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的蘇軾與他的三位夫人

2020-12-09 騰訊網

說起蘇軾,除了我們熟知的唐宋八大家,書畫家,美食家等一系列大V頭銜之外。蘇軾還是一個痴情男子,他和他三位夫人的故事也是在民間廣為流傳。

1079年,受烏臺詩案牽連,死裡逃生的蘇軾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而這也是蘇軾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點。而來到黃州的蘇軾,也順利開啟人生的第二大樂趣-種田。除了種田外,他還種雪松果。(後來史學家研究發現蘇家故地沒有雪松果,只有香樟)那種植數量有多少呢?

蘇軾

在一首《送賈訥倅眉》詩中,有這麼兩句:

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

三萬顆雖然是個虛數,但也足夠說明數量龐大,幾乎都可以填滿整個半山腰了。

種植數量如此龐大的雪松,蘇軾並不是為了響應朝廷號召,植樹防沙,爭當北宋植樹標兵。

這些雪松果,是為了一個人,一個女人,他的第一任夫人:王弗。

知書達理的第一任夫人-王弗

蘇東坡十九歲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自幼就知書達理,賢德溫淑。二人婚後夫妻恩愛,王弗對蘇東坡為人處事以及治學為仕,都提供了不少合理的建議。例如:史書記載王弗有一個愛好,就是蘇軾做官中,家中每當有下屬同僚前來拜訪,王弗就在帘子後面悄悄地聽他們交談。客人走了之後,王弗就憑藉女性的直覺對賓客做出評價,這讓蘇軾從中受益匪淺。

王弗

王弗陪伴蘇軾度過了官途最輝煌的十年,這十年裡,蘇軾與蘇轍兄弟高中進士,名滿天下,被授官職,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可惜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王弗在27歲因病去世。對東坡是巨大身心打擊,成為一生之痛。

熙寧八年(1075),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距王弗病逝,恍然已過十年光陰。蘇軾也不再是當面眉清目秀的少年郎,轉眼已是在官海中浮沉的中年男子。在這個陰冷孤寂之夜,他夢見愛妻王氏,於是寫下這首千古傳誦的悼亡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何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料來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我們可以想像,在那個寒風呼嘯的夜晚,蘇軾在夢中,見到了當年風華正茂的夫人王弗,她正坐在梳妝檯前,一顰一笑,如此熟悉。蘇軾淚流不住,醒來後方知那是一場夢,坐在床上久久都說不出話來。在王弗離開的那十年裡,蘇軾每思念一分,便種下一顆雪松果。他深知自己無法長久此地,便在夫人墓邊種樹,希望他們能夠代替自己陪伴逝去的夫人。

雖然不太應景,但蘇軾在寫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悼亡詩的時候,懷裡正摟著自己的小姨子-王閏之。不過這倒不能怪蘇軾,據說這門親事還是王弗臨終遺囑。

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在才情方面比不上堂姐王弗。為什麼說王閏之才情比不上她堂姐呢?

患難與共的第二位夫人-王閏之

蘇軾哀悼第二位嶽父的《祭王君錫文》詩中有這麼兩句:惟公幼女,嗣執罍篚[sì zhí léi fěi]

「罍」是燒茶的泥罐,「篚」為採桑用的竹筐,這表明當時的王閏之是一個擅長炊茶採桑、地地道道的村姑。

王弗去世後,留下年僅6歲蘇邁。為了讓兒子能得到細心照料,蘇軾迎娶了暗戀自己文採多年的王閏之。事實也證明王閏之確實賢妻良母,對蘇邁和後來自己生的兒子視如己出。

王閏之

從蘇軾公元1093年(北宋元祐八年)寫的《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可以看出對王閏之的評價:

婦職既修,母儀甚敦。三子如一,愛出於天。

王閏之跟隨蘇軾十六年,歷經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官任,起起伏伏,顛沛流離,卻始終不離不棄。但對於大文學家蘇軾來說,他對王閏之更多的是尊敬和感激之情,由於王閏之的學識限制,使得他們之間在文學作品上很難有所溝通交流。

王閏之公元1093去世,享年45歲。

而讓蘇軾真正有惺惺相惜的感覺,是他的第三任妻子:王朝雲。

王閏之是地道的村姑,那初遇王朝雲時,她又是什麼職業?憑藉哪種特點吸引到蘇軾呢?

