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壁虎,無奈之舉,知心朋友對人生的意義

2020-12-04 蔡駟問好

蘇軾,婦孺皆知,響噹噹的大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兩條腿的歷史名人,怎麼同四腳蛇放一塊兒了,雖說不上「大不敬」,也有點瞎搞笑吧!其實,取的就是壁虎的智慧——斷尾求生。人無論倒黴或走運、高貴或貧賤和動物一個樣兒,本能都是求生第一。當然,蘇軾是有骨氣的漢子,不是一個驚嚇就「斷尾」了,身處逆境危險之中,還是知心朋友苦心點撥,方才學壁虎逃過一劫。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中,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進士及第。官場沉浮,倒黴的時間比春風得意時多,但文學藝術生涯順風順水、碩果纍纍。蘇軾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文學方面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為「宋四家」之一,文人畫特別擅長墨竹、怪石、枯木等。

倒黴不走運的事,在蘇軾身上,如惡鬼附身,影子一樣跟隨,他一生屢遭貶謫。1057年,他考中進士,因母親去世,回家守孝。1060年,正式步入官場,任命校書郎。第一次被貶,1079年,因所謂以詩文誹謗朝廷罪,他被從湖州知州任上押解進京,後僥倖被釋,謫貶黃州。第二次被貶,1089年,在京因政見不同與舊黨發生分歧,無奈的他只好夾著尾巴,出京到地方杭州任職,兩年後召回,又被人鬥敗,外任潁州等地。第三次被貶,1094年,已經59歲的蘇軾再次一貶再貶,由英州、惠州,一直遠放到海南儋縣。直到1100年,宋徽宗即立,他才遇赦北歸。1101年,蘇軾66歲病逝於常州。

蘇軾為人剛烈,不附權貴,豪放文人性格,出言無忌。恰逢同樣也是文人出生的王安石任宰相,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轟轟烈烈的開展。由於政見不同,蘇軾屬於反對新法之人。政見不同理應是朝堂上的事情,蘇軾上書表示反對,這是工作和職責分內之事。後因政見不同,被貶至湖州地方。但這位文人遠離朝廷,即將政壇之事帶入詩文中間,一半譏諷,一半擔憂,國事家事人事,實在讓人難以釐清。

支持變法的新貴們中,少不了小人的存在,豈能容忍蘇軾的言行和舉動。他們沒有費多大力氣,便從蘇軾的詩文中,羅列出來一大堆的隻言片語,上綱上線,說他誹謗朝廷,圖謀不軌。蘇軾立馬陷入了政治和人生的絕境之中,被從湖州知州任上押解京城候審。

漢子做事漢子擔,蘇軾也不含糊,文豪脾氣上來了,揮毫寫下絕命詩,昂首挺胸,坐等他們辦事。老子就這麼著,隨你們怎麼辦!朋友和家人都來勸說他不可如此,要他暫時忍下屈辱,以待時間來驗證,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蘇軾淡然一笑,說:「問心無愧,死有何懼?要我向小人低頭,我寧願去坐牢殺頭!」

鴨子死了嘴硬,是在無腦基礎上。按照當時的情形,也是古代政壇的貫利,非白即黑,要麼生要麼死,官場的黑暗和殘酷就在這兒。如果蘇軾不肯低頭,不識趣,必死無疑,實乃小事一樁。這時,他的朋友挺身而出,特地從外地跑來,一見面就說:「聽說你在自尋死路,就是因為一幫小人的原因,你還自以為高大值得!我都在為你感到臉紅,所以大老遠的跑來,見最後一面,並和你絕交。」

蘇軾聽了,大為驚訝,情同手足,知心好友,多年的感情,就這麼沒了。於是說:「你我交往多年,怎麼也和那些小人一個模樣,翻臉這麼快?」朋友冷冷一笑,說:「你以為你現在的所作所為就是君子?古人言:君子求生,不念己欲,乃為天下;小人求死,難忍屈辱,以求解脫。當下你遇上一個小挫折,便如此自暴自棄,不是更讓小人上下其手,遂其所願。你如此行為,真是枉叫天下人抬舉你了,你又怎能配做我的朋友呢?」

知心朋友對人生的意義就是在這兒,一席話如雷轟頂,蘇軾登時清醒。他向朋友深深作揖,表示衷心感謝。二人促膝長談,分析情形,研究對策,最後採取的措施,就是向壁虎學習——斷尾自救。憑藉蘇軾的名望和人格,所有的陷害都可以認下,唯一的「謀反」罪名堅決不能認。性命問題是有保障的,人頭落地的可能性不大。

待到審訊他的時候,蘇軾不光文才好,口才也絕對一流,不待人家開口,他便主動交待了一切「罪行」。為了說得形象可言,還動用不少文學手法,說到動情處居然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反倒讓那幫審訊的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傢伙怎麼如此不堪一擊,那個傲骨如仙的人兒呢!

