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千古詠月懷人的佳作,當時蘇軾在密州,和他最愛的弟弟蘇轍相別七年未見,於是在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月圓之夜,蘇軾見月起興,把對弟弟的思念和祝願寫進了詞裡,詞前有小序云:「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首詞非常符合宋人作詩詞的特點,在抒情懷人的同時,也蘊含著對人生哲理的追尋。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作為一首中小學生必背的課本詞,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就沒必要對詞義和情感多做分析,只有一點,末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我們都知道「嬋娟」在這裡代指明月,但為什麼要說嬋娟,不直接寫「千裡共明月」呢?
嬋娟的3種含義
1、美麗的女子
分別看嬋、娟兩個字的含義。
嬋,形聲字,從女,單聲;
娟,形聲字。從女,從肙,肙聲。
這兩個字都從女,自然是形容女子,怎樣的女子呢?姿態柔美的、長曲婀娜的、明媚純潔的女子,《說文解字》曰:「嬋娟,態也。」意思是說,嬋娟,指姿態柔美的女孩子。體態美、狀態好的女孩子,就算五官稍差,也給人一種氣質美人的感覺,所以嬋娟,自然是指美麗的女孩子了。像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一定認識幾個名字裡帶有「娟」字的女孩兒,這是父母對女兒的美好祝願。
2、美好的事物
嬋娟也可以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比如竹子,在古人心中就是非常美好的植物,蘇東坡一生愛竹,而竹子的形象是亭亭玉立的;綻放的花朵也給人花開富貴的美好;又如春天,萬物勃發,生機勃勃,也是非常美好的季節。因此,像花、竹、春天這一類美好的事物,都可以叫做嬋娟,唐朝詩人孟郊作《嬋娟篇》就寫道:
「花嬋娟,泛春泉。竹嬋娟,籠曉煙。」
3、代指月亮
月亮在古代詩詞中的含義非常複雜,它既能象徵離別,又能象徵團圓,但無論是離別亦或是團圓,心中所懷念的人,總是至親至愛之人,一個普通的點頭之交,你不可能在中秋之夜看著月亮想他,因此蘇東坡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亮未圓之時,尚有缺口,所以象徵著離別,而當滿月之時,又象徵著團聚。
又,傳說中月亮裡面住著一個美麗的仙女,名叫嫦娥,蘇軾在詩詞中經常明裡暗裡提到嫦娥,如《少年遊·潤州作》寫道:「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也不知道他對嫦娥到底有多喜愛。
嫦娥是一個綽約的仙子,住在月宮中,當人們看到月亮,就想起這位仙女,就浮現出許多美好的意象,於是乎,嬋娟也就可以代指嫦娥或者月亮了。
千裡共嬋娟
那麼,為什麼在這首詞裡,要用「嬋娟」來代指「明月」呢,首先,蘇軾用來懷念蘇轍的這輪明月,是非常美好的,嬋娟又有美好之意,其次,如果直接寫「千裡共明月」,就顯得過於直白,用「嬋娟」來代指,就多了幾分含蓄美。
而且,如果直接寫「千裡共明月」會跟前人詩人撞車,南朝詩人謝莊作《月賦》有「隔千裡兮共明月」之語,東坡這裡顯然是用了謝莊這一典。
唐朝詩人劉長卿《琴曲歌辭·湘妃》有句雲「嬋娟湘江月,千載空蛾眉」,你看,嬋娟是美好的女孩子,蛾眉本意也是指女孩子彎彎的眉毛,但放在這句詩裡,就是代指月亮了,和東坡這句「千裡共嬋娟」異曲同工。
與之相類的詩詞也有許多,如張九齡《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杜牧詩《秋霽寄遠》說「唯應待明月,千裡與君同」,都是表達了對遠方親友的強烈思念,但是蘇東坡這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境界顯然更高,格局更大,「但願人長久」是時間概念,「千裡共嬋娟」是空間概念,要突破時間的局限,打破空間的阻礙,連時空都不能阻止我對你的思念,這是何等博大的精神境界,上一個把月亮寫出這等境界的男人,名字叫李白: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詩仙,蘇軾坡仙,有些詩句,真的只有仙人才能寫得出來,我等凡人,只要跪著讀就行了,學是學不來的,這輩子也學不來的,八輩子都學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