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詩,形容人生是「應似飛鴻踏雪泥」,寫得妙

2021-01-21 子宜春來

1061年,也就是宋仁宗嘉祐六年,蘇軾與弟弟蘇轍一起參加「制科」考試,連名並中。仁宗皇帝非常高興,認為自己給子孫找了兩位好宰相。歐陽修也感嘆:「自前未有,盛事,盛事。」

這一年,蘇軾被授予大理評事、鳳翔府籤判,十一月赴任。在赴任途中寫了給弟弟子由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

原詩如下: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這首詩非常有名,曾作為高考詩歌題考查學生們的閱讀能力。

本詩第一、二聯是名詩中的名句。

這幾句為什麼好呢,為什麼讓人讀後久久難忘?

首先,這幾句包含比較複雜的感情。

(1)勸勉弟弟不必因離別而過分傷感。

這是一首和詩,也就是說,子由先寫了一首詩,蘇軾依那首詩的韻腳酬唱了一首。

子由寫的詩是《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蘇軾比蘇轍大四歲,兄弟二人一起成長,一起讀書,又一起進京趕考,又一起考中進士,感情非常深厚。此次,蘇軾到鳳翔做官,離別父親與弟弟,子由依依惜別,傷別之情難以釋懷。

蘇軾開篇就從人生的規律入筆,告訴弟弟,這是人類共同的命運:每個人生來就如飛鴻到處遷徙,只是偶爾在雪地上留下只點小爪印而已。雪上小爪印不可能長久保留,人也不可能永遠呆在一個地方。分離是正常的,永遠相守才是奢望,所以不必過於悲傷。

(2)告訴弟弟不必太在意過去的經歷,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蘇轍說「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這裡說到兩件事。第一件是,他十九歲時曾被任命為澠池縣的主簿(由於考中進士,未到任),當地的老百姓不知道是否知曉這件事?第二件是,公元1056年(嘉佑元年),父親蘇洵大人帶著他們兄弟二人赴京應試,路過澠池,投宿於奉閒僧舍 ,並在僧房的牆壁上題詩。哥哥,你去鳳翔定會再經過澠池,不知這兩件事你還記得不?

蘇軾寫詩說「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就是告訴弟弟,那個僧人已經圓寂,為他建的佛塔正在那裡矗立著。那個僧房的牆壁已殘破,沒法看到我們倆當年題的詩句了。

如果一開頭就告訴弟弟這樣的實情,估計更易增加子由的傷感。所以蘇軾先用人生就如「飛鴻踏雪泥」,一切都是暫時的來勸慰:重要的是「鴻飛那復計東西」,要關注飛鴻,關注將來。

尤其是最後一聯,「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說得更加明確。當初,我們來時,路那麼難走,人困驢乏的,但現在我們不是都雙雙考取了功名了嗎?所以過去的得與失,都讓它過去吧。

(3)希望弟弟更樂觀一些,堅守遠大的目標。

蘇軾用「鴻」來做比,並不是隨便一寫。

「鴻」是大雁,常與「鵠」一起出現,二者常用來代表飛行極為高遠的鳥,表示一個人有遠大的志向。如《史記 陳涉世家》裡,陳涉早年曾感嘆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蘇軾藉此希望兄弟二人都能志存高遠,像鴻鵠一樣高飛萬裡,不要在意小小的挫折或不如意。

其次,起筆高妙,意境開闊。

蘇軾不像一般詩人那樣,從眼前景寫起,而是直入大的主題,提到人生的總規律這個高度去寫,顯示極大的氣魄和胸襟。

不朽的文學都是關涉人性與人的命運的,所以才永恆。

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一提筆就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看上去是眼前之景,但又一語雙關,寫出了人類歷史長河永不停止的特點,寫出了人類終歸無有的共同命運。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說,「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了從兩方面寫人的有限與無限,極有哲思。

第三,比喻巧妙,匠心獨運。

人生,這麼抽象而複雜的事情,蘇軾用一個比喻句,就形象生動地給我們詮釋了。

《莊子·刻意》說:「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人生就是一場虛浮不定的過程。

李白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寫出人生的短暫與虛浮。

蘇軾說得更透徹,人生就是努力飄飛的過程,假若我們留下點什麼,那也只不過是雪泥地上的一點小爪印罷了,雪霽日出,這一切都化為烏有。所以不要那麼執著,不要那麼放不下自我。人,努力飛了就好。

泰戈爾《飛鳥集》裡有一句:

I leave no trace of wings in the air, but I am glad I have had my flight.

「天空沒有留下鳥的痕跡, 但我已飛過。」

蘇軾就是一位通透的哲人,帶給我們無盡的享受和思考。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相關焦點

