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 鳥鳴澗 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2021-01-07 享晨

鳥鳴澗

唐代:王維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譯文及注釋

譯文春天夜晚,寂無人聲,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碧林,更顯空寂。明月升起,驚動幾隻棲息山鳥。清脆鳴叫,長久迴蕩空曠山澗。

注釋⑴鳥鳴澗:鳥兒在山澗中鳴叫。⑵人閒:指沒有人事活動相擾。閒:安靜、悠閒,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這裡寫的是春天開花的一種。⑶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蕩蕩。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⑷月出:月亮升起。驚:驚動,擾亂。山鳥:山中的鳥。⑸時鳴:偶爾(時而)啼叫。時:時而,偶爾。

賞析

  關於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而不同於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間,並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閒」二字不能輕易看過。「人閒」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閒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一絲絲芬芳。總之,「落」所能影響於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這裡,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裡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於它們已習慣於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讀者聯想的。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於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並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出叫聲。「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裡,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裡面是包含著藝術辯證法的。

創作背景

  王維的《鳥鳴澗》當作於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遊歷江南之時,其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此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嶽所居的雲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是詩人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五雲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據《新唐書·王維傳》記載,王維於開元初進士及第後授太樂丞,因坐伶人舞黃獅事被貶為濟州同倉參軍,直到開元二十三年(735)張九齡執政才返京任右拾遺。對於王維的這段履歷,紹籍越文化研究者竺嶽兵在其《王維在越中事跡考》中認為:「唐開元八年至開元二十一年將近十五年間的王維原來在吳越漫遊。……有充分的理由說他的《鳥鳴澗》、《山居秋暝》、《相思》等名篇作于越中。」王維漫遊若耶,觸景生情,聯想到前人描寫若耶溪的名句,欲與古人爭勝釐毫,「出藍」而「勝藍」,於是有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一聯以動寫靜的精彩詩句。從《鳥鳴澗》詩體現的風格和意境分析,此詩應作於唐玄宗「開元盛世」時期,為王維青年時代的作品。

