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2021-01-09 烽火系古今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怎樣的?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對於每一個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生物,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不管你這輩子活得好與壞,你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無法修改的。

最近網上不知怎麼開始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這句話一經問世好像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不少人引起了共鳴,同時也點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迷茫與困惑: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怎樣的?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這個問題,其實千年前的大文豪蘇軾很有發言權。

蘇軾的一輩子可以說是大起大落了,他有過很多的身份,做過很多在當時看來出格的事。

蘇軾在人生得意時,他是皇帝佬兒的秘書,專門給皇帝唱反調,讓一國之君下不來臺。

蘇軾人生失意時,他搖身一變成為了著名的酒仙,他是把酒問青天的樂天派,他是搭屋建房的工程師。

林語堂老先生用「天真的小孩」來形容蘇軾,他的人生最大不過「率真」二字,最大的率真不過就是能雖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蘇軾的一生總是能像孩子似的生活,摔倒了爬起來,不會走路了就在從新學習走路。關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啥?

我想沒有比蘇軾說得更加清楚的了,不信你看看蘇軾的臨終詩,僅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

《廬山煙雨》宋 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大家讀完這首詩有沒有發現很奇怪?詩的開頭與結尾一模一樣,這有啥講究?我們今天就來說道說道,這首特殊的《廬山煙雨》。

《廬山煙雨》是一首禪詩,它的體裁為七言絕句,也叫《觀潮》。詩意由《五燈會元》第17卷所載青原惟信禪師(唐代高僧)的一段著名語錄演化而成。

語錄的原句是: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袛是山,見水袛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淄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

語錄中的「三般見解」說的是禪悟的三個階段,也是入禪的三種境界。其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其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其三,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蘇軾的這首《廬山煙雨》也是有所此意的。「廬山煙雨」、「浙江潮」說的是山和水。

到這裡來時,人們被這山水吸引,來此地不過是想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這時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此為第一境界。

到達山水前的時候,人們的願望得到了滿足。這時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自己的期望與現實相符。二是自己的期望與現實不符。

這時人們的心情就會有所變化,或歡喜或失望。各種各樣的想法、思緒匯入腦海,人們就會失去最初欣賞山水的初心,此為第二境界。

當人們經歷了人生中的種種事情,很難再去回憶自己的初衷,再以赤子之心去看待山水,以及世間萬物。

殊不知回歸初心,做到心無雜念,才能再次看到山水的真面目,此為第三境界。

如果用簡短的話語來總結這三種境界的話,我想這三句話應該是合適的。

第一境界,人生初見,滿心歡喜。

第二境界,人生若只如初見,萬般思緒匯於心。

第三境界,人生百態,返璞歸真。

我們很多人窮其一生都被困在了第二境界,能真正做到回歸本真的自己的人少之又少。困住我們的東西有很多,比如責任、夢想、現實、金錢。

蘇軾作為一代詩仙、酒仙可以說他已經在最後到達了人生的第三境界。其實,在我國古代詩人中,不只有蘇軾到達了第三境界,辛棄疾也算得上一位。

辛棄疾的《青玉案 元夕》中寫到:「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句話不正是第三境界嗎?

人們都是渴望超凡脫俗的,由本性到人性再到自性的三重大山,怕是不能真正瞭然人生的意義。

人生,人生,人從一出生就是在走向盡頭,但盡頭又可以有很多的解釋。蘇軾把它當做「廬山煙雨浙江潮」,辛棄疾把他當做「驀然回首」。

蘇軾的詞總是可以直抵內心,品蘇軾的人生百態,悟自己的人生價值。

《蘇軾詞傳》收集了蘇軾的各種詩詞,一本《蘇軾詞傳》寫盡一生沉浮,一路坎坷,然後蘇軾卻說「也無風雨也無晴」。翻一翻陳年舊詩,了解他的人生,明白他的豁達。

這本書選取了蘇軾一生所作的詞與傳,難得的是以詞為主題,當今很多的詩詞收集書籍都是以詩為主,詞的的確少見。

《蘇軾詞傳》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用以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不僅豐富了文章內容,還能從蘇軾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進而更加了解蘇軾的思想。

辛棄疾與蘇軾並稱為「蘇辛」,曾被譽為「詞中之龍」。提到蘇軾怎能不說辛棄疾呢?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卻以文業著稱天下。辛棄疾本是武將出身,最後流傳千古的卻是自己的文業。

