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這首詞,寫人與自然合而為一的至高境界,充滿了哲理

2020-11-29 詩詞曲精品齋

蘇東坡的很多詞,都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關係,而東坡本人,確實能夠欣賞到山水的真諦。比如下面這首《醉翁操》詞,東坡雖然寫的是歐陽修和自然間的相和,但實際上沒有對自然真正的感悟,是無法寫出這樣境界如此之高的作品的!

醉翁操蘇軾 (序長不錄)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

這首詞是蘇軾特意為琴曲《醉翁操》(醉翁者,歐陽修也)這一清新絕妙的曲譜所寫的一首詞。作者在序中也寫得明白,「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閒,特妙於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詞中寫鳴泉,能將無形的聲音寫成有形的文字,可見蘇軾對於大自然造化之功的深刻體味。

這首詞的上闋,連用幾個短詞,創造了一個極其美好的鳴泉瀑布之自然意境,「琅然」者,乃是翠玉清脆的聲音也,效果極好(比如古龍的很多小說開篇就喜歡用這樣的短句,烘託氛圍之餘,還能給人無窮的想像力,有興趣者不妨找來看看)。以翠玉之聲來比喻泉水的響聲,雖然不是東坡首創,但是此處用來卻十分恰當。在這種幽靜而美麗的山谷中,是誰在彈奏一曲優雅的樂章?

接著便答曰: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沒人!這正是天地間自然而成的一曲!而這種天籟般的音樂,也只有高雅如醉翁歐陽公者才能夠沉醉其中,得其三昧。這一句還是在寫山谷中清泉的美妙響聲。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在這明月之夜,因為這首美妙的天籟,讓人遲遲不肯入睡。於是隱士到來(荷蕢,hè,kuì,指代隱士),也被這種天籟所打動,「曰有心也哉此賢」,正是隱士對於這天籟的評價,可見自然之美妙無窮,是足以讓任何人讚美的!

下闋照應了只有歐陽修才能真正聆聽這種天籟的事實,寫醉翁長歌詠嘯,和琅琊幽谷中的泉水鳴聲融為一體,真正是天籟人籟,合二為一,達到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當醉翁離開滁州之後,琅琊中的流泉,仿佛也明白失去了知音似的,雖然還是朝夕發出聲音,但是那種天籟已經變成了帶有幽怨情緒的「朝吟夜怨」了。本來,泉水就是泉水,無人時也是一般的奏鳴,但讓東坡寫來,已經變成了有情緒的人了。

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時光流傳千年,山川也會因歲月變幻而不復原貌,流水也不會永遠朝著一個方向流動,那麼此處的琅琊幽谷、鳴泉瀑布呢?豈不是也會隨著歲月而不復往昔容貌?這句話飽含了深刻的哲理,讓人回味無窮。雖然山川變換,人事更迭,但人們思念醉翁之心不改,而醉翁雖然飛仙而去,可是醉翁和泉水相和的那種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卻能夠永留人間!

