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睡不著各寫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2021-01-13 美詩美文

在宋代詞壇,辛棄疾估計是唯一能與蘇軾相提並論的詞人了!對於蘇軾來說,寫文是畢生所好,一生寫詩2700首,詞350餘首;對於辛棄疾來說,寫詞是閒居時最大的樂趣,一生寫詞600餘首。

兩位是為數不多的既可豪放又能婉約的詞人,世人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有人愛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就有人愛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悲壯;有人愛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中的深情,就有人愛辛棄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絕美。

本期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來自二人的《西江月》。都是在人生艱難時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到家鄉;都是半夜睡不著時所作,一個是秋意涼涼,一個是夏雨點點。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兩位宋詞巔峰男人平生絕美之作。先看蘇軾之作: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北宋.蘇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詞的開篇就是驚豔千年之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短短12個字道出了人生的虛幻和時光的匆匆。第二句中詞人聽著走廊裡傳來響聲,秋風蕭瑟中,一股愁緒也爬上了眉頭,染白了兩鬢。詞人截取了秋涼、秋風、秋葉等秋日之景,將滿腔的愁苦寫得淋漓盡致。

詞的下片因為酒和月的加入,這份愁苦變得令人難受。酒並非好酒,明月也被愁雲遮擋,在這樣的中秋夜,詞人拿著酒杯遠往北方。全詞著眼於一個「涼」字,秋夜的涼配上內心的悽涼,令這首詞悲情婉轉、回味無窮。

如果說蘇軾的借酒澆愁是失敗的,那辛棄疾借夜行來消愁,就可謂相當成功了。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南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辛棄疾寫這首詞的時候正在上饒閒居,操勞半生的他難得有時間清閒下來,就在這樣一個夏日月明之夜,伴著清風、聽著鳴蟬,他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田間夜行。全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多個方面給我們帶來一場絕美的山村風光之旅。

首句明月升上樹梢,仿佛驚醒了枝頭的喜鵲,清涼中吹來陣陣蟬叫聲,這是夏日裡特有的景致。第二句是流傳千年的名句,田間乘涼的人們在稻花香中說著豐收之年,就連青蛙也來湊熱鬧。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首創,令人耳目一新,若不是身臨其境是寫不出如此詩意之語的。

詞的下片是一場夜雨突來,此時天上還的星量還時隱時現,山前卻已飄落了點點細雨。最後一句,詞人加快了腳步,他走過小橋,只轉了個彎,茅店就出現在了眼前。與陸遊在《遊西山村》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驚喜不同,辛棄疾的喜悅是從一開始就藏於詞中的,它來得那麼自然而又直接。

