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韻歐陽修的詞,是作繭自縛?還是難能可貴?

2020-12-06 石屋詩詞

歐陽修與蘇軾兩人淵源可不淺,早期有知遇之恩,師生之誼,後來又政見相投,詩酒歡會,同時兩人都曾在潁州做官。

歐陽修在潁州寫了《木蘭花令》多首,這裡列出其一:

西湖南北煙波闊,風裡絲簧聲韻咽。舞餘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杯深不覺琉璃滑,貪看六么花十八。明朝車馬各西東,惆悵畫橋風與月。

四十三年後,也就是1091年,五十六歲的蘇軾來到潁州做知州,和韻了這一首詞。

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餘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 蘇軾到任潁州時是八月下旬,此時已是深秋,因此稱「霜餘」。深秋是枯水的季節,那年又是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了大水季節的寬闊。

水落有聲本是自然現象,但詞人偏說水聲潺潺是潁河在幽咽悲切。這就要歸結於他當時沉浸在緬懷恩師歐陽修的思緒中。歐陽修曾在潁州做知州,最後終老於此,蘇軾泛舟的潁河也是歐陽修當年經常遊玩的地方,一時間蘇軾感慨萬千,思緒波湧起伏,這就使得潁河人格化了。

正如他當時在《祭歐陽文忠文》所寫:「清穎洋洋,東注於淮,我懷先生,豈有涯哉!」

「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正當作者懷念至深情時,河上傳來了歌聲,什麼歌聲呢?「醉翁詞。歐陽修自號醉翁,這裡的醉翁詞指的是歐陽修在潁州任職至退休所作詞,如組詞《採桑子》等。這些詞在當時以疏雋雅麗的獨特風格盛傳於世,數十年之後,歌女們依舊傳唱,足見」穎人思公」。現在三十年前的歌人們還知道幾首?

歐陽修任職期間,不僅文採傳世,而且地方為政「寬簡而不擾民」。歐陽修因支持範仲淹新政而被貶到滁州、揚州、潁州等地,但他興利除弊,務農節用,曾奏免黃河夫役萬人,用來疏浚潁州河道和西湖,因此人民至今懷念他。蘇軾來潁州距歐陽修到潁州已經四十三年了,歲月流逝,如電光一閃而逝。

「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 四十三年,彈指即逝,蘇軾又感到人生如「草頭秋露」,圓潤通透,流轉如珠,但轉瞬即逝。後面一句借用了謝靈運《怨曉月賦》「昨三五兮既滿,今二八兮將缺。」仍用此意。意思是十五日的月亮還是圓滿,而到了十六日,月輪就要缺了。總言時光流逝,人事變遷。

最後兩句,蘇軾巧用了與恩師的交情,以及歐陽修和潁州西湖的淵源,抒發了懷念歐陽修的傷逝之情,情意深摯,哀思入骨。和我同樣「識翁」的,只有那湖底的月亮了。蘇軾是與歐陽修交情匪淺,而湖底的月亮,則是因為歐陽歐陽修居潁州時多夜遊西湖。

蘇軾這首詞按照次韻的要求,為了告慰恩師,用了歐陽修的原韻與風格,所寫的地點也是相同。但和韻是一種作繭自縛之詩法,難能不一定可貴,金代文學家王若虛曾經對蘇軾這首和韻詞作了批評,說是「害於天全者多矣」。但是這首詞卻寫得自由活潑,渾然天成,大獲成功,這是因為他對歐陽修心嚮往之,感情真摯,同時他學識豐富,文才橫絕一世。

