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一位被帝位耽誤的詞帝,他是文壇之幸但是南唐百姓之不幸!

2021-01-11 筠兮筠兮

李煜出生於南唐帝王家,他排行第六,前面有四個哥哥都死了,只剩一個大哥了,按說李煜非嫡非長,這輩子是怎麼也做不了皇帝的,誰料想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唯一的哥哥居然掛掉了,李煜一不小心就登上了皇位,做了皇帝。在此之前,李煜為了表達出自己對皇位的無視,整天寄情於山水之間,為了避嫌,一直當著帝王家的透明人,當著當著就真喜歡上了詩詞。

據史書記載: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善詩文。翻譯過來就是,多才多藝,只要是文人之間流行的才藝,他都會,而且還玩得很溜。李煜因為從小在深宮中長大,被母親還保護得特別好,性格有點單純,他早期的詩詞多是風花雪月,亡國後詩詞的境界提升到了家國情懷,這一下子就把花間詞的整體水平給提升了,境界不太拘泥於閨房飲酒之類,也變成了文人墨客抒發情懷的一種表達。

李煜當上皇帝後,性格比較單純軟弱,這麼多年他沉浸於詩詞世界,沒有受過「怎樣當好一個皇帝」這個職業的訓練,因此他上位後,在治理國家方面就很放飛自我了。當時北方有個強勢的大佬皇帝趙匡胤,他是靠篡權上位的,他軍隊強,武藝高,李煜很害怕趙匡胤。李煜做了以下幾件禍國殃民的事情,加速了南唐的亡國!

1.李煜主動對趙匡胤俯首稱臣,每年主動送錢,還一年送好多回,打著各種名號送錢,趙匡胤過生日送錢,趙匡胤納小妾送錢,趙匡胤生孩子還送錢,總之為保平安是各種送。這樣的送法,搞得國庫空虛,國庫空虛了就對百姓是各種收稅,弄得民不聊生,百姓們妻離子散!

2.李煜時期有個很忠心的武將叫林仁肇,主動請纓說去和趙匡胤打仗,要去為國爭光,打贏了以後就不用再送錢了。李煜膽子小啊,被其他奸臣一忽悠,把忠臣林仁肇給殺了,這下子南唐更慘了,一個拿得出手的人都沒了。

3.李煜估計是精神上過度緊張,整天生活在提心弔膽的環境裡,生怕那天趙匡胤打了過來,他為了自我麻痺,就開始信佛,不光自己信,還讓全國人民都信,為了造出一種假象,你看我多老實,我都信佛了,對你一點抵抗之力都沒有,千萬別過來打我了。趙匡胤看到李煜這樣軟弱可期,直接率大軍打了過來,南唐無抵抗力,就這樣亡國了!李煜的帝王時期結束了,南唐百姓也被解救了!

亡國之後李煜被帶到了北宋都城,被封為「違命侯」,自此陷入了精神上的屈辱痛苦,他每天只做兩件事,一是喝酒,二是做夢,做夢就寫詞,流傳千古,家喻戶曉的《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和《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就是在這期間寫出來的。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關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詞的意思是:外邊潺潺雨聲,天氣又要寒冷,獨自一人登樓憑靠欄杆遠望,思念故國的江山百姓,離開容易再見故國就難了,時光像流失的江水、凋零的紅花都跟著春天離開了,過去和今天,相隔遙遠。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首詞意思是:孤獨的人獨自一人登上了西樓,仰望天空,梧桐樹寂寞地矗立在庭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悽涼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亡國之苦,在心頭又是另一種不同的滋味。

李煜亡國後的詩詞一下子提升了好幾個境界,不在拘泥於閨房飲酒之樂,直接變成了文人表達感情抒發情懷的詞。本以為老實本分地呆著,不去復國,不去給宋朝皇帝添堵,怎麼也能終老一生,誰想到趙匡胤的弟弟也篡權奪位當了皇帝。趙光義為人更小氣,性格更偏激,對李煜是各種欺辱,多次當眾強姦李煜的妻子小周后,讓李煜蒙受羞辱,在極度的痛苦中,李煜更是寫下來流傳千古的虞美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被趙光義知道了,他十分惱怒,一杯毒酒踢死了李煜,結束了李煜痛苦屈辱的一生。

縱觀李煜的一生,他的性格純真,一生做出了多首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好詞,但對於百姓,他不是一位好皇帝,因為他一生沒有人教導過他怎樣做好皇帝的職業,登上帝位也是運氣來了,恰巧得之,如果李煜的哥哥還活著,李煜可能在詩詞上成就更多,南唐百姓可能也會更幸福!

