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

2021-01-15 烽火系古今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

李煜在七夕節出生。那時的他還不叫李煜,叫從嘉。從嘉:從心順意、嘉和萬世,自然寄託了爺爺對他的厚望。他的字叫做重光,是因為他長相奇特——駢齒重瞳。門牙是重疊著長出來的,有一隻眼睛裡,居然兩個瞳孔!

李煜本是一個風流才子,前期奢華的宮廷生活與暮翠朝紅的男歡女愛,儼然成為了李煜詩詞的風格。

李煜繼位的時候,南唐已是苟安在江南一隅,朝廷軟弱不堪,國家破敗,強敵環伺。宋太祖多次下詔派人召他北上,李煜性子軟弱再加上惜命,屢屢都推辭不去。正好給了野心勃勃的宋太祖一個吞下南唐的機會,先是十月金陵被攻下,緊接著來年國亡十一月城破,南唐君主李煜被迫受辱出降,到汴京做了個俘虜,還被封了個違命侯的恥辱稱號。

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李煜的詩詞多了份亡國之痛。

歷史上便少了一個只會縱酒作樂尋歡的君主李煜,多了一個揮毫灑墨、悽美奇絕的「千古詞帝」!

有人評價他說:「作個詞人真絕代,可憐生在帝王家」,可正是因為生在帝王家,他才不需要為生活的柴米油鹽等瑣碎事務操心,才得以專心寫詩詞,但我認為,真是因為他是帝王,詩詞中才有獨一無二的亡國之痛!

換做是蘇軾辛棄疾,都寫不出這樣悲痛的詩詞,因為真正的亡國只有帝王才能感受得到!

李煜有一首最神的詞!全篇沒有一個愁字,卻寫出了愁的最高境界,直到如今,從未被超越!

《長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生在這五代十國的戰亂年代,我站在這閣樓之上望著這山一層又一層,層巒疊嶂,就如同我心中的相思層層疊疊,連綿不絕 。

在我看來,文中描繪的婦人是秋怨,但若細品你就會發現它的秋怨又似乎是來自一個動蕩時代的憂愁。以小見大,以微見甚,婦人對這山水河山感到寒意,怨人不歸,而人為什麼不歸?又去哪裡了呢?簡單一點來說這裡面就開始反襯大局了。

李煜作為帝王,沒了國家,沒了去處,他只能是登高望遠,惆悵至極!

也許李後主早就預見了未來的變化,自己獨上西樓,寂寞如雪。

讀李煜,感受人世變化,讓人奮發

讀李煜的詩,你能看到一個不善政治的帝王,吟宮廷生活之詩,談男女情愛之樂;而在亡國後,你能看到他把亡國的悲痛付諸於詩詞,自己變成在這亂世中流亡的尋覓人,尋覓心中的那份美好與執著。

《李煜詞傳》中選取了李煜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李煜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他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李煜在詩歌上的造詣與作為皇帝的悲哀形象。

這套書中還有一本《蘇軾詞傳》,其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和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精良,閱讀起來不得不說是一種享受。

