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春花秋果是自然規律,然而也有一些花朵在秋天開放,如荷花、菊花、秋海棠、紫薇花等,對了,還有那十裡飄香的桂花。桂花像是花中的君子,花型很小,悄悄躲在茂密的枝葉之間;桂花也很大方,花色金黃,充滿著勃勃生機。
桂花最值得驕傲的是它的香氣,當秋至八月,滿樹小巧的花朵點綴在蒼翠的枝葉之間,那濃鬱的的芳香沁人心脾,讓人陶醉。花香遠飄數裡,陶醉了觀賞者,也陶醉了文人墨客的心情,他們紛紛以桂花為題,盡情抒發自己的理想、情趣和飽滿的情感。
一千年前的唐代詩歌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唐代詩人不吝對桂花的喜愛,拿起手中的筆,盡情描繪桂花。有人寫桂花之美,有人寫桂花之香,有人寫桂花的品質,更有人引申到桂花酒,藉助吳剛的酒,描繪月宮和嫦娥仙子那悽美的故事。
唐代開元年間,有一位偉大的田園山水詩人,也寫了一首關於桂花的詩,這是一首五言絕句,短短的二十個字,營造了出一個靜謐的絕美意境。
鳥鳴澗
作者:王維(唐代)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
八月桂花香,這首詩的首句提到秋天的桂花無聲地飄落,而次句卻刻畫春日夜間的寧靜山谷,這種自相矛盾的表述是否有深層次的含義呢?
我們不必懷疑詩人罔顧自然規律。詩的作者是詩魔王維。有人說詩仙李白是天才,而王維則是人才。他幼年時就才華橫溢,十幾歲時能詩會畫,還寫得一手好字,同時他還懂得音律,喜歡填詞譜曲,是一位成名極早的青年才俊。
成年之後的王維也很厲害。三十歲那年經過層層選拔考試後,有幸參加朝廷主辦的殿試,聖上唐玄宗親自主持。唐玄宗是一位果敢英明、才藝雙全的明君,他欽點王維狀元及第。可見王維不是徒有虛名,這樣一位文人,不可能不知道桂花秋香。
是不是存在意外的情況呢?比如春天也有桂花開放。的確,桂花一般是秋天開放,但桂花有很多品種,有一種桂花叫四季桂,它一年四季都開花,別稱月月桂,但其花色淡香味也很淡。詩人在寫這首詩時,不大可能選擇沒有代表性的桂花。
還有一種可能,詩人不會照搬生活,他們的想像力極為豐富,為了表情達意,詩歌意象往往跨越時空,出現一些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情景。這首詩寫的是景,借景抒情是這類詩的一貫手法,這種解釋勉強可以解釋,但是否還有更深的寓意呢?
結合作者的生平,其中的答案目瞭然。桂花在唐代有特別的含義,有一個成語叫蟾宮折桂,蟾宮指的是月宮,而能折斷月宮的桂花,比喻在科舉考試中金榜題名。當時詩人王維由於在朝中被人構陷,暫時在家賦閒,其時詩人王維已產生歸隱山林的想法。
詩的第二句提到的春山也有特別寓意。唐代禮部授官考試春季舉行,所以春闈特指通過科舉入仕為官。當時王維已厭倦了官場氛圍,開始羨慕田園山水生活,而春山空則有對入仕為官深感失望的意思。可見桂花和春山看似矛盾,其實意象完全統一。
至於後兩句的月亮和飛鳥兩個意象,其目的是動靜結合,表達了春山美景雖靜謐但並不枯寂,充滿了勃勃生機,同時通過飛鳥的動,又突顯了山澗的靜。如此看來,作者技高一籌,看似違背自然規律,但卻表達了絕美的風景,也表達了自己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