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喜愛月亮的詩人,當過皇帝,受盡了屈辱

2020-11-25 騰訊網

在中國古代有一位特別喜愛月亮的詩人,他不是李白,而是一位皇帝,他就是李煜。李煜本是南唐的皇帝,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轉眼之間就國破家亡,成為了宋朝的階下囚,失去了自由,別是是無法想像李煜到底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只有親自經歷過的人才能夠體會的出來,事非經過不知難。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世界上有這樣的一個規律,美好的景色總是消失的很快。美好的景色停留的時間也很短暫,所以人們要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李煜在這首詞中表達了自己的無奈之情。為什麼很多美好的事物總是在失去之後才知道珍惜呢。

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什麼時候結束的,以前的事情還記得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虞美人》非常有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這首《虞美人》詞,知名度很大。宋太宗聽到這首詞之後,很是生氣,就命人賜藥酒,將李煜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李煜這個時候的處境就是一個亡國之君,是別人案板上任人宰割的羔羊。

李煜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無所作為的昏君,他還是很有作為的。比如在科舉方面,李煜重視選拔人才的公正和公平。乾德二年(964年),錄取進士王崇古等九人,並親自命題考核。直至南唐亡國的開寶八年二月,李煜還舉行了南唐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錄取進士張確等三十人。李煜在用人方面還是很有能力的,李煜不簡單。

李煜所處的環境很不利,南唐國弱,宋朝如此強大,南唐根本就不是對手。李煜採取堅壁清野、固守城池的方法,以拖垮長途奔襲的宋軍為防禦策略。 南唐表面上臣服宋朝,暗中繕甲募兵,潛為備戰。

李煜是詩詞領域的君主,李煜的詩詞水平很高,詞境優美,感情純真。南唐亡國後,李煜成為了階下囚,「日夕以淚洗面」。李煜感到了人生苦難無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淚寫出了亡國破家的悽涼和悔恨;並把自身所經歷的慘痛遭遇泛化,獲得一種廣泛的形態與意義,通向對於宇宙人生悲劇性的體驗與審視,所以其言情的深廣超過其他南唐詞人。

對於李煜成為亡國之君,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當時整個中國的形勢和歷史發展趨勢要求南唐滅亡,北宋統一。南唐是一個地方政權,李煜就是再有能力也挽救不了。李煜繼位,只能採取消極守業的政策。但是,李煜畢竟維持政權達15年之久。充分說明了李煜的能力。趙光義曾問南唐舊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個暗懦無能之輩嗎?」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無能無識之輩,何以能守國十餘年?我認為這個評價是很準確的。