《辛棄疾詞傳》再現了辛棄疾的傳奇一生,這本書參考了大量的史料與文獻,盡最大程度的還原歷史本真。

辛棄疾的人生從來不是無疾而終的逗號,那「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的理想已然成為驚豔塵世的感嘆號。

李清照作為男權社會中的一朵「奇葩」,不僅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而她的人生也是耐人尋味的。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愛花、愛酒、愛詩詞。

《李清照詞傳》不僅有才女的美麗與哀愁,更有男兒之豪氣,「巾幗不讓鬚眉」這句話用在李清照身上可是不為過。

《李煜詞傳》從君王到階下囚,愁思中有千千結,他以詞為命,帶你走進一代王朝,他以淚為情,讓你體會滄海桑田。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容若的詞中總是夾雜著無處述說的愁緒。《納蘭容若詞傳》帶你走進一位翩翩公子的悲慘人生。

《倉央嘉措詩傳》許爾千山萬水身,他是雪域最大的王,亦是世間最美的情郎。繁華落幕,終究抵不過大夢一場空,他以最樸實的字句帶給你瞬間的感動。

這是一套書籍,總共6本。書籍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不同的專屬尤物。

優美的封面,精緻的書籤。紙質也是棒棒噠,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這套書總共79元,一本才12塊多錢。12塊錢也就是一個卷餅,一塊蛋糕的錢。

換取一本詞傳,學習古人的風情雅致,體會人生百態,難道不划算嗎?

