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
李煜在七夕節出生。那時的他還不叫李煜,叫從嘉。從嘉:從心順意、嘉和萬世,自然寄託了爺爺對他的厚望。他的字叫做重光,是因為他長相奇特——駢齒重瞳。門牙是重疊著長出來的,有一隻眼睛裡,居然兩個瞳孔!
李煜本是一個風流才子,前期奢華的宮廷生活與暮翠朝紅的男歡女愛,儼然成為了李煜詩詞的風格。
李煜繼位的時候,南唐已是苟安在江南一隅,朝廷軟弱不堪,國家破敗,強敵環伺。宋太祖多次下詔派人召他北上,李煜性子軟弱再加上惜命,屢屢都推辭不去。正好給了野心勃勃的宋太祖一個吞下南唐的機會,先是十月金陵被攻下,緊接著來年國亡十一月城破,南唐君主李煜被迫受辱出降,到汴京做了個俘虜,還被封了個違命侯的恥辱稱號。
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李煜的詩詞多了份亡國之痛。
歷史上便少了一個只會縱酒作樂尋歡的君主李煜,多了一個揮毫灑墨、悽美奇絕的「千古詞帝」!
有人評價他說:「作個詞人真絕代,可憐生在帝王家」,可正是因為生在帝王家,他才不需要為生活的柴米油鹽等瑣碎事務操心,才得以專心寫詩詞,但我認為,真是因為他是帝王,詩詞中才有獨一無二的亡國之痛!
換做是蘇軾辛棄疾,都寫不出這樣悲痛的詩詞,因為真正的亡國只有帝王才能感受得到!
李煜有一首最神的詞!全篇沒有一個愁字,卻寫出了愁的最高境界,直到如今,從未被超越!
《長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生在這五代十國的戰亂年代,我站在這閣樓之上望著這山一層又一層,層巒疊嶂,就如同我心中的相思層層疊疊,連綿不絕 。
在我看來,文中描繪的婦人是秋怨,但若細品你就會發現它的秋怨又似乎是來自一個動蕩時代的憂愁。以小見大,以微見甚,婦人對這山水河山感到寒意,怨人不歸,而人為什麼不歸?又去哪裡了呢?簡單一點來說這裡面就開始反襯大局了。
李煜作為帝王,沒了國家,沒了去處,他只能是登高望遠,惆悵至極!
也許李後主早就預見了未來的變化,自己獨上西樓,寂寞如雪。
讀李煜,感受人世變化,讓人奮發
讀李煜的詩,你能看到一個不善政治的帝王,吟宮廷生活之詩,談男女情愛之樂;而在亡國後,你能看到他把亡國的悲痛付諸於詩詞,自己變成在這亂世中流亡的尋覓人,尋覓心中的那份美好與執著。
《李煜詞傳》中選取了李煜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李煜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他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李煜在詩歌上的造詣與作為皇帝的悲哀形象。
這套書中還有一本《蘇軾詞傳》,其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和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精良,閱讀起來不得不說是一種享受。
活動期間,六本書《辛棄疾傳》、《蘇軾詞傳》、《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活動價僅需79元,與孩子一起看,從小接受詩詞文化的薰陶!做到真正的腹有詩書氣自華!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