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給了詞的生長環境,蘇軾創立豪放派,辛棄疾讓豪放得到升華

2020-11-29 大五的故事

最近一部叫做《清平樂》的電視劇,帶我們走進了宋仁宗的世界,宋代和唐代的統治者在有一點上是很像的,就是十分重視文學,只不過宋代的統治者更加沉迷於文學,不難發現,宋代的皇帝個個愛詞,宋代不少大臣都有個詞人的身份。

比如「開卷有益」就是出自宋代的第二位皇帝,他兒子還說了一個千古名句「書中自有黃金屋」,北宋的皇帝都特別的文藝,文學家在這時期可是十分的吃香,這創作的積極性也空前的高,文學形式也開始更多樣了。

那為什麼在這麼多種文學形式中,詞脫穎而出,被宋人熱愛呢?這就得從宋代人們的娛樂生活開始說起,當時宋代人特別熱愛音樂,有錢人就喜歡花錢請樂隊來家裡,常駐演唱;唱歌唱歌,光有曲不夠,也得有詞,因此填詞人成了當時熱門的職業。

雖然宋詞起源於燈紅酒綠的場所,給人消遣用,但是發展到後來,詞在宋代可不是什麼市井三俗文化,而是各個階層都非常喜歡的文體娛樂形式,因此,曾經被人看輕,認為來自市井的三俗詞人,到了宋朝,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

上層階級的高度重視再加上市場需求量大,詞人身份得到提升,自然有很多人加入到寫詞隊伍裡來。

01北宋詞人,以詩為詞,創作摸索階段

豪放派,它指的是一種藏在文學裡的態度,詩也好,詞也好,文風不喪,給人整體的感覺是氣勢磅礴,縱使生活虐我千百遍,我仍一腔熱血越挫越勇的那種積極向上的態度,這便是豪放派的特點。

而宋代豪放派的發展,也分為兩個時期,從北宋到南宋,豪放派詞人筆下的詞也截然不同。以來蘇軾和辛棄疾為例。一個來自富得流油的北宋,另外一個來自內憂外患,保命要緊的南宋。

王季思教授的《古典文學略述》中,王教授認為豪放派詞人寫的詞,有個特點,那就是不屑拿女子來自比,他們覺得這樣娘兮兮。其次,他們特別喜歡炫耀知識量,就是引經據典,拿古人古事或者用典故來引出自己想說的主題。

以蘇軾為例,當時的蘇軾也是同樣在努力革新流行文化,他成功地把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還自主開發了自己特有的,蘇軾寫詞法——「以詩為詞」。

這不僅寫的詞題材變廣了,連語言也跟著通俗,比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看過蘇軾履歷的人,應該都了解,蘇軾這條仕途走的那是個刺激,整個人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但你光看他的作品,完全無從得知他原來這麼慘,因為他的詩詞裡,沒有抱怨,沒有憤懣,偶有失意之時的感慨,但他都能很好的消化,始終向陽而生,用我們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這老鐵,滿滿的正能量。

02南宋詞人,突破完善

先來交代一下南宋的背景,南宋整個國家,內憂外患,這政權從北方一退再退,最後退到南方來了。愛國詞人的筆下,有對統治者不作為的憤慨,也有隨時為國家而戰的一腔熱血。

比如辛棄疾,即便已不是黑髮少年,兩鬢早已斑白,晚上還會夢到,自己重回戰場的那段歲月,「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當我們正沉浸在辛棄疾的重返戰場夢裡的時候,猝不及防地被結尾那句,「可憐白髮生!」,給拉回了現實,夢有多恢弘,現實就有多慘澹!這猝不及防的結局,是很辛棄疾。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辛棄疾從蘇軾的以詩為詞,改進升級,變成了以文為詞,詞也可以反映社會現狀,結合說理和議論,不僅拓寬了題材,也充實了內容。

他的詞裡不僅有遠方的戰鼓,也有眼前的民間百態,有南宋過節時候的喧囂,「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結合南宋的時代背景,內憂外患,但仍有人寶馬香車,音樂美酒。權貴們生活得越糜爛,那百姓的生活如何,大家可以想像,這階級差異不容小覷。

王季思教授在《古典文學略述》裡提到,辛棄疾在作詞時,還嘗試把民間語言加入詞裡,一生都在致力於如何讓文學更「接地氣」,他也成功地做到了,他成功地將他筆下的詞完成了從雅到俗的過渡升級,即便在幾千年以後,我們仍能跨過時空,讀懂他在詞裡的家國情懷。讀懂他藏在詞背後的潛臺詞。

