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詩歌,詩是可以歌唱的,古時候稱之為吟詠,而且很多詩詞都有配曲,因此,古代一些詩人還是音樂家,有的還是畫家,因為詩畫也是一家子。
讀王維詩就有這種感覺,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詩,是畫,也是歌。是夜讀《鳥鳴澗》,感觸更深。
《鳥鳴澗》是一首小詩,五言絕句:「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中有畫,側耳仔細聽聽,還詩歌。
詩寫午夜岑寂,春山如睡,給人一種空曠的感覺。但這只是一種表象,靜靜傾聽,認真觀察,就會注意到在那寂靜中充滿了生機。
難道不是嗎?你看一輪明月從後山悄悄升起,柔光如瀉,竟然驚起棲宿在林中的鳥兒,它們的叫聲在春天的山澗中不時迴蕩著,鳥的叫聲喚起人們對春天的無限聯想,仿佛看到了那夜幕中暗吐芬芳的山花,飽含夜露的小草,這時候可以體會到詩人對這靜謐而又生機勃勃的春天靜夜的無限深情。
正因為王維懷有詩心,他才能攝取到春夜的詩情畫意。正因為王維有畫家的眼和音樂家的耳,他才能看到感悟到飄墜的小花和它落地的細微音響,捕捉到「月出驚山鳥,詩鳴春澗中」這極靜之中才會出現的典型細節,又通過它們反襯出山境的清幽。
詩人王維以他獨具的詩人、畫家、音樂家三位一體的優越條件,巧妙地處理了「動」與「靜」、「寂」與「音」之間之相反相成的關係,使他的寫景小詩無不呈現出既恬靜又活潑的意境,從而令人感到美並熱愛這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