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歐陽修,蘇軾在同一地點寫首與其相似的詞,千年來難分高下

2020-12-04 美詩美文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尤其是對於師徒關係更是看重,所有才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要說在詩詞史上,誰師父當得最好,那就要屬東坡先生了,他門下弟子眾多,其中更是出了「蘇門六學士」這樣在文學史上赫赫有名之輩。蘇軾之所以能夠帶出這麼多優秀的弟子,其實和他自己的師父也不無關係,畢竟只有感受到被人提攜的善意,才會更願意釋放同樣的善意去提攜後輩。

而本期筆者要介紹的這首詞就是蘇軾為了紀念恩師歐陽修所作,蘇軾作這首詞的時候歐陽修已經去世20年。當時蘇軾正好到瀛洲西湖,正好歐陽修在43年前曾在潁州西湖上作了一首《玉樓春·西湖南北煙波闊》,蘇軾為了紀念恩師,就在這相同的地點作了一首同韻的詞,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充滿思念的詞作。

《木蘭花令》蘇軾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餘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不是說和恩師歐陽修是同韻嘛,為什麼一個是《玉樓春》,一個是《木蘭花令》呢?其實在《花間集》中《木蘭花》和《玉樓春》這兩個詞牌是不同的兩調,但是在後來的《尊前集》中誤刻,所以到了宋詞裡,基本上也就混填了。

詞上闋寫的是蘇軾泛舟西湖之上的情景,霜降過後,長淮已然沒有了原本的波瀾壯闊,耳邊只有潁水緩緩地流淌,就像有人在嗚咽一樣。而在這個時候,聽到水面上傳來陣陣歌聲,唱的正是恩師歐陽修作的詞,此情此景讓蘇軾不由感懷,時間飛逝便如飛電一般,雖然現在距離恩師在泛舟潁州西湖之上已然過去了43年,但是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下闋前兩句描寫世事的無常,草尖的露水看上去晶瑩剔透,但是滑落而下也只是眨眼之間的事,十五的月亮圓圓滿滿,但是到了十六便已經月缺,這兩句其實正是合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之意。緊接著兩句是對恩師的懷念,和自己一樣和恩師熟識的人現在已經沒剩幾個了,只有西湖水波之中的明月和自己一樣。當時歐陽修時常泛舟潁州西湖之上,所以「西湖波底月」才能對歐陽修熟識,奈何現在已然是物是人非。

蘇軾這首詞雖然寫景,但所有的景都是為了抒發對於恩師的懷念之情,景中含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是難得的佳作。此詞一出,不少人就覺得和歐陽修的原作如出一人之手,而後世更是不斷有人將二作拿來比較,可謂千年難分高下。讓我們再來看看歐陽修的原作:

玉樓春·西湖南北煙波闊》北宋.歐陽修西湖南北煙波闊,風裡絲簧聲韻咽。舞餘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杯深不覺琉璃滑,貪看六么花十八。明朝車馬各西東,惆悵畫橋風與月。

寫這首詞的時候,任潁州太守的歐陽修即將被調任,於是泛舟湖上,表現出對山水的不舍。詞的上片寫也從西湖遼闊的煙波開篇,風裡傳來了種種絲竹聲。後兩句是舞者一曲舞罷,一杯美酒下肚,香腮紅雲。詞的下片則由美景轉為傷感,明朝各奔東西,於是眼前的風與月也變得惆悵起來。