相關焦點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充滿了哲理,尤其最後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儘管蘇軾後來的生活不盡如人意,但是他並沒有為此而消沉,而是使自己慢慢地沉綻下來,寫出眾多優美,並且充滿了人生哲理的詞,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首他最經典的一首詞,也是充滿了哲理的一首詞,那便是他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這可以說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詞,在這首詞中,充分地表現出了蘇軾的智慧,以及他對於人生的一個看法。
  • 蘇軾感悟人生的詞,開篇就是問句,境界至高無人能敵,不愧為全才
    要說到宋朝的文人,有一位真的是無法不提他的名字,就是蘇軾。蘇軾的才華自然是不需要多說,他在許多領域都做出了非常傑出的貢獻,特別是在文學方面,更是為後世之人留下了無數的經典名著,他的作品不僅寫的唯美,而且也蘊含著非常深刻的哲理,讀之能夠使人明悟。
  • 蘇軾的這首詞看似在描寫風景,其實更多的是表達了一種人生態度!
    不管是他的詩,以及他的詞,還是他的人生經歷,都可以說是無人能及,而且他的很多作品,往往可能只有幾句,但是同樣的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讀來更是朗朗上口,同時還充滿了哲理,所以讀他的作品,最是能夠讓人學會更多的東西,明白更多的道理。
  • 出自蘇軾這首詞
    這兩句話一般用來安慰失戀的人們,天涯處處都有「芳草」,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失去了一個人是為了遇見更好的下一個人。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這句詩的下一句並不是上面所說的那句話。這或許是蘇軾留給我們的問題,看似平常卻又帶有哲理性。總體看這首詞,上片寫暮春衰敗的景色,交代春天就要離去的無奈現實,卻又發出了一句豁達之聲。下篇主要寫人,行人緣由牆裡佳人無情冷漠的懊惱,又加深了蘇軾的悵然若失與寂寞惆悵之情。
  • 過中秋朋友請客,辛棄疾寫首任性詞,無一悲字卻寫出悲的至高境界
    寫中秋的古詩詞更是數不勝數,很多都是流傳千古的佳作,就像蘇軾的《水調歌頭》,其中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更是膾炙人口,還有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最後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至今讀之依舊讓人心有所感。我們品讀這些中秋詩詞,會很容易發現他們在作品中都有對於圓月的描寫,似乎沒有圓月便不成中秋。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北宋雖然有很多的文人被貶過,可是蘇軾的人生之路走得最為艱辛,貶得最遠,也受到了最為沉痛的打擊,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是與眾不同,以這首《洗兒詩》來說,那就是一首看似很普通,但是充滿了哲理的精品之作,通篇用一種調侃的口吻來描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寫下了對於人生的感悟。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蘇軾有一首最精妙的詩,全詩無一孤獨字眼,卻成為孤獨的最高境界
    讀過蘇軾詩詞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曠達灑脫的"樂天派"詞人。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還常常蘊含哲理,具有宋詩的典型風格。公元1057年,20歲的蘇軾進京趕考。主考官是大文豪歐陽修,參加考試的學生有蘇軾、蘇轍,還有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這一屆科考,因此被稱為"千年科舉第一榜"。
  • 蘇軾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嬋娟是什麼意思?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千古詠月懷人的佳作,當時蘇軾在密州,和他最愛的弟弟蘇轍相別七年未見,於是在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月圓之夜,蘇軾見月起興,把對弟弟的思念和祝願寫進了詞裡,詞前有小序云:「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蘇軾如何形容女子?寫的這首詞,以花喻人,最後一句令人心動
    而蘇軾對芍藥情有獨鍾。蘇軾曾經在揚州看見芍藥後便贊「揚州的芍藥為天下之冠」,可見芍藥在蘇軾眼中的地位。當時蘇軾被任命為揚州太守時,看到官方舉辦的「萬花會」,損害了芍藥,打擾百姓的生活,於是便下令廢除了「萬花會」,此做法受到百姓擁護。
  • 蘇軾最滿意的作品,年年入選課本,詩詞大會考一題卻不少人答錯
    不過蘇軾的狂傲和辛棄疾又有所不同,因為辛棄疾的「狂」透露著一種沙場上帶來的颯氣,而蘇軾的「狂」則顯得更為直接。蘇軾的一生算不上順遂,相反,他的一生歷經貶謫,各種顛沛流離,不過他所到之處都留下了充滿豪情的文字。如果說作為文人的蘇軾滿腹經綸,是北宋文壇不折不扣的大明星,那麼在官場中的他則缺乏一些「眼力見兒」。
  • 蘇軾最具江湖氣的一首詩,看淡人生,鬱悶時讀幾遍,豁然開朗