相關焦點

  • 投胎為公主卻受盡屈辱
    但是,西遊中一位神仙投胎成公主卻受盡屈辱,堪稱最悲慘的神仙。雖然成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對象,但是,他們不可能永遠站在神壇之上。犯下大錯後,他們也會來到凡間的,區別只在於是主動還是被動。奎木狼為了追尋自己如泡沫般的愛情下凡成妖,落得一地雞毛,豬八戒和沙僧觸犯了玉帝下凡成妖,踏上了取經之路。西遊中的男神仙喜歡下凡,女仙也趕上了這段潮流。
  • 印度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性格懦弱,喜愛作詩,最後客死他鄉
    巴哈杜爾二世是印度莫臥兒王朝的末代君主,他出生於1755年,他在63歲的時候登基成為莫臥兒王朝的第十七任皇帝,巴哈杜爾的一生都頗為悲慘,他不情願的當了傀儡皇帝,又不情願的參加反英起義,最後又不情願的客死他鄉。
  • 詩人為何偏愛月亮?他們告訴你
    當雲胡閱讀一首詩時,心想詩人也曾同我這般遙望那一輪明月,打消心頭的紛亂情緒。月亮,在這千萬年來見證詩人的浪漫和惆悵,是今世與古人至深的連接。今天我們就去詩中探尋一番,詩人對月亮有多鍾愛。第一,思鄉。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到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 嘉慶皇帝犯了老百姓什麼眾怒,明明犯病而亡,卻被編排成給雷劈死
    碌碌無為也就算了,可在嘉慶任期內,居然發生了天理教徒攻打紫禁城、平民陳德刺殺皇帝兩件舉朝震驚之事!清廷在他手裡可謂是顏面掃地。在嘉慶死後2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中國從此淪落為列強劫掠的對象,開啟了近代史上的百年屈辱。 可以說在清朝歷史上,嘉慶的存在感一直很低,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清朝有這麼一位皇帝,基本是個小透明。而知道嘉慶的人,也大多對他嗤之以鼻,沒有什麼好感。
  • 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的最後一位皇帝——石重貴
    而他的父親石敬儒曾經做過後唐莊宗李存勖的起將,因為英年早逝,石敬瑭便將他收養,並那他當做自己的兒子來養育著。在石重貴年少的時候,謹言慎行,質樸純厚,深得石敬瑭的喜愛,後來他也是曾經跟隨石敬瑭鎮守各地,並幫助其養父辦理過很多事情,但是石重貴生性愛好騎馬射箭,和之前的沙陀祖輩們非常相似。
  • 《大明風華》胡善祥真實歷史,不受皇帝喜愛的女人,最終還是悲劇
    從電視劇《大明風華》開始,不受皇帝喜愛,歷史上默默無聞的皇后胡善祥也逐漸讓世人熟知。那麼歷史上的胡善祥皇后是什麼樣的呢?胡善祥,山東人,父親:胡榮,光祿卿、驃騎將軍,中軍都督僉事。按照生活的發展規律,官宦人家的女兒,長大後有個門當戶對的婚姻過一輩子豐衣足食的生活就是了。
  • 南宋一位不知名詩人,用二十八字,描繪了奇幻而美妙的夜景
    詩人介紹方嶽字巨山,號秋崖,南宋著名詩人。七歲便能賦詩,時人稱為神童。宋理宗紹定五年進士,曾為文學掌教,後任袁州太守,官至吏部侍郎。因忤權要史嵩之、丁大全、賈似道諸人,終生仕途失意。後罷職返鄉,居住在城北何家塢,塢內原有君子亭、歸來館等建築。山上有梅,池中有荷,風光迷人,因方嶽見池中荷花茂盛,改名為荷嘉塢。
  • 月亮已不是那個月亮——蘇軾看到的月亮,有什麼不一樣
    夜晚與白晝,共同構成了詩人的日子,詩歌的世界。而在眾星閃耀的夜空,明月是當然的明星。在詩人的眼中,明月高高在上,總是隨人千裡。月亮的升落圓缺,與詩人的悲歡離合總能感應。所以,李白有家喻戶曉的《靜夜思》,杜甫也有著名的《月夜》,人們無論是想念家鄉還是想念親人,都是對月抒發自己的想念。蘇軾詞作中的月,是蘇軾的朋友、老師、知己。
  • 古代詩人筆下的月亮和太陽
    前兩天,有朋友和我扯起古代詩人為什麼多寫月亮而忽略太陽呢?我思考了一下覺得:其一,月亮溫柔似水,太陽耀眼暴烈。顯然月亮更符合古代中華文化中所推崇的那種安寧嫻靜之美,也更容易被文人們所青睞。比較月光和陽光,很明顯,月亮溫和,太陽暴烈,就像女人和男人,母親和父親,誰更符合中華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趣呢?這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上,古代的詩(詞)人也不是不寫太陽,詩人筆下的太陽,一般都是晴天、烈日、苦曬之類的客觀天氣和環境的描寫,很少跟人的境遇及心裡活動聯繫起來。
  • 李煜:一位被帝位耽誤的詞帝,他是文壇之幸但是南唐百姓之不幸!
    李煜出生於南唐帝王家,他排行第六,前面有四個哥哥都死了,只剩一個大哥了,按說李煜非嫡非長,這輩子是怎麼也做不了皇帝的,誰料想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唯一的哥哥居然掛掉了,李煜一不小心就登上了皇位,做了皇帝。
