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七場的比賽中,有一個對號入座題,考的是陸遊的寵物狸奴貓。奴的本義是失去人身自由,並被他人任意驅使,為他們做事的人。最早的由來應該是奴隸制,後來女性也自稱為奴,因為在封建社會裡,女性是沒有自由的,是隸屬於男性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兩年出來了很多的新詞,比如「房奴」,「孩奴」,意思就是為了房子,為了孩子而失去了人生自由。而喜歡貓的人往往自稱「貓奴」。
在南宋的文學史上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陸遊,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貓奴。想起陸遊,大家一定會想起他的抗金夢想,他的壯志難酬的人生經歷,不過,那都是詩人高大上的一面,我們要看的是詩人生活化的一面。他為愛寵寫了無數的詩歌,可見寵愛之極。
八百多年前的一個冬夜,陸遊寫了一首七絕詩,展露了他的冬日生活圖景:
風卷江湖雨闇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狸奴」是陸遊養的一隻貓,多次出現在他的詩歌中。在一個寒冷的冬夜,外面是風雨大作,江風怒號,江浪翻滾,屋裡卻溫暖如春,詩人圍爐而坐,身邊的小貓在酣睡。溫暖的氈毯舒服極了。
就像我們現在人一樣,在寒冷的冬日裡,靠著暖氣昏昏欲睡,身邊是自己最愛的小貓咪,多麼溫馨而溫暖的場景,有了貓,人就不再孤獨。
陸遊雖然在仕途上很不順,但他在江陰老家的日子過得令不少只能「雲吸貓」的現代人羨慕不已。他不僅僅養過一隻貓,光是有名可考、有詩相贈的寵物貓就有好幾隻。
一隻貓叫「粉鼻」,可能是一隻白色鼻頭聰明可愛乖巧的小貓,而且特別能幹,是在家捕捉老鼠的高手,陸遊專門寫了一首《贈粉鼻》表揚它:
連夕狸奴磔鼠頻,怒髯噀血護殘囷。
問渠何似朱門裡,日飽魚飱睡錦茵。
意思就是說:連日以來,這隻貓捉到了好幾隻老鼠,比較的勤快而努力,不像有些富貴人家的貓,每天只知道吃飽了,睡在暖和的錦緞裡,卻無所事事。
還一隻叫「小於菟」,陸遊在《贈貓》中寫道:
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時時醉薄荷,夜夜佔氍毹。鼠穴功方列,魚飧賞豈無。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
「於菟」是楚國人口中老虎的別名,「小於菟」就是「小老虎」,這隻小貓也沒有辜負這個勇猛的名字,抓起老鼠來毫不遜色於幾位「前輩」。 意思陸遊用是一包鹽,作為迎貓的「聘禮。 在宋代向別人乞要貓,是需要禮物的,這裡的鹽就禮物,陸遊給貓起名字叫小於菟。
還有一隻貓名叫「雪兒」,顧名思義,這大概是一隻雪白的小貓,它剛剛來到陸遊家時,詩人開心不已,寫了一首《得貓於近村,以雪兒名之,戲為作詩》送給它:
似虎能緣木,如駒不伏轅。
但知空鼠穴,無意為魚飱。
薄荷時時醉,氍毹夜夜溫。
前生舊童子,伴我老山村。
這隻小貓真的是太完美了,不但是捕鼠高手,還不貪吃,每到晚上還替詩人暖被窩,仿佛一個前世就結下了緣分的小書童,今生又來陪伴詩人啦。 在偏遠的小山村,詩人一個人何等的孤獨,而貓就成了他形影不離的夥伴。
晚年閒居的陸遊,對貓的喜愛更上一層樓,有詩為證:
執鼠無功元不劾,一簞魚飯以時來。
看君終日常安臥,何事紛紛去又回。
意思是:小貓呀小貓,你就算不能捕鼠立功,我也不會怪你呀,按時吃飯、終日安臥在我眼前就好了,何必一會兒走開一會兒又回來呢?
在這時的貓,已經成了陸遊生活中或不可缺的精神伴侶,是老人在晚年生活中精神的寄託。或許是因為報國無門、壯志未酬,或許是因為垂垂老矣、孤獨寂寥,晚年陸遊詩中,來自寵物的陪伴和慰藉似乎顯得更為重要這樣一個孤寂的老人,還能有可愛的小貓作伴,心中稍微寬慰了一些。
其實古代很多的人都喜歡貓,從平民百姓到皇帝,無不例外,看來我們現代人對貓的喜愛,也是傳承自古人,心甘情願做「貓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