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將杜牧的詩,變成自己的詞,意境大變,豁達通透,成千古佳作

2020-11-26 三順說名著

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不會抄,就叫抄襲;會抄,就叫化用。古代的文人,其實有很多也都在爭相模仿前人的詞句。

比如《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這首詩中的「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到了南朝樂府民歌《讀曲歌》中,變成了「欲知相憶時,但看裙帶緩幾許」;到了鮑照的《擬古》中,變成了「宿昔改衣帶,旦暮異容色」;到了柳永的《蝶戀花》中,變成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冉冉孤生竹》中的「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到了李白的《古意》中,變成了「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到了杜甫的《新婚別》中,變成了「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宋代的大文豪,大詩人,詞人蘇東坡老先生,也經常化用前人的詩詞,用在自己的詞作之中。

比如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到了蘇軾筆下,就成了一首《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首詩詞經過蘇東坡先生的修改,增加了幾分詩情畫意,使得整幅畫面更加完美和細膩。

被蘇軾「化用」的詩詞,絕非只有張志和的這首《漁歌子》。白居易的《牡丹芳》中「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成了蘇軾《減字木蘭花·花》中的「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縴手裡」;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中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成了蘇軾《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中的「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唐代大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安登高》,更是被蘇軾幾乎全部照辦,只些許增改了幾個字,成為他自己的一首詞,同時,這首詞的意境也立刻就變得不同起來。

首先,我們不妨先來欣賞一下杜牧老先生的這首《九日齊安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這是杜牧作於某年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一首詩。這首詩的首聯,採用白描的手法,將眼前的秋景刻畫的淋漓盡致。一片白茫茫的江面,點綴著幾隻南飛的大雁;幾位文人雅士,攜著酒壺登上鬱鬱蔥蔥的青山。

接下來是詩人與朋友在青山上的言談與舉止,插著滿頭的菊花,喝的酩酊大醉。古往今來的人們,大概都是如此吧,又何必悲嘆人生的變化無常。

「牛山何必獨沾衣」,是採用了齊景公登牛山的典故。齊景公站在牛山上,看著自己的一片大好江山,不由的感嘆人生苦短,自己不能永久的享受這麼美好的江山。旁邊的有的大臣趕忙附和,跟著掉淚。晏子道:「如果讓賢明的國君永遠守著江山,那有太公、桓公;如果讓勇猛的君主守著永遠守著江山,有莊公、靈公;若是這些君主像你一樣,希望能夠永遠守住江山,那還有你什麼事呢?」

後人用這個典故,比喻人們對人生苦短的傷感。杜牧寫這首詩時,是和好友張祜在一起,兩人都因為懷才不遇,難免有些傷感和悲觀。這首詩,也多少有點頹廢的狀態。

但當蘇軾把這首詩增改了幾個字,變成了自己的一首詞時,意境立刻就不一樣了,整首詩顯現出豁達淡然的人生觀念:

定風波·重陽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蘇軾把杜牧的詩的前兩句,進行了倒置,但這一倒置,效果立刻就不一樣了,因果頓時發生了改變。杜牧是因為看到秋景而生情,和友人登山;蘇軾是因為和友人登山,看到了開闊的秋景。

蘇軾在第三句和第四句中,加入了「年少」二字。其實,這首詞作於1081年,彼時的蘇軾已經44歲了,別說在人們的壽命普遍較短的古代,即便是在今天,也根本稱不上「年少」,而是不折不扣的中年了。但這兩個字卻表達出不年輕的蘇軾,依然年輕的心態。

「古往今來只如此」被蘇軾改成了「古往今來誰不老」,最後一句的「牛山何必獨沾衣」的「獨」,被蘇軾改成了「更」。這兩句之間,蘇軾又加入了「多少」二字。這三個細節的更改,由杜牧的悲嘆,變成了蘇軾對人生淡然豁達的心態,古往今來的人們,誰能不老呢?何必在牛山上感嘆流涕呢?

