人稱讚。這首詩,記錄在《春渚紀聞》中。說是當時蘇軾馬上要離開黃州了,在一次送別酒宴上,就有一位名叫李淇的歌女向他求詩。
當時,蘇軾也跟往常一樣,欣然應允,放下酒杯就在歌女的披肩上寫下了兩句詩,「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淇」。
歌女披肩上的這兩句詩,說的是:蘇軾自己在黃州已經待了五年的時間,卻從來沒有在任何詩篇中,提到過你李淇的名字。這位歌女看到了這兩句詩,當下心中就有所悟,其實並不是蘇軾沒有提到過,只不過是自己一直都沒有向他求過詩罷了。
這兩句詩寫下來,其實也沒什麼。歌女何其多,蘇軾也不大可能每一位都能夠遇上,都能夠為其作詩一首。
而在當時,蘇軾也正喝著酒,盡興著,忘了自己剛剛一首詩才寫了兩句而已。所以,這位歌女又上前求蘇軾繼續把詩作寫完。蘇軾看完,哈哈大笑,繼而就揮手又寫了兩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
在這兩句中,蘇軾將自己比作了詩聖杜甫,也即「杜工部」,將歌女李淇比作成「海棠花」。這樣寫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這海棠花在詩詞中,通常指代的,都是與「美」相關的人或事物,深受世人的喜愛。同時,在蘇軾的作品當中,海棠花也經常出現,更是他所鍾愛的花之一。
而蜀地的杜甫,在這個地方生活了良久,作詩頗多,卻也不曾在詩作中,提到過海棠花。這可是蜀地的名花。所以就寫成了這句,就像是蜀地的杜甫,覺得海棠花雖美麗,卻不曾把它寫進詩作中。
蘇軾的這首詩作,當時並沒有題寫上題目,所以後人在收錄的時候,就取了《贈李淇》為這一七絕詩作的名字。
最後的這兩句詩,這樣寫,實際上正是在誇讚這位歌女李淇,猶如海棠花一樣的美麗,富於魅力。就算自己在黃州停留了五年的時間,從來沒有給這位歌女寫過詩,但也依舊掩蓋不了她的好,她如海棠花一樣的美麗嬌豔。這樣說來,確實是一種讚美,一種頗讓人欣慰的說辭。
而最後兩句這樣寫,實際上用法特別美妙。用了「杜甫」,借了「海棠花」,而不直接寫李淇如何好,如何美麗動人。看似不言此物而言他物的蘇軾,其實是誇人不著痕跡。而且,這樣以指代,還令人讀了之後,感覺到詩句裡面所表達的情感,所包含的深意,無窮無盡。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一行史書總結:蘇軾的「才」,體現在這一首首的即興創作之中;他的「情」,同樣是在這一次次地為相識或不相識的歌女寫詩作詞當中盡顯。即使是蘇軾在一生當中,狂傲不減,但當面對的是歌女之時,流露出來的情感,更多的是讚美與感激。
當時蘇軾受民眾的追捧,後來受我們後世人的敬仰與崇拜,很多原因,也許都來自於他的這一份「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