蘇軾「斷尾」,圓滿成功。新貴們見他如此「軟蛋」一個,不足為患。於是,從輕發怒,免死,把他再次外放,貶到黃州,交地方官監督使用。蘇軾,終於逃過人生一大劫,知心朋友之功也,壁虎之智慧爾也!(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蘇軾用一首詞,道盡人生得失與成敗,看懂之人寥寥無幾
    我們都在探尋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一生忙忙碌碌,只是為了更加富有,更加聲名顯赫。還是說就這樣,無所事事地蹉跎一生。在世間,我們難免發現越來越多的人變得過分世俗。他們行色匆匆目光所及之處,除了名就是利。他們根本顧不上欣賞,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綺麗風景。又或許大部分的人,都樂於在這種生活中奮鬥。實際上像這種充滿了欲望生活,不免得有些俗氣。
  • 蘇軾《定風波》:詩詞中的四次掙扎與選擇,卻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
    尤其是特別喜歡蘇軾,在蘇軾的詩詞中,讀懂了人生,讀懂了情懷,也讀懂了在困難面前豁達樂觀的處事態度,我想這就是詩詞的力量,蘇軾的魅力!有一次,蘇軾和朋友外出,忽然下起了暴雨,兩人被淋得甚是狼狽,朋友一肚子的怨氣,而蘇軾卻非常的樂觀,看著這大雨,突然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定風波》,這首《定風波》也一直被人所熟知,這首詩詞體現的曠達精神一直為人所稱道。
  • 蘇軾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參透了對於人生和信仰的「領悟」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早些年間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進京趕考的時候,憑藉一卷文筆優異的《 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了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但是歐陽修卻把他錯認為自己的弟子,為了不讓別人說閒話,就把蘇軾安置在了第二名的位置上,蘇軾在文中寫道:「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
  •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蘇軾愛寫的詞牌名《定風波》,這定風波最早來自唐代教坊曲,最初是文官和武官的對詞,也能叫互懟詞,武官寫了一首詞,主要是彰顯功夫和武器裝備精良,結尾是: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怎樣的?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對於每一個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生物,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不管你這輩子活得好與壞,你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無法修改的。最近網上不知怎麼開始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 人生存在處境之無意義
    前幾天,和幾個朋友一起吃飯,席間一位朋友說起自己最近的心境。他說:「我不知道要什麼,也不知道活著幹嗎?做什麼都覺得沒有意思。」
  • 蘇軾的這首詞看似在描寫風景,其實更多的是表達了一種人生態度!
    蘇軾可謂是大名鼎鼎,從北宋一直到現在,他一直被人們所喜愛,無論是他的人生經歷,還是他的文學作品,都被人們所津津樂道。蘇軾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成就,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便是他高尚的品格,我們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把生活過成了詩一般的人。
  • 蘇軾的這首詞,讓你看淡人生的風風雨雨
    在古代的中國,凡是正直的知識分子一般都有一段坎坷的人生經歷,在仕途上都是舉步維艱。才華橫溢、秉性剛直的蘇軾也沒能逃出歷史的這一怪圈,一入官場不久就遭貶謫。但蘇軾並沒有像其他謫宦一般苦吟自己的失意人生,而是以一種曠達超脫的胸襟直面人生。
  • 蘇軾的這首短詩首句和尾句相同,卻有著無比生動的寓意
    自己這樣的人群之中,蘇軾一定是必須要被提及的詩人,在他的中年時光中,曾經作下了這樣一首詩,其實這首詩的內容是比較冷門的,到非常奇特。這首詩的便是《觀潮》,它的長度比較短,僅僅只有四句話,蔥名稱可以看出來,看似在描寫風景,其實是在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懷。首句跟尾句重複的內容是這樣一句詩:廬山煙雨浙江潮。
  • 歷史名人蘇軾的一生!