03總結

豪放派到了南宋,在題材上已經不再只是一種向陽而生的個人生活態度了,它升華到了一種家國情懷,是胸懷天下的格局,是心裡裝著黎明百姓的胸懷。在寫作手法上,也不只是停留在氣勢滂破的語句描寫,文風更加自由多變。

不管是蘇軾還是辛棄疾,他們作為宋代豪放派詞人,為宋詞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突破了詞的局限性,使它不再是音樂的附屬品,題材上不再局限於男女之情,題材變得更多樣;內容上不再受音樂的限制,可長可短;語言上,從權貴走向市井,實現了從雅到俗的過渡。

中國文學的發展,就像是在建一座高樓,前人打好地基,後人貼磚加瓦,不斷的改革創新,因地制宜,只為了把這座大樓建好建穩,即便經歷歲月的蹉跎,也能屹立不倒。每一塊磚都記錄了一個時代特有的特色,見證了每個朝代的更新迭代,也見證了文學家創新摸索,不斷突破的努力。

相關焦點

  • 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
    文|丁十二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中國的小詞本來只是歌筵酒席之間歌妓唱歌用的,但是詞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從民間傳入士大夫文人之手,原本歌唱的小詞,不自覺便融入了他們的學識、修養和品格,於是小詞便有了新的境界。這個過程可以說是詞不斷詩化的過程。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千古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各寫同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兩宋時期,有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其中最能代表宋詞的兩大文人,那當屬蘇軾跟辛棄疾了。他們兩位的水平最能代表宋詞壇最高水準了。蘇是指來自蜀中眉山的蘇軾,辛是指濟南府的辛棄疾。兩人相差了近百歲,卻一同扛起了兩宋詞壇一片天。
  • 10大豪放派詩詞,讓你見識真正的豪爽與真性情!
    豪放派全盛時期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表現出充沛的激情,豐富的想像力和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作詞豪放、大氣。蘇軾之後,經賀鑄中傳,加上靖康事變的引發,豪放詞派獲得迅猛發展,集為大成。他們繼承辛棄疾的詞風,賦詞依然雄豪,但由於南宋國事衰微,恢復無望,風雅詞盛,漸傾詞壇及豪放詞人偏擅粗直詞風等原因,豪放派的詞作便或呈粗囂、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氣漸趨濃鬱則是當時所有豪放詞人的共同趨向。
  • 辛棄疾醉酒後寫下一首詞,初讀捂嘴想笑,再讀卻忍不住流淚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當時的南宋朝廷並沒有想過要去收復北方的失地,要去與金國開戰,這與辛棄疾的理念是產生了分歧,為此他很被調回後方,開始被人排擠和打壓,為了擺脫內心的苦悶。
  • 她本是一介女流,卻寫下一首豪放詩,氣勢磅礴絲毫不輸男兒
    所謂豪放,它指晚唐詩論家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的豪放派,是我國古代詩詞風格的流派之一。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便是我們所熟知的蘇軾和辛棄疾。但不是說蘇軾和辛棄疾就寫不了其他流派詩詞,也不是說其它流派文人就寫不了豪放派詩詞。
  • 《走進國學》楊景龍: 「新天下耳目」的蘇軾詞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其文縱橫恣肆;其詩清新豪健;其詞更是開豪放一派,在題材、意境、寫作手法上均有不同於他人的品味。蘇軾的這些貢獻讓其在詞壇佔有重要地位,後人用「新天下耳目」來形容蘇軾詞作的獨特。
  • 辛棄疾悲憤的一首詞,氣勢冠絕古今,還被王傑改成歌曲傳唱
    辛棄疾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文武雙全的文人,他是中國文壇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人稱"詞中之龍"。辛棄疾擅長以文為詞,其詞藝術風格多樣,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他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既能抒寫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 雖開南宋一代豪放詞派的先風,卻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古人云:稼軒者,人中之龍,詞中之龍。南宋的辛棄疾與北宋的蘇軾遙遙相望,開一代豪放派的先鋒。與蘇軾不同的是,蘇軾的豪邁是天然的豁達,使他把跌宕起伏的命運投入到那厚重的歷史後所產生的深沉感慨;而辛棄疾的豪邁,則是在長期的軍旅生活中和灼燒在他心頭的那束復仇的火焰衝擊而成的慷慨激昂。
  • 蘇軾最滿意的作品,年年入選課本,詩詞大會考一題卻不少人答錯