蘇軾與歐陽修兩人相隔四十幾年前唱後和,二詞均為絕唱。

相關焦點

  • 為紀念歐陽修,蘇軾在同一地點寫首與其相似的詞,千年來難分高下
    蘇軾之所以能夠帶出這麼多優秀的弟子,其實和他自己的師父也不無關係,畢竟只有感受到被人提攜的善意,才會更願意釋放同樣的善意去提攜後輩。而本期筆者要介紹的這首詞就是蘇軾為了紀念恩師歐陽修所作,蘇軾作這首詞的時候歐陽修已經去世20年。
  • 歐陽修詞:生命的悲風與達者的歌唱
    (《浣溪沙》)皓然的白髮意味著歲月的流逝,鮮豔的花朵則是青春的象徵,二者無論在色彩還是喻意上都呈現出鮮明的對立,而當歐陽修坦然地將象徵青春的鮮花戴在皓然的白髮上時,這種對立似乎瞬間消失:雖然青春已經一去不回,但這份生命之重卻並非難以承受,畢竟世間還有諸多的美好值得去欣賞、留戀。
  • 《走進國學》楊景龍: 「新天下耳目」的蘇軾詞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其文縱橫恣肆;其詩清新豪健;其詞更是開豪放一派,在題材、意境、寫作手法上均有不同於他人的品味。蘇軾的這些貢獻讓其在詞壇佔有重要地位,後人用「新天下耳目」來形容蘇軾詞作的獨特。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名句!
    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林語堂說蘇軾大家都不陌生,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和辛棄疾並稱為「蘇辛」,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嘆不已。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蘇軾死了,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不朽的。——林語堂大家都很熟悉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是「唐宋八大作家」之一。與辛棄疾合稱「蘇辛」。他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著名考官歐陽修是主考,看了蘇軾的試卷後,他印象非常深刻。
  • 蘇軾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參透了對於人生和信仰的「領悟」
    早些年間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進京趕考的時候,憑藉一卷文筆優異的《 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了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但是歐陽修卻把他錯認為自己的弟子,為了不讓別人說閒話,就把蘇軾安置在了第二名的位置上,蘇軾在文中寫道:「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
  • 歐陽修的詞水平很高,其實詩歌也是一絕,這首七絕美得令人心醉!
    、思想家、詩人、史學家;與唐朝的韓愈、柳宗元、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又與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轍並稱為「唐宋八大家」,是當時最具有才情,最具創造力的一位大文豪。歐陽修不僅文章寫得好,同時詩詞也是一絕,尤其是他的詞可謂是清新脫俗,每一首都是千古名篇。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充滿了哲理,尤其最後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可以說是古代最有才情的一位詩人、詞作家、書法家、畫家,他在各個方面,那都是有著很高的造詣,應當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詩寫得清新脫俗,他的詞更是別具一格,而且還開創了豪放一派,成為了宋詞中最頂尖的高手,然而他在書法和繪畫方面,同樣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
  • 蘇軾帶歌女去寺廟,險些被打,匆忙坐了一首詞,和尚無言以對
    說到蘇軾這個大文學家,可謂是令人五味雜陳。如果說蘇軾在政壇之上失意了,那麼我們就不得不看看他得意的地方,首先是文壇之上。可以說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宋代又一文壇領袖,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蘇軾的文學成就在整個宋代也是最高的,沒有之一。因為蘇軾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叫做全面發展才是好學生的道理。
  • 蘇軾反思人生色彩較濃的一首詞,被現代教授認為詩化比較嚴重!
    《南歌子·再用前韻》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也是蘇詞中反思人生色彩較濃的一首詞,全詞有較多的敘事成分,即事寓情,全詞如下:帶酒衝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鐘鼓報天明。夢裡栩然蝴蝶、一身輕。這首小詞乍看很容易懂,細看內涵十分複雜而豐富。前三句開宗明義,寫出了疏放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追求。你看他:酒後冒著山雨趕路,渾身淋得溼透也毫不在意。晴天的晚上困了就睡,和衣而臥也無所謂,一覺就睡到「鐘鼓報天明」。「夢裡栩然蝴蝶、一身輕。」這句用了「莊周夢蝶」的典故。
