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這首寫辛夷花的詩,著實難住了上一年級的女兒,只好講給她聽

2020-12-06 明風悅文友匯

正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今天被一首王維的《辛夷塢》給難住了,背了好久也沒能背下來。這是她看的一本《國學背誦》裡的內容,其實這本書裡的東西並不是很多,但不知為什麼選了這樣一首詩。

相較於那些比較有名的詩詞來講,說實話,這首詩我也還真是第一次見到。不過雖然自己也不熟悉,但也抵不住女兒那求救般的目光,只能硬著頭皮給她講上一講了。

只見全詩如下:辛夷塢(wù),王維,「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初看此詩,主要難在三個地方,一是「詩名是辛夷塢為什麼沒有辛夷而是寫的芙蓉花」;二是「木末是什麼意思」;三是「澗戶怎麼解釋。」當然,這是我第一眼看後覺得比較不好理解的地方。但是在問過女兒之後,才知道,她是整首都不明白。

其實也難怪,就連我們大人見了都不是完全明白,何況還在上一年級的女兒呢。不過好在書中有些解釋,比如為何辛夷塢卻寫的是芙蓉,原來是因為辛夷花的顏色和形狀都酷似芙蓉花,所以才會有這樣一句「芙蓉花」;又因為生在枝頭末端的辛夷花蕾形如筆頭,故有「木筆」之稱,所以用「木末」二字代指辛夷枝頭也是很準確的;之後就是「澗戶」了,戶這裡指入口,即山澗的入口處,指代山澗溪水溝口。

有了這些注釋,再看全詩的譯文就好理解了。書中譯文如下:「枝條頂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綻放著鮮紅的顏色。寂靜的山溝裡再沒有別人了,花兒們紛紛開放後又片片灑落。」

不過聽完譯文的女兒似乎還是有疑問,對於全文理解的還不是很好,尤其是不知道「芙蓉花」怎麼沒了,她的意思是說,詩中寫的芙蓉花怎麼在譯文中找不到了?

聽了女兒的話,我突然想起來,想要和自己的女兒討論問題,就該考慮考慮她的認知能力,所以譯文應該是越簡單,越直白越好。因此我就用我自己的話去給她解釋了一下,勿求讓女兒能夠明白!

先從名字入手,辛夷塢(wù)是一個地名,也可以指代開滿辛夷花的小山坳(塢:周圍高而中央低的谷地)。所以這首詩寫的是一個長滿辛夷花的地方,這個地方是在一個山澗裡面。

這裡有許多的辛夷花,因為辛夷花的花蕾開在辛夷樹的枝頭,很像水中的芙蓉花,所以就說這是開在枝頭的芙蓉花。現在這個時節這些花蕾已經開始慢慢變紅,雖然這是在寂靜無人的山坳裡,但是這些辛夷花依然花開花落,綻放自己的美麗!

萼(è):花萼,花的組成部分之一,由若干片狀物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開時託著花瓣。其實這個「紅萼」也著實讓我費了好大勁,最後告訴女兒,就是花骨朵的最外面包著的一層,像小房子似的保護著花骨朵的東西,這裡就理解成花蕾也是可以的。

反正女兒弄懂了大半的意思,在我又細緻地解釋了一番之後,基本上知道了這首詩都寫了些什麼,再背起來就輕鬆多了。大概又讀了三五遍,也就背了下來,這樣看來,她還是聽明白了。

至於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我也查了一下,但是我沒有告訴女兒,因為我本身就覺得古人寫詩有可能會寄情於景,寓情於詩,但是我們讀詩時主要還是要看文意,只有那些離了背景就沒了意義的才需要強調背景。所以像我女兒她們這樣的小孩子,弄懂字面的意思就可以了。

最後我又把自己對王維的這首《辛夷塢》的理解整理了一下,同樣講給了女兒聽。我說:「我告訴你我讀這首詩能想到怎樣的情景,你再換成你自己想像成的樣子去記住它。這首詩是說,山中已經漸漸泛紅的辛夷花蕾,俏立在枝頭含苞待放,就像一朵朵即將盛開的芙蓉花。雖然這裡是寂靜無人的山澗,但是辛夷花卻依然忘我的自開自落,花謝花飛!」

女兒又問幾個問題,這回終於有了自己對這首詩的認識。看著她開心的樣子,我的心裡也同樣很高興。雖然可能與原文的解釋不太一樣,但至少女兒再背這首詩已經不那麼「蒙」了。至於將來女兒自己又會怎樣去理解這首詩,那就要看她自己對文字的體悟了。