相關焦點

  • 國家不幸詩家幸:李煜的帝王之悲和詩詞之幸
    世人了解李煜,多是因其亡國後的詩詞,一首《虞美人》令無數後人感慨不已。但對於李煜這個人,大多數人都不太了解。他是南唐後主,也是亡國之君。他在世時不修政事,亡國後一直懷念故國。他在位時詞風多為柔靡之作,亡國後詞風轉為哀婉悽涼,多表達了自己的亡國之痛。
  • 千古詞帝昏庸失國,歷史卻有新解讀,後主李煜真是亡國之君嗎?
    這大大小小几百個皇帝說起來是各有千秋,但是在藝術造詣上出類拔萃的卻是鳳毛麟角。咱們今天就來說說歷代皇帝中,在藝術上最傑出的,號稱千古詞帝的南唐後主李煜。所以,李煜接手的時候,南唐其實連小國都不是了,只剩下半壁江山。所以,說李煜是個昏君,其實冤枉了他。他接受南唐的時候,南唐就已經是個爛攤子了。事實上,李煜不僅不是昏君,相反他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不是當皇帝的料,所以根本不願做皇帝。但是,世事弄人,他最終還是被迫當上國君。原因嘛,竟然是因為南唐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史。當時在南塘出現了一個奇葩的現象,什麼情況呢?
  • 李煜被囚禁之後,寫下一首詞,感嘆國破家亡,訴說命運的無奈
    一提到南唐後主李煜相比大家都很熟悉,他被公認為是帝王中最具才華的一個。不得不說李煜是個不可多得的詩詞大家,他為後世留下了不少經典佳作。李煜生在帝王之家,不知道是他的幸還是不幸。作為一國之主,他沒有治國安邦的才幹,國家也沒有抵禦外敵的實力。可以說他一身的才華全用在了詩詞上,作為一個詞人他能算得上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代表性人物。
  • 文壇巨星隕落,宋太宗千年背鍋,一首絕命詞,暗含李煜被殺真相
    李煜,中國文學史上天神般的存在,人稱「千古詞帝」,年僅39歲便告別人生。 一代文壇巨星就此隕落,直到今天,仍讓人惋惜文學史上這個巨大的損失。李煜之死,大約有以下幾種說法:一說宋太宗心胸比不上宋太祖。宋太祖死後,太宗容不下李煜,藉故殺了他。
  • 李煜為何是千古詞帝?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真令人拍案叫絕!
    李煜的《虞美人》,都說這是一曲亡國之音,詞調哀婉悲涼,實際上這是一首有微言大義的詞,王國維評李煜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從這首詞中就可以讀懂王國維為何如此評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曾經在南唐當國主,你看他早期那些詞,「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那叫一個縱情享樂啊,如今呢,想像中那奢華宮殿中的雕欄玉砌應該還在,可我已經成了階下囚,可不「只是朱顏改」嗎?這兩句同樣也是相對應的,雕欄玉砌應猶在是永恆的,只是朱顏改是無常的。
  • 李煜:後主之詞,足當太白詩篇,高奇無匹
    1042年前的今天,978年8月13日(農曆978年7月7日),南唐後主李煜逝世。 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 千古詞帝究竟是為何事而發愁?以至於把自己比喻成一位閨中女子?
    古代詩人往往都羞於對自己愁苦之情的表達,但是為了可以順理成章地把自己內心所想或者憂愁表達出來,他們往往將這種感情寄託於女子的身上,寫就成詩文,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首來自五代詩人李煜筆下的一首詩篇。這首詞是千古詞帝李煜的作品,李煜作為一代帝王前期詩詞作品多是深宮後院美豔之詞,香車寶馬、觥籌交錯,濃妝豔抹是他的前期詞作的風格,而遭遇滅國之災後,李煜的詞作轉向深沉哀婉,成為詩詞中的精華。李煜作為帝王是不幸的,作為詞人卻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為他,詞這一題材才能得以被士大夫認可,與詩成為文學雙壁。
  • 李煜被俘後一開始怕死,後來卻一心想死,寫下一首詞,哀絕悲壯
    人不怕死,但是最怕不知道怎麼活。每個人的生存都是一場最精彩的戰鬥,可這句話對於千古詞帝李煜而言,咀嚼出來的滋味會更加濃鬱。在亡國之前,李煜與宋太祖進行過多方妥協。首先是自降身段奉宋為正朔,白銀、鳳茶、酒器大把大把地送;其次是降制示尊,去除唐號,降標改制。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詩詞,只有四句話,美得讓人窒息!
    李煜,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但他是所有末代皇帝裡面最有才華的皇帝。李煜精通書法和繪畫,通曉音律,尤其在詩詞方面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詩詞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獨樹一幟,所以後人尊李煜為「千古詞帝」!
  • 李煜為數不多的詩之一,題寫在扇面上,送給了宮女,得以流傳千年
