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豪放派的溫柔,上頭

2021-01-13 邢素愛生活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如果不說作者是誰,你能想像到這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寫的嗎?有著豪邁之氣的詞人竟寫得如此「婉約」,也讓我們看到他溫柔的一面。這是他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應該是他被貶之後,退隱山林時寫的一首詞。

這首詞記錄了他在夏夜散步時的情境,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都是極其平常的景物,經過他的妙手描述,竟如畫般浮現在眼前。讓我想到兒時,和大人們在樹下乘涼,聽老人們說古。

眼前的東西皆是尋常景物,而在他的手下又變得不尋常,仿佛被什麼點化了似的,一切都活了。明月驚醒了小鵲,清風送來了蟬鳴,連稻花的清香,青蛙的叫聲,都給人愉悅的感覺。他的心情是愉快的,他的感受是香甜的,是對來年豐收的期待,是對安寧生活的讚美,在這裡沒有案牘之勞形,沒有朝堂之爭鬥,做個散淡閒人也是不錯的。

夏季的天,小孩兒的臉,轉眼間就是「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眼前的一切看得他怡然自得,陶醉留戀,竟沒想到一場雨即將到來, 依稀記得土地廟附近有一座茅屋,怎麼不見了呢?拐了一個彎,那座小茅屋就突然出現在了眼前。

辛棄疾的詞大多慷慨激昂,自帶一股英雄氣,因他親眼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流離,發誓要恢復中原,保家衛國。 他是南宋時期的豪放派詞人,是一名帶兵打仗的軍人,曾深入敵軍生擒叛賊。他有報國之心,可惜南宋朝庭無雄起之心,他多次向皇帝進獻抗金謀略,都被閒置一旁,他的有一腔熱血,最終付與了詞。南宋失去了一位將軍,卻成就了他的詞。

他把滿腔的愛國之情與雄心都訴諸筆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壯志難酬,英雄暮年,歸隱山林,有多少無奈與痛苦。

之所以喜歡《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是因為他不僅有錚錚傲骨的英雄氣質,也有寄情山水的閒散氣質,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發現美,歌頌美。普普通通的田園生活,鄉村裡的花花草草,在他的筆下好像有了靈氣,清新秀麗,活潑可愛。

辛棄疾文武雙修,武有戰略眼光,文能書寫文章,又有愛國情懷,可惜生不逢時,良駒沒遇到伯樂。面對南宋的軟弱與退讓,他的壯懷激烈,雄心壯志,只能化作一首首詞,也只有在夢裡「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相關焦點

  • 胡維平草書作品 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 譯文對照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九三學社社員,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生導師,CAID研究所所長。藝術國際平臺負責人,昆明現代美術館館長。
  • 今日詩詞賞析: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幹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1181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過著投閒置散的退隱生活。
  •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詩人罷官之後,回歸田園之時所作的詩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南宋·辛棄疾【原文】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人們在稻花香味中談論著豐收的景象,耳邊聽到青蛙的陣陣叫聲,似乎在為豐收而喜悅。天空有幾顆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瀝的小雨。過去的茅店還坐落在土地廟邊的樹林中,轉過山路便看到溪流小橋突然出現在眼前了。【創作賞析】辛棄疾的作品題材非常廣泛,在早期他寫過很多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之詞,但因為當朝的政治混亂,他壯志難酬,所以漸漸在詞中多出了悲憤之情。
  • 辛棄疾的「明月別枝驚鵲」困擾人們近一千年,四種解釋,截然不同
    辛棄疾是著名的豪放派愛國詞人,他殺伐決斷、武功極高,曾有於萬人營中手刃叛將,率兵歸順朝廷赫赫戰績。但更出名的是他的詩詞,在領兵歸順南宋朝廷之後,辛棄疾並沒有得到重用,他也因此寫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正是最為著名,也最有爭議的一篇。
  • 蘇軾辛棄疾睡不著各寫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有人愛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就有人愛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悲壯;有人愛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中的深情,就有人愛辛棄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絕美。本期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來自二人的《西江月》。都是在人生艱難時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到家鄉;都是半夜睡不著時所作,一個是秋意涼涼,一個是夏雨點點。
  • 千古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各寫同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兩宋時期,有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其中最能代表宋詞的兩大文人,那當屬蘇軾跟辛棄疾了。他們兩位的水平最能代表宋詞壇最高水準了。蘇是指來自蜀中眉山的蘇軾,辛是指濟南府的辛棄疾。兩人相差了近百歲,卻一同扛起了兩宋詞壇一片天。
  • 辛棄疾《西江月》入課本多年,有高手卻認為其中7字有錯,有理嗎
    這一次針對的是辛棄疾的《西江月》,此詞是兩宋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入選課本多年,我們先來讀一讀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這首詞寫於公元1181年,當時辛棄疾因讒言被排擠,離開朝堂。想他一生才華,武能馬上定乾坤,文能提筆抒衷腸,卻沒有用武之地。
  • 宋朝給了詞的生長環境,蘇軾創立豪放派,辛棄疾讓豪放得到升華
    比如「開卷有益」就是出自宋代的第二位皇帝,他兒子還說了一個千古名句「書中自有黃金屋」,北宋的皇帝都特別的文藝,文學家在這時期可是十分的吃香,這創作的積極性也空前的高,文學形式也開始更多樣了。那為什麼在這麼多種文學形式中,詞脫穎而出,被宋人熱愛呢?
  • 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
    文|丁十二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中國的小詞本來只是歌筵酒席之間歌妓唱歌用的,但是詞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從民間傳入士大夫文人之手,原本歌唱的小詞,不自覺便融入了他們的學識、修養和品格,於是小詞便有了新的境界。這個過程可以說是詞不斷詩化的過程。
  • 情景故事法記憶古詩詞,讓古詩詞在生活中靈動
    情景故事法讓自己置身於詩詞所描寫的情景中。仿佛身臨其境,所發生的事情都和你有關,然後每一句找一個提示詞並把它們串在一起。如記憶下面這首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 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 辛棄疾經典的六首詞,出神入化,堪稱千古佳作,每句都是千古絕唱
    辛棄疾,他是一個蓋世英雄,自始至終將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一生的追求,從沒動搖,就算在臨死之時都高喊:殺賊!殺賊!;他是文學大家,詞中之龍,寫成了一首首千古傳誦的佳作,令人讚不絕口。假如要用兩個字來形容辛棄疾的一生,「偉大」二字恰到好處。《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 辛棄疾醉酒後寫下一首詞,初讀捂嘴想笑,再讀卻忍不住流淚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當時的南宋朝廷並沒有想過要去收復北方的失地,要去與金國開戰,這與辛棄疾的理念是產生了分歧,為此他很被調回後方,開始被人排擠和打壓,為了擺脫內心的苦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