給女兒講解完了王維的這首詩,自己突然有想要仿寫一首的衝動,便自娛自樂的同樣寫了一下,詩名同樣是《辛夷塢》:「含苞辛夷似芙蓉,花萼枝頭已泛紅。不怕澗寂無人問,花開花謝此山中。」

哈哈,自娛自樂的,就怕貽笑大方。好了,今天的這篇關於王維《辛夷塢》的文章就寫到這裡了,如果你的家裡也有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的話,希望能夠對你有些用處。

當然,同樣歡迎你留下自己對這首詩的認識和想法!期待能與你的共同討論。

相關焦點

  • 閒話王維的《鳥鳴澗》一詩
    中國畫講究詩情畫意,王維把畫與詩相互融會貫通,其詩平實而簡遠,其畫韻味含蓄而豐富,意境清曠蒼秀,在自然之中勾畫出屬於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筆隨意,墨氣沉穩,線條有力而飛揚不張,在他的藝術和精神空間裡,形象與筆墨相得益彰,抒發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感受。王維的這種藝術才華在《鳥鳴澗》這首詩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鳥鳴澗》這首詩為我們展現的是兩個世界:心內世界的空靈寂靜,外在世界的閒適散淡。
  • 王維的《洛陽女兒行》,一首長詩,兩種生活,你更嚮往哪一種
    他晚年過起了隱居生活就是很好的證明,其實在他的早期詩作中,一直充滿了對繁華生活的批判,繁華與簡單在他的詩中碰撞,這首《洛陽女兒行》就是其中的代表。這裡描寫的女子應該是王維在洛陽居住時的一位鄰居。通過對這個「洛陽女兒」個例的描述,更是對洛陽城中貴族女子日常生活的一種概括。王維在這七言古詩中,用華麗的詞藻描寫了這個女子的生活。
  • 為什麼我認為王維的《山居秋暝》是最美的詩?
    本人雖然喜歡詩詞,但畢竟精力和時間有限,涉獵不多,而中國的古詩詞又浩如煙海,我只能:就我所知,就我所感,就我所喜好,推薦我認為的一首最美詩詞,這首詩就是唐朝王維的《山居秋暝》。接下來,我們先看看原詩是怎麼樣寫得,再來探討這首詩到底美在何處?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情懷和心境?
  • 大唐詩人王維的一生
    閭閻河潤上,井邑海雲深。縱有歸來日,各愁年鬢侵。一路向東,王維心潮起伏,一路行來,十五歲混跡長安,至今二十一歲,這六年對於天才青年王維來說,風華正茂,我們看一下他這幾年的成績單:十六歲《洛陽女兒行》,「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 王維的詩:終南別業
    《終南別業》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分類標籤:田園詩 唐詩三百首  作品賞析  【評析】:  ??
  • 哪種詩,杜甫寫不過王維?
    首句說五更時分,銅壺滴漏的水聲催出了曉箭。古代以銅壺滴水計時,每個時辰都有一支竹籌從銅壺的水中升起。這是和的賈至原唱的「早」。下句和賈至原唱的「春」,說皇宮裡一片欣欣向榮的春色,早晨的紅霞映照在仙桃樹上好像醉人一樣泛出淡淡的緋紅。頷聯寫煦暖的朝陽緩緩升起,旌旗上畫著的龍蛇微微浮動,宮殿上的燕雀在微風裡飛向高空。
  • 王維的這首唐詩寫得妙:20字內容就像謎語,一看題目才知道是謎底
    比如蘇軾的迴文詩,詩詞順序讀倒敘讀都能讀得通;又比如他的一句「一樹梨花壓海棠」,可謂一切盡在不言中,讓人會心一笑。又比如李嶠的著名唐詩《風》,「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不看題目甚至不知道說的啥,一看題目才恍然大悟。唐代大詩人王維也有這樣的一首詩,20字內容就像謎語,一看題目才知道是謎底。且看: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所以對於摩詰居士王維來說,或許會因為爭風吃醋和李白老死不相往來,但卻無法拒絕孟浩然這個朋友,雖然他知道自己這個好兄弟也是李白的死黨。那當這兩位山水詩頂級詩人成了好兄弟,會擦出怎樣詩意的友誼之花呢?在《唐詩三百首》中,一直有山水詩之冠的說法,而被爭論得最多的兩首就是王維的《鳥鳴澗》和孟浩然的《春曉》,此二作一出本身就是唐代山水詩巔峰之戰,千年來難分高下。
  • 《終南別業》這首詩,是王維42歲的作品,景中有情,充滿詩趣禪意
    《終南別業》這首詩大約是王維四十二歲擔任左補闕一職時的作品。本詩融畫意詩情、禪味哲理於一體。下面我們讓來鑑賞陳王維的《終南別業》!賞析:(一)畫意詩情首聯:《終南別業》共八句,首句「中歲頗好道」即點出王維虛靜閒適之情,此句中的「道」除了指佛教思想、禪宗義理之外,也暗指詩人心境的轉換
  • 王維懷念友人,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家喻戶曉!
    譬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相思》,就是懷念友人而作的一首詩。根據另一個詩題《江上贈李龜年》,我們又可以得知,這首詩是王維寫給當時的宮廷音樂家李龜年的。《相思》是一首借詠物而寄相思的五言絕句。即通篇寫相思之情,卻不離開紅豆。而是以紅豆的「相思子」之名,來關合相思之情,從而達到委婉含蓄,語淺情深的藝術效果。
  • 《古詩詞課》:讀詩的好處,在於培養一顆美好的活潑不死的心靈
