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聽到春天的鳥鳴,寫了一首詩,千古傳誦

2020-11-24 湖北網絡廣播電視臺

春天是醉人的。萬物復甦了,到處鶯歌燕舞,花紅柳綠,充滿著勃勃生機。特別是在鄉村,在田野,泥土酥軟了,山坡披上了綠裝,空氣中也散發出一股清新的味道。

人們從冬天剛過來,好像那種寒冷形成的疲憊還沒有完全解除,一到溫度上升,身體感到舒適,就想要彌補損失,於是就有了春困。

有的人是大白天顯得無精打採,稀裡糊塗,像要睡覺的樣子。有的人是夜晚好睡覺,到早晨也醒不來,還是窗戶外面一陣一陣的鳥叫聲把他們吵醒。

今天我們要講的孟浩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科舉考試屢試不中,去求官又求不上,皇帝嫌他說「不才明主棄」。他求丞相張九齡,說「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結果也不中用。

於是孟浩然斷了這門心思,歸隱故鄉鹿門山,過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無官一身輕,一覺睡到大天亮,早晨被鳥叫聲吵醒了還要賴床。

這一賴床好啊,竟打起腹稿起來。把自己的這一情況記錄下來,並整理構思成了一首小詩。簡短的四句共二十個字,卻成了千古傳誦的名作。這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詩的前兩句就是寫的春夜睡了個好覺,睡得香甜,以致天亮了還不知道。它把人的這種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完美地表現了出來。

如果是輾轉反側,翻來覆去,那就是不正常的,是有違春天這個時令的。同時這也不適合詩的美感。孟浩然歸隱田園,圖的就是那種遠離塵世的恬靜舒適,一種怡然自得。

所以詩人接著寫鳥鳴,到處都是這種清脆悅耳的聲音,那實際上是在寫環境,寫自己的住所是在樹木包圍之中。沒有聒噪,沒有喧囂,鳥鳴山更幽。

後兩句寫回憶,通過回憶寫風雨中的落花,表達自己愛春惜春,感嘆春天過早地逝去的惋惜之情。

此時詩人居住在鹿門山,雖然是從睡夢中醒來,但並沒有起床。因為詩中都是寫的聽覺,風雨聲,鳥叫聲,是不需要走出屋外就能感受到的。起床反而會把這些美好的情景破壞了。

正如後來李清照所寫的「昨夜雨疏風驟」一樣,她試問捲簾人,外邊的海棠花怎麼樣了。她不下樓就知道,肯定外邊已是落花滿地,綠肥紅瘦。

詩人構思寫作的習慣都是很奇怪的。寫《春江花月夜》的張若虛是要蒙在被窩裡寫詩,李賀是要背著錦囊在驢背上寫詩,歐陽修一生所寫詩歌多是在馬上、枕上、廁上完成。

而孟浩然在春天的早晨醒來,不急於起床,而是繼續睡懶覺,聽鳥叫,藉此回憶昨晚的雨聲,就勢構思一篇詩作,這是很正常的。如果起床,有可能就會打亂思路,破壞了襲上來的靈感。

孟浩然的這個詩歌為什麼能夠千古傳誦,甚至被選進語文教材,成為不朽的名篇,簡單地說,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它表現了春天、春光這個重大的題材。人們是厭倦嚴寒和酷暑的,特別是穿著厚重的棉衣蜷縮在隆冬的時候,就渴望著春日早點到來,而孟浩然這個詩歌正好表達了人們的訴求。

其次詩歌反映了人們欣賞享受自然的美好願望。詩中沒有很高大的主題,純粹是表達了一種自然的風雨聲和鳥叫,突出的是躺在床上的感受,是一種享福,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再次就是詩歌風格上的樸實淺顯。沒有深奧的用典,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雕琢痕跡,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很適合人們的思維習慣,讓人易於接受。

可以說,在眾多描寫春天的詩篇中,孟浩然的《春曉》是獨特的。它可以和杜甫的《春夜喜雨》比美,都是描寫春天的傑作。

來源:讀書工

(責任編輯  胡漢敏)

