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王維的《鳥鳴澗》一詩

2021-01-07 小晶說一說

在中國文學的歷史長河裡王維是一位打通詩、畫兩個領域的藝術高手。正因為如此,後世稱其詩歌詩中有畫,稱其畫作畫中有詩。中國畫講究詩情畫意,王維把畫與詩相互融會貫通,其詩平實而簡遠,其畫韻味含蓄而豐富,意境清曠蒼秀,在自然之中勾畫出屬於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筆隨意,墨氣沉穩,線條有力而飛揚不張,在他的藝術和精神空間裡,形象與筆墨相得益彰,抒發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感受。王維的這種藝術才華在《鳥鳴澗》這首詩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鳥鳴澗》這首詩為我們展現的是兩個世界:心內世界的空靈寂靜,外在世界的閒適散淡。桂花飄落的聲音,無人能聽得,但是心神俱寂,於是萬籟有聲,聲音不是用耳朵聽到的,而是用心靈聽到的,「相由心生」,這「相」,其實就包括了聲音。人心如果是寂靜清靈的,那麼即使是身處通衢大道,也自然會有一份清新素淨;反之,即使身處清幽山谷,恐怕也難掩慾火炎炎。詩人把自己潛心自然、寄情山水的主觀情思寄寓在自然景物的描繪之中,精選景物,個性描寫,流露出詩人閒適自得、寂靜自娛、清心自潔的高雅情致。字裡行間處處可見孤獨的詩人、凝慮的心機。我們感覺到,深山幽林中有靜觀默會的王維,有彈琴長嘯的王維,有迴光返照的王維。《鳥鳴間》用「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短短二十個字的詩歌營造了一個寧靜幽美、光潔素雅的廣闊意境,這裡有桂花飄香,無聲無息;有明月升空,銀輝四射;有山鳥驚飛,鳴聲不斷;還有春山空曠,安祥、寧靜。更重要的是,這一切全在乎於詩人的一份閒心,一雙慧眼。和詩人誤入官場的名利紛爭、爾虞我詐相比,走進空山明月的王維,早已棄絕凡塵,摒除俗念,無官一身輕,無「事」一心閒。有了這份遙逍自在,有了這份不為物累、不為俗纏的清閒輕鬆,一花一山、一月一鳥才如此情趣盎然,生意無限,可以說,《鳥鳴澗》啟示我們,王維心中有一座空山,一輪明月。這又何嘗不是現代社會的我們當代人所朝思暮想,去追尋的精神家園呢?只要我們內心是澄澈的,外物不管如何變化,其實,都不會改變自己那一份可貴的空靈。

關於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還有一種看法是此處的桂花不是描寫花,」桂花」與「桂華」通,此處是指月亮。根據這一解釋,此兩句詩「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雖然在季節上照應了桂花一般在秋天開放著一現實規律,但問題是下面出現的兩句詩「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便與這兩句詩發生了衝突。一個晚上不可能同時出現月落和月升兩個現象,顯然這樣的解釋存在著更大的漏洞。也有的人提出了一個更為直接的看法,詩中的「春山空」只要改為「秋山空」此詩便可講通了。這樣詩是講通了,但詩味卻淡了。文學創作從本質上來看它是一種高級意義上的精神活動,因此文藝創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它完全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將現實世界的不可能用文學的語言轉化為可能這在藝術上是司空見慣。中國古代的文學創作歷來不重視寫實而重在寫意。

古典詩歌中的遊歷山川、探覽名勝、憑弔古蹟的題材原本可以處理成敘事性或描述性的作品,但古代的絕大多數詩歌作品卻並非如此,往往是代之以象徵、暗示、隱喻、抒情等藝術手段,而虛化了目見所及的客觀現實。古詩大多是一些人生的感嘆,心靈的外射和主觀意念的迸發。古詩常提倡所謂的「情景交融」,其實主要是借景抒情,著眼點在於抒發、宣洩內心鬱積的思想情感。王維作為一位將畫家和詩人兩頂桂冠集於一身的藝術家在這方面更是有著其他詩人無法可比的超凡才能。王維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王維的詩歌和繪畫作品中卻都得到了體現。基於上述理解,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這首詩不是完全的寫實。筆者甚至以為王維的這首《鳥鳴澗》是王維在創作了一幅得意的畫作之後,意猶未盡,詩興大發,根據畫的意境而創作出來的。王維的那幅畫也許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但他的詩歌卻為我們保留了這幅畫作的美妙意境。千百年來這種空靈美妙的意境已淡化了人們對詩中的季節意識,無論是「春山空」,還是「秋山空」對於這首詩來說意義已經不大。嚴羽認為以詩說理應該「不涉理路,不落言鑑」,其意思正如錢鍾書所說的「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蜜中花,體匿性存,無痕有味,現相無相,立說無說」,也就是說以詩說理要有理趣而無理語。這一說法正符合黑格爾關於美的看法即「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而這理趣正是李澤厚先生所說的「有意味」。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一句古語,古來好詩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記敘出來。而我們在低吟淺酌之時,腦海胸襟似乎也隨著詩人的文字進入到那片清幽絕俗的畫面之中,王維的《鳥鳴澗》一詩正是這樣一首能帶給我們美好心靈體驗的絕妙好詩。