    蘇軾的詞中自有一種情感力量,無論是他的悼亡詞,還是他的愛情詞,那都是充滿了無限的感傷之懷;另外由於他的後半生極為不如意,從而也使得他寫了無數看上去很平淡,但是又很堅強的作品。對於這首詞,喜愛蘇軾的朋友,可以說非常熟悉,百讀不厭。在詞中,蘇軾依舊灑脫曠達,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笑看人生。儘管這份曠達中有了一絲傷感的心境,但蘇軾的豪邁江湖氣依舊感染了無數人。
  • 晏殊最經典的三首詞,三種相同的相思之情,但卻是三種不同的境界
    明明只是寫了一首文學作品,但是由於寫得太過於深刻,也就使得這些作品充滿了力量,並且重新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宋詞應當說是唯一可以與唐詩媲美的一種文學形式,宋朝很多的文人,他們除了創作詩歌之外,那麼還有就是創作詞。其實在宋朝詞的地位並不是很高,對於一些傳統的文人可能還會嗤之以鼻。用今天的話來說,宋詞就猶如現在的流行歌曲的歌詞,那自然是不會受到很專業人士的喜歡。
  • 蘇軾《減字木蘭花》,西湖邊上寫下四十四個字,卻成為一代佳作
    蘇軾是一個很喜歡交朋友的人,尤其是喜歡和僧人交往,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他曾在寺院裡住了很長一段時間。當然和他交往的僧人也不少,比如佛印參寥。有一年,他再次去杭州,偶然結識了一位僧人,叫清順。蘇軾還為他做了一首詞,成為了千古佳作。今天我們就來賞析一下這首詞,了解一下蘇軾和清順的故事吧!《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裡。
  • 蘇軾雨中寫了一首詞,短短幾句,說盡人生陰晴,林語堂讚不絕口
    當代著名學者餘秋雨喜愛蘇東坡,為其寫了《蘇東坡突圍》一文,直言最愛的文學家便是蘇東坡,在東坡的作品裡,最愛他的是《赤壁賦》,還有那首「一蓑煙雨任平生」。這首詞給人感覺寫得非常瀟灑,但當時的實際情況其實並不如意,這是蘇東坡在「烏臺詩案」之後,被貶黃州時所作。詞前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
  • 蘇軾為悼念愛妻寫的詞,開頭兩句家喻戶曉
    蘇軾為悼念愛妻寫的詞,開頭兩句家喻戶曉 文|小航與你分享歷史古往今來,多位詞人的詩詞孕育出的情感不一樣,但真正用心用情寫出來的給人一種哭也無法壓制住眼淚。關於詞文化,詞人們的故事,我們往往通過一首詞來見證,有相思詞悼亡詞。說到這類詞,最擅長的也就是陸遊,蘇軾等。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名句!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首詞送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當然蘇軾為人灑脫,擅長苦中作樂,自然不會因為這些事情鬱鬱不樂,今天要介紹的這首詞,就是蘇軾在又遭貶謫時所作,半夜三更風急雨驟,蘇軾內心愁苦就給弟弟蘇轍又寫了一封信。
  • 月亮已不是那個月亮——蘇軾看到的月亮,有什麼不一樣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這種脫離浮名浮利的生活才是他一直想要的。蘇軾一生正直,不會隨朝野而動,但也因此受到了「一生凡九遷」的命運,在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官場生活中,他早已經厭倦了,嚮往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獲得精神上高度的自由,在大自然中享受自己追求的真正樂趣。我們最熟悉的那首《水調歌頭》是蘇軾對人生進行探問的最集中的答案。
  • 李煜這首詞700年來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即興仿一首,開篇就驚豔
    但不知為何,李煜的這首《長相思·一重山》,卻600多年來無人敢仿,我們來讀一讀:《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長相思》這首詞是李煜早年間的作品,並且這首詞最大的特點在於:明明句句意思都帶有思愁的感覺,卻在詞中沒有一句「愁」字來表示出,通過展示的花間詞風格,顯然讓很多人在讀起來的時候能感覺到比一般的花間詞寫的更加清新雋永。
  • 蘇軾的這首詞無人能及,寫得感人肺腑,通篇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
    縱觀整個北宋還真沒有這麼一位全才,他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了超人的智慧,這也正是蘇軾最令人佩服的一個地方。那說起蘇軾自然是不得不提他的詞,作為宋朝最重要標籤,詞雖然在當時並不被傳統的文人所接受,但是以蘇軾這些文人為首的詞人,他們則是把詞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讓很多人知道了詞也是可以有文學性,也可以有思想性,例如他的這首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便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通篇描寫的感人肺腑。
  • 李清照的這首詞,看到雪中梅花而作,短短幾句,寫盡平生孤寂
    人的一生總是會經歷或多或少的波折和起伏,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自己會遇到什麼樣的人或事。大家都漫步在這存在著未知和迷茫的人生路中,人到暮年,回顧自己的一生,往往都是感慨萬千。這首詞中時間跨度之大,感情跨度之深,都是在其他作品中不常見的。人到晚年,回顧自己這一生的經歷,一字一眼中仿佛都跳動著詞人生活的脈搏,迸發著詞人熱烈的情感,也是詞人飽經滄桑命運多舛的真實生活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