相關焦點

  • 孟浩然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堪稱描寫自然的千古絕唱!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我們的詩仙李白,可是十分敬重孟浩然的為人高尚瀟灑,風流倜儻。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合稱為「王孟」。他一生著詩二百餘首,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首,便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春曉》。
  • 孟浩然人生低谷時寫下一首詩,斷送了前程,卻成千古名作
    唐朝有很多詩人雖滿腹才華,卻屢屢在科舉考試中受挫,也因此誕生了很多千古名作。例如羅隱的《自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原是他在多次落第後寫的一首牢騷詩,卻安慰了世人一千多年。還有黃巢的「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同樣是在落榜後所寫,讀來令人熱血沸騰。今天要講的這首詩是孟浩然落第後所寫,入選《唐詩三百首》。
  • 此人一生只寫一首詩,卻包含了1個千古名句和2個成語,萬世傳誦
    文/加塵此人一生只寫一首詩,卻包含了1個千古名句和2個成語,萬世傳誦中國以往的每個朝代,都有各自的文化象徵,中國本來就有唐詩下面小編就會講到一位詩人,提起他的名字,或許很多人就不知道,但大家都一定會聽過他的詩,那就是崔郊,雖然此位詩人一生只寫一首詩,可是這首詩卻流傳很廣。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睡個懶覺他都能給你整出一首詩,而且這首詩還被寫進了語文課本!
  • 這首詩開頭第一句就是千古名句,卻被後世用來形容私密事
    對古詩詞,很多學家往往評論某一首詩「有句無篇」或「有篇無句」。有句無篇意為一首詩有警策之句,卻在結構上不夠渾融;而有篇無句則是結構渾融,感情貫通,但缺少了點睛之筆,沒有傳世佳句。上等好的詩詞往往是有篇有句,甚至很多詩詞往往開篇就是驚豔之句。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所以對於摩詰居士王維來說,或許會因為爭風吃醋和李白老死不相往來,但卻無法拒絕孟浩然這個朋友,雖然他知道自己這個好兄弟也是李白的死黨。那當這兩位山水詩頂級詩人成了好兄弟,會擦出怎樣詩意的友誼之花呢?在《唐詩三百首》中,一直有山水詩之冠的說法,而被爭論得最多的兩首就是王維的《鳥鳴澗》和孟浩然的《春曉》,此二作一出本身就是唐代山水詩巔峰之戰,千年來難分高下。
  • 王維懷念友人,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家喻戶曉!
    縱觀我國古典詩詞史,因懷念某人而作的相思詩詞數不勝數,其中不乏有流傳千古的名作。如李白《三五七言》中的「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中的「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等。
  • 孟浩然的這首詩,短短20字,便把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
    並且,所寫愁緒的類別還多種多樣。從懷才不遇,到國破家亡;從羈旅離愁,到韶光易逝。「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無一例外,它們給人的感受,均是形象鮮明,細膩真摯,讀來感人肺腑。
  • 孟浩然漂泊他鄉時寫下一首經典古詩,道盡清明的滋味,令人感慨
    他獨自漂泊在他鄉,清明時節到來,因為路途遙遠瑣事在身,不能趕回家中去,清明節時的孟浩然,在他所看所想之中寫下了一首經典的古詩,這首詩有著怎樣的三兩滋味呢,一起來品讀。清明孟浩然的這首詩名為《清明即事》,詩歌如下: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傷春、惜春、贊春……看杜甫、孟浩然、高鼎筆下的春天
    5首關於春的詩歌,讓我們走進杜甫、朱熹、孟浩然、高鼎,去看下詩人筆下的春天與春意。NO.1[唐]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是杜甫一首描寫春夜雨景的五律名作。詩的前四句描寫了春雨應該帶來的條件「知時節」「潤物」——春天的及時雨悄然而至,潤物無聲。後四句寫了夜晚、和白天的兩重景象。下了一宿的雨水,暢想天亮後,整個錦官城(現成都)都是嬌豔欲滴了吧。寫詩貴有所寄託,這首詩表面上是寫春雨以及「好雨」應該具備的品格,但也能看到作者的寄語「景語皆情語」。
  • 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七言絕句,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一、王昌齡《出塞》王昌齡被稱為「七絕聖手」,是以七絕名世的詩人,他跟李白是公認的七絕寫得最了的兩位唐代詩人,他的七絕,以邊塞詩、宮怨詩和送別詩為主,《出塞》便是一首邊塞詩,被很多人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出塞》這首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它濃縮了千年的邊關戰爭歷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戍邊戰士的鮮血,抒寫了所有中華志士的家國情懷,故而千古傳唱。
  • 李賀的這首《秋來》,也是難得的千古名篇,同樣也是一首「鬼詩」