相關焦點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所以對於摩詰居士王維來說,或許會因為爭風吃醋和李白老死不相往來,但卻無法拒絕孟浩然這個朋友,雖然他知道自己這個好兄弟也是李白的死黨。那當這兩位山水詩頂級詩人成了好兄弟,會擦出怎樣詩意的友誼之花呢?在《唐詩三百首》中,一直有山水詩之冠的說法,而被爭論得最多的兩首就是王維的《鳥鳴澗》和孟浩然的《春曉》,此二作一出本身就是唐代山水詩巔峰之戰,千年來難分高下。
  • 詩詞| 鳥鳴澗 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而不同於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間,並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閒」二字不能輕易看過。「人閒」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閒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
  • 王維《鳥鳴澗》:詩中有畫,畫中有禪,心中有宇宙萬物
    王維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清新自然,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意境優美,暗含深刻的禪理。欣賞這種詩,結構不是主要的,意境才是最重要的。一般來講,詩歌的常見結構大約是這六種: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重章疊句、先景後情、卒章顯志。縱觀《鳥鳴澗》全詩: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王維鳥鳴澗:一個靜字統全篇,一個空字見神韻,歲月靜好意無限
    王維青年時代,曾在江南一帶遊歷。有一年的春天,好友皇甫嶽邀請他去雲溪別墅做客,王維欣然前往。五雲溪一帶山青水秀,風景如畫,王維詩興大發,寫下了一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其中第一首,名叫《鳥鳴澗》。鳥鳴澗詩意圖首先解釋一下詩題《鳥鳴澗》,通行的解釋是「鳥兒在山澗中鳴叫」,其實,這是錯誤的。鳥鳴澗是一個地名,是雲溪別墅附近的一個山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閒,是閒暇,悠然的意思。空,空曠寂靜。
  • 鳥鳴澗
    鳥鳴澗,是一處風景極優美的地方。澗,是山澗,夾在兩山間的流水。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山夜晚異常幽靜的景象。詩的大意說:在寂靜沒有人聲的環境裡,桂花自開自落,好像可以感覺到桂花落地的聲息。夜靜更深的時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無所有。月亮剛出,亮光一顯露,驚動了樹上宿 的小鳥,它們在春澗中不時地鳴叫幾聲。  這首詩主要寫春山夜靜。
  • 王維意境很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美到了心坎裡!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鳥鳴澗》,便是一首意境很美的傑出詩作。它出自唐代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遊歷江南寓居紹興若耶溪時,所作組詩作品《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中的第一首。
  • 詩人不僅有詩心,還要有畫家的眼和音樂家的耳:讀王維《鳥鳴澗》
    詩歌,詩歌,詩是可以歌唱的,古時候稱之為吟詠,而且很多詩詞都有配曲,因此,古代一些詩人還是音樂家,有的還是畫家,因為詩畫也是一家子。讀王維詩就有這種感覺,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詩,是畫,也是歌。是夜讀《鳥鳴澗》,感觸更深。
  • 關於月亮的詩句:鳥鳴澗
    《鳥鳴澗》原文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鑑賞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的精妙之處在於「動」、「靜」對比襯託的詩情畫意。首句「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便以聲寫景,巧妙地採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花落」這一動態情景與「人閒」結合起來。花開花落,都屬於天籟之音,唯有心真正閒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摯著迷戀,才能將個人的精神提升到一個「空」的境界。
  • 讀古詩系列《鳥鳴澗》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點擊以下觀看視頻解讀 《鳥鳴澗》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 此詩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全詩緊扣一「靜」字著筆,極似一幅風景寫生畫。
