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不僅有詩心,還要有畫家的眼和音樂家的耳:讀王維《鳥鳴澗》

2021-01-07 人文使者

詩歌,詩歌,詩是可以歌唱的,古時候稱之為吟詠,而且很多詩詞都有配曲,因此,古代一些詩人還是音樂家,有的還是畫家,因為詩畫也是一家子。

讀王維詩就有這種感覺,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詩,是畫,也是歌。是夜讀《鳥鳴澗》,感觸更深。

《鳥鳴澗》是一首小詩,五言絕句:「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中有畫,側耳仔細聽聽,還詩歌。

詩寫午夜岑寂,春山如睡,給人一種空曠的感覺。但這只是一種表象,靜靜傾聽,認真觀察,就會注意到在那寂靜中充滿了生機。

難道不是嗎?你看一輪明月從後山悄悄升起,柔光如瀉,竟然驚起棲宿在林中的鳥兒,它們的叫聲在春天的山澗中不時迴蕩著,鳥的叫聲喚起人們對春天的無限聯想,仿佛看到了那夜幕中暗吐芬芳的山花,飽含夜露的小草,這時候可以體會到詩人對這靜謐而又生機勃勃的春天靜夜的無限深情。

正因為王維懷有詩心,他才能攝取到春夜的詩情畫意。正因為王維有畫家的眼和音樂家的耳,他才能看到感悟到飄墜的小花和它落地的細微音響,捕捉到「月出驚山鳥,詩鳴春澗中」這極靜之中才會出現的典型細節,又通過它們反襯出山境的清幽。

詩人王維以他獨具的詩人、畫家、音樂家三位一體的優越條件,巧妙地處理了「動」與「靜」、「寂」與「音」之間之相反相成的關係,使他的寫景小詩無不呈現出既恬靜又活潑的意境,從而令人感到美並熱愛這美的生活。