    年歲漸長,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解,理解的也只是淺淺一層。成年後,隨著閱歷的增加,對古詩詞的妙處開始慢慢領悟。但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瑣碎,常常把這片刻的感悟淹沒了。今天推薦的《古詩詞課》,是一本送給現代人的禮物,它把古詩詞中蘊含的力量引出來,撞擊你的胸口,讓你獲得心靈上的滋養。這堂課的老師呢,是葉嘉瑩。
  • 17歲的王維,寫下一首隻有28字的小詩,卻流傳了1000多年!
    譬如,14歲的王勃寫下了《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16歲的白居易寫下了《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18歲的李賀寫下了《雁門太守行》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17歲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唐代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這首詩就是王維寫給裴迪的酬贈詩。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王維、楊絳與機器翻譯的本質
    對於這首詩,侯世達教授也說到:「我不太了解它的意思,有可能是一個住所,有可能是封閉起來包圍的空間,像一個公園一樣,但是不管怎麼樣,它是一個地點,也就是王維當時生活的一個地方。它其實跟小鹿和公園沒有什麼關係,但是這個詩就是這麼寫的,詩人在這個空曠的山裡面,沒有看到人,但是我似乎聽到一個聲音,陽光穿過洞穴,又返到我的身上,穿過了青苔。」 其實,在這前後,他看了這首詩8個英語譯本,而每一個標題的翻譯都不一樣。
  • 王維寫了一首夏天的詩,可稱為經典,但卻有人說是「抄襲」
    說這首詩是王維在輞川莊寫下的生活片段,堪稱是他描寫夏天寫的最好的詩,這首詩寫出了夏天雨後人的悠哉、愜意,景的清幽、廣闊,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了作者對山林生活的熱愛。在這首詩裡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心早就寄情這山林田園了,甘願做一位與世無爭的山野老人,官場的是是非非已與自身無關,海鷗為何還要猜疑呢?進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歸隱之心。
  • 清代高鼎有幾首詩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為何說古詩《畫》並不完整?
    高鼎是清代後期詩人,其存世詩作並不多,但因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選用了他的一首詩《村居》而廣為人知,《村居》是七言絕句,頗有唐人之風,其詩如下: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 這首冷門的宋詩,僅三個字就寫活了江南美景,意境唯美堪比王維!
    提到風景詩詞,我們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詩佛」王維。正如蘇軾在一首詞中專門讚美王維的詩那樣: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這首少見的田園詩,冷門至極,但是每讀一遍都感到一種意境美今天小赫赫要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戴復古的《江村晚眺》。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閣岸斜。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
  • 王維意境很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美到了心坎裡!
    它出自唐代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遊歷江南寓居紹興若耶溪時,所作組詩作品《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中的第一首。熟悉王維的人都知道他喜歡在山水詩裡,營造一種靜謐的意境。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等。
  • 10歲能背詩五百首 中國詩詞大會重慶三對「親子家庭」震驚全場
    梁嵐是西南醫院一名內科醫生,平日裡也喜歡韻律柔美的詩詞,這是她第一次與兒子同臺參賽,卻比兒子提前被淘汰。 「我現在的詩詞儲備量大概300來首,兒子早就超越我,有500餘首,在家有時候還是我的『小老師』,會教我一些他新學的詩詞。」梁嵐說,她平時工作繁忙,兒子都是自覺學習,誦讀古詩詞已經成為他的一個愛好。
  • 人生不如意時,要記住王維這句10字禪詩,助你走出困境
    《晉書·劉伶傳》載:(劉伶)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其遺形骸如此。事實上,劉伶根本沒有辦法,他又相貌醜陋上不得臺面,所以也只好同阮籍一樣,想用酒放縱自己。阮籍與劉伶這種人生態度,實際上是非常不可取的,人生再苦再難,總有過去的時候,而對待人生困境的態度,不應該是垂頭喪氣和生無可戀,而是要打起精神來,將窮途末路也視為一種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