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弟弟7年未見,思念時寫下一詩,全篇名句,現很多人都會唱

2021-01-16 濤濤看娛樂

詩人作品中的團圓與離別,觸動人心,情感相通。當你再次讀那些難忘的詩時,它們是否還有情感的波動和心靈的律動呢?

蘇軾不是被降職就是在降職路上!他的一生可謂是坎坷的,當了多年官,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不盲目聽話於人,他才華橫溢,胸襟寬廣,意氣風發,但是他也在遭受著別人不理解的坎坷痛苦和失意潦倒。

又是一次降職。由於與王安石這些人有不同的政見,所以蘇軾便要求調任到京外去做官。他曾要求調到與弟弟蘇轍相對近的地方做官,以便多聚一聚。公元1074年,蘇軾出差到了密州。到了密州後,這個願望還是沒能實現。

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明月當空,銀裝素裹。蘇軾與弟弟蘇轍分開後,已有七年沒有團聚。此時此刻,蘇軾正面臨著一輪明月,他的心心潮起伏。他喝酒喝到第二天早上。於是,他邊喝酒邊寫詩,思念七年未團圓的弟弟蘇轍。

這首詩詞就是火遍大江南北的《明月幾時有》這首歌的原著——《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這首詞真的是火遍大江南北,火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全篇名句還被寫入了初中的語文課本裡,中國幾乎人人都會背誦。

你無法想像這首詩在今後能有多火。它不僅在近代受到高度讚揚,而且受到歷代詩人和詩人對《水調歌頭》都是高度讚揚。

如南宋時,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將其推為中秋詞中的佳作,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在宋胡寅的《酒邊集序》序中:「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而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稱蘇軾創造了一種新的審美風格。

與天發問讓我們想起了屈原和李白,他們在詩歌中也提到了天,同時也向天提出了自己質疑。蘇軾在寫這首詩時,把自己的經歷與過去有相同經歷的人聯繫起來,把自己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思想傾注在這首詩中,追憶過去,展望未來。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乏天才,可是能夠如蘇軾那樣富有才華,有著樂觀心態的人卻是少之又少,我們從蘇軾的身上感受到更我的還是他的那種樂觀的心態,以及他所傳遞出來的那種精神。

他不光時常自嘲,同時也調侃自己的朋友,如果沒有那種樂觀的心態,在那樣被打擊的環境下,他也不可能寫出那種令人感動的詩作來。

蘇軾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大家。讀他的詩真能治癒人的內心。細細品味他坎坷的生活,你會感覺到他的豁達和進步,非常的令人興奮。這本《蘇軾詞傳》選擇了蘇軾一生中所寫的詞和詩。

這本《蘇軾詞傳》不僅收集了蘇軾的詩作,更重要的是讓我真正了解了蘇軾的人生和豁達。只有真正走進他的詩,才能走進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心境。

《蘇軾詞傳》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不僅如此,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當然與之一起的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六本書現在搞活動,一共只需45元。

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讓你品讀到這麼多文學經典,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