  • 宋朝的一種屈辱死法——「谷道破裂」,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趙匡胤本身就是武將出身,自己建立政權的方式也很簡單粗暴,他深知一個有軍權的武將對皇帝的統治威脅有多大,所以本來不缺悍將的宋朝因為政策原因變得十分羸弱。軍事實力羸弱的結果就是容易遭到入侵,國內出現動蕩,百姓不得安寧。這期間還誕生了一個可怕且十分屈辱的死法:谷道破裂。這種死法的歷史大背景是北宋的滅亡,靖康之恥是宋朝百姓心中揮之不去的痛,一國之君竟然被敵人生擄了去。
  • 古代的質子,他們為何是弱者的產物,為何受盡屈辱變成外交的使者
    秦始皇他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劃時代的人物。 他的父親異人是秦國的王孫,異人雖然生在帝王之家,但從小就被派往和秦國敵對的趙國,當了一名「質子」。 而始皇帝趙政就是在父親做質子這段期間出生在趙國的,出生後在趙國過了9年孤獨的生活。
  • 華羅庚不僅是數學家,更是一位詩人
    他僅有初中文憑,他是半路出家的毛頭小子,他是自學成才的數學巨匠,直到去世前6個小時,都還站立在講臺上奮力演講!他是現代中國史上極具傳奇的人物。華羅庚不僅是一位享譽世界的數學家,而且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
  • 五代十國最傳奇的一位皇帝
    他出身貧寒,自幼父母雙亡幸得姨母撫養才得以成人。郭威長大之後跑去當兵,由於生得孔武有力深得當時的澤潞節度使李繼韜的喜愛,便留下他做了自己的親兵。郭威當了兵之後喜歡上了喝酒又好打抱不平,有一天他在街上喝酒時聽說有一個非常兇惡的屠夫經常強買強賣,大家敢怒不敢言都非常害怕這個屠夫。於是喝完酒後的郭威找到那個屠夫和他打了一架,最後竟然把人給打死了。
  • 這些關於賞月的詩詞,詩人眼中的月亮,和他們內心的情懷
    古人擁有很多賞月的詩詞,他們對於月亮的情懷都寄托在古詩裡面了,李白寫月下獨酌的灑脫不羈,他非常生動的描寫了月亮在夜間的景色,花影迎風飄動,雲海蒼茫風吹動,這樣的幾個關鍵的信息疊加,就能把場景描寫得十分真實,讀起來就確實有身臨其境的這種感覺。
  • 古代文人吟詠月亮,染上詩人不同的感情色彩,給人不同的感受
    這位蜚聲中外的唐代大詩人,生於中亞碎葉河流域的碎葉城(今蘇聯吉爾吉斯北部託馬克附近,唐代屬安西都護府)。五歲隨父親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二十六歲,當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裴長史書》)離開蜀地時,對故鄉的戀念情懷,使他寫下一首有名的《峨嵋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詩詞大會:古代詩人中第一大「貓奴」,為愛寵作詩無數,寵愛之極
    在南宋的文學史上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陸遊,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貓奴。想起陸遊,大家一定會想起他的抗金夢想,他的壯志難酬的人生經歷,不過,那都是詩人高大上的一面,我們要看的是詩人生活化的一面。他為愛寵寫了無數的詩歌,可見寵愛之極。八百多年前的一個冬夜,陸遊寫了一首七絕詩,展露了他的冬日生活圖景:風卷江湖雨闇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 大明崇禎皇帝為什麼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
    崇禎皇帝是一位生活節儉,工作非常努力的勤勞模範皇帝,自從他坐上皇帝那一天開始,每天他都是殫精竭慮日夜操勞,唯恐祖宗建下來的大明河山,會敗壞在自己手裡,可是上天不佑人大明三百年的基業,還是被李自成無情的搶走了,他自愧不如心中有愧於列祖列宗,毅然決定殺妻棄子,在煤山歪脖子樹上上吊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白居易死後,皇帝寫下一首詩悼念他,千古罕見
    在我國眾多詩詞中,悼亡是一個常見的主題,期間更是有許多佳作,譬如: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陸遊的《沈園二首》、元稹的《遣悲懷三首》、白居易的《夢微之》……每一首都堪稱經典之作,其中更不乏眾多千古名句: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誠知此恨人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