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巨星隕落,宋太宗千年背鍋,一首絕命詞,暗含李煜被殺真相

2020-12-06 閱讀寫作與口才

#李煜的詩詞#當國君是蠢材一枚,做詩人是天才一個;政治王國風雨飄搖,詩詞王國千年不倒。

李煜,中國文學史上天神般的存在,人稱「千古詞帝」,年僅39歲便告別人生。 一代文壇巨星就此隕落,直到今天,仍讓人惋惜文學史上這個巨大的損失。

李煜之死,大約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說宋太宗心胸比不上宋太祖。宋太祖死後,太宗容不下李煜,藉故殺了他。這種說法有點覺得不值一駁。宋滅南唐,囚禁其國君,是當時整個國家的戰略考慮,於南唐舊民、降將都有安撫的象徵之義。宋太宗身為帝王,繼位前一直追隨其兄長,這點道理怎麼會不知道?還會拿軍國大事來發洩個人情緒?

再說了,一個是堂上帝王,一個是階下囚徒,怎麼會有心裡容不下一說?

二說是南唐降臣徐鉉去探望被囚禁的李煜時,李後主在聊天的過程中,小李子痛哭不已,說後悔殺了當時的忠臣。當徐鉉把這一切告訴宋太宗時,宋太宗大怒,下令殺死李煜。

這個說法有鼻子有眼,可它不符合人之常情。

能讓降臣見舊主,卻不能讓人家敘敘舊、談談往事,發點小感慨,這就有點自相矛盾了。難道宋太宗指望二人見面,大呼好哇,你當了官,我也保了命,其樂無窮?

目前大家都比較認同的是第三種說法:李煜寫了《虞美人》之後,宋太宗看到其中有「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覺得李煜還在懷念故國,不象劉禪「樂不思蜀」,所以要殺之,怕他再玩出什麼么蛾子。

李煜因這首詞而死,大約是真的,要說真是因為那句「故國不堪回首」,卻又把事情想得簡單了些。

在被俘的三年,李煜還寫過比這句更懷念舊國,更直白的句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幾曾識幹戈」、「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這些句子都招惹什麼事事,卻因為「故國不堪回首」就遭殺身之禍?有點說不過去。

那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通過對李煜更多作品的研究,再細細品品這首《虞美人》,我得出結論:李煜向宋太宗表達了自己的必死之心,而宋太宗在這件事上,如其所願,這是他們雙方一次高級交流,並達成了默契。

從風光無限的無上帝王,一夜之間淪為階下囚徒,這種人生的巨大落差,對李煜的打擊是巨大的:失去了權力,失去了富貴,失去了行動自由,一舉一動都受到監控,甚至連尋死的機會都沒有,這種行屍走肉般的日子,已經沒有了半點人生的樂趣。

滅國之後,李煜創作了大量的不朽作品,但無一例外都是愁苦之作。「剪不斷、理還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多少夢,昨夜夢魂中」,還有「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等等,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其愁怨之情,達到頂峰。

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尼採謂一切文字,餘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左手一本詩詞鑑賞,右手一本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詞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學藝術的百般巧妙,就都呈現在我們面前了。

這段時期,李煜的心確實在每天滴血,故能成就其在文學創作上的至高境界。因為跌至人生的低谷,卻達到了藝術的高峰,不能不讓人感慨上帝之手對人的命運的安排,是如此充滿玄妙。

我們且來看看,李煜的這首《虞美人》,到底向宋太宗說了什麼: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春去秋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沒有人生樂趣的日子,我早已過厭了,什麼時候是個盡頭?能告訴我能在哪一天結束嗎?我沒有了人生的希望,沒了人生的理想,唯一能做的就是天天想些過去的事情,而每每想起,都是在自己的心口扎刀子,這樣的日子,誰還願意繼續?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以前我還能睡睡覺,做做夢,儘管夢都不是歡樂的。「多少恨,昨夜夢魂中」、「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做夢醒來,每每都是淚溼衣衫。可畢竟還能做夢啊,現在我是成夜成夜的睡不著。小樓昨夜有風了,這不是第一次,而是無數次,無數個這樣的夜晚,我都沒有睡覺。我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我不能做任何事情,我只能生活痛苦的記憶中,沒有任何人,任何事,能讓我從這種生活中脫,或者除了死?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我那豪華的宮殿應該還在吧,可惜改了顏色,痛恨換了主人。我說這句話,你不得不殺我吧?

要是這首詞傳出去,給大家知道我痛恨江山失去,會以為我有復國之心,會不會有南唐舊民藉機造反起事?你朝中大臣看到這句詩,一定會大作文章,作多種解讀,要求你殺我,你頂得住嗎?

