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起宋朝的詞人,估計每個詩友都能說出一大串的名字。不過,這今天說的個人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他如何能和晏殊、歐陽修、周邦彥相提並論呢?
南宋的藏書家陳振孫非常欣賞陳克,在《直齋書錄解題》稱其可以和晏殊周邦彥媲美:
「詞格高麗,晏(殊)周(邦彥)流亞」。
清朝的李慈銘在《越縵堂讀書記》一書中贊其詞可與歐陽修張先抗衡:
在北宋諸家中,可與永叔(歐陽修)、子野(張先)抗衡一代,雖所傳不多,吾浙稱此事者,莫之先矣 。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陳克,是一個跨越兩宋的詞人。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人的生平。
一、陳克其人
陳克(1081—1137)字子高,號赤城居士,臨海(今屬浙江)人。自幼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陳貽序和伯父陳貽範均進士出身。陳貽範還是著名的藏書家,其建立的慶善樓是台州最早的藏書樓,從北宋開始一直世代相傳到明朝。
陳克詩詞文無不精通 ,他的詞作水平,除了上面李慈銘、陳振孫評價與歐陽修、張先、晏殊、周邦彥相抗衡以外,《白雨齋詞話》的作者清人陳廷焯評價也很高:
陳子高詞婉雅閒麗,暗合溫、韋之旨,晁無咎、毛澤民、万俟雅言等遠不逮也。(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陳廷焯認為其風格近溫庭筠和韋莊,同時期的晁補之、毛滂、万俟詠遠不陳克。
今天我們挑幾首陳克的詞欣賞一下。
二 、菩薩蠻二首
宋朝詞家,大多認為詞以婉約為主流,即使是豪放派的詞人,作品中也有大量的婉約詞。否則蘇軾也不會問別人:我詞何如柳七?
陳克也不例外,他的詞承"花間"和北宋的婉麗之風,以描寫脂粉氣的生活和閒適之情見長。所以陳廷焯說「陳子高詞婉雅閒麗,暗合溫、韋之旨」。
1、《菩薩蠻·赤闌橋盡香街直》
赤闌橋盡香街直,籠街細柳嬌無力。金碧上青空,花晴簾影紅。黃衫飛白馬,日日青樓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塵。
赤欄橋是詩詞中的尋常典故,跟白居易逗悶子的顧況有詩云:
水邊垂柳赤欄橋,洞裡仙人碧玉簫。近得麻姑音信否,潯陽江上不通潮。
大詞人溫庭筠(801-866)也寫過:
宜春苑外最長條,閒嫋春風伴舞腰。正是玉人腸斷處,一渠春水赤闌橋。
在詞中的赤欄橋就更多了,一見到這個詞就知道是一首言情的婉約詞。街曰「香」,令人想入非非、耐人尋味。細柳嬌無力,是擬人手法,是寫柳,也暗喻花街柳巷中的美人。後面寫到筆直街道兩邊的建築,金碧輝煌通向遠方的青空,明媚陽光下的花朵映紅了簾幕。
黃衫飛白馬,日日青樓下。《新唐書·禮樂志》記載:
「以樂工少年姿秀者十數人,衣黃衫,文玉帶 」。
下闕寫騎白馬、著黃衫的花花公子們,日日在青樓間往來玩樂。
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塵。用現在的話說,類似於醉駕的富二代們飛馳在街道上橫衝直闖,暗塵揚起送來陣陣午香,午香原是中午用以祭祀的香,在這裡恐怕是花香、脂粉香夾雜的一種味道吧。
2、《菩薩蠻·綠蕪牆繞青苔院》
綠蕪牆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階飛,烘簾自在垂。玉鉤雙語燕,寶甃楊花轉。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
這首詞讀完,很像是在讀李清照南渡以前的詞,是一種悠閒舒適無憂無慮的生活。