相關焦點

  • 為何說蘇軾的《水調歌頭》,像穿越者所寫?其中隱藏著宇宙奧秘!
    相形之下,一首長詞,動輒幾十句,全文上百字,而且是按律填詞,必須根據詞牌選字用韻,限制頗多,所以能有一兩處驚豔絕句已經實屬不易,很少有全篇都是名句的極品佳作。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蘇軾死了,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不朽的。——林語堂大家都很熟悉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是「唐宋八大作家」之一。與辛棄疾合稱「蘇辛」。他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著名考官歐陽修是主考,看了蘇軾的試卷後,他印象非常深刻。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名句!
    熙寧4年,正是王安石當政掌權的時候,而蘇軾與王安石本就隸屬於不同的政黨,所以在朝廷上二人經常針鋒相對。當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曾被捕入獄,當時獄外他的弟弟蘇轍各種奔走只因營救哥哥,獄內蘇軾本以為自己在劫難逃,都給家裡人和弟弟留下了絕筆詩詞,最終還是當時新黨領袖王安石一句話蘇軾才得以赦免。但是赦免歸赦免,從此他也開始了一生的被貶之路。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詞,只是開篇14字便扣人心弦!
    翻開蘇軾與蘇轍的詩詞文集,有很大一部分是兩人的互答之作。蘇軾幾乎每到一處任所就要給弟弟蘇轍寄去詩詞,晚年被貶謫時更頻繁。蘇軾的經典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便是蘇軾差知密州時,思念弟弟所作。烏臺詩案發生後,蘇軾更是在獄中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的感人名句。
  • 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詩,形容人生是「應似飛鴻踏雪泥」,寫得妙
    1061年,也就是宋仁宗嘉祐六年,蘇軾與弟弟蘇轍一起參加「制科」考試,連名並中。仁宗皇帝非常高興,認為自己給子孫找了兩位好宰相。歐陽修也感嘆:「自前未有,盛事,盛事。」這一年,蘇軾被授予大理評事、鳳翔府籤判,十一月赴任。在赴任途中寫了給弟弟子由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原詩如下: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蘇軾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嬋娟是什麼意思?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千古詠月懷人的佳作,當時蘇軾在密州,和他最愛的弟弟蘇轍相別七年未見,於是在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月圓之夜,蘇軾見月起興,把對弟弟的思念和祝願寫進了詞裡,詞前有小序云:「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蘇軾告別子由,獨騎瘦馬踏殘月,這首詩發自肺腑,更令人浮想聯翩
    蘇軾和蘇轍從小在一起讀書,又一起赴京趕考,並同時進士及第。此後蘇軾遭遇貶謫,弟弟雖也受到牽連,可是不僅沒有讓兄弟感情冷漠,彼此間卻反而更加惦記對方。蘇軾在密州時就曾寫下名作《水調歌頭》,就是因為非常懷念子由而創作的。詩人中秋望月懷人,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
  • 蘇軾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全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作為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蘇軾不僅詞開豪放一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還與王安石、黃庭堅等人將宋詩推向了高峰。並且一生宦海沉浮,生活閱歷極為豐富的蘇軾,還將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毫無掩飾地融入到了詩的創作中。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 蘇軾筆下的「嬋娟」來自何處?
    作者:陳二虎一、蘇軾的「嬋娟」表達了什麼中秋節漸近,不由想起蘇軾的那闕《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其中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成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也成了民俗中中秋節最詩意最美好的祝福。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把這「嬋娟」解釋為月亮,這僅僅是最淺顯的解釋。那麼,這「嬋娟」兩字到底表達了什麼?
  • 54歲的蘇軾,送別好友時作佳篇,最後一句看透人生,成千古名句
    蘇軾54歲那年他在杭州任職,此時的他已經到了知命之年,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更加的達觀灑脫了。當他的一個好友自越州徙知瀛洲時,路過了杭州時去看望了蘇軾。兩個人許久未見了,總有許多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事。但是現實卻是不美好的,兩個人還沒有暢暢快快地交談玩耍一番就又要分別了。在短暫的含蓄之後,蘇軾懷著不舍的心情,寫下了一首《臨江仙·送錢穆父》,來送別他的好友。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蘇軾悼念第一位深愛之人,寫下一首悼亡詞,安慰了世人900年
    詩中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我夫妻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相望。千裡之外那座遙遠的孤墳啊,竟無處向你傾訴滿腹的悲涼。人們讀到這裡時,不免開始對蘇軾產生一絲同情。公元1054年,蘇軾和同鄉王弗小姐成婚。這一年,蘇軾十八歲,王弗十五歲。王弗嫁給蘇軾,是聽從雙方父母的安排,她陪伴蘇軾的時光裡,蘇軾父子三人從毫無功名變成名滿天下的文學大家,應該是經歷了蘇軾以及蘇家三父子成名的整個過程。成婚之前,蘇軾就給王弗寫過一首詩,表達自己的傾慕。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詞,全篇借用了別人8首詩,卻一氣呵成
    開「文章再創作」先河的不是別人,正是宋代豪放派詞人,著名的文學家,蘇軾。他才思泉湧,作品眾多,對於那些古人的經典詩詞喜愛有加,於是就提出來了「隱括詞」這一做法。但是創作的熱情並不能讓蘇軾停止腳步,他藉由自己的神來之筆和對佳句詩篇的熱愛,創作了一首迄今為止不能超越的巔峰之作,這首作品全篇引用原作,但是卻不著痕跡,讓讀者說不出到底來自哪裡。
  • 蘇東坡喝了一杯茶,隨手寫下這首詩,結尾7字卻被傳誦了千年
    東坡先生滿肚子墨水,經典名句經常是信手拈來,隨隨便便就流傳千古,其中就有這麼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詩率性灑脫,用詞簡單而精準,一下子寫出了人生的高境界,因此備受讚譽。中午時分,與朋友一起坐進農家裡,茶杯裡泛著雪沫乳花似的茶湯,一股清新直抵內心。主人擺出了嫩綠的山間蓼芽和蒿筍,作了一盤春天的素菜。真是讓人難忘的感覺,原來人世間最美好的不是濃湯肥味,竟是這清淡如茶的歡愉。
  • 「但願人長久」中「長久」是啥?詩詞大會100人裡,只有9個人答對
    「但願人長久」中「長久」是啥?詩詞大會100人裡,只有9個人答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兩句詩,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全詩如下:明月幾時有?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王維懷念友人,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家喻戶曉!
    譬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相思》,就是懷念友人而作的一首詩。根據另一個詩題《江上贈李龜年》,我們又可以得知,這首詩是王維寫給當時的宮廷音樂家李龜年的。《相思》是一首借詠物而寄相思的五言絕句。即通篇寫相思之情,卻不離開紅豆。而是以紅豆的「相思子」之名,來關合相思之情,從而達到委婉含蓄,語淺情深的藝術效果。
  • 蘇軾臨終給兒子的詩:世間萬物,猶如過眼雲煙
    而這樣的成長,一般人都會經歷,難的是第三重境界。有些人汲汲營營了一輩子,最後才恍然發現一切不過是虛幻,「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只是我們已不復當年的純真。世間萬物,猶如過眼雲煙,這種返璞歸真的認識便是第三重境界了。
  • 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詩情畫意; 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柔情似水; 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如水似鏡。 中秋亦是團圓節,人們聚於桌前, 飲酒賞月,說著團圓美滿; 遠在異鄉的人,則舉頭望月,眸中盛滿思念。
  • 17歲的王維,寫下一首隻有28字的小詩,卻流傳了1000多年!
    譬如,14歲的王勃寫下了《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16歲的白居易寫下了《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18歲的李賀寫下了《雁門太守行》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17歲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由一首《定風波》,尋覓蘇軾的嶺南足跡!
    最近,70歲的譚詠麟在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中一首國粵語歌曲《定風波》火了,網絡上難得一致的一片好評聲,成為2021年火了的第一首歌,很多人呼籲這首歌要上春晚。確實,這首歌從填詞作曲到演唱都非常棒,年過古稀的校長用粵語將這首經典宋詞演繹得恰到好處,更用一生的經歷將蘇軾的豪邁與樂觀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