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有一位特別喜愛月亮的詩人,他不是李白,而是一位皇帝,他就是李煜。李煜本是南唐的皇帝,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轉眼之間就國破家亡,成為了宋朝的階下囚,失去了自由,別是是無法想像李煜到底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只有親自經歷過的人才能夠體會的出來,事非經過不知難。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世界上有這樣的一個規律,美好的景色總是消失的很快。美好的景色停留的時間也很短暫,所以人們要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李煜在這首詞中表達了自己的無奈之情。為什麼很多美好的事物總是在失去之後才知道珍惜呢。
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什麼時候結束的,以前的事情還記得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虞美人》非常有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這首《虞美人》詞,知名度很大。宋太宗聽到這首詞之後,很是生氣,就命人賜藥酒,將李煜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李煜這個時候的處境就是一個亡國之君,是別人案板上任人宰割的羔羊。
李煜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無所作為的昏君,他還是很有作為的。比如在科舉方面,李煜重視選拔人才的公正和公平。乾德二年(964年),錄取進士王崇古等九人,並親自命題考核。直至南唐亡國的開寶八年二月,李煜還舉行了南唐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錄取進士張確等三十人。李煜在用人方面還是很有能力的,李煜不簡單。
李煜所處的環境很不利,南唐國弱,宋朝如此強大,南唐根本就不是對手。李煜採取堅壁清野、固守城池的方法,以拖垮長途奔襲的宋軍為防禦策略。 南唐表面上臣服宋朝,暗中繕甲募兵,潛為備戰。
李煜是詩詞領域的君主,李煜的詩詞水平很高,詞境優美,感情純真。南唐亡國後,李煜成為了階下囚,「日夕以淚洗面」。李煜感到了人生苦難無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淚寫出了亡國破家的悽涼和悔恨;並把自身所經歷的慘痛遭遇泛化,獲得一種廣泛的形態與意義,通向對於宇宙人生悲劇性的體驗與審視,所以其言情的深廣超過其他南唐詞人。
對於李煜成為亡國之君,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當時整個中國的形勢和歷史發展趨勢要求南唐滅亡,北宋統一。南唐是一個地方政權,李煜就是再有能力也挽救不了。李煜繼位,只能採取消極守業的政策。但是,李煜畢竟維持政權達15年之久。充分說明了李煜的能力。趙光義曾問南唐舊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個暗懦無能之輩嗎?」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無能無識之輩,何以能守國十餘年?我認為這個評價是很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