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嬋娟一詞有豐富的典故來源

2020-12-06 鴻鵠迎罡

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嬋娟一詞有豐富的典故來源

文·段宏剛

北宋大文豪蘇軾(1037年——1101年)代表作《水調歌頭》中的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意思為:希望世上的有情人能終成眷屬,長久地廝守在一起,即使天各一方,彼此也能享受到皎潔的明月,寄託思念之情。

這句話中的「嬋娟」,特指皎潔的月光,是作為詩詞中寄託情思的意象來使用的。

實質上,「嬋娟」一詞擁有豐富的寓意,本意並非月光和月色,而是在不斷演化後,最終形成了這個意思。確切地說,「嬋娟」一詞是在名詞和形容詞之間不斷轉化,涵義不斷豐富後,才逐漸形成了這個約定俗成的涵義。

《水調歌頭》詩意圖

從「嬋娟」一詞帶「女」字旁可以看出,它最早是作為女性人名而出現。據傳是戰國時期大詩人屈原的一個女學生,跟宋玉是同學,她對老師非常崇拜,時刻關心著老師的生活起居。嬋娟不但聰明伶俐,冰清玉潔,並且具有一身正氣,老師屈原非常賞識這個女學生。

屈原是楚國人,為了拯救自己的祖國不被秦始皇所滅,他四處遊說,說服其它幾個國家聯合起來共同抵抗強大的秦國。然而,事情並沒有向著屈原的理想而進展,其它幾個國家人心不齊,各有心思,無法凝聚成一股強大力量,最終被秦國逐一擊破。

月亮、嫦娥和玉兔

在屈原遊說過程中,某國國王懷疑屈原有所企圖,要加害自己國家,把本國推向火坑。於是,派人在宴會的酒中下毒,準備毒害屈原。這件事被嬋娟知道後,嬋娟自告奮勇,代替老師去赴宴,喝下毒酒不幸身亡。屈原知道真相後,萬念俱灰,懷著悲痛心情寫了一篇賦,把嬋娟比喻為「天使」。

屈原畢竟是一代文豪,他的影響力很大,他所使用的典故被後來的文人所認可。到東漢時期,「嬋娟」在文人的心目中,已經成為情操高尚的美女的代名詞。張衡在《西京賦》中,創造了一個成語「嬋娟此豸」,本意指像嬋娟一樣的美女,具有妖嬈嫵媚的姿態。後來,這個成語變成了形容詞,專門形容美女外秀中惠的姿態。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再後來,「嬋娟」一詞的涵義被不斷擴展,具有了多義性,除過形容美女的妖嬈嫵媚,輕靈飄逸,婀娜多姿的姿態以外,還形容跟女性陰柔美比較相近的自然之美,如,花草樹木的輕柔美,嬌豔美。月光的皎潔美,朦朧美,等等。

前邊已經說過,「嬋娟」一詞的發展史就是在名詞和形容詞之間不斷轉化的結果。因此,在後來的文學創作中,詩人和作家根據語境和環境,不斷賦予「嬋娟」新的涵義。到北宋蘇軾《水調歌頭》一詞中,「嬋娟」特指皎潔的月光,引申涵義可以理解為思念。

蘇軾

「嬋娟」一詞的涵義演變,其實跟現在的「小姐」、「農民」兩詞的涵義變化有些類似,都是在不同時代語境中對漢語詞彙意思的再開發。「小姐」一詞原指有修養的大家閨秀,而現在,可以說變味了,跟做皮肉生意的女性扯上了關係。

「農民」一詞同樣如此。原指那些以出賣體力為主的,勤勞、善良、樸實的鄉下人,而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帶有歧視含義的形容詞。有人挖苦某人時常常會說:你怎麼跟農民一樣?在這裡,農民變成了目光短淺,愚昧無知,小肚雞腸的代名詞。