綠蕪牆繞青苔院,陳克直接把白居易《陵園妾》的一句話搬來使用。綠蕪上牆,地生青苔,院裡還有捲起的芭蕉,蝴蝶也隨意亂飛,簾幕自然而然的垂下。千言萬語寫了一個「靜」字。
玉鉤雙語燕,寶甃楊花轉。玉鉤上,燕子呢喃,井水中,楊花浮動。
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靜謐中傳出來的不僅是燕子的細語,還有簸錢之聲。最後一句終於寫到了主人公,雖然在綠窗之下午睡,但是因為睡眠較淺,所以會注意到前面所寫的景物。下闕寫了一個「閒」字。
看完了這兩首詞,恐怕會有朋友問,這傢伙寫了些啥?到底想說些什麼?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詞簡釋》評價《菩薩蠻·綠蕪牆繞》:
此詞寫暮春景色,極見承平氣象。起兩句,寫小庭苔深蕉卷。「蝴蝶」兩句,寫簾垂蝶飛,皆從簾內看出。下片記所聞,燕聲、簸錢聲,皆從綠窗睡輕聽得。通首寫景,而人之閒適自如,即寓景中。
原來陳克表達的就是北宋太平時期的這種閒適生活,可惜這種閒適和幸福很快就被擊得粉碎。
三、陳克的愛國雄放之詞
陳克親歷過兩宋之交的戰亂。1126年靖康元年,陳克45歲,這一年金軍兩次包圍北宋首都汴京(今開封),1127年,二帝被劫持到金國,北宋滅亡。
南渡十年以後,陳克在呂祉麾下鎮守金陵,他們曾經一起著《東南防守利便》三卷,被稱讚「事既詳實,文亦條暢。」
《宋史》記載陳克的好友葉夢得曾經勸阻他不要跟隨呂祉:
(呂)祉又闢準備差遣陳克自隨。葉夢得與克厚。謂之曰:『呂安老非馭將之才。子高詩人,非國士也。淮西諸軍方互有紛紛之論,是行也。危矣哉,』弗聽。祉、克皆留其家,乃單騎從軍。《宋史·宋高宗十》
呂祉(字安老)在1137年的淮西軍變中被酈瓊殺害,這場兵變中並沒有見到陳克的名字,但是陳克的生命似乎也終結於這一年。可見葉夢得(1077年-1148年 )看人還是挺準的。
下面這首臨江仙好像就是當年所寫。《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歲華銷盡客心驚。疏髯渾似雪,衰涕欲生冰。送老齏鹽何處是,我緣應在吳興。故人相望若為情。別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燈。
從1127年二帝被俘北上,到1137年正好十年,這一年陳克追隨呂祉「單騎從軍」,鎮守健康。這時的陳克已經56歲,因此有「歲華銷盡」之感。而金軍的威脅從來沒有消失過(胡塵直到),所以說「客心驚」。年歲見老,疏髯漸白,有「衰涕」說明詩人依然壯心不已。上闋寫的是對於收復失地的失落之情。
下闕第一句的」齏鹽「,典出韓愈《送窮文》:「太學四年,朝齏暮鹽「,早餐吃醃菜下飯,晚飯蘸鹽,形容生活清苦。我老了以後的生活之地在哪裡呢?應該還是家鄉吳興吧。與故鄉的朋友相見時,如何不慚愧呢(上闋寫的失落,復國無望)。
下闕的最後兩句有點難解,」別愁「是指在軍營中懷念家鄉嗎?此時此刻,深夜雨中,小窗燈前,是我孤單的身影,被鄉愁所籠罩。或是與故人分別後,寫這首詞寄給朋友,所以有」別愁「一說。
結束語
找了一番,沒有找到確切的陳克去世的原因,所以文中猜測,或許也在兵變之中遇到了不測。
陳克大部分的詞是花間的婉約詞風,至於是不是抗衡於歐張晏周就見仁見智了。不過其《臨江仙 》詞風一變,令人耳目一新,就不是那四個人所能寫出的了,畢竟他們幾位沒有這種痛苦的經歷。
結束時就用這首詞的韻腳填一首《臨江仙》:
《臨江仙·二帝北行》
萬國鹹通成一夢,蕭條胡月荒城。杏花絕唱客心驚。愁雲無雁信,衰草踏霜冰。望斷江南煙雨路,無端空惹多情。西湖歌舞賀中興。風沙千裡外,含淚憶花燈。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75 當年風光無比的大晟詞人田不伐 為何只留下6首詞
觀唐習律20 讀過王維 便知格律詩變格、拗救、半古半律、仄韻近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