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白娜科普,本文由【萌寵有嘉】獨家原創,禁止抄襲、洗稿和搬運等行為
不知道從何時起,廣大愛貓的列為鏟屎官被大家愛稱為「貓奴」。我是從古至今,愛貓之人乏善可陳,比比皆是。從莊子開始到宋代唐代等朝代,都有古文或者詩詞記載與貓咪相關的逸聞趣事。今天白娜將從文化的角度,梳理古代文學和詩詞中,各位前輩對貓咪的讚賞和讚美。分享古人通過詩詞歌賦的描述,展示當時人們養貓的儀式、習俗和貓咪的主要作用。
說起古文裡記載與貓咪相關文獻,大致上可以追溯到《詩經 韓奕》:「有熊有羆,有貓有虎。」不過顯然在那個時代貓貓被當成熊或羆之類的生猛野獸來看待。
《莊子 秋水》說「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裡,捕鼠不如狸狌」的譬喻,和千裡神駒相比,若要抓老鼠還是得靠貓貓。到了《禮記》則記載:「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貓變成了很專業的儀式,據說還能分成用魚或用鹽裹之類的專業流程。
到了宋代之後,養貓逐漸成為常態,除了補鼠這樣的功能性,也有文人已經開始將之當作寵物對待。當時有個稱喵的流行語「狸奴」,照字面翻譯就是「貓奴」。不過和我們現在貓主人用以自稱還是不太一樣,「狸奴」應該是以狸為奴的意思。其實除了狸奴,古文中還曾給貓取了各種可愛的名字,根據清代愛貓人士黃漢編撰的毛孩類書《貓苑》裡,有這樣的記載:
貓名烏圓,又名狸奴,又美其名曰玉面狸,曰銜蟬,又優其名田鼠將,嬌其名曰雪姑、曰女奴,奇其名曰白老,《稽神錄》曰崑崙妲己。……以烏圓為貓,相沿久矣,考王忘庵題畫貓詩曰烏圓炯炯。
因為貓的虎斑毛色,圓滾滾的眼珠,以及猶如女性般的柔媚行動,歷代於是取了類似烏圓、妲己、女奴或田鼠將等等暱稱。民間網絡文,也都提到宋代幾個著名的愛貓人,黃庭堅和陸遊大概是最有名的。
黃庭堅是蘇東坡的門生,蘇門四學士之一,後來頗負盛名的江西詩派就是由他所領導。當時江西結社流傳的什麼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等等技術,據說到現在還有人在用,抄襲致敬傻傻分不清楚之類的。不過那些獅潭(詩壇)的傳說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其實黃庭堅雖然有一首〈乞貓〉詩,不過好像是拜託人家送喵喵給他,讓他回家抓老鼠專用。所以黃庭堅其實也不是真的愛喵人,還是把貓咪當成工具發揮其功能性:
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盤攪夜眠。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
因為秋天到了鼠輩橫行,又聽過隔壁母貓生了好幾隻小貓,於是買魚來聘貓以捕鼠。這基本上是延續《禮記》的古法,後來養貓有成,老鼠老虎傻傻分得清楚全部都抓光了,黃庭堅又寫了一首讚嘆喵喵:
養得狸奴立戰功,將軍細柳有家風。一簞未厭魚餐薄,四壁當令鼠穴空。
意思是說自己雖養了貓奴一隻,卻沒餵它吃太多好魚好料,但它就能立下猶如漢代名將細柳將軍一樣的威猛戰功,四壁的老鼠都給它給嚇鼠了,真的很乖很好很棒棒。
至於說起宋代愛貓貓第一詩人,應該還是咱們的愛國詩人陸遊。不過不是因為陸遊特別愛貓,而是他特別愛寫詩。之前提到過因為文獻亡佚,六朝以前的詩歌是十九不存,只剩下百分之十。
相對來說,唐宋詩歌雖然也有亡佚,但比例沒那麼高。就現存還得見的作品來考察,陸遊存詩大約七千多首,比李白、杜甫都還都多上好幾倍,所以他的各種體類與題材的詩都得以被保存下來,這樣解釋比較說得通。他有幾首提到貓貓的詩,先來看一首五律〈贈貓〉:
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時時醉薄荷,夜夜佔氍毹。鼠穴功方列,魚餐賞豈無。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
之前網絡就有流傳過一群野貓跑去嗑貓薄荷,集體醉倒的照片。然後陸遊這隻喵喵還整晚佔著毛毯不放。於是詩人決定給小貓取個名字,叫它小於菟。於菟是楚人對老虎的別稱,根據《左傳 宣公四年》:「楚人謂乳谷,謂虎於菟。」
陸遊將聘來的新喵喵取名小老虎。陸遊還有另一首七律〈鼠屢敗吾書偶得狸奴捕殺無虛日群鼠幾空為賦此詩〉:
服役無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禪房。書眠共藉床敷暖,夜坐同聞漏鼓長。賈勇遂能空鼠穴,策勳何止履胡腸。魚餮雖薄真無媿,不向花間捕蝶忙。
除了讓喵喵幫忙撲殺老鼠,還順便陪禪修。對於佛系詩人,這隻貓對他來說簡直是哆啦A夢等級了。此外陸遊還有一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也堪稱相當經典,非常符合我們現代思維: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大意為因為風雨大作,連海濤都嚇到眼睛業障重不敢出門。總之就是躲在家裡靠著火爐暖被,與小老虎喵喵相依相偎取暖,貓最重要有貓萬事足不出門了。
不過嚴格來說,古代雖然有愛貓人,但似乎更加著重貓貓的工具性,貓奴這樣的新型態人類應該還是到晚近才出現的。所謂寵物寵物、寵極之物,有這樣寵物相伴,也讓古今的人們有了另外一種新的視野與生活體驗。
我是白娜,關注【萌寵有嘉】獲得十六年資深鏟屎官的養寵經驗、萌寵故事和營養知識。