  • 詩魔王維的《鳥鳴澗》,寫的是秋天的桂花,為何又說春天的山谷
    一千年前的唐代詩歌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唐代詩人不吝對桂花的喜愛,拿起手中的筆,盡情描繪桂花。有人寫桂花之美,有人寫桂花之香,有人寫桂花的品質,更有人引申到桂花酒,藉助吳剛的酒,描繪月宮和嫦娥仙子那悽美的故事。唐代開元年間,有一位偉大的田園山水詩人,也寫了一首關於桂花的詩,這是一首五言絕句,短短的二十個字,營造了出一個靜謐的絕美意境。
  • 唐代王維《臨湖亭》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不詳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思維導圖學古詩,如此簡單——五年級《鳥鳴澗》
    一、解詩題知詩人。當我們學習一首古詩的時候,首先應該多讀題目,從題目入手了解題目的意思,繼而了解古詩的意思。了解詩人,他的簡介。他平時的做事風格了解詩的背景。二、識字眼,明詩意。抓住這首古詩,最獨特的字眼。好好理解,從而能夠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三、多誦讀,悟詩情。
  • 唐代王維《青溪/過青溪水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王維初隱藍田南山時所作一說此詩作於王維入蜀途中。王維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黃花川遊歷。王維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盤曲四五十裡至黃牛嶺見黃花川》,也說那裡的山路「危徑幾萬轉」,可與此詩的「隨山將萬轉」對看。
  • 唐代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這首詩就是王維寫給裴迪的酬贈詩。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王維的詩:終南別業
    《終南別業》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分類標籤:田園詩 唐詩三百首  作品賞析  【評析】:  ??
  • 古詩欣賞:王維如何描寫相思情?附:相思樹的傳說
    相思【唐】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注釋:(1) 相思:作品又名相思子、江上贈李龜年。(2)紅豆:一種生在嶺南地區的植物,果扁平,種子鮮紅色,又名相思子。賞析:這首詩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一題為《江上贈李龜年》,是眷懷友人之作。據說安史之亂時,著名唐宮樂師李龜年流落江南,王維將此詩贈與他,寄託了對友人深深的眷戀之情。詩人通過對紅豆的讚美,寄託了對朋友深厚而真摯的相思。作品表達的是朋友間的相思之情,卻句句不離紅豆。構思新穎奇特,句句通俗易懂,隱藏細膩情感。
  • 哪種詩,杜甫寫不過王維?
    王維聽到此事後悲痛不已,偷偷作了一首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叛亂平定後,朝廷將陷於賊手的官員分三等定罪。王維因為寫了這首詩並流傳於行宮,獲得肅宗讚賞,又因他弟弟王縉請求削去自己刑部侍郎的官職替哥哥贖罪,於是被特別予以寬恕,授官太子中允。
  • 王維懷念友人,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家喻戶曉!
    譬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相思》,就是懷念友人而作的一首詩。根據另一個詩題《江上贈李龜年》,我們又可以得知,這首詩是王維寫給當時的宮廷音樂家李龜年的。《相思》是一首借詠物而寄相思的五言絕句。即通篇寫相思之情,卻不離開紅豆。而是以紅豆的「相思子」之名,來關合相思之情,從而達到委婉含蓄,語淺情深的藝術效果。
  • 王維這首寫辛夷花的詩,著實難住了上一年級的女兒,只好講給她聽
    正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今天被一首王維的《辛夷塢》給難住了,背了好久也沒能背下來。這是她看的一本《國學背誦》裡的內容,其實這本書裡的東西並不是很多,但不知為什麼選了這樣一首詩。相較於那些比較有名的詩詞來講,說實話,這首詩我也還真是第一次見到。不過雖然自己也不熟悉,但也抵不住女兒那求救般的目光,只能硬著頭皮給她講上一講了。
  • 為什麼我認為王維的《山居秋暝》是最美的詩?
    本人雖然喜歡詩詞,但畢竟精力和時間有限,涉獵不多,而中國的古詩詞又浩如煙海,我只能:就我所知,就我所感,就我所喜好,推薦我認為的一首最美詩詞,這首詩就是唐朝王維的《山居秋暝》。接下來,我們先看看原詩是怎麼樣寫得,再來探討這首詩到底美在何處?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情懷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