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2021-01-07 美詩美文

唐代詩壇中,有一個很難讓人拒絕的男人,他就是孟浩然孟山人。他比李白更灑脫,出身書家世家,卻在20歲就去了鹿門山隱居;他比白居易還風趣,「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讓世人見識到大詩人吃雞的快樂;他比蘇軾還吃貨,王昌齡來家裡玩,明知道自己有病要忌口,卻還是大吃海鮮,結果丟了小命。

所以對於摩詰居士王維來說,或許會因為爭風吃醋和李白老死不相往來,但卻無法拒絕孟浩然這個朋友,雖然他知道自己這個好兄弟也是李白的死黨。那當這兩位山水詩頂級詩人成了好兄弟,會擦出怎樣詩意的友誼之花呢?

在《唐詩三百首》中,一直有山水詩之冠的說法,而被爭論得最多的兩首就是王維的《鳥鳴澗》和孟浩然的《春曉》,此二作一出本身就是唐代山水詩巔峰之戰,千年來難分高下。

1. 先來品一品孟浩然的《春曉》:

《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小學生甚至幼兒園小朋友都會被的五絕,是典型的「說不出它哪裡好,就是讓人愛不釋手「之作。沒有華麗的語句,無一生僻字,沒有高明的藝術手法,孟浩然用極簡練的語句,讓世人知道了什麼叫」行雲流水「,什麼叫」文章本天成「。

它自然卻不失韻味,有的詩夠自然卻流於淺薄,但這首詩卻一句一曲折。春日裡詩人為何醒了,因為處處聞啼鳥;鳥啼是為何,因為夜來的風雨;風雨中花落了知多少,至此落筆,你自己去想!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不說盡、不講透,卻都在這20字中。

2. 再來讀一讀王維的《鳥鳴澗》:

《鳥鳴澗》唐.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摩詰居士這首五絕,實力詮釋了什麼叫以動寫靜,不刻意不張揚,這是詩佛山水詩的特點。詩的一、三、五句,一句一個動景,花落、月出、鳥鳴都是春夜中典型的景色,詩人把「夜靜春山空「的靜和空藏在了第二句,被三個動景包圍,這是其最高明之處。

縱觀兩首詩,會發現有許多相似之處,卻當真是難分高下。首先都是寫春夜,孟浩然從春曉窺見夜裡發生的風雨和花落,而王維則直接寫夜間的寧靜,從這一點上看,孟浩然似乎更高明一些;其次都有花落、鳥鳴的意象,孟浩然直寫驚喜,而王維卻以動寫靜,頗有禪意,從這個角度來看王維略勝一籌;再次從練字來看,都用的是最簡單的字句,卻無法換一字,這個角度二人勢均力敵。

