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減字木蘭花》,西湖邊上寫下四十四個字,卻成為一代佳作

2021-01-09 劉某論昔情

蘇軾是一個很喜歡交朋友的人,尤其是喜歡和僧人交往,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他曾在寺院裡住了很長一段時間。當然和他交往的僧人也不少,比如佛印參寥。

有一年,他再次去杭州,偶然結識了一位僧人,叫清順。蘇軾還為他做了一首詞,成為了千古佳作。今天我們就來賞析一下這首詞,了解一下蘇軾和清順的故事吧!

《減字木蘭花》

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裡。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湖風清軟,雙鵲飛來爭噪晚。翠颭紅輕,時下凌霄百尺英。

這是充滿禪機的一首詞,大家知道為什麼這麼說嗎?這首詞是蘇軾在杭州做太守的時候所寫。那個時候蘇軾經常在西湖邊上散步。這裡有一個寺院,地勢比較特殊,四周高中間低,地名叫藏春塢。有一天他來到這裡,發現牆壁上有一首小詩。

竹暗不通日,泉聲落如雨。春風自有期,桃李亂深塢。

蘇軾一看詩寫得不錯,自己非常喜歡。就問這是誰寫得?旁人就告訴他是寺中的清順所寫。於是蘇軾就立刻拜訪了他。

這首詞裡有序地說出了當時的情景,說自己「屏騎從而過之」。意思就是說屏退隨從獨自前去拜訪,然後就是清順請他以落花為題做一首詞「順指落花秋韻,餘為賦此。」之後就有了這首詞,一直流傳千古。現在我們來一起解析一下這首詞的意思。

上片前兩句,「雙龍對起」這裡的氣勢,拔地而起,有突兀凌雲之勢。古松好似沖天而起,那樹幹有力,有鋼枝鐵幹,屈伸偃仰,好似在煙雨中飛騰。

提筆就有非凡之勢,這裡的景象好似在煙雨中,又好似蘇軾在幻境中,傍晚的煙雨本就有一種幻覺,松樹之姿宛如蛟龍。然而,他又像是在幻境中醒來,金紅色的凌霄花美麗動人,蒼翠之間還飄著淡淡的清香,而下面有一個和尚,在濃蔭下悠閒小憩。

下片是,湖上吹來一陣風,清而軟,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不知的怕吹醒了幽人,還是憐惜那嬌嫩的凌霄花。傍晚有一對喜鵲飛來,在樹上嘰喳嘰喳地吵個沒完,也不知在吵些什麼。但是樹自在,花自香,幽人自夢。

在此,一吵,一靜富有禪理,鳥鵲的「爭吵」,好比是人們在爭名奪利,實屬的鬧騰,而最後還是落得個一無所有。但是寺院的僧人,超凡脫俗,他們看清,看淡,所以才沒有這些煩惱。悟透了人生的道理。有句詩「蟬鳴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就是這個理兒!

微風掃過,翠松枝扭動搖擺,凌霄花微微顫動,濃蔭枝葉中,忽然一點金紅輕輕慢慢離開枝蔓,緩緩而下,悄無聲息。又一會兒,又一朵落下,這樣的境界,讓人神清氣爽,憂愁全無,一切都是那麼的平靜,沉默。

鳥不鳴才叫永恆,人不爭才會和諧。動是一時,靜才是永遠。只有這時,一切都化成無我、無物、無憂之中。恬淡自然。超脫寧靜。

蘇軾在這首詞裡,寫了動和靜,剛和柔的對立,充滿了禪機,同時也在告訴我們,人生不要過多的去爭去搶,那樣只會不安,歸於平靜一切才得平安永久。

蘇軾是一個豁達的人,他對生活始終充滿著樂觀!

