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君王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但作為詞人,李煜顯然是成功的。唐宋文壇,群星璀璨,就像兩條星河熠熠生輝,而李煜就是站在唐宋文壇之間的那個人,他這顆星的閃耀程度,不輸絕大多數唐宋名家。
李煜的詞被模仿了太多次了。自從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寫愁後,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種時尚。自從他寫出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後,西樓月就成了兩宋文人爭相吟誦的意象。更誇張的是他的那句「小樓昨夜又東風」,僅其中一個「又」字,就讓宋元明清的文人效仿不絕。
但不知為何,李煜的這首《長相思·一重山》,卻600多年來無人敢仿,我們來讀一讀:
《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長相思》這首詞是李煜早年間的作品,並且這首詞最大的特點在於:明明句句意思都帶有思愁的感覺,卻在詞中沒有一句「愁」字來表示出,通過展示的花間詞風格,顯然讓很多人在讀起來的時候能感覺到比一般的花間詞寫的更加清新雋永。
這首詞之所以不被後世文人所引起重視,是因為它所包含的蘊意實在是讓很多人模仿不出來,並不好寫。詞中在於多重疊意象的使用,就讓人想模仿都難以下筆。
自從李煜的詞被後世人模仿後,他的詞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描寫愁後,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種時尚。僅僅一種詞的形式更是讓宋元明清的文人效仿不絕。
雖然600多年裡無人敢仿李煜這首《長相思》,但是在隨著時間的流逝,到清朝卻引起一位少年才俊的興趣,此人便是清朝第一名詞手「納蘭性德」,這首詞在他的手裡便被仿成另一首經典的《長相思》,更是讓後人難分高下。
詞中這樣寫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這是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一年創作的一首詞。詞作上片描寫跋涉行軍與途中駐紮,夾雜著頗多無奈情緒;下片敘述夜來風雪交加,攪碎了鄉夢,倍覺惆悵。全詞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語言淳樸而意味深長,取景宏闊而對照鮮明。
納蘭性德用"山一程"代替"一重山",化靜為動,一開篇就驚豔世人。全詞無論是從語言風格,還是意境之美,都與李煜的作品異曲同工。更為重要的是,這首詞同樣寫的是愁,卻也是不見一個愁苦的字眼,可謂是仿的妙啊!
李煜悲愴,納蘭情深,蘇軾灑脫,稼軒豪放
在宋代詞人中,最璀璨耀眼的有三個:蘇軾、辛棄疾、李清照。而宋代之前詞人的巔峰,那無疑是李煜。這些詞人都在泱泱華夏的文化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讀的這本《李煜詞傳》中選取了李煜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李煜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他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李煜在詩歌上的造詣與作為皇帝的悲哀形象。
《納蘭容若詞傳》不同於以往的傳記,它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展現在我們面前:以納蘭容若的詞為主線,以納蘭容若的"情"為框架,以納蘭容若的"愛"為血肉,以詩化的語言,戲劇般的場面,將我們帶入了納蘭容若的繁華生活、真誠性情、詞的顛峰,愛的痴心。
這套書中還有一本《蘇軾詞傳》,其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和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精良,閱讀起來不得不說是一種享受。
活動期間,六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