知音難尋的第三位夫人-王朝雲

孔凡禮先生《蘇軾年譜》載:「《燕石齋補》謂朝雲乃名妓,蘇軾愛幸之,納為常侍。」

原來王朝雲因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為西湖名妓。她天生麗質,能歌善舞。蘇軾感覺到她身上有一種世俗女子所不具備的氣質,但一開始並沒有娶她為妻,而是讓朝雲作為侍女跟在自己身邊。

王朝雲

宋神宗熙寧四年,蘇軾和友人遊西湖,王朝雲的歌舞班來助興,她曼妙的身姿和高超的舞技都給蘇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湖美景,佳人伴舞,蘇軾靈感爆發,揮筆寫下了傳頌千古的西湖佳句: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王朝雲來到蘇軾身邊的時候才12歲,而此時蘇軾已經37歲了,與其說他們是忘年戀,不如說是他們之間彼此的才情和默契互相吸引到對方。

據宋代費袞的《梁溪漫志》記載,有次蘇軾在朝廷受氣回家,就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問自己的侍女,這裡面裝的是什麼?有的人說是飯菜,有人說是文章,蘇軾都搖了搖頭。只有朝雲說這裡裝的是「不合時宜」。蘇軾聽後放聲大笑,點了點頭。

後來蘇軾在朝雲墓址所在的惠州西湖曾為了紀念朝雲建過一個六如亭,亭子上他親筆寫的一幅對聯就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後來蘇軾被貶海南,那時的海南可是荒蕪之地,他估計此行兇多吉少,便遣散家中侍女。此時的朝雲已經從侍女變成侍妾了,她執意要追隨蘇軾。到了廣東惠州一帶,擅長歌舞的朝雲唱了一首蘇軾喜歡的《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可唱到一半時,朝雲已是泣不成聲。蘇軾就問她怎麼了,朝雲回答說:「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從這首蝶戀花中,朝雲感受到了蘇軾官途受阻,受到朝廷奸人迫害,每次被貶都距離自己的家鄉越來越遠。人在異鄉感同身受下,才會淚滿衣襟,唱不下去。她與蘇軾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在惠州遭遇瘟疫,最後逝世,年僅34歲。在她死後,愛好詩詞的蘇軾終身不復聽此詞。

蘇軾深愛自己的三位夫人,在她們去世的時候,他都幾乎眼淚流幹,肝腸寸斷。第一任夫人,王弗,在自己最美好的年紀遇上了她;第二任夫人,王閏之,使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第三位夫人,王朝雲,是他的知音,精神世界的寄託。