歐陽修以遼闊的西湖為背景,將歌舞酒宴美與離別的憂傷寫盡,哀而不傷,從容不迫,自帶一股雍容之氣。這兩首同一地點寫的同韻詞,大家更喜歡哪種呢?歡迎討論一、二。

相關焦點

  • 蘇軾辛棄疾睡不著各寫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先看蘇軾之作:《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北宋.蘇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詞的開篇就是驚豔千年之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短短12個字道出了人生的虛幻和時光的匆匆。第二句中詞人聽著走廊裡傳來響聲,秋風蕭瑟中,一股愁緒也爬上了眉頭,染白了兩鬢。
  • 蘇軾和韻歐陽修的詞,是作繭自縛?還是難能可貴?
    四十三年後,也就是1091年,五十六歲的蘇軾來到潁州做知州,和韻了這一首詞。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正當作者懷念至深情時,河上傳來了歌聲,什麼歌聲呢?「醉翁詞。歐陽修自號醉翁,這裡的醉翁詞指的是歐陽修在潁州任職至退休所作詞,如組詞《採桑子》等。這些詞在當時以疏雋雅麗的獨特風格盛傳於世,數十年之後,歌女們依舊傳唱,足見」穎人思公」。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其他不說,就蘇軾被貶黃州這件事和王安石根本沒有關係。 蘇軾是因為烏臺詩案才被貶謫的,而當時王安石已經退隱金陵了。 案發時,很多人落井下石,被人視為蘇軾仇敵的王安石卻上書為他求情,「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
  • 千古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各寫同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蘇軾在被貶黃州的第二個中秋節,身處異鄉把盞賞月之時,北望遙遠的汴京,想起自己在朝堂中屢次遭受污衊與排擠,頓時孤寂與愁緒湧上心頭。這個時候蘇軾心中又思鄉又悲涼,提筆作下了這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夢》北宋.蘇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 歐陽修詞:生命的悲風與達者的歌唱
    在歐陽修五十歲之後的書簡中,疾病與衰老成為他與友人談論最多的話題:某自新春來,目益昏,耳亦不聰,大懼難久於筆硯。在詞作的結尾,歐陽修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既然人生的宿命無法逃避,那麼不妨在短暫的浮生裡去盡情享受快樂。歐陽修在詞中不止一次地用這種歡樂的歌唱來抵禦生命的悲風:好酒能消光景,春風不染髭鬚。為公一醉花前倒,紅袖莫來扶。(《聖無憂》)好妓好歌喉。不醉難休。勸君滿滿酌金甌。縱使花時常病酒,也是風流。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他比李白更灑脫,出身書家世家,卻在20歲就去了鹿門山隱居;他比白居易還風趣,「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讓世人見識到大詩人吃雞的快樂;他比蘇軾還吃貨,王昌齡來家裡玩,明知道自己有病要忌口,卻還是大吃海鮮,結果丟了小命。所以對於摩詰居士王維來說,或許會因為爭風吃醋和李白老死不相往來,但卻無法拒絕孟浩然這個朋友,雖然他知道自己這個好兄弟也是李白的死黨。
  • 一場超豪華陣容的送別席上,白居易元稹各寫首怪詩,千年難分高下
    公元829年,57歲的白居易分司東都任職,長安眾好友在興化池亭設宴相送,在場的都是重量級的人物。當時在場的共9人,目前能確定的有3人。第一個是白居易的莫逆之交元稹,元稹的詩才自然不必多說,《遣悲懷三首》將唐代悼亡詩推向了一個至高的境界。第二個是是那寫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詩紅人不紅的李紳,除了詩人的身份,李紳還有個更霸氣的標籤——唐代宰相!
  • 王安石出任宰相,蘇軾氣得不行寫首千古名作,沒點水平真看不出來
    在中國古代的文學史上,有許許多多的詩人詞人為大眾所熟識。他們似璀璨的星星,卻讓人分不出最亮的那顆,各自憑藉著不凡的文採與鮮明的個性特點獨領風騷。其中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人稱東坡先生的蘇軾。蘇軾生於宋初的景祐三年,明君治國有方,百姓安居樂業,文學氛圍也是其樂融融的。其父雖仕途不順,卻偏好質樸的文風,這也感染了蘇軾。
  • 蘇軾和蘇轍各寫一首《水調歌頭》,可謂平分秋色,百年來難分高下
    (長向 一作:偏向)蘇軾當年因為和主張革新的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自請流放外地,輾轉多地為官。雖然身在他鄉,但是蘇軾的心裡卻一直都牽掛著自己的兄弟蘇轍。他曾多次要求將自己調任到和蘇轍距離比較近的地方為官,以便兄弟二人能夠時常相聚。
  • 原來蘇軾貢獻了那麼多成語,你都知道嗎?
    北宋嘉祐六年,蘇軾赴任陝西路過澠池(今屬河南)。其弟蘇轍難遣手足之情,寫了首《懷澠池寄子瞻兄》寄贈。 蘇軾寫了《和子由澠池懷舊》詩,進行回贈。內容如下: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插花起舞為公壽 蘇軾為何兩書《醉翁亭記》?