    李賀作為一位天才詩人,他在唐朝眾多的詩人中絕對是一個另類的存在,尤其是他那一系列的「鬼詩」,更是寫得無比的悽美,雖然表面看似在寫鬼,但所折射的正是現實中的人與事,這也正是他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筆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薦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鬼詩,那便是他的這首《秋來》,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秋天臨之後的憂愁,陰森料峭,更是鬼魅飄飄,所以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鬼詩,寫得也是很獨特,讀來更是朗朗上口,所以如此悽美的一首作品,自然也是不容錯過,也是值得我們一讀。《秋來》唐代:李賀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 陶淵明一首很有趣的詩,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最後一句還充滿哲理
    大家對於陶淵明比較熟悉的還是那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記》,其實除了這一篇文章之外,他還有很多優美的詩作,譬如這首《四時》,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只不過是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但是陶淵明深入到生活中去,仔細觀察四個季節不同的變化,從中感悟生命,所以這首詩也是充滿了哲理,每一句都另有深意,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一讀,只要讀懂了自然會有所收穫。
  • 在清靈悅耳的鳥鳴裡徜徉,陶醉於春光美景之中
    (唐.杜甫《絕句》)是啊,已經是春天了,儘管還是「春面不寒楊柳風」的早春二月,可鳥兒感知春天最早,它們在霞暉裡在綠風中在青翠的枝頭歌唱,「翻飛多好鳥,婉轉弄芳辰」,「啾啾唧唧」「嘁嘁喳喳」「嚶嚶噥噥」「呢呢喃喃」,或長吟或短鳴,或一鳥啁啾,群鳥應和......你有多久沒有聽到過鳥鳴了?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孟浩然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第一人,他不僅開啟了唐朝山水田園詩創作的大門,同時也為唐朝山水田園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調。實際上如果從孟浩然的人生經歷上來看,他並沒有李白的豪放和杜甫的悲涼。所以他所創作的詩歌中,絕大多數都是寫山水景色、田園生活、羈旅見聞。雖然這些主題詩歌中,也蘊含了詩人的出世心態以及隱逸情懷,但卻沒有求而不得的痛苦。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有種大徹大悟之感
    唐朝的詩人身上其實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憂愁之感,很多的詩人他們筆下都營造出了一個孤獨的世界,其實這也正是文人們的一種通痛,往往在春天的時候會悲春,看到世間萬復開始復甦,大地有了勃勃生機,小草開始重新生長出新的嫩芽,百花開始綻放,可是對於這些文人們來說,他們則是會認為這一切無非只是曇花一現
  • 李清照最有氣勢的一首詩,短短28字豪氣沖天,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
    而身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自然也善作詩,只是留存不多。李清照直承柳永開拓的婉約之風,在南宋詞壇發揚光大,呈現出一種情思婉約、幽咽悲愴的氣象。在取材上,多寫兒女之情、離別之情;在表現手法上,多用含蓄蘊藉的方法表現情緒。
  • 孟浩然在這裡寫下千古絕唱《春曉》,現已是飲譽中外的千古詩山!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孟浩然、皮日休、張子容唐彥謙等,都曾先後在鹿門山或隱居,或遊歷,留下了許多歌唱襄陽,讚美鹿門山的不朽詩篇。孟浩然是土生土長的襄陽人、鹿門山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人的傑出代表。李白、杜甫等詩詞大家對其詩作和高尚品德給予了高度評價。李白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之褒,杜甫則謂:「吾憐孟浩然,短褐即長夜。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
  •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詩,最後一句語意雙關,妙絕千古!
    對於詩人而言,歷來憂愁易寫,歡愉難寫。浩如煙海的詩歌中,大多數是憂愁之作,或傷春悲秋,或懷才不遇,或羈旅之苦,等等。相比而言,抒寫歡愉的詩歌就要少得多了。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及第後寄長安故人》,便是一首抒寫歡愉的千古名作。
  • 《全唐詩》最婀娜多姿的一首詩,雖然是寫柳樹,但卻猶如一位美女
    作為中國文學的高峰,唐詩在這一千多年來,它對於後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很多的文人也都是在唐詩裡獲得了靈感,並且汲取了養料,從而寫下了自己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唐詩有的時候可以很剛強,雙可以很嫵媚,這也正是唐詩最具有魅力的一個地方,譬如盛唐詩人賀知章的這首《詠柳》,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表現手法高超,猶如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女,所以如此優美的一首作品,更是充滿了一種高遠的意境,同時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唐詩名篇,它不僅收錄在了《全唐詩》,另外在我們的課本裡也是頻頻地有收錄,應當說這首詩也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