別以為我用「朱顏」二字,是在懷念以前的漂亮女人!在這種日子,這種情況下,還能想那些男女之事,虧你想得出!你也是一代君王,智謀無限,不會讀不懂這二字的暗含之義吧。

我想結束生命,給你一個必殺我的理由,希望你能成全。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要問我的求死之心有多麼的強烈,那麼我可以告訴你,如江水東去,不可西回。

於是,宋太宗給了李煜一杯毒酒。讓李煜以最體面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保持了他最後的尊嚴。

閱讀文學作品,就是要從以文字為媒介,深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去傾聽他源於靈魂心處的傾訴,發自內心的吶喊。惟此,才是真正的閱讀。

相關焦點

  • 國家不幸詩家幸:李煜的帝王之悲和詩詞之幸
    世人了解李煜,多是因其亡國後的詩詞,一首《虞美人》令無數後人感慨不已。但對於李煜這個人,大多數人都不太了解。他是南唐後主,也是亡國之君。他在世時不修政事,亡國後一直懷念故國。他在位時詞風多為柔靡之作,亡國後詞風轉為哀婉悽涼,多表達了自己的亡國之痛。
  • 千古詞帝昏庸失國,歷史卻有新解讀,後主李煜真是亡國之君嗎?
    這首詞大家很耳熟吧,就是李煜的代表作《虞美人》。這首詞文字清新優美,意境卻是撼人心魄的悲怨和滄桑。因為感人,於是成為千古絕唱。就因為這首詞,李煜被後人尊為第一詞帝。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也就因為第一詞帝這個身份,李煜卻背了一個千年的黑鍋。這是什麼意思呢?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是位於江南的一個小國。就是在李煜的手上,南唐迅速被北宋滅國。
  • 範煒:宋太宗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兩個成語都和他有關
    南唐後主李煜留下的這首虞美人之詞經久不衰,卻也成了他的絕命詞。這一切都拜「宋太宗」所賜.....當時北宋將南唐滅亡後,南唐後主李煜被抓到北宋,和他一起被抓過來的,還有他的老婆——南唐皇后「小周后」。小周后生於950年,是個容貌極美的女子,也很聰慧,她5歲就嫁給了李煜,李煜也非常寵愛她。
  • 南唐後主李煜與宋徽宗趙佶,兩個錯生帝王家的藝術天才
    春危機感是政治家才有的素質,而李煜只是一個文人,不識幹戈,他看到的不過是早春二月的江花紅勝紅,江水綠如藍!在宋軍架橋準備過江時,李煜不但沒有任何防備反而是覺得可笑,他能在春天的到來時敏銳地察覺到桃紅柳綠,並井井有條地安排踏春事宜,而在國事上卻後知後覺,投降被俘時仍有未拆封的戰報。
  • 李煜這首詞700年來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即興仿一首,開篇就驚豔
    作為君王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但作為詞人,李煜顯然是成功的。唐宋文壇,群星璀璨,就像兩條星河熠熠生輝,而李煜就是站在唐宋文壇之間的那個人,他這顆星的閃耀程度,不輸絕大多數唐宋名家。李煜的詞被模仿了太多次了。自從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寫愁後,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種時尚。
  • 曹丕寫了句詩沒紅,李煜和李商隱各仿寫一句,寫成了兩個千古名句
    一首好詩,寫出來被模仿是大概率事件。仿得好,那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仿得不好,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若要問這兩種情況哪種情況更常見,很顯然是第二種,因為經典詩若真的那麼容易被超越,那千古名作還不滿大街都是了。
  • 李煜《長相思》無人可及,七百年後納蘭作一首,全詞直接碾壓李煜
    不過,這是一首明顯的「徵人」的詞,和李煜的身份極不相配。讓人一眼就看得出,詞中描寫的事件是「虛構」的。  因此這一首十分精緻的小令,因為「主題陳舊」,又放棄了作者本人最大的「真情」優勢。就顯得有一點點不好了。  另外,這一首詞的上闕中,「山遠天高煙水寒」,本意是說,詩中的主角想要去尋找她出徵塞外的戀人,但是欲登高山恨天高,欲渡江河怕水寒,總覺得有一點陳詞濫調的嫌疑。
  • 天羅地網已布下,這些帝王將相若能選擇早死,就不會留下千年笑柄
    可他卻選擇了最苟且的一條路:窩窩囊囊地活著,活過一天是一天……終於,身死於一個女人之手,兩千年來,被人不斷地嘲諷、譏誚。 第二位:李煜。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詩詞,只有四句話,美得讓人窒息!
    李煜,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但他是所有末代皇帝裡面最有才華的皇帝。李煜精通書法和繪畫,通曉音律,尤其在詩詞方面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詩詞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獨樹一幟,所以後人尊李煜為「千古詞帝」!
  • 物理學家霍金逝世 科技界隕落一位巨星
    但是,卻有一位科技界的巨星在今天就此隕落,他,就是霍金。斯蒂夫·霍金今日逝世霍金逝世,一顆物理學界的巨星隕落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物理學家霍金逝世 科技界隕落一位巨星http://mobile.zol.com.cn/681/6813278.html http://mobile.zol.com.cn/681/6813278.html
  • 李煜被俘後一開始怕死,後來卻一心想死,寫下一首詞,哀絕悲壯
