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很冷門的一首詩,意境很是壯美,落筆自然而有奇致

2020-12-06 逸軒悅讀

黃河自古文人墨客的最愛,面對著黃河壯麗的景色,寫下了許多不朽的篇章。雖然王維這首《渡河到清歌作》不是很出名,但其氣勢雄渾意境壯美,也是值得一讀的佳作。這首詩寫出黃河下遊的積水淼浩,波光連天,崔嵬崢嶸,黛色蔥鬱,一派廓大氣勢,顯示出王維前期山水詩歌的明朗風格。

泛舟大河裡,積水窮天涯。天波忽開拆,郡邑千萬家。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回瞻舊鄉國,渺漫連雲霞。

詩人揚帆行舟於黃河之上,浩浩蕩蕩的積水遠接天涯。開篇兩句就寫出黃河雄壯和開闊的景象。「天波忽開拆」兩句描寫水天相接處忽然裂開豁口,現出繁華的城邑萬戶千家。然後看見城市,接著是城外的農田,讀之令人如見如聞。這兩句不僅氣勢雄渾,意境壯美,而且準確捕捉住詩人坐船時特有的運動感受。

「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船繼續順流前行,又有城鎮出現,那郊野的桑麻清晰可見。這裡一方面是說明,盛唐時期人口眾多,集市經濟興盛的狀況。另一方面桑麻繁盛也構成了平原城鄉風景的一大特色。結尾詩人寫到回頭瞻望我的故鄉,只見洪波浩渺與天空之雲霞相連。此時詩人只看見河水連天,看不見故鄉了,由此抒思鄉之情,情景交融,發人遐思,言已盡而意未窮。