相關焦點

  • 「唐宋八大家」今起展出:讀與韓愈蘇軾相關的典籍字畫
    澎湃新聞獲悉,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的主題文物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今天起在遼寧省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對於此次展覽的展品設置,有藝術界人士表示,這樣的展覽亮點確實不少,用文物或書畫釋讀「唐宋八大家」,很不容易,難度很大,從呈現的作品看,策劃用心,名跡較多,「不過感覺有部分展品用以釋讀這一主題還是有些牽強。」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開幕
    12月2日,由國家文物局與遼寧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以中華傳統歷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唐宋八大家」為主題,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以遼寧省博物館為主體,匯聚國內12家文物機構的《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卷》《宋人仿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卷》《明仇英赤壁圖卷》等國寶級文物均將在為期三個月的展覽中與公眾見面。
  • 解讀|「唐宋八大家」如何展陳:三大展廳,始於「文脈所系」
    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展出。此次展覽分三個展廳,共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遼博有30多件文物首次和觀眾見面。那麼,這三大展廳是如何陳設與布展呢?澎湃新聞獲悉,其中第一部分的「文垂千載」即從「文脈所系」開始。可以說,無論是文物書畫,還是古籍,「文脈所系」正是這一展覽的核心所系。​​​​​​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本文轉自【北鬥融媒】;今天開展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是「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的首次聚集,115件(組)珍貴文物充分展示了「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再現了唐宋時期的絕代風華。此次展覽是「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的首次聚集,展出了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其中遼寧省博物館藏品84件(組)。《宋人仿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卷》《東晉佚名曹娥誄辭卷》《明仇英赤壁圖卷》《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北宋蘇軾行書陽羨帖卷》《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卷》等國寶級文物均在展覽中展出。
  • 首個「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終於來了,有哪些看點
    展覽分為【文垂千載】【德行篤定】【家國情懷】三個部分,每部分下面又有若干個單元,共計展出書畫、古籍、碑帖、陶瓷等各類展品115件(組)。且先不說遼博館藏的書畫多為傳世精品,咱們能見到就是賺到,光是這「唐宋八大家」的名頭就已經為這個展貢獻了不少熱度。
  • 「山高水長 唐宋八大家文物主題展」正式開展!北鬥融媒邀你雲端賞寶!
    「山高水長 唐宋八大家文物主題展」正式開展!北鬥融媒邀你雲端賞寶!>「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指的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八位散文家
  • 他是唐宋八大家名氣最小的一位,寫下一首唯美的詩,美得令人心醉
    現在只要提起唐宋八大家,相信很多人對於唐朝的韓愈、柳宗元,以及宋朝的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等人,那都是非常的熟悉,唯獨對於曾鞏會相對陌生一些,這也使得沒有什麼存在感,人們自然而然就沒有什麼影響,其實他同樣鼎鼎大名,一部分的學者更是認為曾鞏完全是被低估了,無論是文章,還是詩歌,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 「八大家」彰顯唐入宋的文藝思潮流變
    " 文學史意義上的唐宋八大家,不僅僅只是八位文學巨匠個人成就的體現,同時也彰顯出由唐入宋的宏大社會轉型,以及文藝思潮的深刻流變。" 文學史意義上的唐宋八大家,不僅僅只是八位文學巨匠個人成就的體現,同時也彰顯出由唐入宋的宏大社會轉型,以及文藝思潮的深刻流變,這種變化也深深地影響著唐宋藝術史的發展,尤其是宋代文人藝術思潮的產生 "。
  •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都知道說的蘇軾家,但誰知道他們葬在哪
    無數的千古絕句,萬古流芳,嚴寒中讓我們觸摸北宋大文學家蘇軾三父子的悽美人生,穿越文化時空……三蘇園,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城西27公裡處的小峨嵋山東麓茨芭鄉蘇墳村東南隅。背嵩陽,面汝水,山川秀麗,風景宜人。這裡葬有一門三傑之稱的「唐宋八大家」中的蘇洵、蘇軾、蘇轍三位歷史名人。
  •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蘇洵蘇軾蘇轍,蘇門三父子,在唐宋八大家中佔據三個席位,美名歷代傳揚。而其中,又以蘇軾蘇東坡最令人稱道,人們對這位大文豪的仰慕,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才藝,更是因為他穿越歲月而依舊熠熠生輝的人格魅力和優美情操。
  • 《飲湖上初晴後雨》看似寫西湖,實際上乃蘇軾讚譽其紅顏知己之作
    這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所著之詩,是其在杭州任職時,讚美西湖美景之絕唱,所描繪的並非西湖一時之景、或一處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寫實與總體之印象。該詩深得後人好評,清代學者、畫家、詩人王文誥更是大讚其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名篇」佳作。
  • 《走進國學》楊景龍: 「新天下耳目」的蘇軾詞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其文縱橫恣肆;其詩清新豪健;其詞更是開豪放一派,在題材、意境、寫作手法上均有不同於他人的品味。蘇軾的這些貢獻讓其在詞壇佔有重要地位,後人用「新天下耳目」來形容蘇軾詞作的獨特。
  • 蘇軾:發明羊蠍子的吃法,用楊梅包粽子,是位名副其實的吃貨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甚至整個中國文壇的風雲人物,雖說他在文壇的造詣頗深,但是,這位大文豪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那就是對中國美食也頗有研究,甚至將粽子吃出了新花樣。一提到蘇軾,大多會想起他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畢竟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及神宗朝改革的反對派。
  • 2021安徽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千古文章四大家
    2021安徽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千古文章四大家 清代張鵬翮撰蘇姓宗祠用聯:「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上聯一門父子三詞客指蘇軾一家眉山三蘇祠,三蘇即蘇洵、蘇軾、蘇轍。下聯千古文章四大家是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北宋歐陽修、蘇軾。
  • 蘇軾與壁虎,無奈之舉,知心朋友對人生的意義
    蘇軾,婦孺皆知,響噹噹的大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兩條腿的歷史名人,怎麼同四腳蛇放一塊兒了,雖說不上「大不敬」,也有點瞎搞笑吧!其實,取的就是壁虎的智慧——斷尾求生。人無論倒黴或走運、高貴或貧賤和動物一個樣兒,本能都是求生第一。
  • 蘇軾《定風波》|任爾風吹雨打,我自閒庭信步
    01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裡提到的「二十七,始發奮」的「蘇老泉」。他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都躋身於「唐宋八大家」之列。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和主試官歐陽修的賞識,想擢為第一,但因試卷未拆封歐陽修誤以為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就把這篇文章列為第二。到了複試時,蘇軾再以一篇《春秋對義》被禮部取為第一。
  • 繁華落盡見真醇,沉澱不朽的藝術,他就是蘇軾
    年少的蘇軾,有著很好的家庭教育,父親蘇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寫得一手好文章,對蘇軾很嚴格。蘇軾之名的由來,便是父親對兒子的一片苦心期待。蘇洵希望兒子不要太過於鋒芒畢露,而是一點一點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蘇軾少年成名,22歲考了相當於現在全國高考的第二名,實際是第一名,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以為是自己學生曾鞏的考卷,寫的太好了,但怕人說他徇私舞弊,把這份考卷點了第二名,實際考卷是蘇軾的。
  • 蘇軾寫詩詞背後的趣事:給王安石續詩,結果被他貶到黃州看菊花
    蘇軾是在我們現在看來,能算的上是一位全能性的"文化巨人"了。他北宋偉大的文學家、詩人、詞人、書畫家、政治家、哲學家、佛學家還有美食家,四川眉州眉山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為"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光成就高,一生趣事也很多,人還是個"鐵憨憨"。
  • 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千古宋詞,雖然僅7個字,卻富有哲理
    宋朝大詞人蘇軾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詞一直流傳千古,一度徵服了同樣是文壇領袖的歐陽修,歐陽修讀過後讚嘆:「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蘇軾的文採不光在文採之上,字寫的也好,他與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並稱書法四大家。蘇軾先生還很懂得吃,真應了那句「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僅他一人就創建了有名的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餅等系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