兩位頂級詞人,兩首《西江月》,兩個不同的季節,兩種不同的人生感悟,有人喜歡蘇軾那個清冷的中秋夜,有人喜歡辛棄疾那個熱鬧的夏夜,千年來一直難分高下。大家更喜歡哪首呢?歡迎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千古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各寫同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兩宋時期,有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其中最能代表宋詞的兩大文人,那當屬蘇軾跟辛棄疾了。他們兩位的水平最能代表宋詞壇最高水準了。蘇是指來自蜀中眉山的蘇軾,辛是指濟南府的辛棄疾。兩人相差了近百歲,卻一同扛起了兩宋詞壇一片天。
  • 為紀念歐陽修,蘇軾在同一地點寫首與其相似的詞,千年來難分高下
    要說在詩詞史上,誰師父當得最好,那就要屬東坡先生了,他門下弟子眾多,其中更是出了「蘇門六學士」這樣在文學史上赫赫有名之輩。蘇軾之所以能夠帶出這麼多優秀的弟子,其實和他自己的師父也不無關係,畢竟只有感受到被人提攜的善意,才會更願意釋放同樣的善意去提攜後輩。而本期筆者要介紹的這首詞就是蘇軾為了紀念恩師歐陽修所作,蘇軾作這首詞的時候歐陽修已經去世20年。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那當這兩位山水詩頂級詩人成了好兄弟,會擦出怎樣詩意的友誼之花呢?在《唐詩三百首》中,一直有山水詩之冠的說法,而被爭論得最多的兩首就是王維的《鳥鳴澗》和孟浩然的《春曉》,此二作一出本身就是唐代山水詩巔峰之戰,千年來難分高下。1. 先來品一品孟浩然的《春曉》:《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經常看到有文章說蘇軾和王安石不合,時不時便上演文學大戰。 流傳最廣的便是關於蘇軾改字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蘇軾前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在午睡。 蘇軾不小心瞄到王安石書桌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詠菊》。
  • 宋朝給了詞的生長環境,蘇軾創立豪放派,辛棄疾讓豪放得到升華
    以來蘇軾和辛棄疾為例。一個來自富得流油的北宋,另外一個來自內憂外患,保命要緊的南宋。王季思教授的《古典文學略述》中,王教授認為豪放派詞人寫的詞,有個特點,那就是不屑拿女子來自比,他們覺得這樣娘兮兮。其次,他們特別喜歡炫耀知識量,就是引經據典,拿古人古事或者用典故來引出自己想說的主題。
  • 辛棄疾《西江月》入課本多年,有高手卻認為其中7字有錯,有理嗎
    華羅庚雖然是數學家,但文學功底也是不差的,他都有這樣的質疑,那普通詩詞迷的質疑就更多了。比如質疑張繼的名句「夜半鐘聲到客船」,認為不可能有寺廟半夜還敲鐘。質疑王維的名句「人閒桂花落」,認為明明寫的是春景,哪來的桂花。凡此種種質疑,筆者在早前的內容裡一一答疑過。其實每一首詩,都並非詩人真的寫錯了,而是質疑者無法完全理解詩的意境。
  • 一場超豪華陣容的送別席上,白居易元稹各寫首怪詩,千年難分高下
    公元829年,57歲的白居易分司東都任職,長安眾好友在興化池亭設宴相送,在場的都是重量級的人物。當時在場的共9人,目前能確定的有3人。第一個是白居易的莫逆之交元稹,元稹的詩才自然不必多說,《遣悲懷三首》將唐代悼亡詩推向了一個至高的境界。第二個是是那寫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詩紅人不紅的李紳,除了詩人的身份,李紳還有個更霸氣的標籤——唐代宰相!
  • 絕美插畫版《宋詞三百首》爆火!帶你品味宋詞之美
    宋詞有多美?  當你拿起宋詞,不看辭章內容,單看這些詞牌名,「雨霖鈴」、「念奴嬌」、「江城子」、「青玉案」、「一剪梅」……已有無限詩意在其中了。  宋詞,藏著千年的風情,那一岸曉風,蕩出無盡的情感;那一彎殘月,漾出無解的憂愁;那一曲簫音,吹散了唐風!
  • 蘇軾被友妻趕出門,憤然寫詩罵好友妻管嚴,卻意外帶火一成語千年
    眾所周知,唐宋時期是詩詞界發展的巔峰。在這一時期,無數文人大家為文壇留下不少著名的詩詞歌賦。而要說"宋詞第一文人",在筆者心中則非蘇軾莫屬了。更重要的是,蘇軾不僅有"好看的皮囊",還有"萬裡挑一的有趣靈魂"。說到這,不太了解蘇東歐的人不知道,他在歷史上,絕對算得上出了名的詼諧風趣。
  • 胡維平草書作品 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 譯文對照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九三學社社員,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生導師,CAID研究所所長。藝術國際平臺負責人,昆明現代美術館館長。
  • 宋詞裡的中秋月
