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44歲時,因一件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由於太守的照顧,他得以住在黃州城南的臨皋亭。第二年,蘇軾為了養家餬口,在黃州城外開闢了一塊荒地,叫「東坡」。從此,他開始自己活自己。
這件事對蘇軾的心是一個很嚴重的打擊,陰影很深,他因此案差點丟了性命!雖然被降職了,也算是劫後餘生吧!歸隱山林之後,他寄情於自然,一方面,治癒了心理創傷,另一方面,他從自然中尋求美的享受,欣賞生活哲學。
蘇軾逐漸從陰影中解脫出來。他在黃州的第三年,和朋友喝了一杯酒後,在回家的路上回憶往事,他寫了這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夜晚,與好友在東坡飲酒,大夥喝得都很快活,「醒復醉」三字點出飲酒之多、時間之長! 反反覆覆的醒和醉,可以看到是舉杯暢飲、悠閒自得,酒意濃厚!
「歸來仿佛三更」,喝到啥時候呢?回家的那時候貌似早已是深更半夜了。「仿佛」,又惟妙惟肖地刻畫出酒意朦朧的狀態,由於酒醉了,不曉得最終是幾點才回家?可能是三更天吧,總而言之天色早已很晚了!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隨後依然從側面講述回家有多晚?家童早已困得等不下去睡覺了,睡得很香,打鼻鼾了!這導致蘇軾不管怎樣叫門,都未曾回答。迫不得已,只有拄杖佇立河邊靜聽江河湧動聲。
這時,大家眼前貌似出現出一個風神蕭散的人物,那是位超然物外的「幽人」!也正是由於聽江聲,才導致了蘇軾對陳年往事,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也道出中年男人的心酸。「倚杖聽江聲」這是句轉折,自然而然生成下片內容。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掉營營?」面對江河,五味雜陳,反躬自省:置身於宦途,這身體已並非我自己所有。啥時候才可以忘掉追尋功名利祿?難不成先前受的傷還不夠嗎?這便是中年男人的心酸。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在河邊呼呼微風的吹動下,蘇軾的酒意已消不少,最初因酒精麻痺而迷惘的心念,在剎那間變的清醒起來,他給出了回答,也是他要遵守的內心夢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未來,要像這日漸平靜的江河一樣,讓一顆心歸入平靜,不被世間浮名所擾,寄情於自然而然江海中,去追尋個人想要的生話。
這首詞說出了蘇軾的愛憎分明,在人生之路面對低谷期時,始終保持1顆樂觀豁達的心情是實在難能可貴!也由於這愛憎分明,雄厚的感情蘊含當中,才給予詞一種感人至深的力量,另人產生共鳴,另人讚嘆不已!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