兩首山水詩巔峰之作,來自大唐的一對好兄弟王維和孟浩然,大家更喜歡哪一首呢?歡迎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閒話王維的《鳥鳴澗》一詩
    中國畫講究詩情畫意,王維把畫與詩相互融會貫通,其詩平實而簡遠,其畫韻味含蓄而豐富,意境清曠蒼秀,在自然之中勾畫出屬於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筆隨意,墨氣沉穩,線條有力而飛揚不張,在他的藝術和精神空間裡,形象與筆墨相得益彰,抒發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感受。王維的這種藝術才華在《鳥鳴澗》這首詩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鳥鳴澗》這首詩為我們展現的是兩個世界:心內世界的空靈寂靜,外在世界的閒適散淡。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孟浩然作為一位與「詩佛」王維,並稱為「王孟」的盛唐大詩人,他的詩歌多以描寫山水田園,以及隱居生活和羈旅行役時的所見所聞,並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深刻的體現於詩歌創作之中。相比較於其他唐朝大詩人來說,孟浩然的人生經歷比較簡單。
  • 孟浩然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堪稱描寫自然的千古絕唱!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我們的詩仙李白,可是十分敬重孟浩然的為人高尚瀟灑,風流倜儻。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合稱為「王孟」。他一生著詩二百餘首,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首,便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春曉》。
  • 王維《鳥鳴澗》:詩中有畫,畫中有禪,心中有宇宙萬物
    王維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清新自然,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意境優美,暗含深刻的禪理。欣賞這種詩,結構不是主要的,意境才是最重要的。一般來講,詩歌的常見結構大約是這六種: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重章疊句、先景後情、卒章顯志。縱觀《鳥鳴澗》全詩: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詩詞| 鳥鳴澗 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裡,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
  • 關於月亮的詩句:鳥鳴澗
    《鳥鳴澗》原文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鑑賞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的精妙之處在於「動」、「靜」對比襯託的詩情畫意。首句「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便以聲寫景,巧妙地採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花落」這一動態情景與「人閒」結合起來。花開花落,都屬於天籟之音,唯有心真正閒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摯著迷戀,才能將個人的精神提升到一個「空」的境界。
  • 鳥鳴澗
    鳥鳴澗,是一處風景極優美的地方。澗,是山澗,夾在兩山間的流水。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山夜晚異常幽靜的景象。詩的大意說:在寂靜沒有人聲的環境裡,桂花自開自落,好像可以感覺到桂花落地的聲息。夜靜更深的時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無所有。月亮剛出,亮光一顯露,驚動了樹上宿 的小鳥,它們在春澗中不時地鳴叫幾聲。  這首詩主要寫春山夜靜。
  • 孟浩然在這裡寫下千古絕唱《春曉》,現已是飲譽中外的千古詩山!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孟浩然、皮日休、張子容唐彥謙等,都曾先後在鹿門山或隱居,或遊歷,留下了許多歌唱襄陽,讚美鹿門山的不朽詩篇。孟浩然是土生土長的襄陽人、鹿門山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人的傑出代表。李白、杜甫等詩詞大家對其詩作和高尚品德給予了高度評價。李白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之褒,杜甫則謂:「吾憐孟浩然,短褐即長夜。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
  • 四大山水田園詩人,王孟韋柳,四種風格誰能打動你?
    到唐朝,山水田園派詩歌更加成熟,我們常說王維、孟浩然是唐朝山水田園詩歌的代表人物,其實不然,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園派的代表詩人,中晚唐時期,又有韋應物、柳宗元接過了接力棒,繼續將山水田園詩派發揚光大。這四位偉大的詩人,同屬山水田園派,彼此之間又有何異同之處呢?
  • 詩魔王維的《鳥鳴澗》,寫的是秋天的桂花,為何又說春天的山谷
    唐代開元年間,有一位偉大的田園山水詩人,也寫了一首關於桂花的詩,這是一首五言絕句,短短的二十個字,營造了出一個靜謐的絕美意境。鳥鳴澗作者:王維(唐代)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八月桂花香,這首詩的首句提到秋天的桂花無聲地飄落,而次句卻刻畫春日夜間的寧靜山谷,這種自相矛盾的表述是否有深層次的含義呢?
  • 唐代王維《臨湖亭》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不詳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王維鳥鳴澗:一個靜字統全篇,一個空字見神韻,歲月靜好意無限
    王維青年時代,曾在江南一帶遊歷。有一年的春天,好友皇甫嶽邀請他去雲溪別墅做客,王維欣然前往。五雲溪一帶山青水秀,風景如畫,王維詩興大發,寫下了一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其中第一首,名叫《鳥鳴澗》。鳥鳴澗詩意圖首先解釋一下詩題《鳥鳴澗》,通行的解釋是「鳥兒在山澗中鳴叫」,其實,這是錯誤的。鳥鳴澗是一個地名,是雲溪別墅附近的一個山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閒,是閒暇,悠然的意思。空,空曠寂靜。
  • 讀古詩系列《鳥鳴澗》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點擊以下觀看視頻解讀 《鳥鳴澗》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 此詩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全詩緊扣一「靜」字著筆,極似一幅風景寫生畫。
  • 詩人不僅有詩心,還要有畫家的眼和音樂家的耳:讀王維《鳥鳴澗》
    詩歌,詩歌,詩是可以歌唱的,古時候稱之為吟詠,而且很多詩詞都有配曲,因此,古代一些詩人還是音樂家,有的還是畫家,因為詩畫也是一家子。讀王維詩就有這種感覺,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詩,是畫,也是歌。是夜讀《鳥鳴澗》,感觸更深。
  • 大唐詩人王維的一生
    王維啊王維,竟一步搭上了禪宗的路數,然後,一生奉行。開元十二年,六祖慧能弟子在河南,立南宗宗旨。王維心嚮往之,另一位大詩人李白剛出蜀,「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何等的心象,這是一個劍客,詩是有些嚇人的,一張嘴就是「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要不就是「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 唐代王維《青溪/過青溪水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王維初隱藍田南山時所作一說此詩作於王維入蜀途中。王維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黃花川遊歷。王維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盤曲四五十裡至黃牛嶺見黃花川》,也說那裡的山路「危徑幾萬轉」,可與此詩的「隨山將萬轉」對看。
  • 王維意境很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美到了心坎裡!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鳥鳴澗》,便是一首意境很美的傑出詩作。它出自唐代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遊歷江南寓居紹興若耶溪時,所作組詩作品《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中的第一首。
  • 唐代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這首詩就是王維寫給裴迪的酬贈詩。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孟浩然聽到春天的鳥鳴,寫了一首詩,千古傳誦
    今天我們要講的孟浩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科舉考試屢試不中,去求官又求不上,皇帝嫌他說「不才明主棄」。他求丞相張九齡,說「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結果也不中用。於是孟浩然斷了這門心思,歸隱故鄉鹿門山,過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無官一身輕,一覺睡到大天亮,早晨被鳥叫聲吵醒了還要賴床。這一賴床好啊,竟打起腹稿起來。
  • 詩歌賞析:詩佛王維的灑脫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後人稱王維為「詩佛」,不僅是指他詩歌中的禪味深厚和他的信仰傾向,更是後人對他在詩壇上的突出貢獻與重大的成就。王維的詩,以五言為長,詩歌內容多以田園山水為主,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可見王維詩歌的成就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