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一個很喜歡交朋友的人,尤其是喜歡和僧人交往,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他曾在寺院裡住了很長一段時間。當然和他交往的僧人也不少,比如佛印參寥。
有一年,他再次去杭州,偶然結識了一位僧人,叫清順。蘇軾還為他做了一首詞,成為了千古佳作。今天我們就來賞析一下這首詞,了解一下蘇軾和清順的故事吧!
《減字木蘭花》
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裡。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湖風清軟,雙鵲飛來爭噪晚。翠颭紅輕,時下凌霄百尺英。
這是充滿禪機的一首詞,大家知道為什麼這麼說嗎?這首詞是蘇軾在杭州做太守的時候所寫。那個時候蘇軾經常在西湖邊上散步。這裡有一個寺院,地勢比較特殊,四周高中間低,地名叫藏春塢。有一天他來到這裡,發現牆壁上有一首小詩。
竹暗不通日,泉聲落如雨。春風自有期,桃李亂深塢。
蘇軾一看詩寫得不錯,自己非常喜歡。就問這是誰寫得?旁人就告訴他是寺中的清順所寫。於是蘇軾就立刻拜訪了他。
這首詞裡有序地說出了當時的情景,說自己「屏騎從而過之」。意思就是說屏退隨從獨自前去拜訪,然後就是清順請他以落花為題做一首詞「順指落花秋韻,餘為賦此。」之後就有了這首詞,一直流傳千古。現在我們來一起解析一下這首詞的意思。
上片前兩句,「雙龍對起」這裡的氣勢,拔地而起,有突兀凌雲之勢。古松好似沖天而起,那樹幹有力,有鋼枝鐵幹,屈伸偃仰,好似在煙雨中飛騰。
提筆就有非凡之勢,這裡的景象好似在煙雨中,又好似蘇軾在幻境中,傍晚的煙雨本就有一種幻覺,松樹之姿宛如蛟龍。然而,他又像是在幻境中醒來,金紅色的凌霄花美麗動人,蒼翠之間還飄著淡淡的清香,而下面有一個和尚,在濃蔭下悠閒小憩。
下片是,湖上吹來一陣風,清而軟,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不知的怕吹醒了幽人,還是憐惜那嬌嫩的凌霄花。傍晚有一對喜鵲飛來,在樹上嘰喳嘰喳地吵個沒完,也不知在吵些什麼。但是樹自在,花自香,幽人自夢。
在此,一吵,一靜富有禪理,鳥鵲的「爭吵」,好比是人們在爭名奪利,實屬的鬧騰,而最後還是落得個一無所有。但是寺院的僧人,超凡脫俗,他們看清,看淡,所以才沒有這些煩惱。悟透了人生的道理。有句詩「蟬鳴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就是這個理兒!
微風掃過,翠松枝扭動搖擺,凌霄花微微顫動,濃蔭枝葉中,忽然一點金紅輕輕慢慢離開枝蔓,緩緩而下,悄無聲息。又一會兒,又一朵落下,這樣的境界,讓人神清氣爽,憂愁全無,一切都是那麼的平靜,沉默。
鳥不鳴才叫永恆,人不爭才會和諧。動是一時,靜才是永遠。只有這時,一切都化成無我、無物、無憂之中。恬淡自然。超脫寧靜。
蘇軾在這首詞裡,寫了動和靜,剛和柔的對立,充滿了禪機,同時也在告訴我們,人生不要過多的去爭去搶,那樣只會不安,歸於平靜一切才得平安永久。
蘇軾是一個豁達的人,他對生活始終充滿著樂觀!
要想自己也像蘇軾一樣,我們可以通過讀《蘇軾詞傳》來了解他的一些生平事跡,學習他的處世哲學。
《蘇軾詞傳》中收集了蘇軾大量的畢生佳作,並且結合這些詩詞還配有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詩詞作品當時的環境,作品和時代背景相結合,讓我們不光是領略詩詞的美妙,還能感受蘇軾當時本人的感受。
讓你完全融入到這本書中的時候,就會發現蘇軾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人生智慧,你會收穫一個不一樣的人生感悟,或許你也為此會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新的規劃。
這套書除了《蘇軾詞傳》之外,還有《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李清照詞傳》《倉央嘉措詩傳》,一共六本,也代表了六位作者一生的傳奇故事。
喜歡詩詞的朋友可以利用自己的閒暇時光來讀一讀,感受一個古代文人的文學魅力,不但能幫助我們增長知識,還能幫我們提升文化素養。
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購買《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李清照詞傳》《倉央嘉措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