要想自己也像蘇軾一樣,我們可以通過讀《蘇軾詞傳》來了解他的一些生平事跡,學習他的處世哲學。

《蘇軾詞傳》中收集了蘇軾大量的畢生佳作,並且結合這些詩詞還配有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詩詞作品當時的環境,作品和時代背景相結合,讓我們不光是領略詩詞的美妙,還能感受蘇軾當時本人的感受。

讓你完全融入到這本書中的時候,就會發現蘇軾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人生智慧,你會收穫一個不一樣的人生感悟,或許你也為此會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新的規劃。

這套書除了《蘇軾詞傳》之外,還有《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李清照詞傳》《倉央嘉措詩傳》,一共六本,也代表了六位作者一生的傳奇故事。

喜歡詩詞的朋友可以利用自己的閒暇時光來讀一讀,感受一個古代文人的文學魅力,不但能幫助我們增長知識,還能幫我們提升文化素養。

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購買《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李清照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相關焦點

  • 蘇軾將杜牧的詩,變成自己的詞,意境大變,豁達通透,成千古佳作
    白居易的《牡丹芳》中「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成了蘇軾《減字木蘭花·花》中的「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縴手裡」;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中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成了蘇軾《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中的「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 蘇軾一首寫春的詞44個字,「春」字竟用了7次,襟懷廣闊美妙至極
    在寫近體詩,即格律詩的時候,其中有一點,就是不能重複用字。在不同位置重複使用同一個字,如果用得好,也會有這樣的藝術效果。就如今天要和朋友們分享的這首詞,大量重複使用相同的字,卻不會讓讀者感覺疲勞乏味,反而呈現出視覺和聽覺的美感。減字木蘭花 己卯儋耳春詞(宋 蘇軾)春牛春杖。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詞,只是開篇14字便扣人心弦!
    翻開蘇軾與蘇轍的詩詞文集,有很大一部分是兩人的互答之作。蘇軾幾乎每到一處任所就要給弟弟蘇轍寄去詩詞,晚年被貶謫時更頻繁。蘇軾的經典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便是蘇軾差知密州時,思念弟弟所作。烏臺詩案發生後,蘇軾更是在獄中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的感人名句。
  • 為紀念歐陽修,蘇軾在同一地點寫首與其相似的詞,千年來難分高下
    當時蘇軾正好到瀛洲西湖,正好歐陽修在43年前曾在潁州西湖上作了一首《玉樓春·西湖南北煙波闊》,蘇軾為了紀念恩師,就在這相同的地點作了一首同韻的詞,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充滿思念的詞作。《木蘭花令》蘇軾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餘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蘇軾死了,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不朽的。——林語堂大家都很熟悉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是「唐宋八大作家」之一。與辛棄疾合稱「蘇辛」。他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著名考官歐陽修是主考,看了蘇軾的試卷後,他印象非常深刻。
  • 《飲湖上初晴後雨》看似寫西湖,實際上乃蘇軾讚譽其紅顏知己之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所著之詩,是其在杭州任職時,讚美西湖美景之絕唱,所描繪的並非西湖一時之景、或一處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寫實與總體之印象。該詩深得後人好評,清代學者、畫家、詩人王文誥更是大讚其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名篇」佳作。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名句!