    中秋夜晚,明月高懸,千裡澄輝,萬川映月,朦朧清靜,塵世之喧囂浮華都在天地間流瀉的月光中蕩滌澄清,「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張孝祥《念奴嬌》),人的內心也回到靜謐平和的狀態,「心與秋空一樣清」,詞人在皓皓月色中,在對自然的體味中悄然返入自我心靈世界,回歸於一種本真、自由和圓融的人生境界。
  • 你心目中的宋詞第一人是誰?我選擇他您認可嗎?
    前天回答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宋詞第一人是辛棄疾還是是蘇軾呢?宋朝詞壇四大天王蘇軾,柳永,李清照,辛棄疾,蘇軾,當然當數蘇辛。歡迎討論。 前言 宋詞的四大天王,不知道是誰封的,每個人的口味不同,見仁見智吧。
  • 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千古宋詞,雖然僅7個字,卻富有哲理
    總而言之,蘇軾的才華已經遠遠吃好過了朝野中的各種大臣,甚至就連後來的宋仁宗都成了他的忠實讀者。蘇軾仕途按照常理來說,在這種情況下的蘇軾,不管是官運還是財運,都能做到巔峰。但是事情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由於經常在官場上發火,蘇軾曾多次被貶,好在蘇軾心態好,就算被貶到了遙遠的海南也不忘記吃貨本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做嶺南人。
  • 王安石出任宰相,蘇軾氣得不行寫首千古名作,沒點水平真看不出來
    他們似璀璨的星星,卻讓人分不出最亮的那顆,各自憑藉著不凡的文採與鮮明的個性特點獨領風騷。其中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人稱東坡先生的蘇軾。蘇軾生於宋初的景祐三年,明君治國有方,百姓安居樂業,文學氛圍也是其樂融融的。其父雖仕途不順,卻偏好質樸的文風,這也感染了蘇軾。他在二十一歲時與弟弟蘇轍一同進京應試,擔任著主考官的是當時文壇的領袖歐陽修,而另一位官也是當時詩壇的宿將梅堯臣。
  • 蘇軾和蘇轍各寫一首《水調歌頭》,可謂平分秋色,百年來難分高下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長向 一作:偏向)蘇軾當年因為和主張革新的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自請流放外地,輾轉多地為官。雖然身在他鄉,但是蘇軾的心裡卻一直都牽掛著自己的兄弟蘇轍。
  • 今日詩詞賞析: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幹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1181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過著投閒置散的退隱生活。
  • 極其生僻的詞牌,《全宋詞》中僅收錄了一首作品,卻是佳作!
    全宋詞說起唐詩,肯定是無人不曉的,而且幾乎人人都能背誦自己喜歡的絕句或者律詩,甚至不少的文人雅士可以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古體詩佳句!當然,說起宋詞,也肯定是人人熟悉的,但是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宋詞的創作要遠遠難於唐詩!何也?唐詩的格律平仄對我們來說雖然也有些拗口,卻也在短時間內可以很輕鬆的記住!但是宋詞就麻煩的多,因為宋詞的創作比唐詩要自由的多,於是就出現了數不清的所謂的詞牌,每個詞牌對應自己特有的韻律和平仄,除非是極有文化修養和音律格調修養的人,很難在短時間內記清每個詞牌的格律和平仄!
  •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豪放派的溫柔,上頭
    如果不說作者是誰,你能想像到這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寫的嗎?有著豪邁之氣的詞人竟寫得如此「婉約」,也讓我們看到他溫柔的一面。這是他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應該是他被貶之後,退隱山林時寫的一首詞。這首詞記錄了他在夏夜散步時的情境,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都是極其平常的景物,經過他的妙手描述,竟如畫般浮現在眼前。讓我想到兒時,和大人們在樹下乘涼,聽老人們說古。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辛棄疾醉酒後寫下一首詞,初讀捂嘴想笑,再讀卻忍不住流淚
    辛棄疾只好去到江西的上饒隱居,在那段時間寫下了很多的優秀的詞作,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一片愛國之情,還有當時內心的苦悶;其中這首《西江月·遣興》寫得最感人,每一句都戳中淚點。《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