    每個人的生存都是一場最精彩的戰鬥,可這句話對於千古詞帝李煜而言,咀嚼出來的滋味會更加濃鬱。在亡國之前,李煜與宋太祖進行過多方妥協。首先是自降身段奉宋為正朔,白銀、鳳茶、酒器大把大把地送;其次是降制示尊,去除唐號,降標改制。以至最後走投無路之際,趙匡胤多次詔李煜入京,李煜只好稱病不前,因而做了最後一次抵抗。
  • 秋瑾絕命詞之謎
    關於秋瑾的絕命詞,據《秋瑾集》載,有兩首:一為《致徐小淑絕命詞》雲。「痛同胞之醉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難挽。日暮窮途,徒下新亭之淚:殘山剩水,誰招志士之魂。不須三尺孤墳,中國已無乾淨土;好持一杯魯酒,他年共唱擺侖歌。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即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
  •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詞聖李煜和他的詩詞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他是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宋太祖滅南漢後,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李煜再次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之後李煜死於汴京,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01 詞作風格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李煜的詞前期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糜,如《菩薩蠻》:花明月安暗籠輕霧,今朝好向郎邊去。
  •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李煜在七夕節出生。那時的他還不叫李煜,叫從嘉。從嘉:從心順意、嘉和萬世,自然寄託了爺爺對他的厚望。他的字叫做重光,是因為他長相奇特——駢齒重瞳。門牙是重疊著長出來的,有一隻眼睛裡,居然兩個瞳孔!
  • 李煜:一位被帝位耽誤的詞帝,他是文壇之幸但是南唐百姓之不幸!
    李煜出生於南唐帝王家,他排行第六,前面有四個哥哥都死了,只剩一個大哥了,按說李煜非嫡非長,這輩子是怎麼也做不了皇帝的,誰料想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唯一的哥哥居然掛掉了,李煜一不小心就登上了皇位,做了皇帝。
  •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句句令人驚嘆
    現在提起李煜,你們會想到什麼呢?他的皇帝身份,他的「不務正業」,他的詞作......李煜是一個偉大的詞人,李煜的詞,前期是以花詞派為主,大多都是溫柔的,其亡國後的詞作大多懷古傷今,但題材變廣闊了,含意深刻,但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 李煜被囚禁之後,寫下一首詞,感嘆國破家亡,訴說命運的無奈
    一提到南唐後主李煜相比大家都很熟悉,他被公認為是帝王中最具才華的一個。不得不說李煜是個不可多得的詩詞大家,他為後世留下了不少經典佳作。李煜生在帝王之家,不知道是他的幸還是不幸。作為一國之主,他沒有治國安邦的才幹,國家也沒有抵禦外敵的實力。可以說他一身的才華全用在了詩詞上,作為一個詞人他能算得上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代表性人物。
  • 李煜的一首詞,字字含悲,最後10字令人心碎
    下面介紹李煜的一首詞,字字含悲,最後10字令人心碎。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五代: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李煜是南唐後主,他精通書法、工於繪畫,更在音律和詩文方面造詣非凡。
  • 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詞,處處充滿了憂愁,但寫得卻是極為巧妙!
    李煜的一生也是充滿了戲劇性,原本他只不過是南唐中主第六位皇子,做夢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夠繼承大統,從而登上皇帝的寶座。雖然李煜並不能算是一位好皇帝,畢竟他也沒有做皇帝的能力,但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卻又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特別是他的詞作,更是篇篇精彩,寫得也是極為悽美,特別是他成為了俘虜之後,他的內心更是無比的憂愁,也無比的傷感,所以這一時期他的作品處處流露出了一種悲痛的情緒,讀來更是令人感慨萬千。
  • 他是千古第一詞帝,25歲登基41歲去世,臨死時寫下一首詞驚豔時光
    面對山河破碎,城池易主,李煜哭宗廟,哭社稷,他甚至如同小孩子一樣,面對宮女慟哭失聲,而一首《破陣子》最能代表他此時的心境: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歷史上對李煜的評價是「賞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過,惟恐其聞」,意思就是說李煜對別人的好,總是擔心獎賞的不夠多,而懲罰別人的過錯,總是極力地幫著打掩護,生怕壞了人家的名譽。讀到這裡,我們不禁要深深地感慨,李煜真是一個大好人啊!但是歷史卻告訴我們另一個真相:一個好人,是很難做一個好皇帝的,李煜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