王維

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相關焦點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所以對於摩詰居士王維來說,或許會因為爭風吃醋和李白老死不相往來,但卻無法拒絕孟浩然這個朋友,雖然他知道自己這個好兄弟也是李白的死黨。那當這兩位山水詩頂級詩人成了好兄弟,會擦出怎樣詩意的友誼之花呢?在《唐詩三百首》中,一直有山水詩之冠的說法,而被爭論得最多的兩首就是王維的《鳥鳴澗》和孟浩然的《春曉》,此二作一出本身就是唐代山水詩巔峰之戰,千年來難分高下。
  • 夜靜春山鳥鳴澗(詩詞賞鑑·大好河山)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友人皇甫嶽隱居「雲溪」,王維為他寫了一組五言絕句,這是其中第一首,也是最精彩、最為後人所傳誦的一首。「鳥鳴澗」應是「雲溪」中一條山澗的名字。「人閒桂花落」,人只有「閒」到一定程度,才會留意並感受到桂花的飄落。因為桂花極細小,極不起眼,其飄落又杳無聲息,難以覺察。有學者注意到,桂樹秋天開花,而本篇寫的是「春山」,似不相符。怎樣彌合這一矛盾呢?他們給出的解釋是:古代神話傳說,月亮上有桂樹;而據文字訓詁之學,「花」同「華」;故「桂花」即「桂華」,是「月光」的代名詞。
  • 閒話王維的《鳥鳴澗》一詩
    中國畫講究詩情畫意,王維把畫與詩相互融會貫通,其詩平實而簡遠,其畫韻味含蓄而豐富,意境清曠蒼秀,在自然之中勾畫出屬於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筆隨意,墨氣沉穩,線條有力而飛揚不張,在他的藝術和精神空間裡,形象與筆墨相得益彰,抒發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感受。王維的這種藝術才華在《鳥鳴澗》這首詩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鳥鳴澗》這首詩為我們展現的是兩個世界:心內世界的空靈寂靜,外在世界的閒適散淡。
  • 詩人不僅有詩心,還要有畫家的眼和音樂家的耳:讀王維《鳥鳴澗》
    詩歌,詩歌,詩是可以歌唱的,古時候稱之為吟詠,而且很多詩詞都有配曲,因此,古代一些詩人還是音樂家,有的還是畫家,因為詩畫也是一家子。讀王維詩就有這種感覺,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詩,是畫,也是歌。是夜讀《鳥鳴澗》,感觸更深。
  • 王維鳥鳴澗:一個靜字統全篇,一個空字見神韻,歲月靜好意無限
    王維青年時代,曾在江南一帶遊歷。有一年的春天,好友皇甫嶽邀請他去雲溪別墅做客,王維欣然前往。五雲溪一帶山青水秀,風景如畫,王維詩興大發,寫下了一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其中第一首,名叫《鳥鳴澗》。若耶溪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接下來,山楓說文化與歷史與各位朋友一起詳細解讀這首五言絕句。
  • 關於月亮的詩句:鳥鳴澗
    《鳥鳴澗》原文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鑑賞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首句「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便以聲寫景,巧妙地採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花落」這一動態情景與「人閒」結合起來。花開花落,都屬於天籟之音,唯有心真正閒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摯著迷戀,才能將個人的精神提升到一個「空」的境界。當時的背景是「深夜」,詩人顯然無法看到桂花飄落的景致,但因為「夜靜」,更因為觀風景的人「心靜」,所以他還是感受到了盛開的桂花從枝頭脫落、飄下、著地的過程。
  • 王維《鳥鳴澗》:詩中有畫,畫中有禪,心中有宇宙萬物
    王維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清新自然,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意境優美,暗含深刻的禪理。欣賞這種詩,結構不是主要的,意境才是最重要的。一般來講,詩歌的常見結構大約是這六種: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重章疊句、先景後情、卒章顯志。縱觀《鳥鳴澗》全詩: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鳥鳴澗
    鳥鳴澗原文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注釋   選自《王右丞集箋注》  鳥鳴澗:鳥兒在山中鳴叫。  澗:兩山之間的小溪。  這首詩主要寫春山夜靜。花落,月出,鳥鳴,都是動的,作者用的是以動襯靜的手法,收到「鳥鳴山更幽」的藝術效果。  「閒」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閒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一絲絲芬芳。總之,「落」所能影響於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
  • 王維意境很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美到了心坎裡!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鳥鳴澗》,便是一首意境很美的傑出詩作。它出自唐代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遊歷江南寓居紹興若耶溪時,所作組詩作品《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中的第一首。
  • 讀古詩系列《鳥鳴澗》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點擊以下觀看視頻解讀 《鳥鳴澗》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 此詩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全詩緊扣一「靜」字著筆,極似一幅風景寫生畫。
  • 詩魔王維的《鳥鳴澗》,寫的是秋天的桂花,為何又說春天的山谷
    鳥鳴澗作者:王維(唐代)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八月桂花香,這首詩的首句提到秋天的桂花無聲地飄落,而次句卻刻畫春日夜間的寧靜山谷,這種自相矛盾的表述是否有深層次的含義呢?我們不必懷疑詩人罔顧自然規律。詩的作者是詩魔王維。有人說詩仙李白是天才,而王維則是人才。
  • 法治文苑 ▏ 文人詩詞中的月與禪
    法治文苑 ▏ 文人詩詞中的月與禪 2020-09-27 2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二首描寫鳥的古詩詞,愛護鳥兒,更喜歡詩詞
    所以我們怎麼能不愛鳥兒,又怎能不愛詩詞。下面就精選十二首描寫鳥的古詩詞,歡迎收藏。1、絕句 唐代: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4、鳥鳴澗 唐代: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5、憶江南·銜泥燕 唐代:牛嶠銜泥燕,飛到畫堂前。
  • 王維寫了一首夏天的詩,可稱為經典,但卻有人說是「抄襲」
    最喜歡王維筆下的山水田園風光和生活,景濃淡皆宜,人不驕不躁。他寫春天是「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寫秋天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寫冬天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那麼,夏天呢,被詩人稱作「日長睡起無情思」的夏天,在王維的筆下是如何呈現的呢?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 80句對偶詩句,詩詞真的好美
    在詩詞中,有許多精妙的對偶句。今天,詩詞君分享80句對偶詩句,體現漢語之美。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杜甫《絕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