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魔王維的《鳥鳴澗》,寫的是秋天的桂花,為何又說春天的山谷

2021-01-07 青青詩文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春花秋果是自然規律,然而也有一些花朵在秋天開放,如荷花、菊花、秋海棠、紫薇花等,對了,還有那十裡飄香的桂花。桂花像是花中的君子,花型很小,悄悄躲在茂密的枝葉之間;桂花也很大方,花色金黃,充滿著勃勃生機。

桂花最值得驕傲的是它的香氣,當秋至八月,滿樹小巧的花朵點綴在蒼翠的枝葉之間,那濃鬱的的芳香沁人心脾,讓人陶醉。花香遠飄數裡,陶醉了觀賞者,也陶醉了文人墨客的心情,他們紛紛以桂花為題,盡情抒發自己的理想、情趣和飽滿的情感。

一千年前的唐代詩歌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唐代詩人不吝對桂花的喜愛,拿起手中的筆,盡情描繪桂花。有人寫桂花之美,有人寫桂花之香,有人寫桂花的品質,更有人引申到桂花酒,藉助吳剛的酒,描繪月宮和嫦娥仙子那悽美的故事。

唐代開元年間,有一位偉大的田園山水詩人,也寫了一首關於桂花的詩,這是一首五言絕句,短短的二十個字,營造了出一個靜謐的絕美意境。

鳥鳴澗

作者:王維(唐代)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

八月桂花香,這首詩的首句提到秋天的桂花無聲地飄落,而次句卻刻畫春日夜間的寧靜山谷,這種自相矛盾的表述是否有深層次的含義呢?

我們不必懷疑詩人罔顧自然規律。詩的作者是詩魔王維。有人說詩仙李白是天才,而王維則是人才。他幼年時就才華橫溢,十幾歲時能詩會畫,還寫得一手好字,同時他還懂得音律,喜歡填詞譜曲,是一位成名極早的青年才俊。

成年之後的王維也很厲害。三十歲那年經過層層選拔考試後,有幸參加朝廷主辦的殿試,聖上唐玄宗親自主持。唐玄宗是一位果敢英明、才藝雙全的明君,他欽點王維狀元及第。可見王維不是徒有虛名,這樣一位文人,不可能不知道桂花秋香。

是不是存在意外的情況呢?比如春天也有桂花開放。的確,桂花一般是秋天開放,但桂花有很多品種,有一種桂花叫四季桂,它一年四季都開花,別稱月月桂,但其花色淡香味也很淡。詩人在寫這首詩時,不大可能選擇沒有代表性的桂花。

還有一種可能,詩人不會照搬生活,他們的想像力極為豐富,為了表情達意,詩歌意象往往跨越時空,出現一些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情景。這首詩寫的是景,借景抒情是這類詩的一貫手法,這種解釋勉強可以解釋,但是否還有更深的寓意呢?

結合作者的生平,其中的答案目瞭然。桂花在唐代有特別的含義,有一個成語叫蟾宮折桂,蟾宮指的是月宮,而能折斷月宮的桂花,比喻在科舉考試中金榜題名。當時詩人王維由於在朝中被人構陷,暫時在家賦閒,其時詩人王維已產生歸隱山林的想法。

詩的第二句提到的春山也有特別寓意。唐代禮部授官考試春季舉行,所以春闈特指通過科舉入仕為官。當時王維已厭倦了官場氛圍,開始羨慕田園山水生活,而春山空則有對入仕為官深感失望的意思。可見桂花和春山看似矛盾,其實意象完全統一。

至於後兩句的月亮和飛鳥兩個意象,其目的是動靜結合,表達了春山美景雖靜謐但並不枯寂,充滿了勃勃生機,同時通過飛鳥的動,又突顯了山澗的靜。如此看來,作者技高一籌,看似違背自然規律,但卻表達了絕美的風景,也表達了自己的志向。

