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為何是千古詞帝?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真令人拍案叫絕!

2020-12-05 隨手談詩

李煜的《虞美人》,都說這是一曲亡國之音,詞調哀婉悲涼,實際上這是一首有微言大義的詞,王國維評李煜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從這首詞中就可以讀懂王國維為何如此評價。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是什麼?春花年年開,秋月年年圓,宇宙是無窮的,所以春花秋月是循環的,永遠不會停止的。「往事知多少」,說春花秋月雖然在宇宙中不斷地循環往復,但我們的過往那些事,都已經消失了,你還能記得多少呢?你看,這兩句雖然字數不同,也沒有嚴整對仗,但其中所說的兩件事,卻是相對的,循環永恆,對消逝不返。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東風是什麼?是春風。月明是什麼?是秋月。東風和月明,又呼應了前兩句的「春花秋月」。李後主作這首詞的時候,已經是階下囚、亡國奴,他是在永恆的春花秋月中,發出了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的人生無常、一去不返之嘆。

「雕欄玉砌應猶在」,我曾經的宮殿,應該還在吧?一個「應」字,突出了李後主的想像,他在北宋皇宮中被囚禁,故國的雕欄玉砌只能存在於他的想像中,如果寫成「雕欄玉砌依然在」就不對了,你看都看不到,怎麼能說依然呢。

李煜曾經在南唐當國主,你看他早期那些詞,「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那叫一個縱情享樂啊,如今呢,想像中那奢華宮殿中的雕欄玉砌應該還在,可我已經成了階下囚,可不「只是朱顏改」嗎?

這兩句同樣也是相對應的,雕欄玉砌應猶在是永恆的,只是朱顏改是無常的。想著這些,所以他問「能有幾多愁」,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麼多的愁,春水是永恆的,不會停歇的,他的愁就像永恆的春水一樣,也是不會停歇的。

李煜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他有如此這般的愁,我們讀者當不了皇帝,亡不了國,難道就體會不到李後主那樣的愁了嗎?

不是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中人生無常的遺憾和悲哀,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的,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著類似的愁,工作不順心了、失去摯愛了,甚至你玩遊戲被對方逆風翻盤了,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或大或小,或多或少。

所以我們說李後主這首《虞美人》是有微言大義的,他一個人國破家亡的悲哀中,表達出的卻是全人類共同的悲哀情感,所以王國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在李後主之前的詞,就是單純的歌詞,是士大夫寫出來給歌女演唱的,就如李煜早期的詞那樣,縱情享樂就夠了,但自從李後主亡國之後,他的詞就不再是單純寫給歌女演唱的了,詞也可以言志抒情了。所以我們說李後主是千古詞帝,他的詞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他對詞這種文學體裁的進步發展(或許是無意中)所做出的貢獻,是其他詞人所不能相比的。