    南唐後主李煜是個著名的詞人,人們提起他,總會想起他的《相見歡》裡「無言獨上西樓」的愁思,想起他《虞美人》的「問君能有幾多愁」的亡國之恨,甚至想起他早期《菩薩蠻》「手提金縷鞋」的風流韻事。但其實他也有詩作流傳下來。
  • 他是千古第一詞帝,25歲登基41歲去世,臨死時寫下一首詞驚豔時光
    那是公元975年的一個春天,此時冰雪消融,卻依然帶著幾分徹骨的寒意,但是作為一國之君的他,心情卻格外的好。因為聽屬下說,宋軍因糧草不支,馬上就要退兵了。這真是天佑南唐,又能享受幾天太平日子。興奮的他打算去城牆上慰問士兵,鼓舞士氣,以期更快退敵。
  •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李煜在七夕節出生。那時的他還不叫李煜,叫從嘉。從嘉:從心順意、嘉和萬世,自然寄託了爺爺對他的厚望。他的字叫做重光,是因為他長相奇特——駢齒重瞳。門牙是重疊著長出來的,有一隻眼睛裡,居然兩個瞳孔!
  • 他是一位喜愛月亮的詩人,當過皇帝,受盡了屈辱
    在中國古代有一位特別喜愛月亮的詩人,他不是李白,而是一位皇帝,他就是李煜。李煜本是南唐的皇帝,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轉眼之間就國破家亡,成為了宋朝的階下囚,失去了自由,別是是無法想像李煜到底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只有親自經歷過的人才能夠體會的出來,事非經過不知難。
  • 趙翼最經典的一首詩,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清代一位詩人有一首最經典的詩,曾經讓無數人感動!題遺山詩清代:趙翼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趙翼是清代文學家,字雲崧,號甌北,乾隆年間進士。他長於史學,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
  • 南唐後主李煜與宋徽宗趙佶,兩個錯生帝王家的藝術天才
    這顯得開封城滄桑又寂寞,趙匡胤已經對南唐的土地垂涎三尺,此時的李煜卻忙于禁苑尋春,飲酒作詩,他覺得鮮花易謝,好年華也會隨時光而去,花朵一歲一枯榮,好年華卻從不回頭。於是寫了那首有名的《子夜歌》:「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縹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何妨頻笑粲,禁苑春歸晚。同醉與閒評,詩隨羯鼓成。」
  • 李煜的一首詞,字字含悲,最後10字令人心碎
    但是並非每個人都能在想家時,就可毫不猶豫地背起行囊,回到朝思暮想的故園。北宋的蘇軾多年貶謫生涯,雖然他可以隨遇而安,但畢竟人生地不熟,諸事不便。晚唐的李商隱四處奔波,也是無時無刻不牽掛著妻兒,心中的悲苦更是無人可訴。下面介紹李煜的一首詞,字字含悲,最後10字令人心碎。
  •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詞聖李煜和他的詩詞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他是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宋太祖滅南漢後,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李煜再次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之後李煜死於汴京,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01 詞作風格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李煜的詞前期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糜,如《菩薩蠻》:花明月安暗籠輕霧,今朝好向郎邊去。
  • 李煜寫了一首描述女子部位的詞,刻畫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絕
    談到後主李煜,很多人覺得他很擰巴的一個人,一方面治國不好好治,一方面被軟禁以後又不好好軟禁,沉不住氣,有點文人迂腐的氣質;在愛情上也看得出是那種博愛的,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狠狠愛的類型;這些迂腐的,胸無大志的,猶豫躑躅的,感性遠大於理性的氣質造就了他悲劇的人生,以至於被後人們評價為:「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
  • 詞中之帝李煜的一篇奇文,前三句美得令人心醉,寫後三句時已滅國
    而在古代的皇帝中卻甚少有在詩壇揚名之人,即便有些名篇佳作,但也是寥寥,但卻有一皇帝,在文學史上地位頗高,留下了很多經典之作,這就是被後世稱為「詞中之帝」的南唐後主李煜。李煜早年的詩詞大都以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為主,風格上比較綺麗柔靡;而在國破之後,李煜的詞作大都描寫亡國之痛,以悽涼哀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