相關焦點

  • 鳥鳴澗
    桂花:木犀的通稱。有的春天開花,有的秋天開花。  驚:驚動,驚擾。  閒:安靜。   鳥鳴澗的詩意/鳥鳴澗的意思  春天寂靜無聲,桂花不知不覺地凋落。寂靜使春夜裡的山更讓人覺得空空蕩蕩。月亮出來了,小鳥竟然被月光驚動。時不時在山澗中傳出一陣陣清脆的鳥鳴。
  • 閒話王維的《鳥鳴澗》一詩
    中國畫講究詩情畫意,王維把畫與詩相互融會貫通,其詩平實而簡遠,其畫韻味含蓄而豐富,意境清曠蒼秀,在自然之中勾畫出屬於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筆隨意,墨氣沉穩,線條有力而飛揚不張,在他的藝術和精神空間裡,形象與筆墨相得益彰,抒發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感受。王維的這種藝術才華在《鳥鳴澗》這首詩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鳥鳴澗》這首詩為我們展現的是兩個世界:心內世界的空靈寂靜,外在世界的閒適散淡。
  • 讀古詩系列《鳥鳴澗》
    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這裡寫的是春天開花的一種。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蕩蕩。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驚:驚動,擾亂。山鳥:山中的鳥。 時鳴:偶爾(時而)啼叫。時:時而,偶爾。
  • 王維鳥鳴澗:一個靜字統全篇,一個空字見神韻,歲月靜好意無限
    有一年的春天,好友皇甫嶽邀請他去雲溪別墅做客,王維欣然前往。五雲溪一帶山青水秀,風景如畫,王維詩興大發,寫下了一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其中第一首,名叫《鳥鳴澗》。鳥鳴澗是一個地名,是雲溪別墅附近的一個山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閒,是閒暇,悠然的意思。空,空曠寂靜。這兩句詩的意思就是:安閒悠然的人感覺到桂花飄落,寧靜的夜晚春山之中空曠而寂靜。提起桂花,人們第一時間想起來的總是有著濃烈香氣的八月丹桂、金桂,其實春天也有桂花開放的,比如四季桂。
  • 詩詞| 鳥鳴澗 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鳥鳴澗唐代: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譯文及注釋譯文春天夜晚,寂無人聲,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碧林,更顯空寂。明月升起,驚動幾隻棲息山鳥。清脆鳴叫,長久迴蕩空曠山澗。注釋⑴鳥鳴澗:鳥兒在山澗中鳴叫。⑵人閒:指沒有人事活動相擾。閒:安靜、悠閒,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這裡寫的是春天開花的一種。⑶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蕩蕩。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⑷月出:月亮升起。驚:驚動,擾亂。山鳥:山中的鳥。⑸時鳴:偶爾(時而)啼叫。時:時而,偶爾。
  • 關於月亮的詩句:鳥鳴澗
    《鳥鳴澗》原文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鑑賞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當時的背景是「深夜」,詩人顯然無法看到桂花飄落的景致,但因為「夜靜」,更因為觀風景的人「心靜」,所以他還是感受到了盛開的桂花從枝頭脫落、飄下、著地的過程。而我們在誦讀的同時也似乎進入了「香林花雨」的勝景。此處的「春山」還給我們留下了想像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見白天的喧鬧的畫面:春和日麗、鳥語花香、歡聲笑語。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在《唐詩三百首》中,一直有山水詩之冠的說法,而被爭論得最多的兩首就是王維的《鳥鳴澗》和孟浩然的《春曉》,此二作一出本身就是唐代山水詩巔峰之戰,千年來難分高下。1. 先來品一品孟浩然的《春曉》:《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王維意境很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美到了心坎裡!
    《鳥鳴澗》也是這樣,只不過詩中更多的是以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來突出環境的幽靜,即所謂的「以動襯靜」。雖然王維的《鳥鳴澗》,只有短短二十字,但是它所描繪的生動畫面,以及營造出的靜謐意境卻很美,可以說美到了心坎裡。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維的這首《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夜靜春山鳥鳴澗(詩詞賞鑑·大好河山)
    友人皇甫嶽隱居「雲溪」,王維為他寫了一組五言絕句,這是其中第一首,也是最精彩、最為後人所傳誦的一首。「鳥鳴澗」應是「雲溪」中一條山澗的名字。「人閒桂花落」,人只有「閒」到一定程度,才會留意並感受到桂花的飄落。因為桂花極細小,極不起眼,其飄落又杳無聲息,難以覺察。