相關焦點

  • 王維《鳥鳴澗》:詩中有畫,畫中有禪,心中有宇宙萬物
    詩的作用不在於描繪事物,而在於引發讀者的聯想,讓讀者感受到詩人的情感。我們先還原王維這首《鳥鳴澗》的物象,看看作者詩中的世界真面目是怎樣的:一個幽靜甚至寂靜的春夜,詩人獨立桂花樹下,心情靜好,月出東山之上,細小的桂花在皎潔月光下飄落,山澗中棲息的飛鳥被驚醒,發出朦朧的叫聲,而後世界又歸於平靜。
  • 閒話王維的《鳥鳴澗》一詩
    中國畫講究詩情畫意,王維把畫與詩相互融會貫通,其詩平實而簡遠,其畫韻味含蓄而豐富,意境清曠蒼秀,在自然之中勾畫出屬於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筆隨意,墨氣沉穩,線條有力而飛揚不張,在他的藝術和精神空間裡,形象與筆墨相得益彰,抒發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感受。王維的這種藝術才華在《鳥鳴澗》這首詩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鳥鳴澗》這首詩為我們展現的是兩個世界:心內世界的空靈寂靜,外在世界的閒適散淡。
  • 詩詞| 鳥鳴澗 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人閒」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閒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一絲絲芬芳。總之,「落」所能影響於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唐代詩壇中,有一個很難讓人拒絕的男人,他就是孟浩然孟山人。他比李白更灑脫,出身書家世家,卻在20歲就去了鹿門山隱居;他比白居易還風趣,「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讓世人見識到大詩人吃雞的快樂;他比蘇軾還吃貨,王昌齡來家裡玩,明知道自己有病要忌口,卻還是大吃海鮮,結果丟了小命。
  • 讀古詩系列《鳥鳴澗》
    點擊以下觀看視頻解讀 《鳥鳴澗》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 此詩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全詩緊扣一「靜」字著筆,極似一幅風景寫生畫。
  • 王維鳥鳴澗:一個靜字統全篇,一個空字見神韻,歲月靜好意無限
    王維青年時代,曾在江南一帶遊歷。有一年的春天,好友皇甫嶽邀請他去雲溪別墅做客,王維欣然前往。五雲溪一帶山青水秀,風景如畫,王維詩興大發,寫下了一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其中第一首,名叫《鳥鳴澗》。鳥鳴澗詩意圖首先解釋一下詩題《鳥鳴澗》,通行的解釋是「鳥兒在山澗中鳴叫」,其實,這是錯誤的。鳥鳴澗是一個地名,是雲溪別墅附近的一個山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閒,是閒暇,悠然的意思。空,空曠寂靜。
  • 鳥鳴澗
    「閒」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閒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一絲絲芬芳。總之,「落」所能影響於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
  • 關於月亮的詩句:鳥鳴澗
    《鳥鳴澗》原文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鑑賞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而此時,夜深人靜,遊人離去,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山林也空閒了下來,其實「空」的還有詩人作為禪者的心境。唯其心境灑脫,才能捕捉到到別人無法感受的情景。
  • 思維導圖學古詩,如此簡單——五年級《鳥鳴澗》
    一、解詩題知詩人。當我們學習一首古詩的時候,首先應該多讀題目,從題目入手了解題目的意思,繼而了解古詩的意思。了解詩人,他的簡介。他平時的做事風格了解詩的背景。二、識字眼,明詩意。抓住這首古詩,最獨特的字眼。好好理解,從而能夠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三、多誦讀,悟詩情。
  • 大唐詩人王維的一生
    王維不講氣勢,王維不嚇人,王維講美感,詩是諧和的,講音律,王的詩是讓人心平氣和的,是要告訴你,還要啟發你的詩,是和中道的,是中庸而立。李白和王維就像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照亮了大唐的天空。此時,杜甫這個小兄弟尚在惶惶然尋跡長安的路上。
  • 王維意境很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美到了心坎裡!
    所謂意境,即詩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以求達到「內情」與「外物」相統一的境界。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是通過描繪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從而營造出一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境界。
  • 唐代王維《臨湖亭》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唐代王維《青溪/過青溪水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一說此詩作於王維入蜀途中。王維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黃花川遊歷。王維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盤曲四五十裡至黃牛嶺見黃花川》,也說那裡的山路「危徑幾萬轉」,可與此詩的「隨山將萬轉」對看。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唐代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這首詩就是王維寫給裴迪的酬贈詩。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武威故事|詩人王維在涼州
    詩人王維在涼州唐朝時期的武威,是西部軍事重鎮和戰略要地,鑑於其在戰略上的重要地位,唐王朝在涼州設置了河西節度使,布駐重兵,用以抵擋吐蕃。大詩人王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737年出使河西,並駐留武威達一年之久,留下了一首首膾人口的詩篇,字裡行間洋溢著詩人對武威的深厚感情。當時的王維是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的。他一邊察訪軍情,一邊犒勞對吐蕃作戰有功的將卒。
  • 詩魔王維的《鳥鳴澗》,寫的是秋天的桂花,為何又說春天的山谷
    花香遠飄數裡,陶醉了觀賞者,也陶醉了文人墨客的心情,他們紛紛以桂花為題,盡情抒發自己的理想、情趣和飽滿的情感。一千年前的唐代詩歌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唐代詩人不吝對桂花的喜愛,拿起手中的筆,盡情描繪桂花。有人寫桂花之美,有人寫桂花之香,有人寫桂花的品質,更有人引申到桂花酒,藉助吳剛的酒,描繪月宮和嫦娥仙子那悽美的故事。
  • 王維很冷門的一首詩,意境很是壯美,落筆自然而有奇致
    雖然王維這首《渡河到清歌作》不是很出名,但其氣勢雄渾意境壯美,也是值得一讀的佳作。這首詩寫出黃河下遊的積水淼浩,波光連天,崔嵬崢嶸,黛色蔥鬱,一派廓大氣勢,顯示出王維前期山水詩歌的明朗風格。泛舟大河裡,積水窮天涯。天波忽開拆,郡邑千萬家。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
  • 議王維,畫作栩栩如生,會飛走的《巨石圖》
    圖片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刪除關於唐朝,小編相信大家都知道,李唐王朝的輝煌故事真的是多之又多,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女皇武則天的故事,甚至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故事,他們的故事都或多或少有些耳聞,唐朝的歷史不僅輝煌,大唐王朝也是詩詞的海洋
  • 王維為啥稱為詩佛?王維五首帶有空字的古詩詞賞析王摩詰的空觀!
    百家號「古詩詞新創作」,據王維在《請施莊為寺表》中記載:「臣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餘歲。」王維母親擅長畫畫,尤其是水墨畫,是王維最早的畫畫啟蒙老師,王維不僅是詩人更大的是畫家,甚至可以說王維在畫上的貢獻超越自己的詩歌成就。王維被世人推崇為「南宗山水畫」之鼻祖。母親信奉佛教,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王維的名字就母親取自《維摩詰經》。
  • 王維最耐人尋味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1000個人讀就有1000種解釋
    世上最難懂的文字,不是那些長篇大論,而是那些看似簡單的寥寥幾句,卻有著讀不盡的餘味,這正是古詩詞的魅力所在,言盡意未盡。古代佳作那麼多,無奈今人沒有文言基礎,小編每每翻譯古文都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煩惱,而我平生最怕譯的就是詩佛王維的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