從思想境界看,此詩表現出來的是詩人對客觀世界的「微觀」,即在社會之外看社會,人生之外看人生,景觀之外看景觀,充分體現了王維山水詩的深邃、幽靜等特點。

相關焦點

  • 王維意境很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美到了心坎裡!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鳥鳴澗》,便是一首意境很美的傑出詩作。它出自唐代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遊歷江南寓居紹興若耶溪時,所作組詩作品《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中的第一首。
  • 這首冷門的宋詩,僅三個字就寫活了江南美景,意境唯美堪比王維!
    提到風景詩詞,我們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詩佛」王維。正如蘇軾在一首詞中專門讚美王維的詩那樣: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這首少見的田園詩,冷門至極,但是每讀一遍都感到一種意境美但是,像王維這樣能夠用精妙的文字勾勒出如畫的美景,能夠在簡短的詩句中描繪出令人驚嘆的畫面的詩人也不在少數,其中就有南宋江湖派詩人——戴復古。
  • 閒話王維的《鳥鳴澗》一詩
    中國畫講究詩情畫意,王維把畫與詩相互融會貫通,其詩平實而簡遠,其畫韻味含蓄而豐富,意境清曠蒼秀,在自然之中勾畫出屬於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筆隨意,墨氣沉穩,線條有力而飛揚不張,在他的藝術和精神空間裡,形象與筆墨相得益彰,抒發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感受。王維的這種藝術才華在《鳥鳴澗》這首詩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鳥鳴澗》這首詩為我們展現的是兩個世界:心內世界的空靈寂靜,外在世界的閒適散淡。
  • 17歲的王維,寫下一首隻有28字的小詩,卻流傳了1000多年!
    譬如,14歲的王勃寫下了《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16歲的白居易寫下了《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18歲的李賀寫下了《雁門太守行》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17歲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為什麼我認為王維的《山居秋暝》是最美的詩?
    本人雖然喜歡詩詞,但畢竟精力和時間有限,涉獵不多,而中國的古詩詞又浩如煙海,我只能:就我所知,就我所感,就我所喜好,推薦我認為的一首最美詩詞,這首詩就是唐朝王維的《山居秋暝》。接下來,我們先看看原詩是怎麼樣寫得,再來探討這首詩到底美在何處?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情懷和心境?
  • 王維最耐人尋味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1000個人讀就有1000種解釋
    古代佳作那麼多,無奈今人沒有文言基礎,小編每每翻譯古文都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煩惱,而我平生最怕譯的就是詩佛王維的詩了。詩佛的詩有三大特點,也正是這三大特點讓後世文人墨客望塵莫及。第一,就是他寫文意境高,作為山水詩人,他總是能將自然間再平凡不過的景色,提煉出精華,再用唯美的文字加工出來;第二,他的文章如詩如畫,詩中有畫是後世對他最大的褒獎,除了他再沒有任何一個詩人能做到每首詩皆是一幅水墨畫;第二,每個字都極盡所用,他極少用繁複字,基本上全文無一生僻字,往往只是數十個字,就能將我們引入那美如畫的詩卷中。
  • 王維《鳥鳴澗》:詩中有畫,畫中有禪,心中有宇宙萬物
    王維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清新自然,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意境優美,暗含深刻的禪理。欣賞這種詩,結構不是主要的,意境才是最重要的。一般來講,詩歌的常見結構大約是這六種: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重章疊句、先景後情、卒章顯志。縱觀《鳥鳴澗》全詩: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唐代詩壇中,有一個很難讓人拒絕的男人,他就是孟浩然孟山人。他比李白更灑脫,出身書家世家,卻在20歲就去了鹿門山隱居;他比白居易還風趣,「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讓世人見識到大詩人吃雞的快樂;他比蘇軾還吃貨,王昌齡來家裡玩,明知道自己有病要忌口,卻還是大吃海鮮,結果丟了小命。
  • 王維寫黃昏的一首詩,只有短短8句,卻驚豔了世人一千多年
    雖然真正的隱士是不寫詩的,他們也不會從事任何填補內心缺憾的創作,但是總有一部分隱士,他們除了隱者的生活,在這紅塵中其實還想要更多。或者懷才不遇,或者生不逢時。這些人的心中是有缺憾的,所以他們會創作,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遺憾,也希望自己隱居生涯中的感悟和狀態能夠通過創作流傳下去。王維就是這樣一位隱士。
  • 王維懷念友人,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家喻戶曉!
    譬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相思》,就是懷念友人而作的一首詩。根據另一個詩題《江上贈李龜年》,我們又可以得知,這首詩是王維寫給當時的宮廷音樂家李龜年的。《相思》是一首借詠物而寄相思的五言絕句。即通篇寫相思之情,卻不離開紅豆。而是以紅豆的「相思子」之名,來關合相思之情,從而達到委婉含蓄,語淺情深的藝術效果。
  • 王維寫了一首夏天的詩,可稱為經典,但卻有人說是「抄襲」
    最喜歡王維筆下的山水田園風光和生活,景濃淡皆宜,人不驕不躁。他寫春天是「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寫秋天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寫冬天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那麼,夏天呢,被詩人稱作「日長睡起無情思」的夏天,在王維的筆下是如何呈現的呢?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 王維最深情的一首詩,千百年來被人誤解,將錯就錯反成絕世佳作!
    毫無疑問,這種獨特的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中華文化大樹上開出來的一朵奇葩,唐朝著名詩人王維的一首小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詩中,他用一顆小小的紅豆來曲折地傳達自己對友人的相思,唯美動人。然而,千百年來,這首詩被人們誤解為一首愛情詩,傳唱至今。
  • 周敦頤很清新的一首詩,意境優美,讀完令人愛不釋手
    宋代詞人趙長卿曾慨嘆,「過盡徵鴻來盡燕,一春憔悴有誰憐」;宋代的另一位才子也寫了一首詩,卻帶給我們另一番體驗,清新恬淡,意境優美,讀完令人愛不釋手。題春晚宋代:周敦頤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吟餘小立闌幹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 王維最特別的一首詩,誇人高雅幽默有創意,句句說到心坎裡!
    誇人是一門高深的藝術,誇得「輕」了,人家沒感覺,誇得「重」了,人家有反感。這個度要把握好,就像撓痒痒,輕了不解恨,重了傷皮肉。愛好唐詩朋友們都知道,王維是溝通高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切切囑託,催人奮進。
  • 哪種詩,杜甫寫不過王維?
    岑參和詩稱揚上司又展示才華賈至不僅自己作詩頌聖,還呈給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僚友,以求形成一種群體效應,可見賈至是懂政治的。僚友們自然紛紛賡和,但這些續寫唱和的詩作中,只有岑參、杜甫和王維的流傳了下來。岑參的和詩《奉和中書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云: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 一首描寫山中景色的小詩,清新自然有風度,秀麗山水有清音
    山水田園詩是我國詩詞重要類型,誕生了很多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和詩派,如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常建等,其中尤以王維的藝術水平最高,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時也產生很多著名的山水詩詞。在詩詞中描寫山水的很多,精品不凡,層出不窮,巍峨的青山、秀麗的綠水、如詩如畫的風景在詩人們的筆下被描述的靈動秀美,或青山綠水,或山林遊賞、或客路旅途……不同時刻不同的心情,一百個詩人就有一百個不同的山水印象和心中美景。尤其是王維「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將山中美景投影在每個人的心中,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 一迷路駿馬成就一首妙詞,共32字看似句句寫馬,卻透著淡淡的霸氣
    有個詞叫霸氣外露,形容做人做事傲氣,而在唐代詩壇霸氣外露的人其實不少。詩仙李白自然不用多說,他霸氣那是有實力,就算說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誰又能說他講錯了;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霸氣多在邊塞詩上,「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何等的豪邁;而詩佛王維的霸氣則在一首《老將行》中,那句「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何等張揚。這些霸氣外露的詩,每每讀來都令人大呼過癮。
  • 這位詩人僅傳世一首詩,就留下佳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文學史上,憑藉一首詩奠定歷史地位的不在少數。比如張繼等人,寫出《春江花月夜》的張若虛也僅有兩首詩傳世而已。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然而,那些都是在詩歌很興盛的朝代。事實上,在唐朝之前,詩歌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而且也有詩人僅靠一首詩在文學史上立足。比如寫出佳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詩人,王籍。王籍這個詩人是南北朝時代的人,比李杜白王維等人要早上一百多年。但是王籍的這首流傳下來的古詩,其水平對比李杜白等人並不遜色: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 一首四千年的奇詩,共四句,每句兩字,作者不詳,讀來卻豪氣沖天
    然而,它雖是中國詩歌的濫觴,卻敗給了一首更古老的詩,一首四千年的奇詩。《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ròu)。這首詩屬於上古歌謠,即產生於原始社會或奴隸社會的民間歌謠,比《詩經》更加久遠,由於大多是人們口口相傳,很少見於文字,所以上古歌謠能夠流傳下來並被記錄在冊的鳳毛麟角。
  • 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最後兩句氣吞山河,響徹古今!
    其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所以在李白的詩中我們往往能看到雄奇的意象,以及詩中毫不掩飾的感情,如《塞下曲六首·其一》。《塞下曲六首·其一》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主要通過對邊疆生活的描寫,以樂觀高亢的基調和雄渾壯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風貌。全詩語言輕快,風格豪放飄逸,尤其是最後兩句,氣吞山河,表達了李白高尚的愛國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