  • 桂花香裡誦唐詩,冷露無聲說桂花
    桂花是在秋天開放,隨著中秋的月圓,桂花的香氣浮動在空中。這種香氣和其他的香味迥然不同。又傳說月中有高大的桂子樹,於是桂花遂有著天香的美譽。這美譽肯定不是浪得虛名。因為桂花細碎,不可能是在容貌上和牡丹媲美,聞香識花,就是桂花最傲人的地方。「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這是寫秋天月夜桂花的名句,因為露水清冷,而桂花香分外濃鬱。
  • 秋天是美麗的,有這樣兩首描寫秋天的詩,值得欣賞
    對於秋天,不同年齡的人對於秋天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年輕人大都喜歡春天,因為春天蘊含著希望,春天充滿了光明。秋天很蕭瑟,秋天很冷清。其實秋天的景色也是很美的,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 王維《鳥鳴澗》:詩中有畫,畫中有禪,心中有宇宙萬物
    「今足下之詩,時輩固有難色,倘復以全美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後世文論家將以上司空圖的論述總結為「四外說」(韻味說),簡而言之,一首好詩應當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一、象外之象好詩除了浮在字面上的形象之外,還能讓讀者感受到詩中朦朧的境象。詩的作用不在於描繪事物,而在於引發讀者的聯想,讓讀者感受到詩人的情感。
  • 思維導圖學古詩,如此簡單——五年級《鳥鳴澗》
    一、解詩題知詩人。當我們學習一首古詩的時候,首先應該多讀題目,從題目入手了解題目的意思,繼而了解古詩的意思。了解詩人,他的簡介。他平時的做事風格了解詩的背景。二、識字眼,明詩意。抓住這首古詩,最獨特的字眼。好好理解,從而能夠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三、多誦讀,悟詩情。
  • 又是桂花飄香的季節,不如循著花香,探索古詩詞的優雅
    譯文:淡黃色的桂花,並不鮮豔,但體態輕盈。於幽靜之處,不惹人注意,只留給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紅碧顏色。桂花色淡香濃,應屬最好的。梅花一定妒忌,菊花自當羞慚。桂花是秋天裡百花之首,天經地義。可憾屈原對桂花不太了解,太沒有情意了。不然,他在《離騷》中讚美那麼多花,為什麼沒有提到桂花呢?
  • 王維寫了一首夏天的詩,可稱為經典,但卻有人說是「抄襲」
    他寫春天是「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寫秋天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寫冬天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那麼,夏天呢,被詩人稱作「日長睡起無情思」的夏天,在王維的筆下是如何呈現的呢?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 詩人不僅有詩心,還要有畫家的眼和音樂家的耳:讀王維《鳥鳴澗》
    詩歌,詩歌,詩是可以歌唱的,古時候稱之為吟詠,而且很多詩詞都有配曲,因此,古代一些詩人還是音樂家,有的還是畫家,因為詩畫也是一家子。讀王維詩就有這種感覺,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詩,是畫,也是歌。是夜讀《鳥鳴澗》,感觸更深。
  • 描寫秋天的句子,描寫秋天的段落,寫作文必備
    28、那個年代的秋天,柿樹上光禿禿的,看不到一個柿子。老人說,今年是荒年。如今,我客居他鄉二十多年,在我居住的地方,有一個很大的院子,院子裡也有兩棵高大的柿子樹,每年都生長著很多的柿子,春天開著純香盛濃的花,夏季裡樹枝上掛滿了綠油油的柿果,秋天裡一樹金黃。
  •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日秋分,先科普再念詩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今天念詩之前先科普。我們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公轉一周就是一年。今天推薦的詩叫《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是寫中秋的詩詞,今年中秋就在秋分這個節氣裡。詩歌的前面兩句寫中秋的環境,「中庭地白樹棲鴉」,庭院之中,月光把地面照白了,這是視覺;樹上棲息著烏鴉,這應該是聽到的。
  •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4首桂花古詩詞,暗香浮動
    王績在春天的時候問桂花:你看看,桃花李花都開得奼紫嫣紅的,你目之所及,滿目桃紅柳綠,為什麼就你不開花呢?桂花樹回答說:春光能有幾時呢?也不可能長久都是春天啊。等到秋天到來,風霜把枝頭所有的花都搖落的時候,看我一枝獨秀。編者:很多詩人都會藉助著花草詠頌自己的志向。雖然我大器晚成,那是我不屑於與桃李爭春光。桃花李花在春光裡爭奇鬥豔,卻不知為何總被當做是反面的例子。
  •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要回答這個問題,仔細品一品這首詩,我們就會瞭然於心。解題《十五夜望月》這個題目交代的其實挺多。「十五夜」說的是農曆一個月的第十五天,這天恰好處在一個月的最中間,是月圓之時。人們常常於此時望月,我想可能因此這天被稱為「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