相關焦點

  • 蘇軾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嬋娟是什麼意思?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千古詠月懷人的佳作,當時蘇軾在密州,和他最愛的弟弟蘇轍相別七年未見,於是在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月圓之夜,蘇軾見月起興,把對弟弟的思念和祝願寫進了詞裡,詞前有小序云:「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中秋探源:「嬋娟」僅指月亮嗎?蘇軾筆下的「嬋娟」來自何處?
    作者:陳二虎一、蘇軾的「嬋娟」表達了什麼中秋節漸近,不由想起蘇軾的那闕《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其中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成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也成了民俗中中秋節最詩意最美好的祝福。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把這「嬋娟」解釋為月亮,這僅僅是最淺顯的解釋。那麼,這「嬋娟」兩字到底表達了什麼?
  • 「但願人長久」中「長久」是啥?詩詞大會100人裡,只有9個人答對
    「但願人長久」中「長久」是啥?詩詞大會100人裡,只有9個人答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兩句詩,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全詩如下: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就是這樣一首千古名作,卻成了5季詩詞大會中最難的題,因為百人團只有9個人答對了。
  • 《宇宙時空之旅:未知世界》: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每當我仰望星空,看到一輪明月高懸,心裡總會十分嚮往,這浩瀚的星空,到底有多少神秘的寶藏,我問孩子,月球到底是什麼?孩子說月球掛在天空,好像動畫片的背景,也像一個大月餅,閃閃發亮,走進一看,是白色的,上面還有很多小坑坑。
  • 詩詞大會上:「但願人長久」中「長久」是指什麼?很多人都答錯了
    詩詞大會上:「但願人長久」中「長久」是指什麼?很多人都答錯了。蘇軾的《水調歌頭》不僅是一首人盡皆知的宋詞,並且作為一首歌曲也聽的人如痴如醉。這首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很多人都會用在自己的朋友圈文案中,但是我們真的了解這句話嗎?
  • 蘇軾和蘇轍各寫一首《水調歌頭》,可謂平分秋色,百年來難分高下
    對於蘇軾的《水調歌頭》,大家都很熟悉,這首千古名篇可謂句句經典,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蘊藏著濃濃的思念與親情。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為何說蘇軾的《水調歌頭》,像穿越者所寫?其中隱藏著宇宙奧秘!
    相形之下,一首長詞,動輒幾十句,全文上百字,而且是按律填詞,必須根據詞牌選字用韻,限制頗多,所以能有一兩處驚豔絕句已經實屬不易,很少有全篇都是名句的極品佳作。
  • 宋朝給了詞的生長環境,蘇軾創立豪放派,辛棄疾讓豪放得到升華
    這就得從宋代人們的娛樂生活開始說起,當時宋代人特別熱愛音樂,有錢人就喜歡花錢請樂隊來家裡,常駐演唱;唱歌唱歌,光有曲不夠,也得有詞,因此填詞人成了當時熱門的職業。而宋代豪放派的發展,也分為兩個時期,從北宋到南宋,豪放派詞人筆下的詞也截然不同。以來蘇軾和辛棄疾為例。一個來自富得流油的北宋,另外一個來自內憂外患,保命要緊的南宋。王季思教授的《古典文學略述》中,王教授認為豪放派詞人寫的詞,有個特點,那就是不屑拿女子來自比,他們覺得這樣娘兮兮。
  • 這首詞的開頭成為千古名句,但是,能記住全詞的人卻是很少
    說起詩詞,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從小上學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背誦各種各樣的詩詞。詩以唐代最有名,而詞以宋代最為出名。而提起宋詞就不得不說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了。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中秋:人好月嬋娟|我們的節日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相傳,后羿射日後,從王母娘娘處得到一包成仙藥,交給妻子嫦娥保管。不料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見,趁后羿外出狩獵,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藥奔月。
  • 蘇軾與弟弟7年未見,思念時寫下一詩,全篇名句,現很多人都會唱
    這首詩詞就是火遍大江南北的《明月幾時有》這首歌的原著——《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談及「中秋」詩句只能想起李白蘇軾?與月為友的其實大有人在
    古代詩人中最引月為知己的,可能就是李白了,月夜之下,孤獨的他卻瀟灑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與李白共享著「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寂寞,成為他傾訴的對象,而在「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月下獨酌》)的光影旋舞之間,月、影早已與李白融為一體,化為一個孤獨而又高潔的生命個體。月雖有圓缺,卻總依時節,來而有信,因此,與月為友的絕不止李白一人。
  • 蘇軾在雨中所寫的的詞,短短4句話,是什麼讓林語堂看後讚不絕口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日照香爐生紫煙」中「香爐」到底是什麼?詩詞大會20位高手答錯
    相信喜歡古詩詞的朋友都有一種感受,有時候我們平常經常讀到並且使用的詩句,我們理解的意思其實和這句詩原本的意思並不相同。就像蘇軾在《春宵》一詩中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現在被廣泛用來形容男女情愛,但實際上這句詩在原詩中就是字面意思,說的是春夜短暫而可貴,有勸人珍惜時光的意思。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蘇軾這首中秋詞狂抄前人詩句,卻抄出千古絕唱,讀懂才知他有多牛
    這首《念奴嬌·中秋》浪漫飄逸,同樣讓人感受到了獨屬於蘇軾的那種曠達情懷。詞的上半闋著重寫景,描繪了一幅廣闊又迷人的秋夜月色圖。「憑高眺遠,見長空萬裡,雲無留跡」,開篇三句便不凡,營造了一種極其廣闊的意境,奠定了全詞豪邁不羈的感情基調。
  • 蘇軾最有哲理宋詞,「此心安處是吾鄉」,這裡的「心安」是啥意思
    「此心安處是吾鄉」,是蘇軾的一句精彩宋詞,原詞題目是《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蘇軾的一生非常喜歡陶淵明,在很多的詩詞當中也在不斷地寫自己要歸隱,但是從沒有真正下定決心。一方面是因為自己不甘心,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己「長恨此身非我有」,他的自由是受到限制的。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他依然要和現實社會保持距離。就如同《望江南·暮春》中的「春已老,春服幾時成。
  • 通過蘇詞走進那個永遠礦大樂觀的樂天派
    通過蘇詞走進那個永遠礦大樂觀的樂天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
  • 中秋小典故之月餅的由來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馬上又到了,中秋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象徵著團圓、美好、愛與和諧,年年歲歲,花好月圓,古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亦有此意。一提到中秋佳節,大家就會想到月餅,民以食為天嘛。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 「太師餅」,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