杜牧一首感嘆人生,頗為有些悲涼的詩,在蘇軾的些微修改之下,立刻大為改觀,成為一首超脫和淡然的詞作。雖然這兩首詩詞的內容,看似非常雷同,但意境完全不同。這就是經典的「化用」,而絕非簡單的「抄襲」。

相關焦點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詞,全篇借用了別人8首詩,卻一氣呵成
    蘇軾有許多作品都是這樣的隱括詞,有再傳佳作,也有惜敗之筆。今天聽小編一一道來。令人叫絕的是,蘇軾的再創作,將這八首詩的原句用來,幾乎都是未改一字,原句再現!這些詞句皆是出自大家之作,杜牧一句惜春的惆悵讓蘇軾借來說自己的心懷。杜甫老去的感慨,也是和作者產生了共鳴,所以信手拿來用在其中。更不說那些李商隱的傷感詞句,思鄉和相思,全都讓蘇軾有了相同心態,於是也是毫不介意的拿來引用其中。
  • 蘇軾寫給妻子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多句經典名言,把妻子誇上了天
    10年後,年近40的東坡被貶任密州知州,一天晚上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大致的意思是:十年的時間,是怎樣跨越時空的距離?無盡的思念又是怎樣的刻骨銘心,難以忘懷?從那時起,你成了一座荒冢,孤居於此地,音容笑貌再難相見。無法言說的悽涼!
  •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詩,最後一句語意雙關,妙絕千古!
    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及第後寄長安故人》,便是一首抒寫歡愉的千古名作。《及第後寄長安故人》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顧名思義,這首詩所說的歡愉之事,便是進士及第。對於唐代科舉制度而言,進士及第可謂難如登天。既要朝中有人舉薦,又要自身小有名氣。而杜牧出身豪門,是宰相杜佑之孫。且自小才華出眾,23歲時作出《阿房宮賦》,名動長安。據說朝中舉薦之人,多達20人之多。
  • 杜牧最唯美的一首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可其中一句常常被寫錯!
    在廣闊浩大的視野中,包含著作者內心的澎湃與壯志,比如蘇軾的那句千古佳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優雅靜謐的山林風景中,蘊含著的往往是作者想要遠離塵囂的心境,比如王維的那首《鹿柴》中的名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 蘇軾《減字木蘭花》,西湖邊上寫下四十四個字,卻成為一代佳作
    蘇軾是一個很喜歡交朋友的人,尤其是喜歡和僧人交往,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他曾在寺院裡住了很長一段時間。當然和他交往的僧人也不少,比如佛印參寥。有一年,他再次去杭州,偶然結識了一位僧人,叫清順。蘇軾還為他做了一首詞,成為了千古佳作。今天我們就來賞析一下這首詞,了解一下蘇軾和清順的故事吧!《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裡。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蘇軾死了,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不朽的。——林語堂大家都很熟悉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是「唐宋八大作家」之一。與辛棄疾合稱「蘇辛」。他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著名考官歐陽修是主考,看了蘇軾的試卷後,他印象非常深刻。
  • 杜牧一生詩詞數不勝數,唯有這首詩,傳承千百載人盡皆知
    前幾天是清明節,估摸著大家一聽到清明的時候,腦海裡立馬就浮現出杜牧的那首《清明》,杜牧一生所做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其中能夠傳承至今的佳作也不勝枚舉。但唯獨一首清明,世人皆為之稱頌,可謂千古佳作。清明和杜牧仿佛就是連在一起的,說起清明便會想到杜牧,說起杜牧也會想到清明,這兩者似乎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 蘇軾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全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作為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蘇軾不僅詞開豪放一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還與王安石、黃庭堅等人將宋詩推向了高峰。並且一生宦海沉浮,生活閱歷極為豐富的蘇軾,還將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毫無掩飾地融入到了詩的創作中。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 李清照最有氣勢的一首詩,短短28字豪氣沖天,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
    她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在詞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身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自然也善作詩,只是留存不多。李清照直承柳永開拓的婉約之風,在南宋詞壇發揚光大,呈現出一種情思婉約、幽咽悲愴的氣象。
  • 蘇東坡雨中寫下一首詞,僅僅4句話成千古名篇,林語堂讚嘆不已
