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蘇軾,除了我們熟知的唐宋八大家,書畫家,美食家等一系列大V頭銜之外。蘇軾還是一個痴情男子,他和他三位夫人的故事也是在民間廣為流傳。
1079年,受烏臺詩案牽連,死裡逃生的蘇軾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而這也是蘇軾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點。而來到黃州的蘇軾,也順利開啟人生的第二大樂趣-種田。除了種田外,他還種雪松果。(後來史學家研究發現蘇家故地沒有雪松果,只有香樟)那種植數量有多少呢?
蘇軾
在一首《送賈訥倅眉》詩中,有這麼兩句:
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
三萬顆雖然是個虛數,但也足夠說明數量龐大,幾乎都可以填滿整個半山腰了。
種植數量如此龐大的雪松,蘇軾並不是為了響應朝廷號召,植樹防沙,爭當北宋植樹標兵。
這些雪松果,是為了一個人,一個女人,他的第一任夫人:王弗。
知書達理的第一任夫人-王弗
蘇東坡十九歲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自幼就知書達理,賢德溫淑。二人婚後夫妻恩愛,王弗對蘇東坡為人處事以及治學為仕,都提供了不少合理的建議。例如:史書記載王弗有一個愛好,就是蘇軾做官中,家中每當有下屬同僚前來拜訪,王弗就在帘子後面悄悄地聽他們交談。客人走了之後,王弗就憑藉女性的直覺對賓客做出評價,這讓蘇軾從中受益匪淺。
王弗
王弗陪伴蘇軾度過了官途最輝煌的十年,這十年裡,蘇軾與蘇轍兄弟高中進士,名滿天下,被授官職,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可惜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王弗在27歲因病去世。對東坡是巨大身心打擊,成為一生之痛。
熙寧八年(1075),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距王弗病逝,恍然已過十年光陰。蘇軾也不再是當面眉清目秀的少年郎,轉眼已是在官海中浮沉的中年男子。在這個陰冷孤寂之夜,他夢見愛妻王氏,於是寫下這首千古傳誦的悼亡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何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料來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我們可以想像,在那個寒風呼嘯的夜晚,蘇軾在夢中,見到了當年風華正茂的夫人王弗,她正坐在梳妝檯前,一顰一笑,如此熟悉。蘇軾淚流不住,醒來後方知那是一場夢,坐在床上久久都說不出話來。在王弗離開的那十年裡,蘇軾每思念一分,便種下一顆雪松果。他深知自己無法長久此地,便在夫人墓邊種樹,希望他們能夠代替自己陪伴逝去的夫人。
雖然不太應景,但蘇軾在寫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悼亡詩的時候,懷裡正摟著自己的小姨子-王閏之。不過這倒不能怪蘇軾,據說這門親事還是王弗臨終遺囑。
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在才情方面比不上堂姐王弗。為什麼說王閏之才情比不上她堂姐呢?
患難與共的第二位夫人-王閏之
蘇軾哀悼第二位嶽父的《祭王君錫文》詩中有這麼兩句:惟公幼女,嗣執罍篚[sì zhí léi fěi]。
「罍」是燒茶的泥罐,「篚」為採桑用的竹筐,這表明當時的王閏之是一個擅長炊茶採桑、地地道道的村姑。
王弗去世後,留下年僅6歲蘇邁。為了讓兒子能得到細心照料,蘇軾迎娶了暗戀自己文採多年的王閏之。事實也證明王閏之確實賢妻良母,對蘇邁和後來自己生的兒子視如己出。
王閏之
從蘇軾公元1093年(北宋元祐八年)寫的《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可以看出對王閏之的評價:
婦職既修,母儀甚敦。三子如一,愛出於天。
王閏之跟隨蘇軾十六年,歷經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官任,起起伏伏,顛沛流離,卻始終不離不棄。但對於大文學家蘇軾來說,他對王閏之更多的是尊敬和感激之情,由於王閏之的學識限制,使得他們之間在文學作品上很難有所溝通交流。
王閏之公元1093去世,享年45歲。
而讓蘇軾真正有惺惺相惜的感覺,是他的第三任妻子:王朝雲。
王閏之是地道的村姑,那初遇王朝雲時,她又是什麼職業?憑藉哪種特點吸引到蘇軾呢?
知音難尋的第三位夫人-王朝雲
孔凡禮先生《蘇軾年譜》載:「《燕石齋補》謂朝雲乃名妓,蘇軾愛幸之,納為常侍。」
原來王朝雲因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為西湖名妓。她天生麗質,能歌善舞。蘇軾感覺到她身上有一種世俗女子所不具備的氣質,但一開始並沒有娶她為妻,而是讓朝雲作為侍女跟在自己身邊。
王朝雲
宋神宗熙寧四年,蘇軾和友人遊西湖,王朝雲的歌舞班來助興,她曼妙的身姿和高超的舞技都給蘇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湖美景,佳人伴舞,蘇軾靈感爆發,揮筆寫下了傳頌千古的西湖佳句: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王朝雲來到蘇軾身邊的時候才12歲,而此時蘇軾已經37歲了,與其說他們是忘年戀,不如說是他們之間彼此的才情和默契互相吸引到對方。
據宋代費袞的《梁溪漫志》記載,有次蘇軾在朝廷受氣回家,就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問自己的侍女,這裡面裝的是什麼?有的人說是飯菜,有人說是文章,蘇軾都搖了搖頭。只有朝雲說這裡裝的是「不合時宜」。蘇軾聽後放聲大笑,點了點頭。
後來蘇軾在朝雲墓址所在的惠州西湖曾為了紀念朝雲建過一個六如亭,亭子上他親筆寫的一幅對聯就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後來蘇軾被貶海南,那時的海南可是荒蕪之地,他估計此行兇多吉少,便遣散家中侍女。此時的朝雲已經從侍女變成侍妾了,她執意要追隨蘇軾。到了廣東惠州一帶,擅長歌舞的朝雲唱了一首蘇軾喜歡的《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可唱到一半時,朝雲已是泣不成聲。蘇軾就問她怎麼了,朝雲回答說:「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從這首蝶戀花中,朝雲感受到了蘇軾官途受阻,受到朝廷奸人迫害,每次被貶都距離自己的家鄉越來越遠。人在異鄉感同身受下,才會淚滿衣襟,唱不下去。她與蘇軾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在惠州遭遇瘟疫,最後逝世,年僅34歲。在她死後,愛好詩詞的蘇軾終身不復聽此詞。
蘇軾深愛自己的三位夫人,在她們去世的時候,他都幾乎眼淚流幹,肝腸寸斷。第一任夫人,王弗,在自己最美好的年紀遇上了她;第二任夫人,王閏之,使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第三位夫人,王朝雲,是他的知音,精神世界的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