    展品中,《灼艾帖》是現存歐陽修最早的行書,整幅作品自然靈動,於清秀儀態中透出勁健飄逸的風骨。遺憾的是歐陽修的草書至今不見,只有相關記述,例如他的得意門生蘇軾為他許多手跡所作的題跋,可以為我們提供想像。《灼艾帖》作於嘉祐元年(1056年),就在此後的嘉祐二年(1057年),歐陽修和蘇軾這兩位文壇巨星在京城相遇,開啟了一段至今被人津津樂道的文壇佳話。
  • 蘇軾的這首詞,寫人與自然合而為一的至高境界,充滿了哲理
    蘇東坡的很多詞,都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關係,而東坡本人,確實能夠欣賞到山水的真諦。比如下面這首《醉翁操》詞,東坡雖然寫的是歐陽修和自然間的相和,但實際上沒有對自然真正的感悟,是無法寫出這樣境界如此之高的作品的!
  • 蘇軾為紀念新婚之夜,寫下一首詞,句句都誇妻子的好,讀完真肉麻
    蘇軾表達感情大多都是比較大氣、豪邁,但也有一些情感細膩的作品,就比如令人津津樂道的一首「雲雨詞」則是蘇軾特地為了紀念新婚之夜而作,句句都是誇妻子的好,讓人讀完之後只叫肉麻。《南鄉子·有感》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
  • 蘇軾一生: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悲天憫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友
    而蘇軾、蘇轍兩兄弟從小天資聰穎、在父親的影響下,飽讀詩書,簡直就是兩個讀書天才。後來他們父子三人被人尊稱為"三蘇"。北宋嘉祐初年(1056年),"三蘇"準備進京應試,他們先到成都,和成都官員張方平交好,張方平向歐陽修舉薦了蘇洵。
  • 蘇軾有一首最精妙的詩,全詩無一孤獨字眼,卻成為孤獨的最高境界
    主考官是大文豪歐陽修,參加考試的學生有蘇軾、蘇轍,還有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這一屆科考,因此被稱為"千年科舉第一榜"。得知真相之後,歐陽修為之一震,"把你舊日文章也找來我看看。"一看,歐陽修更是驚讚不已:"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出人頭地"這個詞兒就是這麼來的。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名句!
    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林語堂說蘇軾大家都不陌生,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和辛棄疾並稱為「蘇辛」,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嘆不已。
  • 尋跡蘇軾生平,找尋教育啟迪,論家風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蘇軾的文風養成與其生平的關聯探析(一)——書香門第,受良好啟蒙,得神童美名雖然當時的自己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去探尋其中的奧秘,但直到今日,對蘇軾的生平和其藝術成就的探尋之心仍然未滅。如今,當我試著去為兒時的疑問尋求答案時,不得不說,蘇軾就是一個天才。但我仍然發現,坎坷的人生經歷對蘇軾的文風形成有著較深遠的影響。在此我試著走進這位遠在千年之前的文學巨匠的文字裡,儘可能去體會他生平的所有遭遇,領略其至今還熠熠閃爍的文學魅力。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蘇軾死了,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不朽的。——林語堂大家都很熟悉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是「唐宋八大作家」之一。與辛棄疾合稱「蘇辛」。他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著名考官歐陽修是主考,看了蘇軾的試卷後,他印象非常深刻。
  • 蘇軾的三首悼亡詞都在這裡了,看完千萬不要哭哦!
    回顧古代詩詞史,以詞這一體裁悼亡並寫得震撼人心的,恐怕要以蘇軾為最。蘇軾一生有過三位妻子,髮妻王弗、續弦王閏之以及小妾王朝雲。蘇軾一生更是為她們寫過許多詞作,包括三首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蘇軾寫的第一首悼亡詞,為了紀念髮妻王弗所作。這首詞歷來在人們的心中地位很高,堪稱千古第一悼亡詞。王弗是蘇軾的髮妻,也是蘇軾初入仕途時,精神上的知音。王弗機敏沉靜,蘇軾讀書時有所遺忘,她能從旁邊提醒;王弗更是善解人意,常常提醒蘇軾謹慎處世,提防曲意逢迎的小人,對於初入仕途的蘇軾幫助很大。可惜王弗年僅二十七歲便香消玉殞。
  • 歐陽修的詞水平很高,其實詩歌也是一絕,這首七絕美得令人心醉!
    、思想家、詩人、史學家;與唐朝的韓愈、柳宗元、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又與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轍並稱為「唐宋八大家」,是當時最具有才情,最具創造力的一位大文豪。歐陽修不僅文章寫得好,同時詩詞也是一絕,尤其是他的詞可謂是清新脫俗,每一首都是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