  • 年輕的蘇軾24歲寫下一詩,開頭14字成千古名句,誕生一個成語
    ",這句歌詞化用了蘇軾的詩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這句詩出自蘇軾的作品《和子由澠(miǎn)池懷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首宋詩。 和子由澠(miǎn)池懷舊 宋代: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 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成語雪泥鴻爪是什麼意思?[多圖]
    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這是螞蟻莊園今天12.10日更新的題目,那麼各位同學們都知道正確答案嗎?還沒答題的夥伴可以先等等,小編已經為各位整理好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成語雪泥鴻爪的相關內容吧,包括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什麼?成語雪泥鴻爪是什麼意思?成語雪泥鴻爪的解釋及出處?
  • 從一首詩看蘇東坡的人生哲學!
    蘇東坡的人生哲學,體現在他寫給弟弟蘇轍的一首詩中。這是一首充滿禪意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蘇轍一路相送,回來再次路過澠池,不免心生感慨。人生之中有多少個有趣無趣的相遇啊?有的人有緣千裡來相會,有的人無緣對面不相逢。自己與澠池的緣分,是偶然還是必然,人生到底是如飛花偶然飄落,還是冥冥註定?帶著這些感慨,蘇轍寫了一首詩送給蘇東坡。
  •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用蘇軾的話來說,咱們該「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找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子由,即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軾與蘇轍兄弟二人一向感情深厚。嘉祐六年。
  • 雪泥鴻爪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往事遺留的痕跡
    題目: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1、濘的小路2、往事遺留的痕跡正確答案:往事遺留的痕跡答案解析:「雪泥鴻爪」出自蘇軾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只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留指爪,飛鴻那復計東西。」意思是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 原來蘇軾貢獻了那麼多成語,你都知道嗎?
    現用來形容事情、行為或說話讓人可笑。 北宋嘉祐六年,蘇軾赴任陝西路過澠池(今屬河南)。其弟蘇轍難遣手足之情,寫了首《懷澠池寄子瞻兄》寄贈。 蘇軾寫了《和子由澠池懷舊》詩,進行回贈。
  • 蘇軾和蘇轍各寫一首《水調歌頭》,可謂平分秋色,百年來難分高下
    (何似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長向 一作:偏向)蘇軾當年因為和主張革新的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自請流放外地,輾轉多地為官。雖然身在他鄉,但是蘇軾的心裡卻一直都牽掛著自己的兄弟蘇轍。
  • 蘇軾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於是寫下了這樣一首詩贈給親兄弟
    《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這是東坡最著名的哲理詩,成語「雪泥鴻爪」就來自此篇。詩表達的是作者對世事無常的感嘆、漂泊不定的惆悵和崎嶇路上的樂觀精神。
  • 蘇軾與弟弟7年未見,思念時寫下一詩,全篇名句,現很多人都會唱
    蘇軾不是被降職就是在降職路上!他的一生可謂是坎坷的,當了多年官,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不盲目聽話於人,他才華橫溢,胸襟寬廣,意氣風發,但是他也在遭受著別人不理解的坎坷痛苦和失意潦倒。又是一次降職。由於與王安石這些人有不同的政見,所以蘇軾便要求調任到京外去做官。他曾要求調到與弟弟蘇轍相對近的地方做官,以便多聚一聚。公元1074年,蘇軾出差到了密州。
  • 蘇軾有多牛?一個人貢獻了32個成語,你絕對用過,你都知道嗎?
    蘇軾一共貢獻了32個成語,有很多還是蘇軾的原創哦!且看:蘇軾《文與可畫禹簹谷偃竹記》:「與可是日與其妻遊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現用來形容事情、行為或說話讓人可笑。蘇軾寫了《和子由澠池懷舊》詩,內容如下: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 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什麼的?12月10日螞蟻莊園小課堂今日答案一覽
    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什麼呢?螞蟻莊園12月10日的最新小雞課堂題目出來了,關於這個成語很多小夥伴估計有點陌生,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正確答案吧。問題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選項:泥濘難走的小路、往事遺留的痕跡答案:往事遺留的痕跡答案解析:「雪泥鴻爪」出自蘇軾的詩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熙寧4年,正是王安石當政掌權的時候,而蘇軾和王安石分屬不同的政黨,所以兩人經常在朝廷上針鋒相對。當時,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捕,當時獄外他的弟弟蘇轍各種奔走只因營救哥哥,獄內蘇軾本以為自己在劫難逃,都給家裡人和弟弟留下了絕筆詩詞,最後,是當時新黨領袖王安石赦免了蘇軾。但是赦免歸赦免,從此他也開始了一生的被貶之路。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名句!
    熙寧4年,正是王安石當政掌權的時候,而蘇軾與王安石本就隸屬於不同的政黨,所以在朝廷上二人經常針鋒相對。當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曾被捕入獄,當時獄外他的弟弟蘇轍各種奔走只因營救哥哥,獄內蘇軾本以為自己在劫難逃,都給家裡人和弟弟留下了絕筆詩詞,最終還是當時新黨領袖王安石一句話蘇軾才得以赦免。但是赦免歸赦免,從此他也開始了一生的被貶之路。
  • 蘇軾: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
    蘇軾畫像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惠州(今廣東惠陽)安置。那一年,他五十七歲,已不再是昔日汴京聲名鵲起的少年,在定州,他甚至已經貧困到沒錢買馬、僱人(蘇軾把自己的窘迫,寫在了《赴英州乞舟狀》)。為了酬足盤纏,他不得不繞道汝州,向弟弟蘇轍尋求資助。好在,蘇轍送給兄長七千緡(相當於七百萬文錢),緩解了他的經濟危機。
  • 天才蘇軾一生坎坷,每逢佳節倍思親,千古絕句,百讀不厭,精闢!
    感喟浮生變幻,我們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道路幾度秋涼。」經歷過動蕩不安、漂泊,我們感動於「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那樣精準的譬喻。2000年,法國《世界報》機構評選公元1001年-2000年的「千年英雄」。全球一共評出12位,蘇東坡名列其中,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人。甚至也是唯一入選的亞洲人,大家都感到震驚。
  • 這30個絕妙成語原來是蘇軾發明的,趕緊學起來
    ▼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   蘇軾有一位好友叫陳季常,妻子非常剽悍。蘇軾就寫了這首詩開他玩笑: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節選)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 詩中雪,雪中情,在詩詞中遇見浪漫,感受痴心,撞見人生
    雪是李白「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的浪漫想像;是劉長卿「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的痴心守候;是柳宗元「獨釣寒江雪」的清高孤傲;是蘇軾「人生到處知何似」的人生哲學。李白寫雪中浪漫李白《清平樂·畫堂晨起》這首詩先從一件小事入手,說的是幾千年前一個冬天的清晨,李白早上起床後揉揉惺忪的眼睛,伸了伸懶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