    蘇軾在給表弟的詩中,甚至提到了彼此在身材、頭骨方面近似的遺傳特徵:「長身自昔傳甥舅,壽骨遙知是弟兄。」  蘇轍在恭賀兄長生日的詩中也說:「頎然仲與叔,耆老天所騭。」蘇軾的朋友孔武仲在一篇賦中則這樣描寫蘇軾的身材:「東坡居士壯長多難,而處乎江湖之濱……頎然八尺,皆知其為異人。」
  • 蘇軾在挫折中積極生活,通俗易懂的《洗兒詩》,表達對孩子的期望
    經歷坎坷的蘇軾在挫折中積極生活,一首通俗易懂的《洗兒詩》表達出他對孩子的與眾不同的期望大才子蘇軾不僅是宋代文學的巔峰,更是後世人仰慕的楷模,他所代表的的文化意義已經超越了文學領域,而且他的影響力一直綿延到現在。
  • 5個小學生聚餐走紅:你的知心好友不足五指之數?無非因為這3點
    5個小學生聚餐走紅:你的知心好友不足五指之數?無非因為這3點 5個小學生聚餐在網上走紅,這個新聞報導相信很多朋友應該都看到過吧?年紀不大,倒是很注重人際關係交往,幾個小學生一起在餐館裡面吃火鍋,有說有笑,像極了大人。這一場面被一旁的食客拍了下來,沒想到一下子火爆網絡。
  • 54歲的蘇軾,送別好友時作佳篇,最後一句看透人生,成千古名句
    年少便入朝堂的蘇軾,年少輕狂又有些驕縱之氣,難免會引得小人的不滿。「烏臺詩案」的發生是蘇軾命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場經歷不僅改變了蘇軾的文章風格,還改變了他的人生態度。130天的牢獄生活,令他看明白了很多。不再拘泥於提筆安天下的人生目標,蘇軾將更多的身心放在了生活上。面對眼前的人生逆旅,蘇軾放下了心中的執念,做到了隨遇而安。
  • 穿越時空的訪談01:柳宗元、蘇軾的教育、人生轉折、寫作思維啟示
    他們就是柳宗元、蘇軾!柳宗元:大家好,我是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是河東郡,大家可以叫我柳河東。蘇軾:大家好,我是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大家可以叫我蘇東坡。我們失敗之後,我被貶出京,任永州司馬,而且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從此以後在政治上我再也沒有機會實現我「興堯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為務」的政治夢想!可惜啊!
  • 被貶黃州第三年,蘇軾酒醉挨淋卻寫出宋詞名句,飽含人生哲理
    作為北宋文壇的領軍人物,蘇軾的文學造詣首屈一指,但是在仕途上卻是極其不順,因為「烏臺詩案」的牽連,詩人接連遭遇被貶,密州、黃州、杭州、惠州、儋州……在這之中,蘇軾在黃州的時間可以說是最長的,在這裡留下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赤壁賦》等經典詩文都寫於這一段時間。
  • 鬣狗「掏肛」是無奈之舉?被「掏肛」的動物為什麼不跑?
    是有什麼特殊的癖好還是無奈之舉呢?鬣狗掏肛是特殊的癖好?有人認為,鬣狗是一種骯髒的動物,它對臭味有著狂熱的愛好,因此它才會掏肛,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鬣狗之所以掏肛是因為自身的條件決定的,也就是說是無奈之舉。為什麼這麼說呢?01鬣狗的身體數據。
  • 鬣狗「掏肛」是無奈之舉? 被「掏肛」的動物為啥不跑?
    是有什麼特殊的癖好還是無奈之舉呢?鬣狗掏肛是特殊的癖好?有人認為,鬣狗是一種骯髒的動物,它對臭味有著狂熱的愛好,因此它才會掏肛,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鬣狗之所以掏肛是因為自身的條件決定的,也就是說是無奈之舉。為什麼這麼說呢?01鬣狗的身體數據。成年鬣狗體長在1.5米左右,體重在50公斤左右,不同於其他動物,雌性鬣狗比雄性鬣狗的身長和體重都要高出百分之三十左右。
  • 看《中國詩詞大會》感受「吃貨」蘇軾「課本外」的人生哲學
    在第五季第二期中讓小編看到了一個「課本外」的蘇東坡、蘇軾不僅在文學、書法、繪畫上具有很高的造詣,生活上的他 還是一位「美食達人」蘇軾 走到哪吃到哪,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張蘇軾版的美食地圖黃州家喻戶曉的東坡肉,是在蘇軾走了一遭「鬼門關」後,被貶黃州時所發明的《豬肉賦》蘇軾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 烏臺詩案與蘇軾詩風的轉變
    關於烏臺詩案本身及發生的原因,自宋而今,關注的學者頗豐,有關著述更是百花齊放,且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本文在此不必贅述,只略舉幾例說明「烏臺詩案」給蘇軾心理、思想、處事方式造成的影響。(一)心理的影響 元豐二年,神宗下令「將蘇軾謗訕朝政一案送交御史臺根勘聞奏」。御史臺派中使皇甫遵前往湖州追攝蘇軾。
  • 吟誦|視頻:蘇軾《前赤壁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赤壁賦宋代:蘇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裡,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