    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林語堂說蘇軾大家都不陌生,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和辛棄疾並稱為「蘇辛」,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嘆不已。
  • 蘇軾和韻歐陽修的詞,是作繭自縛?還是難能可貴?
    歐陽修在潁州寫了《木蘭花令》多首,這裡列出其一:西湖南北煙波闊,風裡絲簧聲韻咽。舞餘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杯深不覺琉璃滑,貪看六么花十八。明朝車馬各西東,惆悵畫橋風與月。四十三年後,也就是1091年,五十六歲的蘇軾來到潁州做知州,和韻了這一首詞。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提到一代文豪蘇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流傳廣泛,豪邁灑脫的詩詞。看上去他過得不錯。然而,這都是經歷了一生風雨坎坷,歷經磨難後,蘇軾在苦難中依然積極樂觀,熱愛生命。從而到達的隨緣自適,逍遙闊達的處世境界。
  • 插花起舞為公壽 蘇軾為何兩書《醉翁亭記》?
    故宮博物院藏袁丁正在故宮舉辦的蘇軾主題書畫特展,是故宮今年首次重量級展覽。展品以故宮博物院藏品為主,兼有部分天津博物館藏品。不但有蘇軾自己的佳作,還有部分蘇軾師友作品。展覽呈現出蘇軾的「朋友圈」,包括前輩歐陽修,同輩友人中的王詵、陳慥、李公麟,再到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等。
  • 唐宋八大家的蘇軾與他的三位夫人
    三萬顆雖然是個虛數,但也足夠說明數量龐大,幾乎都可以填滿整個半山腰了。 種植數量如此龐大的雪松,蘇軾並不是為了響應朝廷號召,植樹防沙,爭當北宋植樹標兵。 這些雪松果,是為了一個人,一個女人,他的第一任夫人:王弗。
  • 讓你感到親切敬佩的樂天派詩人|蘇軾
    【點擊右上角「關注」,學習更多詩詞知識】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 蘇軾如何形容女子?寫的這首詞,以花喻人,最後一句令人心動
    尤其我們最常見的花是詩人的最愛,因為詩人認為花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而且花也能象徵著詩人的品質,如屈原最喜歡蘭花,因為蘭花代表了隱士之氣。歐陽修最喜歡牡丹花,當初歐陽修走遍了洛陽城的花園,為了就是對牡丹花進行詳細的調查。
  • 品讀《飲湖上初晴後雨》,這一首詩,寫絕了西湖的美
    影視劇中的蘇軾這首詩是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間,任杭州通判時所寫,蘇軾在此期間寫過大量關於西湖的詩詞,而我個人最喜歡的,便是這首《飲湖上初晴後雨》,總記得自己第一次讀這首詩的時候,立刻被驚豔到了,世上還有這樣美麗的句子
  • 黃州大雪蘇軾高興得像個孩子,隨手寫下這首詩,其中14字神來之筆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則是蘇軾的一首詠雪名篇,詩名叫《雪後到乾明寺遂宿》,與以上詩作相比蘇軾這首七律最大的特點是夠率真、夠可愛。這首詩寫於元豐四年冬天,當時蘇軾被貶至黃州。一日天降大雪,他高興得像個孩子,趕忙來到附近的乾明寺準備賞雪,並隨手寫下了這首詩。
  •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你會發現,所有的奧秘都藏在一個水字上
    今天我就從浩瀚的書海裡,選擇一首優美的宋詩,分享與大家,讓你感受900多年前西湖在詩人筆下,到底美成什麼樣?我們就從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來品讀,你會發現,所有的奧秘都藏在一個水字上,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具體分析。請讀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 用詞隱諱,實則前方高能,老夫少妻,讓蘇軾寫的意味深長
    正是因為中國漢字的魅力,才使得幾千年來中華文化成為全世界追逐的潮流。可是非中華民族的後人,很難理解字面之後的意味深長。或唐詩,或宋詞,區區幾十個字,卻能講述不少故事,表達許多心情,這是其他文字很難達到的藝術高度。說起唐詩宋詞,不得不提豪放派詞人代表之一,蘇軾。
  • 導演解釋劉亦菲成為「花木蘭」:2個小時面試,背下5頁英文臺詞
    近日,《花木蘭》導演尼琪.卡羅在一檔採訪中親自向觀眾解釋為何會選擇劉亦菲飾演「花木蘭」。「她是一名真正的戰士,」「也是我在戰場上的夥伴」。視頻中,尼琪.卡羅詳細介紹選擇劉亦菲的過程。「她是坐14個小時飛機飛到紐約,北京和紐約有13個小時的時差,她的面試時間是下午兩點,她本來打算休息下,但是製片方決定馬上和她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