相關焦點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蘇軾最奇怪的一首詩,首句和尾句相同,意思卻截然不同!
    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書本上讓人生出敬畏之心的蘇軾,原來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是這般和藹可親、豪爽開朗。蘇軾被稱作聖人,甚至於是「坡仙」,在後世之人的眼中他是完美的文人意味著,更加是萬世瞻仰的道德楷模。觀潮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蘇軾用一首詞,道盡人生得失與成敗,看懂之人寥寥無幾
    我們都在探尋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一生忙忙碌碌,只是為了更加富有,更加聲名顯赫。還是說就這樣,無所事事地蹉跎一生。在世間,我們難免發現越來越多的人變得過分世俗。他們行色匆匆目光所及之處,除了名就是利。他們根本顧不上欣賞,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綺麗風景。又或許大部分的人,都樂於在這種生活中奮鬥。實際上像這種充滿了欲望生活,不免得有些俗氣。
  •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做為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的千古第一才女之名可不是蓋的。曾經有人排了個宋代詞人排行榜,做為唯一上榜的女性,她力壓秦觀和晏殊,排名第五。前五分別是蘇軾,辛棄疾,柳永,歐陽修。李清照的詞清新自然,朗朗上口,卻總是能於平淡中見濃烈,於細微處見真情,與男性詞人相比,別有一番味道。
  •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生活中,我們身邊都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平時話不多,做任何事時永遠從容鎮定。和這種人相處時,我們總會覺得特別心安,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發現一種從容的力量。而與他們相反,我們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總會因為各種煩心事,耐不住性子,靜不下來。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最後一句被改成很多首歌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寶藏,尤其是在詩詞領域。詩詞興盛於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便是其中之一。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為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蘇軾出生於書香世家,並且他本人也聰明過人,能力突出,很早就進入了仕途之中,因此行文大多慷慨激昂。
  • 境界|佛系青年、油膩中年、從詩詞中感悟人生三境界
    晏殊畫像「詩是無用的,但詩卻又是極其有用的」。誠如唐朝的繪畫理論家張彥遠所言:「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是呀,試看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那些把人生過的極其精緻的人又有哪一位不是有著一顆詩心的呢?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曾在《人間詞話》中提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詩神蘇軾最厲害的一首詩:正反讀著都通順,合起來才是完整一首詩
    有著詩神之稱的蘇軾更是,寫下一首曠古絕今的神詩,正反讀著都通順,合起來才是完整一首詩。蘇軾生活在北宋神宗趙頊執政時期,是唐宋兩朝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書法、文章、詩詞、繪畫皆是一絕。蘇軾寫過這麼一首詩: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晴。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 從一首詩看蘇東坡的人生哲學!
    ,就是「勝固欣然,敗亦可喜」,用大張偉的話說,就是「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蘇東坡的人生哲學,體現在他寫給弟弟蘇轍的一首詩中。這是一首充滿禪意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蘇軾愛寫的詞牌名《定風波》,這定風波最早來自唐代教坊曲,最初是文官和武官的對詞,也能叫互懟詞,武官寫了一首詞,主要是彰顯功夫和武器裝備精良,結尾是: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提到一代文豪蘇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流傳廣泛,豪邁灑脫的詩詞。看上去他過得不錯。然而,這都是經歷了一生風雨坎坷,歷經磨難後,蘇軾在苦難中依然積極樂觀,熱愛生命。從而到達的隨緣自適,逍遙闊達的處世境界。
  • 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詩,形容人生是「應似飛鴻踏雪泥」,寫得妙
    1061年,也就是宋仁宗嘉祐六年,蘇軾與弟弟蘇轍一起參加「制科」考試,連名並中。仁宗皇帝非常高興,認為自己給子孫找了兩位好宰相。歐陽修也感嘆:「自前未有,盛事,盛事。」這一年,蘇軾被授予大理評事、鳳翔府籤判,十一月赴任。在赴任途中寫了給弟弟子由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原詩如下: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蘇軾有一首最精妙的詩,全詩無一孤獨字眼,卻成為孤獨的最高境界
    讀過蘇軾詩詞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曠達灑脫的"樂天派"詞人。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還常常蘊含哲理,具有宋詩的典型風格。公元1057年,20歲的蘇軾進京趕考。這首詞是蘇軾謫居黃岡時所寫,反映他苦悶、孤獨和憤激的心情。表達了他渴求自由生活和精神解脫的願望。全詩沒有一處孤獨的字眼,但是卻成了孤獨的最高境界。特別是最後那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 蘇東坡臨死前給兒子留了一首詩,首尾相同,讀懂這幾句的堪稱高手
    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這份豁達和修養,讓我們這些後來人,不由得一贊三嘆。蘇軾臨死前擔心小兒子,給小兒子留下一首詩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哲宗崩逝,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蘇軾被赦免了流放海外之罪,北還途中於第二年六月突然病倒,在七月不幸離世,在這一個月中,蘇軾的小兒子蘇過每天照顧蘇軾,蘇軾臨終前非常擔心兒子,所以特意手書了一首《觀潮》提醒他。
  • 錢穆:讀五類書,培養人生情趣,拔高人生境界
    若我們希望能到此境界,便該好好學做人;要學做人,便得要讀書。為什麼讀書便能學得做一個高境界的人呢?因為在書中可碰到很多人,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樣。目前在香港固然有三百幾十萬人之多,然而我們大家的做人境界卻不一定能高,人生情味也不一定能深。
  • 蘇軾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奇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而迴文詩這一體裁早在公元前206年的漢代時就已經出現,經過發展後,到公元226年時已經極為盛行,也逐漸成為許多文人作詩時優先選擇的一種體裁。迴文詩不同於其他體裁古詩的地方在於他的讀法,譬如拿《茶壺迴文詩》這首迴文詩來說,他的特殊之處就在於不管你從哪一個字開始讀起,最終都能成為一首五言絕句。如果把所有可能的讀法全都讀一遍,那麼這首詩就可以演變出四十首詩,的確讓人嘆為觀止。
  •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李煜在七夕節出生。那時的他還不叫李煜,叫從嘉。從嘉:從心順意、嘉和萬世,自然寄託了爺爺對他的厚望。他的字叫做重光,是因為他長相奇特——駢齒重瞳。門牙是重疊著長出來的,有一隻眼睛裡,居然兩個瞳孔!
  • 蘇軾這首千古奇詩,一般人僅讀懂3句,能讀懂4句者堪稱高手!
    有的詩則特別在內涵意蘊方面,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一首。詩的作者大家都比較熟悉,他就是蘇軾,號東坡。蘇軾的生平大部分人都很了解,但我們還是簡單介紹下這首詩創作的背景:蘇軾先後娶了王弗、王閏之為妻,生下4個兒子,小兒子早夭,另外三個分別是蘇邁、蘇迨、蘇過。其中,蘇過出生於1072年,當時他父親蘇軾35歲,中年得子,本來應該開心。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北宋雖然有很多的文人被貶過,可是蘇軾的人生之路走得最為艱辛,貶得最遠,也受到了最為沉痛的打擊,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是與眾不同,以這首《洗兒詩》來說,那就是一首看似很普通,但是充滿了哲理的精品之作,通篇用一種調侃的口吻來描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寫下了對於人生的感悟。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李清照最有氣勢的一首詩,短短28字豪氣沖天,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作為婉約代表人物詩詞多含蓄婉轉,但在國家危難、南宋當權者不作為時寫下了這首直抒胸臆,震撼人心,相當具有氣勢的詩《夏日絕句》:《夏日絕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開頭兩句將那種生死都無愧為英雄豪傑的氣魄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肅然起敬。抒發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