相關焦點

  • 千古詞帝昏庸失國,歷史卻有新解讀,後主李煜真是亡國之君嗎?
    李煜是個在藝術方面有傑出成就的帝王「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趙光義直接下令滅了南唐韓熙載比李煜要看得遠得多,他深知南唐國勢衰微,遲早會被大宋滅掉,他不願承擔亡國的千古罵名。
  • 李煜寫了一首描述女子部位的詞,刻畫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絕
    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不過作為文人來說他的確是一個高產詞人,每有新作,便迅速傳出宮廷,流布坊間,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就了這個悲劇式的「千古詞帝」,使其在中國詞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對後世影響甚大,還被編織成流行歌曲。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詩詞,只有四句話,美得讓人窒息!
    李煜,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但他是所有末代皇帝裡面最有才華的皇帝。李煜精通書法和繪畫,通曉音律,尤其在詩詞方面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詩詞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獨樹一幟,所以後人尊李煜為「千古詞帝」!
  • 李煜:一位被帝位耽誤的詞帝,他是文壇之幸但是南唐百姓之不幸!
    在此之前,李煜為了表達出自己對皇位的無視,整天寄情於山水之間,為了避嫌,一直當著帝王家的透明人,當著當著就真喜歡上了詩詞。據史書記載: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善詩文。翻譯過來就是,多才多藝,只要是文人之間流行的才藝,他都會,而且還玩得很溜。
  • 文壇巨星隕落,宋太宗千年背鍋,一首絕命詞,暗含李煜被殺真相
    李煜,中國文學史上天神般的存在,人稱「千古詞帝」,年僅39歲便告別人生。 一代文壇巨星就此隕落,直到今天,仍讓人惋惜文學史上這個巨大的損失。李煜之死,大約有以下幾種說法:一說宋太宗心胸比不上宋太祖。宋太祖死後,太宗容不下李煜,藉故殺了他。
  • 李煜:後主之詞,足當太白詩篇,高奇無匹
    而說到政績,南唐後主李煜無疑屬於差的那一類,最終南唐在他手上覆滅。但李煜聞名千載,卻不是作為昏君,而是作為詞人,人們稱為「千古詞帝」。他和他的父親李璟,南唐的另一位皇帝,都是當時有名的詞人,兩人的作品被合成一部《南唐二主詞》,傳承後世。讀中國古代的詞,這部書絕對不能落下。
  • 他是千古第一詞帝,25歲登基41歲去世,臨死時寫下一首詞驚豔時光
    趙匡胤以一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徹底終結了李煜的全部幻想,於是就有了文中開頭那一幕,城池下滿是宋軍,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而作為弱國之君,這樣的結果只是時間問題。千古詞帝公元978年,李煜41歲生日。
  • 千古詞帝究竟是為何事而發愁?以至於把自己比喻成一位閨中女子?
    古代詩人往往都羞於對自己愁苦之情的表達,但是為了可以順理成章地把自己內心所想或者憂愁表達出來,他們往往將這種感情寄託於女子的身上,寫就成詩文,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首來自五代詩人李煜筆下的一首詩篇。《搗練子·雲鬢亂》五代:李煜雲鬢亂,晚妝殘,帶恨眉兒遠岫攢。斜託香腮春筍嫩,為誰和淚倚闌幹?
  • 「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和秋月究竟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春花秋月」一詞出自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可是如果用來賞析李煜的這首詞來回答這個問題,那肯定是跑題了。
  • 《春花秋月》裡的文藝詩詞,而我最懂這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七 《虞美人》秋月送給小春花一個冰蟾珠,給春花說,你想我時,對著冰蟾珠念個咒,咒語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實際上這句話,是出自李煜 的《虞美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作者: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李煜被囚禁之後,寫下一首詞,感嘆國破家亡,訴說命運的無奈
    一提到南唐後主李煜相比大家都很熟悉,他被公認為是帝王中最具才華的一個。不得不說李煜是個不可多得的詩詞大家,他為後世留下了不少經典佳作。李煜生在帝王之家,不知道是他的幸還是不幸。作為一國之主,他沒有治國安邦的才幹,國家也沒有抵禦外敵的實力。可以說他一身的才華全用在了詩詞上,作為一個詞人他能算得上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代表性人物。
  • 曹丕寫了句詩沒紅,李煜和李商隱各仿寫一句,寫成了兩個千古名句
    若要問這兩種情況哪種情況更常見,很顯然是第二種,因為經典詩若真的那麼容易被超越,那千古名作還不滿大街都是了。但真正的高手,不但有這種能力,還有把一句不怎麼紅的詩,寫成經典的能力,這就更了不得了,我們一般把這種能力叫做點石成金。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兩個點石成金的千古名句。 1000多年前,魏文帝曹丕寫了一組《燕歌行二首》。曹丕其實是個很有文採的人,這一點和曹操和曹植一樣,只是被很多人忽視了。而它這組詩,在文壇也是很有影響力,直接影響了初唐很多詩人的詩風。
  •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句句令人驚嘆
    現在提起李煜,你們會想到什麼呢?他的皇帝身份,他的「不務正業」,他的詞作......李煜是一個偉大的詞人,李煜的詞,前期是以花詞派為主,大多都是溫柔的,其亡國後的詞作大多懷古傷今,但題材變廣闊了,含意深刻,但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 李煜被俘後一開始怕死,後來卻一心想死,寫下一首詞,哀絕悲壯
    每個人的生存都是一場最精彩的戰鬥,可這句話對於千古詞帝李煜而言,咀嚼出來的滋味會更加濃鬱。在亡國之前,李煜與宋太祖進行過多方妥協。首先是自降身段奉宋為正朔,白銀、鳳茶、酒器大把大把地送;其次是降制示尊,去除唐號,降標改制。以至最後走投無路之際,趙匡胤多次詔李煜入京,李煜只好稱病不前,因而做了最後一次抵抗。
  •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李煜在七夕節出生。那時的他還不叫李煜,叫從嘉。從嘉:從心順意、嘉和萬世,自然寄託了爺爺對他的厚望。他的字叫做重光,是因為他長相奇特——駢齒重瞳。門牙是重疊著長出來的,有一隻眼睛裡,居然兩個瞳孔!
  • 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一個千古流傳的詞牌
    ⊙○⊙●●○△,⊙●●○⊙●●○△悽美的故事,堅貞的情操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不僅文字美,意韻雋永,且由於他因該詞致禍,成為絕唱,所以成了《虞美人》的最佳選篇。唐後主李煜像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
  •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詞聖李煜和他的詩詞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他是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宋太祖滅南漢後,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李煜再次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之後李煜死於汴京,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01 詞作風格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李煜的詞前期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糜,如《菩薩蠻》:花明月安暗籠輕霧,今朝好向郎邊去。
  • 南唐後主李煜與宋徽宗趙佶,兩個錯生帝王家的藝術天才
    李煜是愛國的,他也愛家人愛兄弟姐妹,然而他不明白,只有自己強大才能更好地保護國家,保護家人。他以文人的精神和胸懷治理國家,最高的雄心壯志不過就是守好祖宗的基業。在他父皇李璟和他掌管的南唐,文學達到鼎盛,文人輩出,就連武將也能吟詩作對,但面對宋軍的強悍鐵騎卻不堪一擊。李煜像亡國後的李煜被軟禁在汴京小院裡,苟且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