    都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而蘇軾正是有著這樣萬裡挑一有趣靈魂的人。自古以來,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要謙遜,不過文壇不乏狂傲之輩,但是最有名的莫過於「蘇辛」二人,也就是蘇軾和辛棄疾。不過蘇軾的狂傲和辛棄疾又有所不同,因為辛棄疾的「狂」透露著一種沙場上帶來的颯氣,而蘇軾的「狂」則顯得更為直接。蘇軾的一生算不上順遂,相反,他的一生歷經貶謫,各種顛沛流離,不過他所到之處都留下了充滿豪情的文字。如果說作為文人的蘇軾滿腹經綸,是北宋文壇不折不扣的大明星,那麼在官場中的他則缺乏一些「眼力見兒」。
  • 蘇軾辛棄疾睡不著各寫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在宋代詞壇,辛棄疾估計是唯一能與蘇軾相提並論的詞人了!對於蘇軾來說,寫文是畢生所好,一生寫詩2700首,詞350餘首;對於辛棄疾來說,寫詞是閒居時最大的樂趣,一生寫詞600餘首。兩位是為數不多的既可豪放又能婉約的詞人,世人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 蘇軾被貶官,去江邊散心,寫了一首大氣磅礴的詞,第一句是經典
    蘇軾曾寫過牽黃擎蒼、挽弓射月的豪邁,也寫過千裡嬋娟、天涯芳草的柔美。蘇軾是宋詞豪放派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他的詞風獨具一格,在宋詞上有很高造詣。今天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也是其豪放派詞作的代表作。全詞如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辛棄疾這首經典之詞,道出了真正的「愁」,尾句更有意味
    辛棄疾也是如此。多少人是在「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豪邁軍旅生活中人認識這位豪放派詩人的,他的定位在豪放,但豪放的人,也有那柔情溫軟的一面。就如同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人們在年輕的時候,不懂得愁苦的滋味,總喜歡登高望遠。
  • 蘇軾因友人侍妾一語得到啟發,作下《定風波》,感動後世近千年
    當時的宋朝與唐朝一樣,朝中若有一人犯案,那麼他周圍的人也將受到株連之罪,甚至這種現象在宋朝更甚。所以,此次因蘇軾「烏臺詩案」而被牽連其中的相關官員多達29人。而這其中被處罰最嚴重的有三人,分別是:王詵、王鞏、蘇轍。此三人之中,除了駙馬王詵是因得罪公主而額外加重了處罰,以及蘇轍為蘇軾求情所受到的處罰外,就當屬王鞏的貶謫與處罰是最重的。
  •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豪放派的溫柔,上頭
    如果不說作者是誰,你能想像到這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寫的嗎?有著豪邁之氣的詞人竟寫得如此「婉約」,也讓我們看到他溫柔的一面。這是他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應該是他被貶之後,退隱山林時寫的一首詞。這首詞記錄了他在夏夜散步時的情境,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都是極其平常的景物,經過他的妙手描述,竟如畫般浮現在眼前。讓我想到兒時,和大人們在樹下乘涼,聽老人們說古。
  • 蘇軾狂傲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令人振奮!
    蘇軾本來就是一個豪放不羈的人,加上「酒酣」,自然是「雄心萬丈」。雖然他也知道此時鬢髮已經如霜一般微白,但又怎麼樣呢?他並沒有因為衰老而自怨自艾,仍然是想得到朝廷的重視,讓他去建立功業,希望自己像魏尚那樣重新得到重用。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定當將雕弓拉得滿滿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射去。
  • 司空圖詩品之豪放篇,短短的12句話,將豪邁文風展現的淋漓盡致
    每當我們讀到那些豪放霸氣的古詩詞,心中就有一種憧憬和嚮往的感覺,恨不得立刻跨越時空,與古人交流,和先賢對話。豪放派作品氣勢磅礴、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豪放派作家寫景採用大筆勾勒、不用辭藻,如痛飲美酒;抒情則直寫胸臆、樸實明快,似潑墨作畫。
  • 蘇軾為紀念新婚之夜,寫下一首詞,句句都誇妻子的好,讀完真肉麻
    而今天我們暫且不提李白,先說一說蘇軾的趣聞軼事,蘇軾這個人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豪放派詩詞的代表人物,他自己也是一個真性情的人,敢說敢做敢表達,從不吝嗇自己的感情。這首詞充分表達了蘇軾對妻子激情的愛,幾乎詞中句句都是在誇妻子的好,自己能夠與妻子成婚就像是得到什麼寶藏一般,讓人讀完之後只覺得真肉麻,但是卻有很羨慕蘇軾的妻子能夠得到丈夫全部的愛。
  • 短短七言絕句,道出蘇軾面對死亡時,依舊對兒子前途的深切擔憂
    林語堂老先生曾這樣的描述東坡居士:這名坐在宋朝詞壇頭把交椅上的東坡居士,確實有太多分量了,而最難得可貴的是,身為宋朝最著名的文人大家,東坡居士卻極為精通儒、釋、道,並且創造了一系列十分具備深刻哲理性的禪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