  • 原來蘇軾貢獻了那麼多成語,你都知道嗎?
    蘇軾作為北宋第一大V,大文學家蘇軾除了是段子手、吃貨、技術宅、時尚先鋒外,還是成語的高產者,不數不知道,一查才發現那麼多成語都出自他的詩詞。 今天咱們就歷數一下蘇軾貢獻的成語。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詞,全篇借用了別人8首詩,卻一氣呵成
    但是創作的熱情並不能讓蘇軾停止腳步,他藉由自己的神來之筆和對佳句詩篇的熱愛,創作了一首迄今為止不能超越的巔峰之作,這首作品全篇引用原作,但是卻不著痕跡,讓讀者說不出到底來自哪裡。這詞作乍讀之下並未覺得有什麼不妥,遣詞造句流暢至極,而且表達的感情也很豐沛,不知道的人恐怕會認為這一定是蘇軾的原作,並非什麼隱括詞。實則這首詞句,一共引用了八首詩作,蘇軾信手拈來,將其合作成一篇千古詞,還是文豪的筆墨春秋有功力。悵望送春懷。
  • 蘇軾《前後赤壁賦》賞析
    賦是一種傳統文體,由「楚辭」發展而來,經漢賦、魏晉抒情小賦、唐代律賦,到宋代經歐陽修和蘇軾等人的創造和發展,成為便於寫景、抒情和議論的散文賦。賦,簡言之是從「楚辭」發展而來。其實,遠在《詩經》中就有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賦」就是直接抒寫和鋪陳。這應該是賦作為一種文體最早的源頭。「楚辭」,尤其是屈原的《離騷》,在賦的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 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千古宋詞,雖然僅7個字,卻富有哲理
    宋朝大詞人蘇軾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詞一直流傳千古,一度徵服了同樣是文壇領袖的歐陽修,歐陽修讀過後讚嘆:「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總而言之,蘇軾的才華已經遠遠吃好過了朝野中的各種大臣,甚至就連後來的宋仁宗都成了他的忠實讀者。蘇軾仕途按照常理來說,在這種情況下的蘇軾,不管是官運還是財運,都能做到巔峰。
  • 蘇軾感悟人生的詞,開篇就是問句,境界至高無人能敵,不愧為全才
    要說到宋朝的文人,有一位真的是無法不提他的名字,就是蘇軾。蘇軾的才華自然是不需要多說,他在許多領域都做出了非常傑出的貢獻,特別是在文學方面,更是為後世之人留下了無數的經典名著,他的作品不僅寫的唯美,而且也蘊含著非常深刻的哲理,讀之能夠使人明悟。
  • 王安石出任宰相,蘇軾氣得不行寫首千古名作,沒點水平真看不出來
    其中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人稱東坡先生的蘇軾。蘇軾生於宋初的景祐三年,明君治國有方,百姓安居樂業,文學氛圍也是其樂融融的。其父雖仕途不順,卻偏好質樸的文風,這也感染了蘇軾。他在二十一歲時與弟弟蘇轍一同進京應試,擔任著主考官的是當時文壇的領袖歐陽修,而另一位官也是當時詩壇的宿將梅堯臣。歐陽修詩詞的題材多為敘事、議論、抒情,他也開了三者結合之先河。
  • 蘇軾有一首最精妙的詩,全詩無一孤獨字眼,卻成為孤獨的最高境界
    主考官是大文豪歐陽修,參加考試的學生有蘇軾、蘇轍,還有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這一屆科考,因此被稱為"千年科舉第一榜"。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嘆不已。但他以為是自己學生曾鞏寫的,為了避嫌,便將本應第一名的試卷定為了第二名。哪知解封一看,作者竟是蘇軾。
  • 蘇軾喝醉後寫下一首詞,下片開頭太經典,道出中年男人的心酸
    蘇軾44歲時,因一件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由於太守的照顧,他得以住在黃州城南的臨皋亭。第二年,蘇軾為了養家餬口,在黃州城外開闢了一塊荒地,叫「東坡」。從此,他開始自己活自己。這件事對蘇軾的心是一個很嚴重的打擊,陰影很深,他因此案差點丟了性命!雖然被降職了,也算是劫後餘生吧!
  • 觀宋填詞76 這個詞人默默無聞 卻與歐陽修張先晏殊周邦彥相抗衡
    不過,這今天說的個人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他如何能和晏殊、歐陽修、周邦彥相提並論呢?南宋的藏書家陳振孫非常欣賞陳克,在《直齋書錄解題》稱其可以和晏殊周邦彥媲美:「詞格高麗,晏(殊)周(邦彥)流亞」。清朝的李慈銘在《越縵堂讀書記》一書中贊其詞可與歐陽修張先抗衡:在北宋諸家中,可與永叔(歐陽修)、子野(張先)抗衡一代,雖所傳不多,吾浙稱此事者,莫之先矣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陳克,是一個跨越兩宋的詞人。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人的生平。一、陳克其人陳克(1081—1137)字子高,號赤城居士,臨海(今屬浙江)人。
  • 蘇軾寫給妻子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多句經典名言,把妻子誇上了天
    蘇軾寫給妻子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多句經典名言,把妻子誇上了天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蘇東坡肯娶我的話,我一定立馬答應。他不知道,能成為世上第一個閱讀蘇東坡詩文的人,能一天到晚聽到蘇東坡談笑風生的人,該是怎樣的幸福!像蘇東坡這樣詩文書畫和人品道德都趨於完美都富於魅力者實在也是鳳毛麟角,對於蘇子詩文,用什麼樣的溢美之詞都覺得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