活動期間,六本書《辛棄疾傳》、《蘇軾詞傳》、《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活動價僅需79元,與孩子一起看,從小接受詩詞文化的薰陶!做到真正的腹有詩書氣自華!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全詞僅一個愁字,卻寫出了無限愁
    《滿江紅·點火櫻桃》是南宋詞宗辛棄疾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詞,該詞不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那種直抒胸臆的作品。而是假託小兒女情懷,通過對江南春景美好卻易逝的感嘆,帶出對家山的思念,政治願望落空的感嘆。以此來排遣愁懷。全詞中只用了一個「愁」,卻讓人讀出無限的愁。
  • 王勃一首簡單的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就盡展才華
    「愁」在我國歷史上的古典詩詞中沾到的比重相當大。譬如在李煜筆下的愁是那樣的多,就像一江春水一樣流向遠方,不可斷絕;王昌齡的那句「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將遊子客居他鄉的羈旅之愁勾勒得如此悽婉;而李清照眼中的愁卻有了形狀,「綠肥紅瘦」的愁滋味有幾人能夠體會呢?在劉禹錫筆下的愁卻又是那樣的令人感動——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 落榜才子愁得睡不著寫首詞,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最後5個字驚豔
    讀了志南和李清照的兩個名句,我們就能發現要寫好雨,最重要的是寫出雨中的情。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首經典詠雨詞,詞名《長相思·雨》。這首詞的作者名叫万俟詠,本來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小文人,多年不第半生落魄,他平生存詞共27首,這首《長相思》正是其一詞成名之作。
  • 古詩詞中最愁的一場雨,無一愁字卻句句是愁,最後11字千古名句!
    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更漏子·玉爐香》,便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一首以雨抒寫愁緒的詞作。全詞緊緊圍繞著一位思婦的離愁展開描寫,從室內到室外,從視覺到聽覺,從實到虛,無不都構成了一種濃鬱的愁境。無一愁字卻句句是愁,是溫庭筠水平很高的一首詞。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溫庭筠的這首《更漏子·玉爐香》: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句句令人驚嘆
    現在提起李煜,你們會想到什麼呢?他的皇帝身份,他的「不務正業」,他的詞作......李煜是一個偉大的詞人,李煜的詞,前期是以花詞派為主,大多都是溫柔的,其亡國後的詞作大多懷古傷今,但題材變廣闊了,含意深刻,但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詩詞,只有四句話,美得讓人窒息!
    李煜,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但他是所有末代皇帝裡面最有才華的皇帝。李煜精通書法和繪畫,通曉音律,尤其在詩詞方面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詩詞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獨樹一幟,所以後人尊李煜為「千古詞帝」!
  • 失去了自由後的李煜心灰意冷,在一個雨夜,寫下一首充滿憂愁的詞
    而這首詞也是李煜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整首詞水平極高,雖然處處充滿憂愁,但是又沒有描寫一個愁字。《烏夜啼·昨夜風兼雨》五代:李煜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 李煜這首詞700年來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即興仿一首,開篇就驚豔
    作為君王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但作為詞人,李煜顯然是成功的。唐宋文壇,群星璀璨,就像兩條星河熠熠生輝,而李煜就是站在唐宋文壇之間的那個人,他這顆星的閃耀程度,不輸絕大多數唐宋名家。李煜的詞被模仿了太多次了。自從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寫愁後,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種時尚。
  • 李煜《長相思》無人可及,七百年後納蘭作一首,全詞直接碾壓李煜
    南唐後主李煜是中國詞壇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詞人」,《人間詞話》的作者王國維誇他詞寫得「神秀」,說詞到了李後主「境界始大,感慨遂深」。  葉嘉瑩先生認為他是天縱英才。他的一身才華,並非努力追求的結果,而是出於他的純真自然的本性。
  • 文壇巨星隕落,宋太宗千年背鍋,一首絕命詞,暗含李煜被殺真相
    再說了,一個是堂上帝王,一個是階下囚徒,怎麼會有心裡容不下一說?二說是南唐降臣徐鉉去探望被囚禁的李煜時,李後主在聊天的過程中,小李子痛哭不已,說後悔殺了當時的忠臣。當徐鉉把這一切告訴宋太宗時,宋太宗大怒,下令殺死李煜。
  • 他是千古第一詞帝,25歲登基41歲去世,臨死時寫下一首詞驚豔時光
    亡國之殤沒有人願意做亡國之君,李煜當然也不例外。面對大軍壓境,任何一個頭腦清楚的人都知道,南唐亡國只是時間問題,大臣們還謊報戰功,對李煜坑蒙拐騙,直到李煜登上城牆,才知道此時的他已經無路可退。擺在自己面前的只有2種結局 ,一種是硬抗,一種是投降。
  • 讀李煜《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擁有時就珍惜,失去就坦然面對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首李煜後期的文學作品《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李煜《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孤獨的人默默無語,獨自一人緩緩登上西樓。仰視天空,殘月如鉤。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悽涼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這樣的離異思念之愁,而今在心頭上卻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 李煜的一首詞,字字含悲,最後10字令人心碎
    下面介紹李煜的一首詞,字字含悲,最後10字令人心碎。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五代: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李煜是南唐後主,他精通書法、工於繪畫,更在音律和詩文方面造詣非凡。
  • 李清照寫愁很著名的一首詞,開頭14字成千古名句,至今無法模仿
    前半生,她是名動京城的天才少女,詞中句句寫自己的少女情懷,自然而美好。後半生,她是亂世中飄零的一葉孤舟,守護著自己前半生的夢想,升華成一種人生態度:堅強。然而經歷了如斯動亂,兼之年齡漸長,想要再如少女時一樣」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已經是不可能了,變成了」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簷兒底下,聽人笑語。
  • 李煜為何是千古詞帝?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真令人拍案叫絕!
    李煜的《虞美人》,都說這是一曲亡國之音,詞調哀婉悲涼,實際上這是一首有微言大義的詞,王國維評李煜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從這首詞中就可以讀懂王國維為何如此評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後主作這首詞的時候,已經是階下囚、亡國奴,他是在永恆的春花秋月中,發出了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的人生無常、一去不返之嘆。「雕欄玉砌應猶在」,我曾經的宮殿,應該還在吧?一個「應」字,突出了李後主的想像,他在北宋皇宮中被囚禁,故國的雕欄玉砌只能存在於他的想像中,如果寫成「雕欄玉砌依然在」就不對了,你看都看不到,怎麼能說依然呢。
  • 落榜才子徹夜難眠寫下此詞,無一雨字卻句句不離雨,成詠雨詞絕唱
    特別是在有了杜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和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等數首經典後,詠雨要與前人媲美談何容易。然而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位北宋小詞人万俟詠卻做到了。万俟詠,字雅言,自號詞隱,生卒年不詳,是南宋初的一位詞人。
  • 李煜:後主之詞,足當太白詩篇,高奇無匹
    1042年前的今天,978年8月13日(農曆978年7月7日),南唐後主李煜逝世。 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 讀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櫚深院,鎖清秋
    今昔對比,一個在天上,一個在人間,每每想起過去那段宛如在天上的日子,離愁別恨總是將他困得死死的,離國、別家,眉梢的愁,心頭的恨……李煜寫的詩詞,語言都比較直白,像「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個人認為,這《相見歡》是李煜所有詞中最淺顯的。
  • 李煜寫了一首描述女子部位的詞,刻畫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絕
    談到後主李煜,很多人覺得他很擰巴的一個人,一方面治國不好好治,一方面被軟禁以後又不好好軟禁,沉不住氣,有點文人迂腐的氣質;在愛情上也看得出是那種博愛的,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狠狠愛的類型;這些迂腐的,胸無大志的,猶豫躑躅的,感性遠大於理性的氣質造就了他悲劇的人生,以至於被後人們評價為:「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
  • 有哪些古詩詞帶有「春愁」二字?
    在古人意識裡,春天象徵著人的青春年少,也象徵著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古有「花開富貴」之說,而春去花謝則象徵著大勢已去,也就是美好時光的結束。落花流水又叫一敗塗地。南唐後主李煜被趙匡胤俘虜,由皇帝變成了囚徒,那真的叫「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裡,萬物充滿勃勃生機。而世上的萬事萬物總象日月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