    他一生寫下的佳作無數,後世讀者更是各有喜愛。餘秋雨先生就曾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說過,他最喜歡的文學家是蘇東坡,最喜歡的作品是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寫下的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轉變成了蘇軾進一步的徹悟人生。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或經歷過輝煌,或經受過苦難,但既已過去,便成過往,何不拋棄過往,繼續前行。就像蘇軾一樣,即使身處苦難之中,蘇軾依舊是蘇軾。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提到一代文豪蘇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流傳廣泛,豪邁灑脫的詩詞。看上去他過得不錯。然而,這都是經歷了一生風雨坎坷,歷經磨難後,蘇軾在苦難中依然積極樂觀,熱愛生命。從而到達的隨緣自適,逍遙闊達的處世境界。
  • 蘇軾狂傲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令人振奮!
    意境由實而虛,進一步抒寫「少年狂」的胸懷,抒發由打獵而激發的雄心壯志。蘇軾本來就是一個豪放不羈的人,加上「酒酣」,自然是「雄心萬丈」。雖然他也知道此時鬢髮已經如霜一般微白,但又怎麼樣呢?他並沒有因為衰老而自怨自艾,仍然是想得到朝廷的重視,讓他去建立功業,希望自己像魏尚那樣重新得到重用。
  • 千古名篇!蘇軾為悼念愛妻寫的詞,開頭兩句家喻戶曉
    千古名篇!蘇軾為悼念愛妻寫的詞,開頭兩句家喻戶曉 文|小航與你分享歷史古往今來,多位詞人的詩詞孕育出的情感不一樣,但真正用心用情寫出來的給人一種哭也無法壓制住眼淚。關於詞文化,詞人們的故事,我們往往通過一首詞來見證,有相思詞悼亡詞。說到這類詞,最擅長的也就是陸遊,蘇軾等。在千古的歷史長河中,學過很多歷史名篇有的流傳古今,有的讀著就有異樣的情愫。現在先來看下其中的一首,蘇軾先生寫給離去多年妻子,陪伴自己成長的夫人。
  • 白居易死後,皇帝寫下一首詩悼念他,千古罕見
    在我國眾多詩詞中,悼亡是一個常見的主題,期間更是有許多佳作,譬如: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陸遊的《沈園二首》、元稹的《遣悲懷三首》、白居易的《夢微之》……每一首都堪稱經典之作,其中更不乏眾多千古名句: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誠知此恨人人有
  • 那些美到極致的千古佳作,念著念著生活就成了詩
    這些美到極致的千古佳作,念著念著生活就成了詩。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江浦風。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充滿煙火氣的生活,才是最詩意的生活……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採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人生在世,肯定不會事事如意。但,人類的智慧在於,面對失意時,能夠樂觀面對,開心生活,開啟一段詩意人生。
  • 蘇軾的這首詞無人能及,寫得感人肺腑,通篇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
    蘇軾是唯一一位可以與「詩仙」李白相比較的大文豪,無論是他的文學作品,還是他的人生經歷,以及情感歷程,那都是成為了後世的佳話。作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詩寫得清新脫俗,那他的詞同樣的言簡意賅,而且他在書畫方面,也是有著絕對的天才,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一流的佳作。
  • 蘇軾一名句比喻精妙,辛棄疾不服,寫出意思相反之句,亦流傳千古
    新能夠是角度新、觀點新、比喻新等等,由於人的審美觀是容易疲勞的,比如古代詩人寫月,許多人將月亮比作鉤、弓、盤、銀鏡,在那時候看來,也許十分新奇,能讓人眼前一亮,直到現在,倘若還以這些事物來比作月亮,則太過乏味,讀來沒有味道。
  • 蘇軾謫居黃州,寫下一首《卜算子》,自譽為鳳凰,末句意境高遠
    然而,詞作最後那一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意境高遠,成為了千古名句。一、《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來往,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 蘇軾這首中秋詞狂抄前人詩句,卻抄出千古絕唱,讀懂才知他有多牛
    無數文人,曾在中秋那夜,舉杯邀明月,將無限的思念譜成千古絕唱。今天要講的這首中秋詞是蘇軾被貶黃州後所寫,瀟灑飄逸,令人不服都不行。這首詞名為《念奴嬌·中秋》。這首詞寫於1082年的中秋之夜,正是他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第二年。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近千年前,蘇軾曾在黃州城的赤壁懷古,遙想三國時期的「千古風流人物」,無限感慨中,揮筆寫就流傳百世的名篇。如今我們回看歷史,蘇軾也成了他自己口中所說的「千古風流人物」,且被喜愛的程度絲毫不曾因漫長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日益得到更多人的青睞與推崇。9月1日在故宮開展的「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讓這位詩書畫全才再次成為文化熱點,正如他在世時一直是北宋文壇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